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

2021-11-03 13:38李洪兵于晓莉
关键词:教科研农村高中校本课程

李洪兵 于晓莉

摘 要:受地理位置和学校生源的双重限制,农村高中的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和平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不足,学校的教科研陷入瓶颈。校本课程开发是“激活”教科研生态的突破口,以发展某一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带动其他学科乃至学校整体的发展。希望通过榜样“以点带面”,以局部特色推动学校整体综合特色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脚手架”作用,撬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整体跃升。

关键词:农村高中;教科研;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是“激活”教科研生态的突破口

我校是扬州市的一所区属三星级高中,位于城区东北郊一个集文化、旅游、美食为一体的历史名镇,属于农村学校。和另两所城区的三星级高中相比,地理位置处于弱势,优质生源易流失,生源质量整体较差。由于在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良好习惯养成方面持续付出,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师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工作疲于应付、后劲不足。同时,受地理位置和学校生源的双重限制,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不足,教师的教科研遇到了“瓶颈”。

如何突破教育科研“瓶颈”,迎接高品质教师发展的时代挑战?我们积极寻求课程教学变革的校本理路,明辨政策大方向后,再通过文献研究法,借鉴了一些学校成功的教科研经验,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立足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托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科团队为主体,探索一条适合的教科研新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研究和探索。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校情、学情,基于学校实际尤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所教学科特点、自身特长优势,在课程设置中选择适切的内容。这些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挑战,需要深学、细悟、笃行。另一方面,面对新课改提出的“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前沿理论,扩充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这些努力,会悄然“激活”学校的教科研生态。

二、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行动

(一)课程开发和实施流程

1.申报及审查。

我们将申报路径分为两类:文化路径和兴趣路径。文化路径,即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发传承地方文化的特色课程。兴趣路径,即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发展,开发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课程。各教研组组长组织学科组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师特长、学生需求,先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名称以及1名课程主创人,再召集4名核心成员填写申报表,并拟制课程实施计划表。语、数、外学科可申报2门课程,其他学科只能申报1门课程。学校对上报的申报表进行审核后,安排专人负责培训指导教师编制校本课程教材或教案。每门课程16节课,课程内容电子稿需提前发送至教科室邮箱,由学校统一装订成册。

2.选课和排课。

每年3月份开始选课和排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校机房进行网上选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门。课程固定时间(每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固定地点。指导教师提前排好课表,提供学生的花名册。授课教师由各课程小组组内协调,可以确定1位主讲人,也可以由5位教师轮流开课。授课教师提前安排好临时班级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自己做好学生考勤(签到)、作业收发等工作。

3.督查。 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相关部门领导全程督查,安排人员拍照留痕。

4.材料汇总。 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书面总结课程实施情况,汇总课程材料,包括教案、签到表、过程性的代表作品、奖状或考核成绩、课程总结等。

5.评优考核。  学校成立考核小组,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设计调查问卷,评价课程实施情况,并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角度,全面分析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二)课程内容介绍

经过前期的深入动员、组织开发、教材编写、网上选课和课务安排,我校的十余种校本课程以学生走班的形式如期开设。我们开发的主要课程分为文化类和兴趣类两类。

1.文化类校本课程。

“邵伯地方诗词文化探寻”课程提供与邵伯古镇相关的诗词,供学生诵读、记背、品鉴,教师也引导学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该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借助诗词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邵伯地方文化寻踪”课程也以地方特色为主线,分为“历史文化溯源”“水文化探寻”“美食文化追踪”“民俗文化赏析”四个部分。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增进对邵伯历史、名人轶事和特色文化的认识,感受邵伯文化的历史价值,增强作为邵伯人的自豪感,树立为家乡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古镇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前行”课程基于邵伯古镇的机遇——万象集团的开发,提出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设置邵伯湖沿湖生态取样调查环节,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扬州旅游地理”课程通过模拟导游的展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将所学知识在现实中加以运用。

2.兴趣类校本课程。

“名著名篇朗诵与赏析”课程通过朗诵、赏析、演绎等技能方面的训练,纠正学生英语发音的错误,给予学生朗诵技法指导,實现以情入声的情感调动和酝酿。期待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朗诵成为乐趣,培养校园朗读者,营造书香校园。

“英文经典阅读与欣赏”课程选取励志、积极向上的英文经典作品,题材广泛,有名人演讲,也有名著节选。每课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的同时,延展了解作品背景、主题、作者及其写作风格。农村高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和城市高中的学生差距很大,无论是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知识储备,还是英语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存在差距。为此,我们收集了一些适合学生的英语经典作品,以丰富他们的阅读储备。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基于学生进入高中学段后,感觉到英语课程难度大,英语学习出现疲态的状况而开发,通过简要介绍经典英文电影,带领学生走进英美文化。在赏析精彩片段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应任务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带领学生在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的同时,储备基本的英美文化知识。

“故事里的数学”课程通过数学故事,引领学生体会解决数学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感受数学思维的魅力,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生活中的物理学”课程以生活为对象,以探究为方法,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他们很近,并能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知识。

“高中化学与生活应用”课程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Python趣味编程”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流程图的规范表示方法,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顺序结构的基本逻辑,学会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运用顺序结构的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素描基础(石膏几何体素描)”针对我校一部分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力不从心的现象,希望通过美术学习让这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潜能。该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围棋”课程通过围棋的入门教学,让学生初步会下棋,了解围棋文化,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

“合唱与动漫音乐”课程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张、枯燥的状态,通过合唱课程中有趣的训练方法,以及他们平时所热爱的动漫音乐,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其感受到集体演唱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教科研整体跃进的“脚手架”

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主创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明确要求、引导方向,不断提高组织领导力和自身影响力。他们在“合作共同体”中学习、交流、研讨、实践、探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近兩年,2名教师在区级、市级的年度教科研综合奖中分别获一、二等奖。2个市规划课题顺利结题,4个市级课题成功开题论证,2个课题获市级优秀课题,2个省级课题和5个市级课题申报正在审核中。在论文类竞赛中,课程团队教师1人获省级一等奖,6人获省级二等奖,13人获市级一等奖。十几位教师积极参与区级学科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一、二等奖。

通过 “以点带面”,以局部特色推动学校整体综合特色的凸显,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发挥了“脚手架”作用,推动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整体跃升。

参考文献:

[1] 杜薇.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以W中学为例[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8.

[2] 范涌峰.校本课程与特色学校关系的断裂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8(5).

猜你喜欢
教科研农村高中校本课程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