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地区烟筒山-磴西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1-11-05 12:05常执政万贵龙张连发牛卫东
地质与勘探 2021年5期
关键词:丰宁断裂带石英

万 会,常执政,万贵龙,苗 琦,张连发,牛卫东

(1.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北京 100035;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保定 071051;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北京 100039;4.自然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5.承德锦城矿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北承德 067405)

0 引言

承德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自五台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地质运动的改造,成矿作用普遍受到断裂、韧性剪切带及火山机构等构造的控制,尤其受到断裂带及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岩浆岩侵入的影响(袁树森等,2012)。学术界对承德地区的矿床分布情况及矿体特征研究较多,比如,已发现受NE向大庙-韩麻营断裂控制的大庙钒钛磁铁矿床(江少卿等,2015),沿NE和NW向断裂带分布的罗锅子沟和马营矿区,与古北口-平泉断裂有关的寿王坟铜矿床和小寺沟铜钼矿床,产于丰宁-上黄旗断裂带内的撒岱沟门钼矿床(陈正乐等,2014),分布于红石砬-大庙断裂带两侧的铁马哈叭沁超贫铁矿床和黑山铁矿床(李立兴等,2012),受汤河口-塔黄旗断裂影响的大营子金矿床(牛爱平和薛燕萍,2010),黄崖关-兴隆断裂控制的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王银川,2019),受火山机构控制的角砾岩型丰宁银矿床(姚玉增等,2005),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张家口-丰宁-承德剪切带的窄岭金矿床等(冯东红和李红阳,1997)。丰宁-隆化深断裂带东端的烟筒山多金属矿化带内,已发现姑子沟、东山、烟筒山等银多金属矿床、丰宁招兵沟铁矿床,以及磴上硫钼矿床等(秦振宇等,2015)。在该断裂的南部,有老米沟门和窄岭窑多金属矿床。另外,在该断裂两侧及附近有佟栅子、岗子东沟和蘑菇峪等钼多金属矿床(王志章等,1994)。然而,很少有研究总结区内矿床分布规律,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的研究较少。

烟筒山-磴西锌多金属矿区位于燕山台褶带与内蒙古地轴连接处,与冀东(高板河)、辽西(八家子)矿床的成矿模式有一定的相似度(夏学惠等,2007)。区内控矿围岩以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为主,赋矿地层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滦平群大北沟组,找矿岩石组合以白云岩为主,容矿构造为断裂带,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为主。成矿作用经历了太古代至中生代多阶段、多期次的长期地质作用,为Zn、Pb等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是重要的金属成矿带(毕伏科和肖文暹,2006)。区内矿产主要有铅、锌、金、银、铜、钼、磁铁矿及萤石矿等,有中型的姑子沟银矿,小型的东山银矿、磴上钼硫铁矿、下平台萤石矿等。这些金属矿床的分布来均显示与构造运动有关,尤其与断裂带发育密切相关。在诸多断裂带中,丰宁-隆化深断裂带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方向。总结烟筒山-磴西锌多金属矿的矿床特征、矿床分布规律,分析矿床成因,提出找矿方向,对于指导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从老到新为新太古界单塔子群(Ardn)、白庙组(Arb)、凤凰嘴组(Arf)和南店子组(Arn1)、元古界长城系(Ch)常州沟组(Chc)、串岭沟组(Chch)、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旗组(J3b)和白垩系下统滦平群大北沟组(K1d)及新生界第四系(Q)(许振海和吴丽娜,2012)。元古界与侏罗系多呈断层接触,少量地段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张长厚等,2012),在中、晚侏罗纪地层中燕山造山带火山岩和沉积岩呈穿时现象(Gregory,2005)。元古界长城系(Ch)地层沿NEE-EW向的丰宁-隆化深大断裂带分布,岩性为滨浅海相碎屑岩和富镁质碳酸盐岩。由于强烈的挤压、破碎,各地层单元出露不全,有常州沟组(Chc)、串岭沟组(Chch)、团山子组(Cht)、大红峪组(Chd)和高于庄组(Chg)。其中,高于庄组(Chg)含锰白云岩是主要控矿围岩。中生界白垩系下统滦平群大北沟组(K1d)出露于丰宁-隆化断裂带及以南,岩性为中酸性及偏碱性陆相火山碎屑岩-角砾岩、凝灰岩等,该地层间的薄弱带是重要的成矿空间。

1.2 区域构造

烟筒山-磴西锌多金属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2)北缘、燕山台褶带(Ⅱ22)东段、承德拱断束(Ⅲ26)北部、大庙穹断束(Ⅳ220)中段北缘,丰宁-隆化深断裂带东段的温家沟-东山断裂带内(图1)。

图1 烟筒山区域地质图(据袁树森等,2012修改)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Yantongshan mine area(modified from Yuan et al.,2012)1-一级构造;2-二级构造;3-三级构造;4-四级构造1-first-order structure;2-second-order structure;3-third-order structure;4-fourth-order structure

区域褶皱构造主要有黑里河倒转背斜,为一紧闭型褶皱,其转折端位于黑里河一带。背斜核部岩性为太古界混合岩,向两翼依次过渡为白庙组、凤凰嘴组和南店子组地层。烟筒山-磴西锌多金属矿区位于黑里河背斜南翼,为向北陡倾的单斜地层,倾角在75°~86°之间。断裂构造格架的主成期在晚太古代五台期(2500 Ma),经过太古代以来早白垩世的逆冲推覆、中白垩世的伸展变形等多阶段、多期次的长期地质作用(郑亚东等,2000),形成了性质、规模不等的近EW向、NE向、NW向3组断裂构造(图2;刘学元和槽振帅,2013)。

自晚太古代至侏罗纪中后期,丰宁-隆化深断裂先后控制了火山喷发,经历了岩浆岩的侵入(王志章等,1994),为多金属成矿创造了条件。近东西向的温家沟-东山断裂带便属于丰宁-隆化深大断裂带的东延部分,由一系列线性逆冲断层构成(张长厚等,2004),形成于五台期,又经历了吕梁、海西、燕山期构造运动(杨举和吕作刚,2006),是导矿和容矿的主要断裂带。该断裂带西起温家沟,经刘家营、老君庙、东山,贯穿整个矿区,走向近EW,局部有弯曲转折,倾向N,倾角70°~86°。断裂带北界单塔子群店子组变质岩系基底与长城系碳酸盐岩盖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南界为混合花岗岩基。构造带遭受NW向和近SN向断层错动,显示出西段窄东段宽,宽约1 km。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有燕山期花岗岩和石英斑岩,以及经多期间歇性喷发燕山旋回火山活动的白垩系大北沟组火山-次火山岩带(赵宗溥,1963),分布于高于庄组地层南北两侧,沿条状楔形地层边界构造薄弱部位活动。

图2 烟筒山区域构造纲要图(据注释①)Fig.2 Structural outline map of Yantongshan mine area(modified from Note ①)1-白垩系下统大北沟组;2-长城系;3-太古界;4-混合岩;5-石英斑岩;6-石英正长岩;7-花岗斑岩;8-花岗岩;9-次粗安岩;10-花岗岩;11-石英闪长岩;12-闪长岩;13-正断层;14-逆断层;15-性质不明及推测断层;16-岩层产状;17-不整合界线1-Dabeigou Formation of Lower Cretaceous;2-Changcheng System;3-Archean;4-migmatite;5-quartz porphyry;6-quartz syenite;7-granite porphyry;8-granite;9-sub-trachyandesite;10-granite;11-quartz diorite;12-diorite;13-normal fault;14-reverse fault;15-unknown and inferred fault;16-attitude of rock stratum;17-unconformity boundary

1.3 岩浆岩

区域内有太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岩浆岩。太古代岩浆岩是以闪长岩(δ1)为主的中性侵入岩,晚古生代岩浆岩分布于丰宁-隆化断裂两侧,北部属喀喇沁旗花岗岩岩基南缘,南部为腾家店花岗岩体,以酸性侵入岩(γ4)为主。中生代岩浆侵入体总体呈EW向带状不连续展布,岩体侵位于温家沟-东山断裂带南侧的次级构造中。主要有次粗安岩(cτa53a)、花岗岩(γ53b)、花岗斑岩(γπ53b)、石英正长斑岩(ξοπ53b)等。此外,区域东南部零星出露燕山期花岗岩(γ53b),多呈岩株状产出。中生代罗侏世-白垩世花岗岩U-Pb锆石年龄值为163~125 Ma(王彦斌等,2010)。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在中生代早期(180 Ma前),太古宙基底之上的地层被剥蚀(Gregory et al.,2002),使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缺失(马曹章,1999)。矿区内地层呈二元结构,即在古老基底上覆盖着沉积地层(李建平和张德会,2011)。矿区北部出露有太古界单塔子群南店子组一段(Arn1),该群以下层序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由角闪岩相岩石等组成的变质火成岩系(Liu et al.,2006)。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一段(Chg1) 地层呈断块状出露于矿区北东部,为一套富镁碳酸盐为主的滨海相沉积地层,主要有硅质白云岩、含碳泥质白云岩,局部见大理岩化白云岩。中生界下白垩系大北沟组一段二亚段(K1d1-2)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中南部,按岩性及火山活动旋回的期次先后分为粗安岩(K1d1-2Ⅰ)、英安岩(K1d1-2Ⅱ)和凝灰岩(K1d1-2Ⅲ) 三个岩性段。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早期韧性逆冲阶段、中期脆-韧性变形阶段和晚期脆性变形三个活动阶段(马曹章,1999),可判断出五台末期、吕梁晚期、海西晚期不同构造变形相(贾建称,1995)。多次变形导致了构造分带的复杂性,主要发育EW和NE向断裂,由北至南编号依次为F1、F2、F3、F4、F5和F6。矿体赋存于F2、F4、F5断裂构造破碎带内。

2.2.1 EW向断裂

EW向断裂属于区域温家沟-东山断裂带的一段,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西连姑子沟银矿断裂带,东接宝隆钼矿区断裂带。断裂带北界是单塔子群南店子组变质岩系基底与长城系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盖层之间的不整合面界线,南界是烟筒山混合花岗岩岩基。带内有燕山期花岗岩、石英斑岩的侵入和白垩系大北沟组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该断裂走向近EW,倾向N,倾角50°~86°。以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条状楔形嵌入的地段是该断裂带的主体,大致分为F1、F2、F3断裂,伴有密集的次级构造和裂隙,F2断裂是该构造带的活动中心。

F1断裂:是EW向断裂带的北界构造,出露于矿区北西部及最东端。断裂向西沿伸至姑子沟矿区,向东沿伸至宝隆钼矿区。矿区内地表出露西段长200 m,宽1~3 m。

F2断裂:由主断裂和一系列平行次级断裂和裂隙构成,在矿区东、西部出露。断裂带贯穿全区,与姑子沟矿带连接。宽10~60 m,倾向N,倾角50°~87°。上盘为花岗岩或高于庄组白云岩,下盘均为高于庄组白云岩。断裂内发育有构造角砾岩、碳酸岩化和硅化蚀变岩及多金属矿化。矿区锌多金属矿主要矿体均产于该断裂带内、并严格受该断裂带的控制。

F3断裂:位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或与白垩系次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交接部位。石英斑岩随该断裂构造带侵入,在姑子沟矿区南侧出露部位最厚大,进入本矿区急剧变窄。其后期构造活动较弱,蚀变作用不强。断裂倾向N,倾角65°~78°。

F4断裂:出露于矿区中部,属于EW向构造断裂带的边缘断裂,与地层产状相一致,倾向N,倾角35°~55°。区内出露长约780 m,向东延伸至矿区外,宽3~6 m。上盘和下盘岩性均为大北沟组一段二亚段灰黑色熔结晶屑凝灰岩。断层内发育矿化碎裂蚀变岩和锌多金属矿体。

F5断裂:出露于矿区南部,属于EW向断裂带的边缘断裂。EW向长2400 m,向东延伸出界外,宽3~10 m。断层倾向N,倾角85°。上、下盘为大北沟组一段二亚段英安岩、粗安岩,断层内发育矿化碎裂蚀变岩和锌多金属矿体。

2.2.2 NE向断裂

F6断裂出露于矿区中西部,长约250 m,宽约2 m,倾角约63°。断层内充填物多为碎裂岩,偶见黄铁矿化、微弱金矿化。

2.3 岩浆岩

2.3.1 太古代侵入岩

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Bhγ)和石英闪长岩(δο1),出露于矿区西南部。

混合花岗岩(Bhγ):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微斜长石,粒度4~5 mm,最大10 mm,含量15%~20%。基质为全晶质,中细粒自形-半自形结构,主要成分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及角闪石、黑云母等。

石英闪长岩(δο1):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有斜长石(4%~50%)、石英(15%),及黑云母、角闪石。与大北沟组地层侵入接触,与似斑状混合花岗岩(Bhγ)渐变过渡(图3)。

图3 石英闪长岩与似斑状混合花岗岩渐变关系示意图Fig.3 Sketch showing gradual chang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rtz diorite and porphyritic migmatite

2.3.2 中生代侵入岩

花岗岩(γ53):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和南东端。北部花岗岩出露于27线一带,整体呈巨厚脉状体,产状与丰宁-隆化断裂带一致,走向近EW,倾向N,倾角约85°,最大厚度173 m,其上覆地层为太古界南店子组,下伏地层为长城系,与上、下地层呈断层接触。西至谷子沟银矿区以西,向东于19~15线间与太古界南店子组呈侵入接触关系。该巨厚花岗岩脉体是该区成矿热动力和热液流体的主要来源(杨欢等,2017)。

花岗斑岩(γπ53b):出露于矿区中部,走向NE-EW,倾向N,倾角35°~47°。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正长石、斜长石组成,占20%~30%,次为石英、黑云母,斑晶粒径2~3 mm,最大5 mm。基质由他形-半自形微粒状长英质、绢云母、黑云母、磁铁矿、褐铁矿组成,约占65%。岩体普遍存在含银多金属矿化现象(陈德利,2014),岩脉与AgⅠ号矿体成矿空间关系密切,同处于大北沟组火山熔岩的层间薄弱带中。

石英斑岩(λπ53c):出露于矿区北部与姑子沟矿区交界处,呈EW向带状展布,西宽东窄,接触带倾向N,倾角62°。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20%~30%)、斜长石(4%~10%)组成,斑晶粒径2~3 mm。基质由他形-半自形斜长石和石英组成。该石英斑岩受丰宁-隆化断裂控制,与6号矿体存在一定的空间位置关系。

2.3.3 脉岩

花岗斑岩脉(γπ53b):出露于矿区南部东段、烟筒山NW侧,呈岩株状侵入大北沟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石英,粒度1~5mm。

流纹斑岩脉(λπ):出露于矿区中部,走向近EW,倾向N,倾角约40°。斑状结构,流纹状构造。斑晶为正长石,基质具霏细结构,流纹状构造,主要为长英质矿物。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特征

区内共发现锌矿体18个,金矿体5个、银矿体2个。矿体赋存于近EW向的F2、F4、F5断裂构造的破碎带内,含矿构造带包括主断裂、次级断裂和裂隙。主矿体6号锌矿体和其他小矿体平行。6号矿体受主断裂F2控制,贯通全区,呈薄脉状,长1222 m,延深519 m,倾角50°~89°,东端出露地表,向西逐渐变深,最大埋藏深490 m。矿体走向近EW,倾向N,西端矿体向NW略有偏转,呈NWW向,平均厚2.11 m,厚度变化系数123%(图4)。其他矿体均为薄脉状的小矿体,走向近EW、倾向N。

图4 520 m中段地质图(7~12勘查线)Fig.4 Geological map of 520 m middle section(7~12 exploration lines)1-长城系高于庄组一段;2-太古界单塔子群南店子组一段;3-燕山期花岗岩;4-见矿钻孔及编号;5-未见矿钻孔及编号;6-矿体及编号;7-勘查线及编号;8-推测地质界线;9-推测断层及编号1-first member of Gaoyuzhuang Formation of Changcheng System;2-first member of Nandianzi Formation of Archean Dantazi Group;3-Yanshanian granite;4-ore borehole and number;5-barren borehole and number;6-ore body and number;7-exploration line and number;8-inferred geological boundary;9-inferred fault and number

6号矿体为富含金银的锌多金属矿,主矿产为Zn,共生矿产有Ag、Au,伴生矿产有Pb、Ag、Au、Cu和S。矿体顶、底板主要为长城系高于庄组硅质白云岩,局部为花岗岩或蚀变花岗岩。

3.2 矿石矿物特征

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密切相关(李紫烨等,2014)。矿石中硫化物均为深源硫,受到了浅源硫混染(李久明等,2006)。主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银黝铜矿、辉银矿、银金矿等。

闪锌矿(Sp):含量10%~20%,是区内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多呈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粒径0.3~5 mm,少数具有双晶。镜下见有两个时期,早期闪锌矿为黑色,不透明,含量少,并以大小不等的圆形颗粒散布在方铅矿中,还常见乳滴状、线状分布的黄铜矿析离体(图5)。晚期闪锌矿与方铅矿呈镶嵌状,闪锌矿呈浅红褐色-灰色,半透明。

方铅矿(Gn):含量5%~10%,常以半自形-他形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形式出现,粒径0.5~4.0 mm。早期方铅矿常交代黄铁矿,使黄铁矿呈残体,有少量银黝铜矿包裹体(图5)。晚期方铅矿中可见到细小的三角纹饰(图6)和少量银黝铜矿及辉铜矿包裹体,呈铅灰色,偶见三组发育的解理,以细条纹、蠕虫状交代闪锌矿。

图5 矿物嵌布关系示意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mineral imbedding relationshipGn-方铅矿;Sp-闪锌矿;Fh-银黝铜矿;Ang-辉银矿Gn-galena;Sp-sphalerite;Fh-freibergit;Ang-argyrite

图6 闪锌矿(Sp)、方铅矿(Gn)、黄铁矿(Py)、黄铜矿(Ccp)分布情况照片Fig.6 Pictures of sphalerite (Sp),galena(Gn),pyrite (Py) and chalcopyrite (Ccp)

黄铁矿(Py):呈他形-半自形不规则粒状,常以脉状、星点状集合体分布(图6)。

黄铜矿(Ccp):呈不规则粒状、乳滴状,主要以粒状集合体形式稀散浸染状分布。镜下见有两个时期,早期黄铜矿大面积分布,晚期黄铜矿呈乳滴状、线状的析离体存在于闪锌矿之中,分布不均匀。

磁黄铁矿: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02~0.1 mm,晶粒非均质性明显。

银矿物:主要有银黝铜矿、辉银矿,及少量自然银、银金矿等。银黝铜矿呈粒状包裹体赋存于方铅矿内或呈细脉状赋存于铅锌矿物接触边界上,粒径0.002~0.15 mm。呈钢灰色,表面有晕色,镜下常呈浅棕灰色,有时呈微绿色,为均质体。辉银矿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03~0.12 mm。自然银常产在银黝铜矿的边缘,呈亮白色,微粒状,少量呈微细脉状,粒径0.02~0.05 mm,最大可达0.16 mm。银金矿呈树枝状、不规则粒状包裹体产于其他矿物及石英裂隙中。粒径0.04~0.125 mm,少数小于0.04 mm,个别大者达0.25 mm。

自然金:以裸金为主(90.91%),还有少量包裹金(9.19%)。裸露金粒径0.04~0.1 mm,金的成色510~770。

3.3 矿化特征

依据化学全分析结果,矿石中有用组分包括Au、Ag、Cu、Pb、Zn和S等(表1)。

表1 原矿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矿石中96.64%的Zn、Pb元素呈硫化物产出,其余为含氧酸盐。Zn分布较均匀,品位与矿体厚度成正比。在6号矿体中,Zn品位在矿体中段高东西侧低;在纵向上,Zn品位随着矿体埋深的增加而递减。

3.4 围岩蚀变特征

矿区中心带围岩蚀变最强,主要有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等。硅化主要形成硅化碎裂岩及硅化白云岩,与成矿关系最密切。其产物为微-细粒石英,有时呈晶面完整的晶簇出现,与多种蚀变矿物、金属矿物共生。黄铁绢英岩化发育较早,主要分布在闪长玢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中,还常呈角砾形式出现在其他蚀变岩内。碳酸盐化多呈细脉、网脉状产出。

4 成矿阶段分析

4.1 矿物生成顺序

矿物的交代及穿插等嵌布关系说明,矿物生成时期及顺序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银黝铜矿-辉银矿-银金矿。岩矿鉴定结果显示,矿化带中心部位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银黝铜矿-辉铜矿-银金矿。矿体边部则呈现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绿泥石矿物组合。

4.2 成矿阶段

根据矿物生成顺序及共生组合,划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图7)。石英-硫化物阶段又分为两个期次:早期以石英、黄铁矿为主,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等;晚期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固溶体分离物出现,还有呈包裹体或微细脉状的银黝铜矿、辉银矿、银金矿等析离体矿物。金矿石矿物呈微-细脉沿铅锌硫化物及石英裂隙产出,并形成独立的金矿体。碳酸盐阶段有方铅矿、银黝铜矿、菱银矿等金属矿物。

图7 矿物生成顺序示意图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5 找矿方向

丰宁-隆化断裂带控制的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温度平均212.5 ℃,属中温热液型矿床(潘家永等,1993;梁瑞等,2013;张磊等,2019),其形成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陆相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5.1 构造标志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线性构造发育,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一致。区域内EW向的丰宁-隆化深大断裂带控制区内查明的多金属矿产数十处。区内矿体产状、形态及厚度变化,与温家沟-东山断裂构造的性质和特点有明显的空间关系,Au、Ag、Pb、Zn等矿产分布规律明显(许振海和吴丽娜,2012)。矿体多呈脉状产出,沿走向和倾向的波状起伏与断层构造面产状一致。断裂构造产状转弯部位或次级构造密集发育地段的矿体厚度大、品位高。空间上,矿体富集部位沿走向大致呈等距分布,沿倾向呈豆荚状产出。矿石的角砾状构造,反映了多期次断裂构造活动使矿液发生脉动性运移和充填。可见,温家沟-东山断裂为丰宁-隆化深大断裂带的中段,是本区铅多金属矿的主要控制构造,次级断层为容矿空间,为主要的找矿方向。

5.2 岩浆岩标志

岩浆活动是成矿作用的动力源,矿体主要产于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二者时空关系密切联系。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株及岩脉、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分布区为找矿的岩浆岩标志。

5.3 蚀变带标志

区内热液、蚀变与矿化是同一过程。富含矿化剂的弱酸性含矿热液对围岩进行改造,金属离子进入围岩,形成交代蚀变岩,使溶液中Ca、Mg、CO2相对集中,随pH值升高,热液向弱碱性方向转化,促使金属络合物的分解,有益的贱金属、贵金属则因其载体被破坏而游离出来,与硫离子(S2-)或含硫复杂络阴离子结合成硫化物或硫酸盐类。区内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使断裂带内、外岩石普遍遭受多种变质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围岩蚀变呈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为蚀变矿化标志。另外,矿体围岩主要为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根据本次勘查工作中对3021件基本分析样品的分析结果,白云岩中银的浓度克拉克值虽较石英斑岩偏低,但变异系数大于6.0,有利于形成银矿。断裂带内的白云岩是主要的银矿找矿地层。

5.4 地球化学异常

通过对白云岩、石英斑岩中银、锌、铜的浓度克拉克值及变异系数采样分析显示,石英斑岩与成矿有一定亲缘关系,石英斑岩和白云岩是成矿物质的来源之一。对勘查区的化学异常经钻探工程验证主要为矿致异常。找矿过程中要注意Pb、Zn、Ag、Cu次生晕分布区及中阻高极化电性异常区的矿化验证。

[注 释]

①承德锦城矿产开发有限公司.2015.河北省承德县磴上乡烟筒山-磴西一带银铅锌多金属矿详查报告[R].

[附中文参考文献]

毕伏科,肖文暹.2006.河北省成矿区带和找矿远景区[J].地质调查与研究,29(6):107-114.

陈德利.2014.丰宁-隆化金多金属矿带东端区域矿产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4(8):8-10

陈正乐,陈柏林,李厚民,杜维河,李立兴,韩凤彬,王永,孙岳,吴玉,张文高.2014.河北承德大庙铁矿床地质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J].地质学报,88(12):2339-2350.

冯东红,李红阳.1997.河北丰宁窄岭金矿古岩体的剪切变形与成矿[J].华北地质矿产,12(2):147-155.

Gregory A D,郑亚东,王琮,Brian J D,张长厚,George G,汪洋,李凯明.2002.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以河北省和辽宁省为重点的研究[J].北京地质,14(4):1-40.

贾建称.1995.冀北丰宁-隆化深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和演化历史[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8(4):334-340.

江少卿,郝梓国,孙静,王德忠,许国新,孟庆伟,刘恋.2015.河北承德大庙黑山钒钛磁铁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勘探,49(3):458-468.

李建平,张德会.2011.河北丰宁大西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5(2):109-114.

李久明,巩恩普,姚玉增,于海纲.2006.燕山地区银矿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J].地质与资源,15(3):179-186.

李立兴,李厚民,王德忠,刘明军,杨秀清,陈靖.2012.河北承德铁马哈叭沁超贫铁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时代[J].岩矿测试,31(5):898-905.

李紫烨,刘晓雨,李随民,胡华斌,杨阳.2014.承德牛圈银金多金属矿床硫化物Rb-Sr年龄和成矿物质来源分析[J].中国地质,41(3):951-960.

梁瑞,徐超,张晓梅.2013.河北蔡家营铅、锌、银多金属矿区外围找矿探讨[J].矿山与地质,27(1):36-44.

刘学元,槽振帅.2013.冀北承德-蒙南赤峰成矿背景及找矿标志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2):13-20.

马曹章.1999.河北承德红石垃一大庙断裂带初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4(1):85-93.

牛爱平,薛燕萍.2010.河北大营子金矿成矿地质特征[J].矿产勘查,1(4):349-353.

潘家永,张乾,芮宗瑶.1993.河北蔡家营铅-锌-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8(3):52-62.

秦振宇,袁海波,潘洪儒,林茜,汤锁,刘新宇,王蒙.2015.河北省铁矿类型及勘查开发现状[J].矿山与地质,29(3):277-282.

王彦斌,韩娟,李建波,欧阳志侠,童英,侯可军.2010.内蒙赤峰楼子店拆离断层带下盘变形花岗质岩石的时代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29(6):763-778.

王银川.2019.河北洞子沟银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找矿论丛,34(2):163-170.

王志章,周振玲,郝建民,毕万昌,王志刚.1994.冀北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制规律[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7(5):436-441.

夏学惠,王玍,袁家忠,闫飞,姚超美,赵玉海.2007.华北地台北缘三个硫多金属成矿带中几个远景区的资源预测[J].化工矿产地质,29(2):65-87.

许振海,吴丽娜.2012.河北隆化县金银铅锌矿产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初探[J].矿产勘查,3(6):774-779.

杨欢,陈垚,鲁红峰.2017.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地区侏罗纪侵入岩特征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33(6):163-166.

杨举,吕作刚.2006.河北省丰宁-承德地区金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J].黄金科学技术,14(2):52-56.

姚玉增,巩恩普,崔显德,梁俊红.2005.河北丰宁银矿控矿因素与深部远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19(3):267-270.

袁树森,沈柳生,柳凤娟.2012.河北承德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J].黄金科学技术,20(4):135-140.

张长厚,邓洪菱,李程明,刘孜,邓洪旦,滕飞.2012.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承德逆冲构造”的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模型[J].地学前缘,19(5):27-40.

张长厚,吴淦国,徐德斌,王根厚,孙卫华.2004.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J].地质通报,23(10):864-875.

张磊,赵萌阳,胡龙兵,王鹏.2019.河北省丰宁三道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4(12):31-35.

赵宗溥.1963.中国东部的燕山运动[J].地质科学,3(8):128-138.

郑亚东,Davis G A,王综,Darby B J,张长厚.2000.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J].地质学报,74(4):289-302.

猜你喜欢
丰宁断裂带石英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石英及方石英的碱浸动力学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
北京科委精准帮扶河北丰宁奶牛养殖业
严重楔状缺损石英纤维桩树脂修复临床分析
石英云母片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模拟方法探讨
特大断面硬岩隧道爆破开挖技术研究——以丰宁隧道Ⅱ级围岩段为例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