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021-11-03 01:13马永强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险商业银行

马永强

摘要:受到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影响,我国各个行业的经营管理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商业银行潜在信贷风险随之不断积累,风险事故频发,信贷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而2019年2月习总书记再次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风险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先后经历“高速增长”和“增长速度放缓”两个阶段,逐步实现经济从量变增长到质变增长,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是受到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人口红利衰减、生产能力闲置、经济增速换挡等一系列外因与内因的深刻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为了解决我国经济供需结构性失衡等经济新常态下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来促进存量调整,降低无效供给的同时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的同时扩大中高端供给,以解决我国经济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性失衡等难题。同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五大经济任务 “三去一降一补”,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社会融资结构失衡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明显呈现出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特点,其中间接融资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而直接融资中股权占比低。90年代以来美国直接融资比重长期保持在80%以上,其中2012年更是接近90%;而日本直接融资市场就目前来说,直接融资占比也超过70%;欧洲地区则以德国直接融资市场表现得较为稳定,其直接融资占比保持在60%以上。相较之下,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直接融资比例还是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股权融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银行渠道融资增长速度。

在这样的社会融资结构下,随着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相对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者天然地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在信贷资产规模有限且优质客户数量有限的信贷市场的情形下,为了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和降低自身风险,商业银行之间会因抢夺优质客户产生激烈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同时,出于利润最大化和资金安全双重考虑,商业银行在选择客户时会倾向选择自身更了解的领域,这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向个别行业集中,加剧信贷集中风险。

(二)银行信贷资源分配不均

当前我国银行系统仍然呈现以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的局面,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创立之初定位为区域性银行,服务中小型企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问题,为了节约成本和降低自身风险,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银行往往会选择模仿信息资源能力较强的大型商业银行放贷和投资。出于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考虑,高回报率和高安全性企业向来深受商业银行喜爱。如此一来,便导致银行业内信贷业务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房地产业、政府项目、国有企业和中大型企业成为商业银行投贷的热门选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出现了金融服务脱离实体经济投向虚拟经济、恶性竞争、超范围经营等乱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大批信贷资源集中在产能过剩、库存过大和高杠杆行业,不良贷款率攀升。

(三)经济对债务的依赖越发严重

多年来受到我国金融领域信用扩张政策的影响,我国四部门宏观杠杆率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同时在“三期叠加”的影响下,如今无论是实体经济部门还是政府都出现债务杠杆过高的情形。随着实体经济偿债能力的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积累。“去杠杆”任务实施以来,四部门宏观杠杆率一度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在2020年却呈现反弹攀升的趋势。过多的信贷资源沉淀在非金融部门,会对股权、债券等其他信用融资的主体形成“挤出”效应,对金融的配置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且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当经济下行压力上升时,银行往往会采取收紧银根和提高保证金或抵质押所占比例,这无疑对高杠杆的行业或企业的流动性形成压力,进而加大银行原有的信贷资产的质量劣变的压力,如此往复循环,信用风险也随之逐步积累,直至经济向好或者央行介入对市场注入流动性才能打破这个死局。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结合自身发展调整信贷结构

面对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商业银行应积极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坚持有保有押、有扶有控等原则妥善退出产能过剩、库存过大和高杠杆的行业。根据不同授信额度对供给侧改革目标行业实行按分类名单制管理,严格把控改革重点关注行业的贷款准入和退出管理。

面对改革所带来的的机遇,商业银行应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区域发展情况与自身定位考虑,根据细化管理客户的需要规划信贷资源的新投向,拓宽服务领域,扩大项目储备,确保公司信贷投放的可持续性的同时也防止信贷资源在产能过剩、库存过大和高杠杆率行业再次过度集中。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大力支持政策扶持且发展前景明朗的行业——绿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产业等,以改善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也要加大对成长性高、创新能力强的小微客户的支持力度,丰富商业银行客户类型、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及分散商业银行的非系统性风险。

为了应对金融脫媒所带来的商业银行融资难度大,利润可获得空间收窄等难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转型和服务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原来依赖规模扩增来获取利润的方式已逐渐被淘汰,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作为金融中介的信息和信用优势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主动探索创新业务可能范围和服务模式,拓展中间业务,拓展主动型负债业务,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

(二)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加强信贷流程管理。商业银行需要从全局出发,积极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前中后台一体化联动反应机制以达到实时监控各流程环节风险异动的目的,加强对供给侧改革重点领域风险监控,有效应对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挑战。完善抵质押物管理的模式,积极推进静态管理机制向动态管理机制转化,定时监控抵质押物公允价值的变化,在确定一定贷款回收率的前提下,抵质押物价值不足时应催贷款人补交新的抵质押物或者减少相应的授信额度,从而减少贷款的预期损失。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供给侧改革大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应对环境的变化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首先,商业银行应明确信贷人员准入标准,从专业知识、法律知识、道德等全方位对信贷人员进行筛选。其次,应严格执行信贷人员退出标准,对于存在道德风险的信贷人员,坚持清理出信贷队伍。最后,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降低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切断操作风险向信贷风险传导的有效路径。

(三)创新方式盘活存量贷款

进一步发展债转股。2016年11月以来,五大国有银行便通过试点债转股业务,来降低大型优质企业债务人债务杠杆。实践表明,债转股可帮助商业银行实现定点消除部分信贷风险的目标。市场化债转股指商业银行把现有的债权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出售给商业银行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债务人通过协商将债权置按照市场公允价值換成股权,进而使得资产管理公司获得经营管理权,监督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引导其向盈利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债务人打破高负债带来高额利息支付的财务困境,资管公司也可在其中获得相应的股利,在债务人的经营走上正轨可持续获利的时候,资管公司可在二级市场出售持有的股权,商业银行从此退出相应的债务,从而达到消除商业银行部分信贷风险的目的。但是目前国内目前债转股的推广范围还局限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仍需进一步推广,以实现银行业全行业范围部分信贷风险的整体消除,降低全行业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君宇,张浩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 22(02):87-90+94.

[2]张利敏.2018年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R].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8.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险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