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使用吡喹酮进行治疗的肝吸虫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究

2021-11-02 00:51杨莉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肝吸虫吡喹病患者

杨莉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广东 广州 510260)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主要是由生食或半生食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此病患者可发生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管癌。进行药物驱虫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肝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吡喹酮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肝吸虫病的标准药物[1]。此药具有疗程短、疗效好、毒性较低、代谢快等特点,但其仍易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是探讨对使用吡喹酮进行治疗的肝吸虫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3 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0 例肝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均符合《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标准》(WS309-2009)中关于肝吸虫病的诊断标准[2]。其排除标准是: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有精神疾病史[3]。根据收治时间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将2019 年4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5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14 ~76 岁,平均年龄(47.12±15.30)岁;其中有男34 例,女16 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为23 ~78 岁,平均年龄(51.76±12.70)岁;其中有男36 例,女14 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采用吡喹酮进行驱虫治疗。每天用药3次,连续用药3 d,用药总剂量为210 mg/kg。

1.3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消化道隔离,对其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2)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若发现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应对其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3)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了解其既往病史、过敏史及是否存在用药禁忌证。4)严格按照空腹服药原则指导患者用药(即让其在餐前1 h 或餐后2 h 服药)[4]。5)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6)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1 服药前护理 1)预先评估用药安全性和识别高危患者。(1)吡喹酮会加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对于曾有癫痫发作病史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其服用此药前,应为其解开衣领,松开裤带,并在其床旁备好开口器及吸引器[5]。同时,应为其拉起床栏,并在其床栏内侧放置软枕。(2)对于存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为其使用吡喹酮前应遵医嘱为其预防性使用护肝、利胆药物。(3)吡喹酮对胃肠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引发胃肠道黏膜糜烂、水肿和渗血。因此,对于有胃病史的患者,在其服用吡喹酮时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4)在留取患者的大便标本时,应注意在其服用吡喹酮前为其留取标本。对于出现大便潜血强阳性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5)对于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在其使用吡喹酮前应对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功能检查。2)预先进行用药宣教和心理疏导。(1)预先向患者解释吡喹酮的作用、用法、用量及疗程。(2)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年龄以恰当的方式在其使用吡喹酮前向其介绍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嘱咐其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预先进行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对于有胃病史的患者,应告知其避免食用硬食、带刺的食物(如坚果、鱼)、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浓茶)和过冷过热的食物。

1.3.2 服药时护理 指导患者按时按量使用吡喹酮。有研究指出,与餐前1 h 服用吡喹酮相比,餐后2 h 服用此药的安全性较高。因此,我们统一指导患者在餐后2 h服用吡喹酮,并在看到患者服下药物后才离开。嘱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3.3 服药期间护理 1)在患者服用吡喹酮期间,应加强对其进行巡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其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在发现其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患者在初次服用吡喹酮后当天可出现发热反应(多为一过性低热)。对于出现高热症状、出汗较多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血钾浓度,以防止其发生低钾血症。对于发生低钾血症的患者,可在遵医嘱为其静脉补钾的同时,让其口服补钾。此外,可指导患者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橙汁、鲫鱼汤等)。2)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物模糊、神志淡漠等颅内压升高相关症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遵医嘱为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以降低其颅内压[6]。3)在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时,使其就地平卧,将其头部放低并偏向一侧。为其使用开口器,以防止其发生舌咬伤。为其吸入氧气,及时对其进行吸痰,以防止其发生窒息。遵医嘱为其应用抗癫痫药。4)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巩膜及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或尿液发黄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患者复查肝功能。对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遵医嘱酌情减少其吡喹酮的用量,延长其疗程(总剂量不变)[7]。5)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大便的变化情况。告知其如出现便血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发生便血的患者,让其暂时禁食,并遵医嘱及时为其应用止血药物。6)若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的症状,应嘱其立即卧床休息,以降低其心肌耗氧量。同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对患者进行床旁心电图检查,观察其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上午9 :00-12:00、下午3:00-4:00 这两个时间段是心律失常的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巡视。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电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8]。同时,还应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设备和药品,例如除颤仪、肾上腺素等。对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遵医嘱为其停用吡喹酮。待其症状好转后,遵医嘱改用其他药物对其进行驱虫治疗。7)若发现患者出现严重的皮疹症状,应遵医嘱使用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 对其进行抗过敏治疗。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前兆症状,应按就地抢救原则对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服吡喹酮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发热、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胸闷、心悸、皮疹、瘙痒属于轻微不良反应。颅内压升高、抽搐、腹痛、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属于严重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吡喹酮属于吡嗪异喹啉衍生物。此药是一种广谱抗吸虫和绦虫感染的药物。应用此药的患者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微,部分患者可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颅内压增高、过敏性休克等。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其治疗的费用,甚至可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在遵医嘱为肝吸虫病患者使用吡喹酮进行驱虫治疗前,护理人员应掌握吡喹酮所致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在患者服药期间应加强对其进行巡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其出现的不良反应。预见性护理又被称为超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测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问题的出现。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使用吡喹酮进行治疗的肝吸虫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肝吸虫吡喹病患者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MRI增强表现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016-2018年广西肝吸虫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出现黄疸的相关病因分析
高度酒杀肝吸虫没那么简单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