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创新研究

2021-11-04 07:06余远权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美术

余远权

(广东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引言

“课程思政”于2014 年提出,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机构,在该理念提出后就陆续展开实践。在融入课程思政后意味着高校在展开美术教育时,除了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之外,还应全面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艺术修养。以目前现状来看,一些高校在美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时还存在些许不足,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目标实现。基于此,高校应对“课程思政”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有效方法路径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思政”对高校美术课程的影响

(一)可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目前各行各业都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这主要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国家整体进步。美术课程的设立本就是为了培养艺术人才,但光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艺术人才还需拥有高尚品德、正确价值观,如此一来才能推动美术行业进步。从高校传统美术课程开展情况来看,主要是传授学生美术技能、技巧,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但在开展“课程思政”后可以促使教育内容得以丰富,在美术基础内容上添加“课程思政”内容,促使两者间擦出火花。学生既可以汲取美术知识,思想意识层面也能得到教育,十分利于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二)可培养和提升艺术修养

我国向来提倡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但纵观我国教育事业不难发现,跟随年级增长美术课程的重视度逐渐削弱。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如果不是美术生平时接触美术的机会较少,这并不利于学生艺术修养提升[1]。在开展“课程思政”后,可以借助一些路径使学生逐渐具备修养意识及能力。当学生在具备较为完善的艺术修养后,不仅能在美术课堂上取得成绩,对于今后的发展而言也有积极作用。

二、高校美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

在将“课程思政”融入美术课程后,高校可在美术内容基础上融入爱国主义内容,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教师可以站在绘画、雕塑等多个领域讲述有关的红色革命故事,或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既使学生学习优秀的美术创作理念、技巧,又能从中了解中国历史。在该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以美术形式加以展现,以美术作品为载体传递我国历史魅力。学生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现在及未来,培养高校学生较为强烈的爱国精神。

(二)价值观

“课程思政”与任何形式的课程相结合都涉及到价值观引导,在美术课程中亦是如此。价值观内容的渗透需要教师具备发散性思维,可以将相关内容有机融入美术课程之中。近几年来,我国有些高校将社会主义思想视为“课程思政”开展的源头,在实际教学中,高校美术教师也需将该思想作为核心、引领,引起学生课堂讨论。表面来看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但站在深层次角度来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通过“课程思政”的价值观内容,可树立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使其在正确道路上越走越远[2]。

(三)职业道德

大部分高校学生即将进入工作岗位,职业道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校期间正好可以利用“课程思政”展开教育。教师可在课堂上融入与艺术行业素质、规范要求有关的内容,时刻告诫学生应遵守职业规范,拥有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基础的岗位适应力,待学生正式进入岗位后,这些知识内容可帮助学生在职场中站稳脚跟,获得好人缘。

三、高校美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不足及主要原因

(一)关注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虽然加强了“课程思政”重视度,教育部门也在大力推广和提倡,但仍然有部分高校的美术课堂没有完全落实“课程思政”。在美术课程中依然以传授技能为主,忽略了“课程思政”。有的高校还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教师在教学时也比较注重美术知识传授,未关注学生职业道德、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培养。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美术技能,在校期间获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进入社会后,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无法满足行业要求,不能在社会中立足[3]。导致高校对“课程思政”关注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和教育理念有关。当高校与教师未意识到“课程思政”开展必要性及重要性时,自然无法通过实际行为落实。但是,无论站在学生发展还是高校发展等现实角度来看,这都属于不利因素,因此,高校还需加以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思政”开展效率。

(二)开展效果不佳

在“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提出后,高校便陆续加入实践队伍,一部分高校在美术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时,最终的开展效果与预期不符。这主要与教师教育水平、教育方法等有关。首先,一些高校在美术课程教学上没有充分提高师资队伍关注,这就使进入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水平有限的教师无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美术课程中,教育水平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师却不多。而且,有的教师自身也不具备较高的思政水平,这使其无法将“课程思政”高质量引入美术课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如果教师群体都不符合“课程思政”开展要求,就会导致高校美术课程缺乏思政教育痕迹。其次,在开展“课程思政”时采用的方法直接关系着教育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师使用的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或陈旧,整个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一些教师只是进行宏观讲述,并没有带领学生展开微观探讨,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根本无法接触更深层次的思政内容。甚至有时还会影响美术知识正常传授。但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能力还是教育方法,都是导致“课程思政”开展效果不佳的原因,高校只有在引起重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改善,才能扭转当前的不良局面。

(三)“课程思政”与美术课程联系较弱

当在美术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后,可以通过相关路径健全高校学生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与道德素养,但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建立在密切联系前提下。这也意味着高校只有拉进“课程思政”和美术课程间的距离才能达到教育目标。然而,由于部分高校的美术课程与“课程思政”联系处于较弱状态,导致两者间出现脱节情况。就目前现状来看,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课程思政”与美术课程各自为政[4]。另外,美术领域中本就包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些便可作为“课程思政”开展的源泉,但显然有的高校还未完全形成这种意识。而导致两者间联系较弱的原因之一就和“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不深有关。如果高校能够充分挖掘美术中的“课程思政”资源,便能在根本上加深两者关联,使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四、高校美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议

(一)加强“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力度

高校要想提高“课程思政”开展质量,资源作为开展的必要前提,应大力提高挖掘力度,创新出更多与美术课程密切相连,又能达到“课程思政”目的的课堂资源。高校可结合“课程思政”的爱国主义内容建立思政专题课程,使学生在该课程活动中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历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专题课程设立一个名称,引入我国与红色革命、历史等主题有关的美术鉴赏作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名为“初心画语”的美术专题课程,引入何红舟先生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该美术作品是我国首次订件资助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作品中的背景为浙江嘉兴,作品内容为我国共产党首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作品中创作了以毛泽东主席为主的几位历史重要人物,在描述客观事实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缔造者人物形象。在设立专题美术课程时,教师也可以引入描述其他历史阶段的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认识新旧中国面貌。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加以讲述,如将作品内涵、思想表达、创作规律等向学生进行讲述,促使学生获得双重知识。

(二)全面转变教育理念方法

关于“课程思政”的开展,院校和教师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理念上有所转变后,方可在后续教育中看到成效。高校需密切关注教育部颁布的政策,及时响应号召,加深美术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系,对教师教育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在选择教师时就应对其思政水平、教育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并在后续开展“课程思政”时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水准,为“课程思政”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改变现有单一的教育方式,高校必须做出明显创新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现实生活中进行写生,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一带一路”、大生态、大扶贫等一系列战略政策实施背景下,教师便可以带领或引导高校学生前往乡村地带写生,增强学生与当地环境、人民间的直接接触。在经历社会实践后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各区域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将现实生活现状以美术形式加以呈现。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还有助于学生将个人艺术追求、利益与国家社会事业相融,甚至将国家事业至于个人追求之上,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也有较大帮助[5]。

(三)加快艺术实践基地建设

我国大部分高校现有的艺术实践基地基本上都是民族风景区、民间传承研究所等,这些场所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教育作用,但与美术课程有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却较为贫瘠。为了能够达到“课程思政”在美术课程中的开展目的,全面传授职业道德、价值观等内容,就需加快艺术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富有的“课程思政”平台更有利于挖掘思政资源与美术教育语境。而在具体的基地建设上,高校可以与当地产业特色、地域优势等结合。例如,晴隆作为贵州省一个下辖县,拥有极为充沛的实践资源。其本身就有着优异环境,还包含了诸多脱贫攻坚阵地。在该环境下无论进行美术创作还是写生,都能有效激发灵感,从真实的脱贫攻坚故事中还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作出弘扬社会主义思想的艺术作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已和高校美术课程密切接触,产生积极影响。“课程思政”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在开展过程中,主要涉及爱国主义、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内容。然而,在美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时,还存在关注度不高、开展效果不佳、与美术课程联系较弱等不足。高校需加强“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力度,全面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加快艺术实践基地建设,为提高“课程思政”开展成效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美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美术篇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