尼莫地平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2021-11-02 00:51臧伶俐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血管性头痛

臧伶俐,俞 溪,吴 通

(1. 江苏省泗洪县中医院心脑病科,江苏 泗洪 223900 ;2.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苏州 215000)

血管性头痛是指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部一侧或双侧阵发性搏动性跳痛、胀痛或钻痛,部分患者可出现畏光、恶心、呕吐、视幻觉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此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出现失眠、脑血管病变、神经衰弱等并发症,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药疗法在血管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尼莫地平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标准[3];病历资料完整、真实;知悉本研究内容和目的,对本研究配合良好,且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近一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有药物过敏史或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听力障碍或精神障碍;中途因各种原因脱落或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 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13 例,女17 例;其年龄为25 ~60 岁,平均年龄为(37.50±10.32)岁;其病程为1 ~5 年,平均病程为(3.15±0.63)年。在观察组中,有男11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26 ~60 岁,平均年龄为(37.91±10.64)岁;其病程为1 ~6 年,平均病程为(3.50±0.7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尼莫地平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60 mg/ 次,2 次/d,共用药30 d。用尼莫地平(其用法同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自拟中药方剂的组方是:桂枝3g、甘草3g、川芎10g、醋延胡索10g、茯苓30g、泽兰30g、麸炒白术30g、泽泻30g、徐长卿3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约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共用药30 d。在治疗期间,嘱两组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油腻及生冷的食物,忌烟酒;嘱其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告知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而诱发或加重头痛。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的症状基本消失,其脑动脉的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的症状明显减轻,其脑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4]。(总例数- 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头痛持续的时间及头痛发作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 的分值为0 ~1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头痛越严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头痛持续的时间及头痛发作时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更少,头痛持续的时间更短,头痛发作时的VA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的情况(± 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的情况(± s)

时间 组别 头痛发作的次数(次/周)头痛持续的时间(h/次)头痛发作时的VAS 评分(分)治疗前对照组(n=30)3.07±1.56 4.41±0.42 7.35±0.38观察组(n=30)3.14±1.51 4.56±0.39 7.41±0.27 t 值 0.1766 1.4334 0.7050 P 值 0.8604 0.1571 0.4836治疗后对照组(n=30)2.68±0.74 2.33±0.36 4.15±0.46观察组(n=30)1.51±0.35 1.74±0.21 3.12±0.33 t 值 7.8284 7.7538 9.9651 P 值 <0.0001 <0.0001 <0.0001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动脉的血流速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MCA、ACA、PCA、VA、BA 的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A、ACA、PCA、VA、BA 的血流速度均慢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动脉的血流速度(cm/s,x ±s )

3 讨论

血管性头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尚处于研究阶段。多项研究表明,血管性头痛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存在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及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血管性头痛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此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5]。现阶段,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尼莫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缓解血管平滑肌收缩,且其亲脂性较高,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发挥作用。此外,尼莫地平在保护神经元功能、增强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等方面也可发挥良好的作用[6]。中医将血管性头痛归于“头风”、“头痛”等范畴,认为外感六淫、脏腑内伤是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医主张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为主治疗此病。本研究所用的自拟中药方剂中,桂枝可助阳化气、温经通脉、调和营卫,川芎可活血化瘀,醋延胡索、徐长卿可活血、行气、止痛,茯苓可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泽兰可活血祛瘀、利尿消肿,白术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泽泻可利水、渗湿、泄热,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之功[7]。

综上所述,用尼莫地平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头痛的症状,降低其脑动脉的血流速度,整体疗效较佳。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血管性头痛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远离头痛的困扰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