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下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探究与实践
——以《摄影摄像基础》课程为例

2021-11-04 07:06徐丹华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摄影思政专业

徐丹华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30104)

当前,学界就大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已形成广泛共识,各级各类高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加强了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思政教育方法,并切实将思政教育运用到日常专业课课堂中。2019 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模式给了思政教育更加多元的契机。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更好地结合“互联网+”模式的新媒介、新方法,“抗疫精神”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最生动的元素。笔者以《摄影摄像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思政实施意义,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三方面分析,探索摄影摄像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研工作,以期从经验总结中获得一点思考。

一、课程概况与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

《摄影摄像基础》是高职院校传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视频制作类岗位的基础训练课程。课程主要面向摄像师工作岗位要求,通过“机位构图基础”、“拍摄固定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景深光影变化”等理实一体的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数字摄像机、数码单反的具体使用。通过理论与实训,学生能利用手上的拍摄机器拍摄符合技术标准的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培养学生的摄影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以各学科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切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开展的育人实践活动(参考:教高[2020]3 号文件)。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可以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照本宣科、集体灌输的弊端,通过挖掘课程和教学中蕴含的优势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思维,使学生自我思政教育内化,弥补传统思政教育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空白。

总书记的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要求我们在非思政课程(如专业课程)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思政教育模式。《摄影摄像基础》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总结教学方法,挖掘摄影摄像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利用好课堂中授课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做好思政元素的作业布置,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建立专业课思政体系顶层设计

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育全过程,首先要改革专业课程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首先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集结学校的力量统筹优秀的教育资源,制定课程思政的规范和标准,把好教材关、教案关。人事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员思政课程教师发挥特长和专业来带动、帮助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

对于专业课教师要重点提升思政意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执教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加强授课技巧,加大专业能力。更要求教师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从自身出发起好带头模范作用,言教身传相统一。

在课堂上,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单调,主要以宣讲和灌输为主,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情绪,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专业课课程思政围绕“专业学习为主,思政教育为辅”,深挖思政元素,重新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目标、单元设计、课程教案、授课方式、作业形式、实践活动、考核标准中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进行重新梳理,融入课题思政元素。

本课程的育人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摄影摄像人专业素养。具有积极上进的创作态度,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工作安全意识,以及饱满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创作过程中时刻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然而育人目标的融入不是靠生搬硬套就行。授课教师在每个教学章节中梳理出能融合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如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等,置入各项教学活动,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最终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图1 是本课程第六章节中课程思政内容的案例融合。

图1:教学方案设计中的“课程思政”点

将课程思政融入进课堂上的摄影师案例、照片图文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三、摄影摄像类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

《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偏实践的理实一体专业基础课程,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宜采用“渗透法”和“案例法”教学方法。即每章知识点讲解透彻,并将各章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地融会贯通,通过“渗透”连成片,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将思政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如盐在水地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如图2。

图2:各个教学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具体方法可以有:

(一)专业知识点结合摄影美学加强思政教育

摄影类课程的教学中构图、用光等审美教育是比重较重的一块知识点,在讲解这一核心能力时多植入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审美案例。如多用中国的自然之美彰显美丽中国,加强民族自信;多引用新时代优秀人物纪实性作品来彰显社会之美,时代精神;多用新时期中国的优秀摄影师案例来加强专业自信。如本课中在讲解色彩章节时植入中国红来着重介绍“红色情节”,共产党100 周年历史等来加强爱国教育;构图留白知识点结合中国传统国画书法特点加强文化自信。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提升整合课程思政资源“亲切化”的能力

一听思政,学生就容易引起说教主义、教条主义的反感心理。线上教育时,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互联网下各种微课、短视频、动画等更加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手段来引入思政教学素材,进行潜移默化的育人教育。在线下教育时,教师在言语上将抽象严肃的理论话术转变成大学生愿意听真接受的年轻语态,匹配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共鸣点,让课程思政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有力量。

(三)利用好“互联网+”紧密时事事件,加强课程思政的“当下”学习语境

在学习英语时,如果有一个日常的英语语境就会事半功倍,课程思政也是一样。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除了结合学科发展历程,瞄准专业前沿外,还需要结合当下国内外形势、互联网热点、关注度高的社会话题等,从广大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出发,借助事件、热点在现实世界语境中的发挥,借助“话题”增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从而增强学生自我挖掘思政元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精神。

在2019 年我国疫情期间学生没有回校复课,全国大中小学校通过线上教学来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升华,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紧密契合。本课程抓住契机,结合疫情布置了一系列的实训作业,加强了家国情怀教育。此外利用学生作业与家长家庭教育联合的方式,让学生拍家长的故事,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校与家”联合,培养了学生爱大国、爱小家、尊敬长辈等传统民族精神,也让家长更近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做为“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如图是学生在疫情期间拍摄的自己家人,课后收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图3:学生作业,家长参与其中

(四)优秀的职业操守贯穿课内课外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做好一份工作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这一思政元素可以贯彻在课堂内,如:课堂优秀摄影师案例,一次成功的实训作业,一场专业的业内讲座;也要融入到第二课堂中,通过各种活动加强有效的道德教育。如: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参观,校企合作进行技能竞赛,加强专业行业的正确认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通搭起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规范。

(五)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是评价课程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课程的考核不仅要体现在期末的终结性考核上,更要注重平时的过程性考核。以往的专业课考核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点、技能点的验证,而忽视课程德育考核,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心目中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德育评价比重,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利用作业、考试、论文、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加强思想上的心理建设。

四、成效与反思

课堂不仅是授业解惑的舞台,更是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地。摄影摄像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内化加强对家国情怀的真切感受,于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在本课程的实施阶段,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如:课程学时短任务重,植入需要情感积淀才能收获思政教育的课程时,往往会出现课时不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情况;再者学生对时政话题、社会热点的关注容易受到网络社会舆论的导向,教师如若不及时跟进进行正确的引导,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精神认知的偏差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后总结经验,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摄影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部分专业介绍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