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2021-11-03 03:25熊晓炼谭江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研究生

熊晓炼 谭江敏

[摘    要]作为我国高层次教育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教育强国,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从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内涵出发,阐释核心科研素养的构成要素及特征,指出培养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根据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高校对研究生问卷调研为视角设计测算量表,强调评价时需注意的问题,为高校重点挖掘研究生科研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素养;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016-05

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設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中的主要观点,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研究生作为我国学术科研的主力军与后备军,其科研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科研水平与我国未来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科学研究活动是高等院校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实践,作为参与者的研究生,其科研素养水平是影响研究成果质量的关键。科研素养是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品质与精神、意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有利于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探讨这一综合性素养的核心构成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提高高校研究生科研素养的重视,找到客观评价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方法及培育中的主要问题,加快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一)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内涵

科研素养是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持续性特质,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素质。科研素养是科研人员的内在潜能,是心理素质与精神素质的综合体现。这种潜能不会直接显露出来,只有当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时,内在潜能才会转变为外显能力,即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只有当其展开科研实践时才会展现出来[1]。因此认为研究生的科研素养是高校研究生在良好科研精神与科研观念的指引下,通过个人的学习和锻炼,在从事科研工作和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基本品质,是完成科研课题和获取研究成果的重要保障,它伴随问题意识的自觉到刻苦研习、科研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研究生科研素养这一综合素质具体包含科研品质、科研观念、问题意识、科研能力与科研精神五要素,各要素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核心科研素养是科研素养中的核心内容,是科研素养中最具稳定性、累积性、持续性的部分,是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沉淀的核心特质。具体包括科研诚信品质、科研价值观念、科研问题意识、科研综合能力、科研求真精神五个方面。

1.科研诚信品质

诚信是立人之本,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的首要核心品质与基本操守,它不仅影响科研人员个人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科研单位、地区乃至全国的科研创新水平,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具有科研诚信品质的科研人员才能从根本上守住自己的科学道德底线,杜绝抄袭剽窃、伪造数据、占有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2]。作为学术人才后备军的研究生,必须将科研诚信品质作为科研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在科研实践中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诚信的学习氛围、学校严格的制度约束等,自觉形成诚实守信的科研习惯和行为。

2.科研价值观念

科研价值观念是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目的与意义的根本认识,是对从事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态度。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是深入推进科研项目形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而实现科研项目价值的首要前提[3]。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念不仅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支撑,还需要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并在长期关注专业研究动态、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养成专业嗅觉,能对科研成果价值做出准确判断。因此,亟须加强研究生科研价值观念的培养,将科研价值观念作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构成要素,是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

3.科研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是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石。它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指在实践中不仅要意识到问题、把握问题,还要带着问题展开求知和思索,以求解决问题、回答问题[3]。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开展科研项目时,能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并通过科学研究化解问题,找到有效途径和方法,或者重要线索,为后来者奠定探索的基础。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必须加强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必要将其作为核心科研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

4.科研综合能力

科研综合能力是科研人员顺利完成科研任务所需的基本技术与能力,是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4]。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在研究生学习的阶段,拟获得与提升的科研能力可体现在科研课题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划分为科研课题选择与设计能力、文献综述能力、课题实施能力、数据采集及归纳总结能力、实验记录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研究生的科研综合能力是上述四种能力的复合体现,是研究生在开展科研课题时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也是研究生成为科创人才自身需具备的基本技术条件。强化科创人才的创新能力,必须提高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因而将科研综合能力纳入研究生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5.科研求真精神

对真理的探索、追求与坚持是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崇高职责,是无所畏惧、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精神的体现,也是科研人员科研责任感和使命感崇高美德的展现。只有对科学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谦虚谨慎、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甚至愿意为科学献身,绝不容许为己私利或沽名钓誉而编撰科研数据。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是与科学研究相伴的过程,是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必须将科研求真精神贯穿始终,才能实现创新和突破,成为新时代创新驱动的开拓者。因此,科研求真精神应作为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

(二)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特征

核心科研素养是科研素养中高级且复杂的综合性素质,其形成和提高是研究生持续努力钻研和积极实践的结果,是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的基本特质。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内隐性。核心科研素养中的诚信品质、价值观念、问题意识、综合能力、求真精神均是研究生内在的科研特质与潜能,通常情况下,核心部分的科研素养不会直接显现出来,仅在科研行为发生或科研成果凝出时,才会将这种内在的特质外显展露。

2.稳定性。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养既包含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中逐步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又包含长期经验学习与环境熏陶养成的秉性与价值观念,二者皆是不断内化而形成的稳定结果。其中诚信品质和求真精神是研究生自身从小到大行为规范的积淀,并非短时间可获得,而价值观念、问题意识和综合能力必须经历经常性、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这些要素一经获得,便难以轻易丧失,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累积性。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累积性指培养核心科研素养需要时间去积累,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和提高的。比如综合能力和问题意识等要素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尽管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立即产生效应,但是会因为时间的累积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越来越强大,最终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4.开放性。各高校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虽各有侧重,但要求研究生科研诚信、从事有价值的研究、要有求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及顺利开展科研的能力等,这些基本的科研素质是共性的。因而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养概念是在吸收借鉴各科各专业对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凝练而成,适用于各专业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二、培养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的目标更为明确,主要是培养未来的科研人员和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硕士,毕业时均应具备强大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炼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5],专业硕士则强调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因此,加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培养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和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做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是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论为教育做出的战略规划。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面临知识经济挑战下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但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看,劳动力中研究生占比很小,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和量,是贯彻落实好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提。高校作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柱和坚实土壤。研究生是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其核心科研素养高低会影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影响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创新水平,影响行业、企业专门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研发水平,进而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所以,加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培育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興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是振兴中华和对传统美德的有序传承。

(二)有利于高校找准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和核心内容

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基于高校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地域差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日趋多样化、多元化。虽然各高校研究生专业设置各有特点,但在制定培养方案和目标时均考虑了研究生的现实发展、社会需求和执业方向,都希望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科研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因而需要在研究生培养中抓住科研素养中的核心部分,高校将素养培育的精神贯穿于培养方案中;导师将学生素养的提升融入学生参与的科研课题中;教师将素养的凝练内化到课堂和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积累、反复练习,最终形成习惯性、经常性的科研品质。对核心科研素养的识别与掌握是高校培养研究生找准重点和针对性提升能力的关键。

(三)是研究生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评价依据

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国建设 “高等教育强国”任务的核心,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但目前各高校对研究生培养在质量保障和监控中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培养标准和评价体系,现有评价较多从毕业论文质量、论文发表数、就业率等指标量化入手,学生的科研产出被过度强化并非有益于科学素养和能力的综合发展。忽略了科研素养这一品质性特征的评价,难以达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初衷和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评价。作为高校研究生的合格人才评价急需加强素质性考核,应将体现研究生科研素养,尤其是其中的核心部分纳入评价体系,丰富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中质和量的理解与认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

一是针对性原则。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反映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研究生科研学习的发展规律,客观真实地反馈研究生学习习得与科研习得的状态。

二是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必须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指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实际状况。

三是开放性原则。指评价体系必须杜绝故步自封,应允许被评价者介入,并及时进行修订。同时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外开放,即实现评价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期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效果,促进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和优化。

四是创新性原则。评价体系应以创新与拓展作为推动评价体系不断进化的不竭动力。它要求能够针对评价指标要点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使各指标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也需要适应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调整。

五是人本原则。研究生的科研素养是科研活动的产物,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个人素质特征在科研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因此,构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时要从研究生个体角度出发,强调素质素养作为个人品质的内在构成。

2.依据

(1)以国家培养标准为根本要求

我国201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首部研究生教育“国家标准”——《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针对学术学位一级学科设置,对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提出了要求,也为研究生培养和社会需求提供对接。其中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学术素养强调研究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且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术道德强调研究生要遵守诚信、严谨的学术道德规范。研究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其他能力。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高校要严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对未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不授予学位,同时要健全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的机制。

依据“国家标准”将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划分为五大要素,其中科研诚信品质和科研求真精神是学术道德中的核心,科研价值观念、科研问题意识和科研综合能力是学术素养和基本能力的核心体现。

(2)考虑新时代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

高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实施主体,“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范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开展质量监控和统一评价标准,但缺乏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有可能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制约,因而“国家标准”为高校创新培养特色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了预留空间。尽管部分高校通过研究生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划分,在专业设置上一定程度加强了研究生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但部分高校研究生“学术的不够学术,专业的不够专业”现象仍然存在,科研素养不足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高校需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养充分考虑新时代创新驱动的人才需求,将需求内化到研究生个体需要具备的品质。具体而言,诚信是立人之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是立业之基,是研究生社会立足之本;科研价值观念越强的研究生越能找准工作的价值,对工作的适应力也越强;而科研问题意识和科研综合能力与研究生的工作能力成正比。社会需要的是既有道德修养又有工作能力的人才,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养是其作为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总言之,构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要以“国家标准”和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科学、客观评价高校培育的研究生科研综合素养水平,為高校更好地培育适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二)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构成

1.核心科研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直接影响评价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因此合理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意义重大。本研究认为核心科研素养由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指标及内涵如表2所示。

2.核心科研素养测量指标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的测量应该多主体、多角度进行,本文从高校对研究生群体展开调研的视角出发,设计由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共计26道问题来进行测度。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对每个题目的选项进行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被调查者的核心素养越高。5个一级指标的测量题项如表2-6:

(三)核心科研素养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1.遵从学科规律,合理设置测量题项

虽然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核心部分是研究生科研品质的共性特质,但由于学科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学科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基础性学科、应用性学科之间,研究条件、研究周期以及研究方法和难度等均有明显差异,对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培养的实践过程迥异,重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价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水平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科研规律合理设置具体测量题项,便于高校从不同学科、专业细化评价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

2.按照客观、全面性要求,可选择多个评价主体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作为评价研究生科研诚信品质、科研价值观念、科研问题意识、科研综合能力和科研求真精神的综合性指标,前文所述的测量选题针对研究生自我评价进行设计,但仅以学生自评难以形成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因而在评价时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采用研究生自评、研究生互评和导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测度。

3.注重评价结果,以评促建实现素养的提高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结果是否受到足够重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真正落实。将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养作为高校合格人才、毕业、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不仅能保证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还能督促研究生加强自我修养,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期刊论文发表与研究生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7):40-45.

[2]闫仕杰,王艳景,廉永杰.融合与重构--基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道德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45-50.

[3]葛宇宁.论问题意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习的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6(15):122-124.

[4]夏继刚,付世建,曹振东,等.以提升科研素养为核心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384-385,388.

[5]王靖,周兰,黄采伦.在学科竞赛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3):39-41.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