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要重视教师人格的培养

2021-11-03 03:25冯喜珍杨婧丹周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

冯喜珍 杨婧丹 周娟

[摘    要]教师特征的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或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不仅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更要有独特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发展,而且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但目前一些教師的人格现状堪忧,而教师教育体系中缺少明确的举措。因此,教师教育在重视教师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人格的培养,将具有良好人格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开设和开展教师人格培养课程和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自我教育等途径促进教师理想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人格;教师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048-04

众所周知,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师,一位好教师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培养优秀教师一直是教师教育关注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特征尽管存在理解的差异,但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学生对教师人格特征的认同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将教师人格纳入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寻优秀教师人格培养的途径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教师人格培养的应然理由

(一)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学生喜欢或理想教师特征的重要维度

近年来从学生角度探讨学生喜欢或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对象包括幼儿园到高中各个阶段的学生,研究结果既有对具体特征的描述,也有对特征的因素分析。柳静、金钰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集中在性格、外貌、生活照顾、认知和交往五个方面[1] [2]。幼儿更喜欢性格温柔、不发脾气的教师。袁晓琳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特征包含四个方面:外貌、认知、技能和人格,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3]。冯伟、周寒冰、安茜等人分别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度一致,三个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幽默、和蔼友善、贴近同学、认真负责、公正、宽厚、民主、耐心、细心、知错就改的教师[4] [5] [6]。

还有学者对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特征进行了研究。李琼的研究表明,初中生最不喜欢的10个教师特征都与教师人格和职业道德有关,高中生最不喜欢的10个教师特征中有9个特征与教师的人格和职业道德有关。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不喜欢具有以下特征的教师,如:脾气大、随便发火,批评、讽刺挖苦学生,整天板着脸、严肃、不幽默,偏心、根据学习成绩判断学生,没有责任心,不愿意与学生沟通交流,上课没有激情、沉闷,不关心学生[7]。

综合而言,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对教师的人格特征有所期望和要求。无论是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还是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都占了很大比重,而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特征中教师的人格特征几乎占了全部。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教师特征的研究表明,教师人格特征是学生喜欢(不喜欢)或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特征的重要维度。文献分析发现,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影响学生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的某些人格特征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授课程。刘桂华的研究表明,89%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受到教师人格特征的影响,学生更喜欢情绪稳定、面带微笑、幽默风趣的教师所授的课[8]。田海红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教师人格特征的影响超过自身喜欢和高考因素影响的总和,其中教师的尽责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大[9]。2.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陈益、李伟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某些人格特征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高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也高于教师的年龄、学历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10]。3.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刘丽红的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教师对现实的积极态度特征、教师人格的理智性特征、情绪特性等方面长期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11]。4.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影响的时效性较长。陈小红请大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教师发现,学生描述频率高的词语80%与教师的人格特征有关[12]。

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心理健康:1.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周春良的研究发现,卓越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教师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成为卓越教师的潜力和可能性,具有稳定、成熟、责任心强、独立、执着、认真、好强固执等特征的教师更容易成长为卓越教师[13]。2.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刘爱楼、刘贤敏的研究发现,恃强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重要的人格特征。有恒负责、真诚合作、知己自律、安详沉着有利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反之则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14]。钟妮、凌辉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中除神经质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以外,其他维度均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15]。由此推测,性格孤僻、情绪反应强烈、经常焦虑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而个性乐观开朗、热情健谈、热心、友好、善良、具有持之以恒精神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较低。

二  教师人格培养的实然现状

(一)教师教育中教师人格培养的缺失

教师教育主要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我国教师职前教育主要在师范院校进行,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等模块来实现。近年来,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一些学校实行了3+1、2.5+1.5、2+1+1、1+2+1、2.5+1+0.5等新的培养模式,在原来基础上加大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作了具体的要求。师范生及其他学生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主要进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教育实践等方面的考核。从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及改革、国家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教师资格证考核的内容等方面可间接看出,职前教育重在培养师范生获得未来教学所需要的多种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些方面也成为考核教师的主要内容,师范生的人格培养处于被轻视和边缘化的状态。

职后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早期的职后教育主要在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机构进行,重点进行学历补偿教育。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的任务基本完成,职后教育培训目标倾向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培训任务主要由高师院校承担。随着近年来国培计划的实施,教师职后教育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培训体系,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班務管理三个方面[16]。职后教育在内容上基本没有脱离职前教育的框架,都是在教师资格要求之上所接受的教育,强调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少有对教师人格的关注。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困惑和教师存在的问题很少来源于知识技能方面,更多与其人格有关。

(二)教师自我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对教师学历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提高,教师的胜任能力有了很大改善,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些被称为优秀教师的人,不仅仅是因为“教书”的技能过硬,也是因为他们优秀的人格能够担当起“育人”的职责。这些教师以宽厚、仁爱、尽责等人格特征唤醒着学生的人格和智慧。但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出现不良行为或过激行为,如有教师虐待幼儿,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这类教师的不良行为并不是因为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多地与其人格有关。因为这些教师不良人格引发的问题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留下了伴随一生的阴影,也给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一些教师管理学生困难,对学生满腔热忱,却换来师生关系紧张。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从事教师工作。产生这些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教师的某些人格特征不被学生接受,学生会“爱屋及乌”,也会“不爱屋及乌”。还有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遭遇瓶颈,效能感下降,产生职业倦怠,这与教师人格敏感性不足有关。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具有或缺少的知识和能力,能积极主动弥补和改进,但对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及其影响缺乏敏感性,意识不到人格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面,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常将人格导致的问题归因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或他人的原因,失去了人格塑造与完善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  教师人格培养的应然之策

(一)提高对教师人格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将培育良好人格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教师人格既是学生喜欢(不喜欢)或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特征的重要维度,又是影响学生及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品质,是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但同时又是教师教育的薄弱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指出,“教师要关爱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阐明了国家对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指向[17]。新时期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提升知识和能力素养,也需要完善人格或个性品质,即要将教师的人格完善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具有幽默、和蔼友善、认真负责、公正、宽厚、民主、耐心、细心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增加教师人格检测环节,遴选更多具备这些潜质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另外,教师的人格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形成的特点和规律,今后应立足于我国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教师人格培养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多途径促进教师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二)开设教师人格培养课程,开展教师人格塑造活动

教师良好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持续实施。职前教育可在已有的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有关教师人格培养的课程。将人格心理学、教师人格以及人格塑造等课程作为准教师人格培养的重要课程,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多种人格塑造活动,鼓励准教师积极参与和体验。有效利用高校公共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阵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渗透人格教育,在学生中间形成崇尚高尚人格的学生主流,促进准教师健康、高尚人格的养成[18]。职后教育同样需要在职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在职教师人格的引导。借鉴教师人格研究成果,开设和组织人格塑造的课程和活动,及时解决教师现实中遇到的人格困惑和问题,唤醒教师的人格意识,促使教师通过自省、自律等自身行为形成完善的自身人格。将教师人格的改善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教师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另外,还可以把人格培养嵌入各种师德培养的活动中,结合师德的培养塑造教师良好的人格,把培养教师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勇敢、智慧、正直、勤奋、进取等品质纳入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良好的师德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

根据班杜拉的交互作用理论,个体、环境、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校园是教师的重要活动场所,校园文化环境是对教师人格进行渗透教育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师范生所处的校园,还是在职教师所处的校园,都要致力于建设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的教师人格文化环境。师范院校可以以优秀教师人格为蓝本,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渗透对师范生教师人格构建的基本要求,通过校园文化来浸润、熏陶师范生良好人格。发挥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的典型带动作用,在师范生心灵深处播下一颗 “如何当好教师” 的种子,启发、引导师范生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师范生塑造优秀的教师人格[19]。各类学校要重视建立属于教师群体的校园文化环境,建造属于教师的宽容、开放、公平、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尊重教师的劳动付出,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提高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内生动力。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从制度上引导广大教师塑造良好的人格,将优秀教师人格的标准明确化,鼓励并督促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觉践行标准的内容,对表现良好的教师予以肯定,促使广大教师对自身人格进行认识和规范。在制度引导的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感动校园的最佳教师”等活动,用优秀教师,尤其身边的优秀教师的人格范例,推动其他教师良好人格的形成。

(四)加强自我教育,修炼人格魅力

塑造教师良好的人格不仅需要外力的影响,更需要来自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自我教育可从认知、实践、反思等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清晰人格的重要性以及自身所需具备的人格特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人格特征, 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对人格的重要性及其自我人格的认识可为教师的自我人格教育指明方向,并能努力践行教师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使其更符合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学生的期望需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阻力甚至冲突,这时就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去克服困难、化解冲突。教师的调节与控制能力本身也是教师人格的体现,能让学生领悟教师成熟、稳重、甚至临危不惧的人格魅力。实践是教师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和根本途径。教师的发展成长是通过主体的各种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掌握了教师人格发展的理论知识后将其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应用、摸索、总结,进而完善自身的人格[20]。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应关注并反思自身人格的外化行为,全面认识自身人格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实践,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修炼和升华[21],能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总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其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能力,人格魅力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指向,教师人格的培养有必要贯穿教师教育的始终。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对教师人格的期待,加强对教师人格培养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将有助于促进教师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柳静.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教师[J].幼儿教育,2006(17):7.

[2]金钰,刘黔敏.对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调查[J].幼儿教育,2012(Z3):45-49.

[3]袁晓琳,王穗苹,朱彬彬,徐小红.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89-93.

[4]安茜.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问卷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1(7):118-121.

[5]冯伟.初中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问卷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0(4):64-68.

[6]周寒冰.高中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问卷调查[J].校园心理,2010(6):384-385.

[7]李琼.谁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师生关系现状调查[J].中国教师,2008(17):8-9.

[8]刘桂华. 教师人格魅力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影响探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3.

[9]田海红. 高中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0]陈益,李伟.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和学生学业成绩的相關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76-81.

[11]刘丽红.教师人格特质及其对学生的心理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89-90.

[12]陈小红.优秀教师的特征——基于对学生的调查[J].南方职业教育期刊,2013(1):88-92.

[13]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4]刘爱楼,刘贤敏.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65-67.

[15]钟妮,凌辉.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3):525-529.

[16]闫建璋,刘洋,李林容.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7):7-11.

[17]戴建国.修炼人格魅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J].教书育人,2013(28):33-35.

[18]范红霞.渗透人格教育  促进心理健康——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1999(1):44-46.

[19]水远璇.师范生教师人格养成与高师校园文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72-74.

[20]韦耀阳,罗四清.论教师的人格素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52-54.

[21]张震.论教师人格素质的塑造[J].当代教育科学,2009(11):64.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
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探析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新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研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当代法日两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