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献礼剧目(二)

2021-11-06 11:06任冬生胡耀辉方绪玲周正平
演艺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化装建党百年歌剧

任冬生,胡耀辉,方绪玲,周正平,曲 明

话剧《浪潮》

导演:何念

灯光设计:任冬生 王晶晶

舞美设计:刘科栋

摄影:尹雪峰

无风也起浪

话剧《浪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是一部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具有时代审美的红色题材剧目。讲述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李求实、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五位烈士在上海龙华牺牲的真实历史。

导演以独特的结构方式构架出五位烈士被枪杀后,灵魂深处对于生命和信仰的诘问……当五位烈士最终走向高处,谈笑风生,有释然,有坦荡,信仰之光照耀。舞美设计刘科栋运用钢铁的框架、升降板以及水面舞台构置出抽象而灵动的舞台空间,水与铁的交融也贴切地表达出五位烈士的精神与信仰。

整个舞台结构由9块升降平台、6道金属书架檐侧幕构成,加以水舞台和冰屏多媒体的结合,使整个舞台看起来非常“刚烈”。不常规的舞台会给灯光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会极具挑战,可以使灯光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浪潮》的灯光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意向化的舞台空间”“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厚重感的舞台层次”。

意向化的舞台空间——主要从灯位的选择和投光角度出发。由于舞台九宫格升降平台对舞台正上方灯具的影响,在灯位选择上大量安装了由工字型灯架构成的高低错落的侧光。投射在同样高低错落的九宫格平台形成多种光影结构关系,打破舞台空间的扁平化,打造出不同意向的空间。根据不同场景平台的造型和演区的变化,用光来切割出不同的立体空间,意向化场景的变换。不同高度的侧光也满足了演员在不同高度平台上的人物勾勒,更具立体感。同时,为了统一灯光投射角度,运用大量的侧光,以加强灯光语汇的指向性。

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主要从特殊灯具选择出发。《浪潮》舞台的6道金属书架檐侧幕上安装了200多条改造过的LED条灯。用现代化的灯光装置来表现过去的历史空间,用当代人的语言去讲述历史。或通过一道道的条灯光束连接形成一个平面的光墙打造不同的空间;或结合音乐音效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变换,打破话剧的常规;或作为背景装饰为整个钢架的舞台增添一分不同的舞台气质。在特殊灯具选择上还使用了工业照明灯具,与常规灯具不同,工业照明灯具更加烘托了整个舞台的工业感,金属的构造感。

厚重感的舞台层次——主要从灯光整体的色调出发。结合舞台形象结构与故事情节情感的表达,灯光在色调上以统一的灰色调为主,加之红、白、高低色温。从开场阴冷灯光下的舞蹈奠定基调的走向,引领观众走进过去那段历史,一起去探究生与死、信念与使命;到中间以灰、惨白、深蓝、冷色调烘托五烈士悲的故事不断递进揪住观众跟着情节一起悬起来的心,到以暖、浅蓝、中间色调带着观众一起感受烈士的爱情故事,让悬着的心定一定;到最后舞蹈的红、橙黄、浅紫、暖色调来将观众一起推向积极的一面,感受烈士们的那一腔热血与坚定的信念。在视觉上以强化戏剧情感的渲染,每幕的灯光色调取向和不断递进的色彩层次使观众更能够体会到剧中情节人物所传达的情感。

作为该剧的灯光设计,以灰色为主色调,灰白、灰蓝、灰暖……利用舞台布景的构架,以独特的出光角度,将光束自然切割,大量使用低角度脚光和高位侧光,让舞台和人物处于光影之中。以边沿幕条灯构成强烈的时空转换和独特的顶侧光光效。独特的灯光语言与舞美、服装、多媒体等视觉元素形成该剧特殊的视觉传达,高度的契合导演理念,让这部话剧呈现出一种本真的气质,仿佛灰暗当中闪耀的一丝光。(任冬生)

民族歌剧《沂蒙山》

创作演出:山东歌舞剧院

导演:黄定山

舞美设计:周丹林

灯光设计:胡耀辉

服装设计:王钰宽 林琳

造型设计:方绪玲

音响设计:宋多多

摄影:刘海栋 崔元

造型设计

歌剧《沂蒙山》的人物形象是从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十万英烈和沂蒙故事中高度凝练而出,化装造型设计也是高度典型化的,在遵循时代地域特点的前提下,着力于将戏剧角色的内在人格外化于形貌,强调美与典型。

在舞台视觉呈现的抗战诗画中,山是灰色调的冷峻,而灯光设计的色彩情感非常饱满,化装设计将妆容色彩揉合在画面里,使之与服装色彩一起,成为画面色块的构成部分,营造浓郁厚重的绘画感。(方绪玲)

民族歌剧《红船》

导演:黄定山

舞美设计:林森

灯光设计:胡耀辉

服装设计:陈同勋

音响设计:宋多多

摄影:刘海栋

红色题材民族歌剧灯光创作思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在4月至7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中,笔者有幸参与创作了《沂蒙山》《红船》《半条红军被》三部歌剧。每个新作品的灯光创作,如何做到一戏一格,笔者认为首先要准确分析剧目的题材属性,如果说一般性题材剧目需要家国情怀(传统的经典故事,决定其影调中性含蓄冷峻、节奏润物细无声);而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题材剧目需要家国情怀+祖国情怀(现当代革命事件,决定其影调凝练主观饱满、节奏情满风雨楼)。

其次是情感,当艺术家有了情怀和情感,艺术的各种造型手段就有了温度和深度,艺术作品就有了灵魂。舞台灯光的情感是指创作者通过分析剧本并挖掘其主题思想和规定情境等,树立起创作者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建立准确的视觉“形象种子”概念,有温度地运用灯光的影调和节奏要素,准确表达自己对剧目创作最高任务的深刻理解并传达出来。歌剧《沂蒙山》灯光视觉形象种子概念提炼 :家虽亡但国不破,全民族的共同抗战,生死与共,就会露出胜利的曙光。牺牲不代表死亡,是奉献,我的死换来的是同胞们的生,死的伟大。歌剧《红船》灯光视觉形象种子概念提炼:即使在暗夜里也充满温暖。一条小小的红船,就似一点星星之火,有了你们、他们和我们就能燎原。歌剧《半条红军被》灯光视觉形象种子概念提炼:兄弟同胞间的围剿追杀,暗无天日,天理不容,但残酷中有温暖、肃杀中仍存一片油油劲草,“红军被”的意象具有“爱”的意象,“温暖”的意象,也有“涅槃”的意象。

灯光的艺术创意离不开灯光技术的支撑。革命性的人工光源1400W HID的诞生,给予了舞台上所有物体固有色彩的真实还原的保证,它保障了灯光创作能够准确地传情达意。遗憾的是该人工光源在节能降耗方面不尽人意。但是合理地使用每一种灯具和光源的优势,并在视觉上达到与戏剧情境、主题思想高度符合的视觉形象,是每一位灯光设计师的追求。(胡耀辉)

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

创作演出:长沙歌舞剧院

长沙交响乐团

舞美设计:林森

灯光设计:胡耀辉

音响设计:宋多多

服装设计:陈同勋

化装设计:方绪玲

多媒体设计:胡绍新

摄影:刘海栋 崔元

化装设计

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以红军长征时期发生在郴州汝城的一个真实故事为内核,由此展开了连续的时空转换:1934年7月苏区出发、1934年秋行军路过汝城沙洲村、1934年11月湘江战役、1935年6月翻越雪山、1935年8月过草地、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展现了艰难峥嵘岁月里军民情感的温度和热度,以及英雄主义的牺牲与奉献精神。

造型,即塑造创造形象。作为舞台美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化装造型设计也是时间和空间艺术。时间的界定与迁流、空间环境的界定与变化,任何与人物相关的缘起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形貌,从而成为化装造型设计的创造点。

在浴血的湘江、在高海拔漫天风雪的夹金山、在潮湿泥泞且天气极端恶劣的草地……战火硝烟下干裂的嘴唇和伤效、冰雪与冻疮、浸渍在沼泽地的腿脚溃烂、风吹日晒下的肤色……用化装造型手段和材料表现环境带给人生理、皮肤和形貌的细节变化,能使演员和观众迅速进入戏剧情境。

除此之外,笔者还会花些时间来看合光,观察舞台布景、灯光和服装环绕下的人物形象、服装的色彩质感和意象设计、灯光设计的独特效果以及回归白光之后的演员肤色。当湘江战役场景的灯光设计将高光留给了演员肩部以上,服装是趟过血江的意象,于是战争群像的伤效渲染变得非常重要。在整体化妆色彩设计上,比歌剧《沂蒙山》更推进了一步,设计时重新调制了全部的化装粉底,不同板块的群众有不同的色差,以更浓重饱满的笔墨与整体视觉色调呼应。

从局部细节出发,到与舞台整体视觉造型风格统一,化装造型设计不仅是根据一度创作的文本,来塑造不同时空中身份性格年龄各异的戏剧角色形象,更是要在二度创作中,融入导演创作理念,准确地让人物形象,随着剧情和舞台美术造型所创造的时空一起迁流。(方绪玲)

《百年红船 扬帆远航》

演出时间:2021年6月27日

演出地点: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

总导演:施国庆

灯光总设计:周正平

灯光设计:周奇期 马飞红 祝世明 徐丹丹

整台《百年红船 扬帆远航》文艺演出共分为“求索(序)”“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新的天地”“远航(尾声)”几个部分。

本次演出的舞台空间体量是空前的,主舞台32米,两侧的合唱阶梯平台总宽度达75米,从前区交响乐团到主舞台再到后区阶梯平台纵深达40米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由于本次演出的音乐性很强,歌舞类的节目非常多,有很多大规模的群体舞蹈,因此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本次灯光设计的重点。为了能使灯光更加精致、有更高的审美品质、更丰富的内涵、更具视觉张力、脱离“娱乐感”,需要在用光时更有意味,用色讲究纯粹,要有独特的风格,要做到写意、雅致、唯美、简约、有张力、有视觉震撼力,这应是设计师针对不同节目情境的构建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演出共用近1100台灯具,受场地承重条件及设备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要满足对照度、色彩饱和度的高需求,选择灯具时着重考虑灯具的输出照度、混色系统,以及功能的多样化及稳定性等条件。(周正平)

话剧《右玉》

演出单位:山西省话剧院

编剧:马连伦

导演:王晓鹰

舞美设计:张华翔

灯光设计:曲明

服装设计:彭丁煌

多媒体设计:胡天骥

化装设计:申淼

本剧的灯光视觉意象为:“深厚的生命的意蕴在这片热土上燃烧和迸发。”因此,灯光要营造出一种有生命力的质感,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光的表达要厚重而不压抑,强化通过不同的灯光效果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是人物群像还是个体都充满视觉张力,将不同时空下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曲明)

猜你喜欢
化装建党百年歌剧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建党百年”主题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线上免费开放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波比化装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走进歌剧厅
歌剧
化装侦察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