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科强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体系

2021-11-03 03:25李雪王景惠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李雪 王景惠

[摘    要]中国教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夯实“新基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 “四融合”理念,构建“一核两翼”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索“金课牵引、线上线下、育人育能、协同共进”的外语教育新理念和新举措,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一核两翼;课程体系;金课牵引;育人育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021-05

一、引言

中国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从理念、目标、政策等方面实现战略性转变[1]。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和激烈的国际科技、经济、文化、人才竞争,高校外语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杰出人才的光荣使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 大学外语教育如何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发挥语言文化优势,立德树人、培养杰出科技人才?本文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实践,探索高校外语教育的新理念与新举措,以实现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愿与同行一起探讨分享。

二、构建工科强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发展外语教育是全球的共识。欧盟二十七国开展全球化的多元外语学习,培养世界公民;美国为保持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导地位,重视提高国家外语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我国的外语教育伴随着国家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高等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强国精英的成长高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3]。引领新时代,实现宏伟战略目标急需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高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赋予新动能,结合新文科建设,推进“中外文化互鉴”和“文理交融”的发展战略。

2017年“新工科”概念的提出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4]。 “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为应对新经济挑战、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复旦共识”明确定义“新工科”新范式为“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对于“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天大行动”提出:“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新工科”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

在全球化语境中,新工科建设突出战略型、创新性、开放化、互联式,强调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既扎根中国、又走向世界。因此新工科人才需要新思维、新视野,具备跨界思维与跨界整合能力。全球视野体现在具有跨文化意识,能够进行高水平国际交流 [6]。“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对理工科高等学校未来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者应具备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科学家应该成为符合国内外“新工科”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又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合作能力,成为能够传播好中国声音、兼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外语能力提升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三、工科强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探索工科强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四融合”的课程体系;2.探索面向国际化的文工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构建“思政+外语”融合培养模式;4.形成线上线下一条龙课程建设模式;5.搭建国际化人才实践育人平台。

(一)建立“四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对标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外语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政治引领与语言培养相融合、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相融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相融合、知识构建与创新实践相融合的“四融合”课程体系。在课程实践中,将“语言知识”和“通识教育”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把“其他专业知识”作为课程设置的补充,实现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素质教育与综合技能教育并重[7]。

(二)探索面向国际化的文工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基于“外语+”理念,外国语学院与两个工科学院合作,创立“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和“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辅修专业,形成文工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外语+科技”跨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竞技机器人团队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机器人赛事大奖。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紫丁香一号”卫星自主研制工作,贡献突出。学院还积极建设为工科学生量身定制的英语学习课程,推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直通车。

(三)构建“思政+外语”融合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建设有温度的思政课程。外语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价值中立”、无国界限制的。但是,外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外语学习者作为一种人才资源,却有着鲜明的国家利益导向[8]。正如陈毅同志当年所告诫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即使拥有了精湛的外语知识和能力,如果不能为我们的国家服务,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苏联剧变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和人才培育的失败,因为苏联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因此,外语教育要为国际人才竞争提供政治保障,践行“四个服务”。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外语教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构建课程思政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用中国特色话语做好中国文化外宣的觉悟与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评一个黑龙江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专项”重点课题[9],建设了20余项校级“课程思政类”教学发展基金项目,打造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出版《新科学家英语:演讲与写作》《本科生批判思维能力模块式培养实践探究》等教材和著作。多措并举,把握第一课堂,用好第二课堂,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关注不同学生群体诉求,强化协同育人,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10]。

(四)形成线上线下一条龙课程建设模式

做好课程设计,加强课程系统化建设。依托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形成MOOC+SPOC+翻转课堂+数字课程+混合式教学一条龙课程建设模式。发表《基于MOOC+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多篇教研论文,建设“新科学家英语:演讲与写作”等在线课程8门,出版数字课程1门、在建4门,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得全国外语微课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五)搭建国际化人才实践育人平台

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搭建校内+校外、境内+境外国际化人才实践育人平台。建成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新型辅修专业,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第二课堂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跨国、跨校、跨院国际化人才实践联动机制,拓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实习渠道,目前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培训中心和训练研究所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加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培训班,输送12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实施精英人才培养计划,针对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群体开展“治国栋梁”培养,与国际劳工组织直属培训中心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以扎根中国、拥抱世界为原则,培养具有跨文明能力的未来领导者。通过与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合作,着力开展“高水平专家共建课”,覆盖语言学、文学、翻译、传媒、跨文化交际、国际组织等方向。学院开展哈工大国际暑期学校“哈尔滨档案:城市历史与文化对话”项目,讲好中国故事。以一所大学的发展了解一座城市;以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生机勃发了解中国的过往与未来。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同时,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打破地域壁垒,构建网络空间国际交流,提高所有学生的国际化体验。

四、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外语教育内涵单薄问题

高等教育的根本与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传统的外语教学以语言教育为核心,无法满足“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因此,“双一流”工科强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学科边界,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宽了知识体系,突破了能力范围,提高了素养层级,有力推动外语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发展战略定位问题

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仅关注语言教学以及和语言学习相关的问题。“双一流”工科强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战略定位,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和“双一流”工科强校发展战略,面向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建设、文化传播等需求,提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人才培养方略,为破解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提供有益参考。

(三)文化导向问题

传统外语教育重西方文化,轻本土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在国内盛行。“双一流”工科强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外语教育新理念与新模式。

(四)教学效率问题

原有教学方式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教学时间有限,教学环境单调,考核方式单一。“双一流”工科强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教学生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课堂+课外”的多维度、多平台育人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实践匮乏问题

原有教学方式在实施国际化交流实践过程中存在平台小、机会少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国际视野的扩展和交流能力的提升。“双一流”工科强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院、院外、校外、国外等多方資源,努力搭建国际化实践平台,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提供实践机会。

五、“双一流”工科强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

(一)依托“四融合”理念,构建“一核两翼”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面向国际化的模块式课程群”为核心,“语言支持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两翼协同,持续稳定发展。推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科定制”机制,根据各个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需要,以需求分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工科和理科专业英语能力和素养为目标,开设学科定制“外语+学术”课程。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知识内容选择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改革教学内容。该教学模式将先以学院试点方式进行,逐步覆盖哈工大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获得哈工大其他工科、理科、文科学院的支持和积极响应。

(二)立足航天国防事业,打造文工融合的“外语+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俄语专业与航天学院联合建设“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双专业,英语专业与机电学院联合建设“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辅修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与能源、机电等工科学院合作,开设科技论文写作工作坊,有效提升学生科研成果的发表能力。大学英语教研室开设专门用途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有效提升学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国际学术话语权意识,提高学生学术自信。推动外语学科与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强调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探讨新技术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三)致力于科技转化应用,构建多元化增值测评体系

改革传统测评方式,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外语测试。利用动态测评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全方位考查学生各项能力。大学英语分级考试利用雅思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依托雅思测评体系科学、有效地将学生分为普通级、发展级、提高级,为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大学英语课程期末考试应用讯飞测试系统,实现智能测试和智能评卷。

(四)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建成“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辅修专业

培养“精语言,懂专业”的优秀人才,有机融合英语、法语和国际关系专业课教学,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课程群,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具备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学识。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国家部委外事部门、中外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培养熟悉国际组织结构及运作、熟练运用多语种进行工作、具备国际谈判、外事调研和公文写作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助力学校获批教育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积极探索专业化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国际组织输送高水平人才。

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抓好教学“新基建”,探索“双一流”工科强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金课牵引、线上线下、育人育能、协同共进”的外语教育新理念和新举措,取得初步成效。 2017年“国际交流英语”“新科学家英语:演讲与写作”双双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018年“诺奖作家英文作品赏析”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020年“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结合新文科建设,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文理交融和中外文化互鉴,追求卓越,形成特色发展,构建了外语教育新生态,致力于实现从“外语学习者”到“中国文化传播者”和“跨文化交际使者”的华丽转身。精品课程不仅面向哈工大所有专业本、硕、博学生,而且面向社会开放。在宏观上以科学家英语为主线,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致力于实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在中观上,致力于语篇层面的英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微观上,培养学生国际会议学术演讲能力、英语文献概述能力、英文学术论文撰写能力[11]。注重育人和育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使学生具备“世界眼”和“中国心”,培育学生“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能力。

外语教育新理念和新举措要坚持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平台,并为社会公益做出积极贡献。应用成果概要如下:

(一)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近五年依托“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辅修专业和“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双专业,为国家培养精通外语并具备航天、机械工程知识的跨学科人才共计150余人,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双专业2013届毕业生华盾攻读俄罗斯科学院博士学位,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青年研究员;“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辅修专业2019届毕业生曹培尧保送至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二)“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辅修专业推送国际化人才

2019年建成“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辅修专业,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共建课程,充分利用学院的外语语言优势,为学生搭建国际化、跨学科、多语种的学习平台。2019年向联合国纽约总部等重要国际组织输送8名优秀实习生;2020年输送6名优秀实习生。英语系本科生苏畅赴联合国总部实习,张乃千赴国际电信联盟欧洲总部战略规划和成员部门实习;研究生余天宇赴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气象组织实习任职。2019年暑假17名学生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开设的国际青年领袖精英班;2020年暑假26名学生参加精英班;2021年寒假30名学生参加精英班。

(三)多种形式弘扬和宣传中国文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实施“四融合”理念,构建“一核两翼”外语课程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記“贺信精神”为引领,推动语言文化助力工程,坚持外语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哈工大故事。自2019年起开办国际暑期学校“哈尔滨档案:城市历史与文化对话”,2019-2020年累计招收学生60余人。国际暑期学校录取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和学者讲学和讲座,让海外学生从哈尔滨这一座城市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派遣教师、学生志愿者赴海外参与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近五年共有5名教师、10名学生通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项目前往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英语系本科生张乃千和张嘉文作为外交部黑龙江省全球推介会双语志愿者,全方位展示哈工大外语学子的风采,助力龙江走向世界。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立足发展新阶段,把握时代新要求,对标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四融合”理念,构建“一核两翼”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索“金课牵引、线上线下、育人育能、协同共进”的外语教育新理念和新举措,抓好教学“新基建”,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并取得初步成效。杰出人才的培养不仅涉及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实现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隐性融合[12];需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引导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民情,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确保协同发力,见功见效,高质量地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岩.抓好教学“新基建”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 [EB/O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5RH2HV005268MTU.html.(2021-03-21) [2020-03-30].

[2]陈梦谣.教育部发布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EB/OL]. [2020-09-30]https://baike.so.com/doc/29778609-31330002.html.(2020-06-05)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EB/OL].https://baike.so.com/doc/28115025-29525671.html.(2021-09-05)[2021-09-025] .

[4]陈鹏.“新文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EB/OL].https://news.gmw.cn/2019-05/20/content_32846127.htm. (2019-05-20) [2021-03-30].

[5]蔡基刚.一流本科课程与专业建设的重组新概念—以外语学科为例[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3):7-12.

[6]教育部官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20156.htm. (2020-06-18) [2020-06-20].

[7]吴岩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gjs.njit.edu.cn/info/1064/1599.htm. (2019-06-27) [2019-09-28].

[8]大学英语教学指南[EB/OL]. http://spu.dangdang.com/1809965077.html.(2020-12-25) [2021-03-28].

[9]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6/07/c_1126084000.htm. (2020-06-07) [2020-09-30].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016-12-08) [2020-09-30].

[11]李雪,王景惠.多模态驱动的研究生英语学术语篇建构[J]. 外语电化教学,2015(5):63-67.

[12]邱微,南军,刘冰峰.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的隐性融合[J].高等工科教育研究,2020(6):57-61.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