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课程高质量整合的策略研究

2021-11-04 07:06任萍萍杨芬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通识专业课艺术设计

任萍萍 杨芬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学院,贵州 清镇 550000)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用艺术综合表现个人的文化内涵与认知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需要创作者有精神灵魂才能实现艺术创造,因此优良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技术与综合素质两者不可偏废。“通专育人”是现代的一种主流职教模式,通识课和专业课作为育人的两个重要部分,不可偏废亦不可割裂,需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探求遵守职业教育的规律,以创新精神开展改革,培养人格完善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等,开发人力得予为社会贡献,形成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本研究通过总结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实例研究,对课程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欠丰富等问题提出了“一树立四整合”的策略:

一、树立通专融合的建设理念,建立高质量的组织架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2],教育部也于 2015 年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3]。要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应该从以下几点构架:

首先,应该统一思想,树立“通专融合”的建设理念,顶层设计应该将专业课和通识课的高质量整合贯穿到管理中,形成常态化机制。主管通识课的基础部和专业教研室的合作机制常态化,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及课程开发,组织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交流探讨通专融合教学;创新评价方式,以实践为主,对学生的成绩以为通专融合的角度综合判断;完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分,检验通识课教师是否有效链接专业知识,专业教师是否融入素质教育,通过建章立制、组织架构从而倒逼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

其次,建立通专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础部和分院教务科融合形成教学监控体系主体,通过教学检查,通专教师互评,学生满意度测评等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融合评价,检测在通识教育中明确专业内涵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的教学开展情况;开展说课等示范交流活动,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融;通过推门听课,查课等手段实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严格把控教师的执行教学标准的情况及教学状态。

再次,多方融合保证监控主体多元化。聘请艺术设计的广告媒体等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同“通专融合”团队成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通专融合的思想,共同制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委员会成员定期开展培训讲座,通过工作中的实际例子阐述在职业岗位上增强文化底蕴与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必要性,强调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建立由通识课和专业课一线教师、基础部和专业教研室负责人、校领导组成的融合型教学工委,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发挥着咨询和审核作用;成立由通专育人的专家、行业企业工作人员、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工作进行督导、评价,对于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保驾护航。

二、整合通识课与专业课课程体系,建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确定教学目标。作为纲领性文件需梳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课和通识课的课程,构建“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生、通识课和专业课老师、企业等多方调研,横向梳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关系,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课程体系,组成逻辑性强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从而更好指导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技术表现和灵魂表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从而达成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技能人才的目标。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适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课与专业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搭建造型基础与文化素养的平台,通过抄绘传统文化、语文等内容,增强艺术设计的“语言”;艺术设计是服务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政教育分不开,将思政教育融入设计,融入设计灵魂;将数学、计算机等理性思维与艺术设计嫁接,形成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等,由此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有机联系,构建融合型的“通专育人”课程体系,实现“通专融合”。通过梳理课程体系,做到每个通识课可以至少对应一门专业课,每门专业课至少涵盖一个通识内容,从而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

制定课程标准。树立“通专融合”的课程标准理念,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制定混合型课程标准,通识课揉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实践性、艺术性和现代技术的方法运用;艺术设计专业课融入自然、人文、修养等通识课内容。精选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设计、文化、思修等综合实践能力,避免剥去灵魂谈设计,离开专业修人文等单一考察评价方式。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在教学管理中关注教学标准的执行情况,将通专融合的育人方式列入满意度测评,树立教师的通专育人观,将通专育人的理念植入教学,达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课程标准高质量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高质量发展。

三、整合通识课与专业课师资力量,建造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也是支撑内涵建设的保障。[4]基于通识课和专业课整合的背景条件下,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师团队是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目标的必要条件。

组建“通专融合”的团队。加强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合作,使通识课教师代入专业知识讲通识教育,专业教师融入通识知识教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通识课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师资互通互助。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交流培训、讲座等形式不断提升专业老师文化素养,将通识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学以致用;通过企业实践、交流座谈等方式通识课老师融入专业发展,明确自身在学生职业发展中的起到的通识指导作用。在老带新的基础上,创新通识课带专业课教师,专业课带通识课教师的“通专互带”模式,通过定期交流学习,集体备课常态化,使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提供团队力量。

培养“通专融合”的教师。加强“通专融合”的师资建设,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教学队伍。首先教师要具备通专交融的素质。通过学习交流,提升通专交融的意识,通过网络培训、党课学习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提升专业认知和技能。第二,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管理中严格把控教师执行教学标准的情况,加强教学考核,改善评价标准。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专融合的教学队伍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等提升教学能力,建立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的机制,落实老带新的模式,强化优秀老师的“传、帮、带”作用,推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第三,提高教师开发资源的能力。树立教师自主开发“通专融合”课程的意识,提高教师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成资源的能力,加强自身课程试题、教材、微课等资源的建设,培养教师构建通专融合的教育资源的能力,打造“通专融合”的精品课程,通过从思想、教学、开发资源等方面提升教师水平,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提供人力资本。

四、整合通识课与专业课教学方法,建设高质量的课堂文化

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情,变以往通识课照本宣科,专业课埋头苦练的教学方法为互动互融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的课堂文化。

采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法,通过设定艺术设计职业场景,扮演设计师与设计员沟通过程中,体现专业知识的同时植入英语、社交礼仪、语文等通识知识,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以通识课中的某一学习内容为题,进行延展设计项目教学,使学生的设计具有灵魂和时代精神。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专业课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运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课堂文化,提升艺术生的学习效率,树立信息化理念。在教学中运用视频、ppt 等各种资源教学,图文、动画、视频并茂提升教学感官,刺激学生对通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运用云课堂、雨课堂等云平台,课前发布学习任务,课中检测学习效果,期末线上考试及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用信息手段更直观地展现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整合效果;采用图形图像编辑工具,根据整合目标和课程标准,自制更适于融合教学的微课,打造精品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整合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写生通专学习的效率。

五、整合通识课与专业课教学资源,建成高质量的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迁移,高等职业的课程资源不仅仅指校内的资源,它还包括现实的、虚拟的,校内外的一切软硬件学习教育素材。[5]依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中的“通专融合”的思路,组织艺术设计专业课老师、通识课老师、企业人员共同编写通专融合教材、题库等。建设视频库,通过剪辑影片、录制微课,打造精品课程等方式,形成服务高职艺术设计通识课与专业课高质量整合的综合性资源库。

建立多样的硬件资源。建立理实一体的实训室、工作室,配备多媒体及网络通信设备,模拟艺术设计职场,为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提供硬件资源。

猜你喜欢
通识专业课艺术设计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