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交通的历史变迁及发展研究

2021-11-06 07:26施建林施荣连赵文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靖云南交通

施建林,施荣连,赵文阳

(1.3曲靖师范学院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云南 曲靖 655011;2.曲靖师范学院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一、曲靖交通的历史变迁

曲靖交通格局的发展变迁与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变迁密不可分。历史上被称为“蛮夷之地”的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复杂,交通的通达性极差。曲靖作为古代西南地区连接内外的重要门户,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交通开拓艰难,发展缓慢。为了加强曲靖内部各部族之间以及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央王朝、地方政府、地方各部族为曲靖交通的开辟和修缮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劈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依靠着艰苦卓绝的精神和意志开通了小到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通线,大到连接与滇中、与中原王朝乃至通向域外的交通线。纵观曲靖交通的历史变迁,可概括为几个阶段。

(一)先秦到三国初期的开启阶段

庄蹻入滇、五尺道和蜀身毒道开启了古代曲靖连接滇中和内地,打通外域之间的交通枢纽,为古代曲靖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庄蹻入滇。据史料分析,曲靖交通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86年前后的“庄蹻入滇”。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夜郎传》载:“楚顷襄王时,遣将庄礄,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又《史记》载:“楚将庄礄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至滇池。”曲靖是古滇腹心地带。庄蹻入滇这一历史事件说明,庄桥入滇的交通路线应是楚国商人与滇池通商曾经所行走的民道。[1]从而也证实了庄蹻入滇前滇池与内地之间已有交流和联系。庄蹻入滇线路虽是民道,但它为包括曲靖在内的云南与中原王朝之间交流往来拉开了序幕,也为曲靖连接外部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五尺道。开启古代曲靖与西南地区及内地联系的交通要道应是秦始皇时期的五尺道,五尺道是秦王朝为了实施对西南地区的统治而建的官道,其交通路线大致为:以曲靖为辐射,东至夜郎西北一带(威宁)、朱提(昭通)、僰道(宜宾)、筠连、高县通往内地,西至滇池(昆明)再由今楚雄通往今大理地区。五尺道因宽五尺而得名,凡五尺道所达区域及毗邻均被纳入秦王朝统辖范围。五尺道是曲靖以及西南地区连接内地的第一条官道,它的建设促进了曲靖与云南及西南地区、与内地之间政治与商业往来,促进了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3.蜀身毒道。公元前四世纪末,云南开通了蜀身毒道,这是古代曲靖第一条与域外联系的交通要道,也是内地经曲靖和云南沟通域外的第一条通道。其大致的交通路线为:以味县(今曲靖)为辐射,东至朱提(今昭通),再经石门关(今豆沙关)达宜宾,经僰道至蜀(今成都)通往内地,西至谷昌(今昆明)再经云南(今祥云),从叶榆(今大理)经博南(今永平)到嶲唐(今保山)后分三条交通线通往域外,第一条从腾越(今腾冲)向西北进入缅甸,过密支那前往身毒(今印度),第二条从腾越向西南经梁河、盈江进入到缅甸八莫后顺伊洛瓦底江出海,第三条从嶲唐经龙陵、畹町、瑞丽到达掸国。[2]蜀身毒道开启了曲靖连接内地与外域缅甸、印度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了中国与外域的经济交流,同时也为曲靖未来连接南亚东南亚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蜀身毒道在战国初期开通,汉代以后逐渐兴盛。[3]

(二)三国中后期至唐宋时期的形成阶段

三国至唐前期,云南行政中心东移至滇东(今曲靖)地区,这一时期的古代曲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曲靖与滇中以及曲靖与内地之间的交通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随后的唐中后期至宋末元初,云南行政中心又西移至洱海,随着洱海地区商贸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交往联系,茶马古道便是我们最好的历史见证。而茶马古道庞大的交通网络以及曲靖与滇中、与内地之间交通网络的形成,也为曲靖作为内地进出云南、连通域外重要交通枢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曲靖与内地之间的交通发展。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滇池设立益州郡,其辖区囊括了味县(今曲靖)、铜濑(马龙)、同劳(陆良)等地,益州郡的设立为以滇池为中心的郡县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曲靖部分区域作为益州郡管辖区域,益州郡的发展加强了滇东大姓的崛起,为后来的云南行政中心东移至滇东奠定必要的基础。而云南行政中心正式东移至滇东的代表性事件为诸葛亮南征。诸葛亮渡泸水(金沙江),至青岭(今大姚)、弄栋(今姚安)追击孟获,攻战至滇池。马忠破牂牁,李恢出击至盘江与诸葛亮会师。平定四郡,改益州为建宁。又设云南、兴古、朱提三郡,移庲降都督治味县(今曲靖市麒麟区)。[4]从诸葛亮南征路线看出,当时包括曲靖在内的云南交通网络开始形成,而云南行政中心建宁郡在曲靖设立后至唐前期的500多年间,必然要求不断完善交通以促进曲靖与滇中、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2.曲靖与南亚东南亚外域交通发展。唐中后期至宋末元初,云南行政中心西移至洱海地区,由于洱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外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具有庞大交通体系的茶马古道形成。茶马古道是以滇藏道、川藏道与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若干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滇藏道主要路线起自今普洱等普洱茶产地,经大理、丽江、德钦,进入藏区后继续向国外延伸。茶马古道地跨川、滇、青、藏,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同时,向外延伸至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国家。[5]由于曲靖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古是内地进出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云南行政中心在曲靖发展的几百年间,曲靖与滇中、与内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得到不断完善,加之茶马古道庞大的交通系统,为内地与云南、与滇藏以及与南亚东南亚等域外国家建立重要商业往来提供了交通便利,而曲靖作为内地进出云南的重要交通节点,对连接内地与云南、打通中国对外交流的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茶马古道在唐宋时期正式形成,明清时期得到持续发展。

(三)元明清时期及近代交通的发展阶段

元初始,云南行政中心开始从洱海(今大理)逐渐转移到滇池(今昆明),云南的交通重心也随之东移。曲靖作为滇东北重镇,毗邻昆明且距昆较近,云南行政中心东移为曲靖的交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元明清时期驿道、驿站的建设,更加巩固了曲靖的交通网络系统。

1.曲靖对内交通的发展

拥有畅通无阻的交通路线,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先决条件。元明清时期,随着云南行政中心的转移,历代王朝为了更好地实施对云南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制裁,以及加强对域外的贸易往来,不断斥资加强交通建设,在原有的交通网络基础上拓展和修筑驿道。以昆明为中心,途经曲靖通向内地的主要驿道有元代由中庆经曲靖马龙、沾益、宣威达乌蒙进入四川的水陆驿道乌蒙道、中庆经曲靖沾益、富源达贵州、湖广至元大都的驿道湖广道、中庆经曲靖罗平到南宁的广南道和明清时期由中庆经马龙、曲靖、沾益、富源达贵州普安、贵阳入湖广,从明州通往京城的驿道普安道、中庆经曲靖罗平到南宁的驿道粤西道、中庆经曲靖沾益、曲靖、宣威达乌撒到四川纳溪的驿道乌撒道等以及以驿道为干线的大大小小支线数以计条,其中元代湖广道、明清普安道是云南经曲靖通往内地京城的主要干线。[6][7]此外,元明清时期曲靖交通线路的发展还体现在内地政府对驿道的严密管理和高效运行方面。元代在驿道的主要干线上建立站赤,用于“通达边情、布宣号令”[8],明代在驿干道的支线以及更深入的边远山区设驿堡、铺舍、哨戍以稳固边疆,为边民提供交通便利,清代把交通与通信合一设置邮驿,且军事戍守的关、哨、汛、塘遍布更加边远的山区。曲靖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强化,为云南发展货运、交流物资及扩大商业贸易等起着积极作用。

2.曲靖外域交通的发展

随着曲靖内部交通线的不断完善,以及云南和曲靖通往内地交通线不断取得发展的同时,与域外的交通路线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中西洱河通天竺道[9]是由大理经永昌出缅甸国的驿道,它作为僧侣、香客的朝圣之路,在元代得到发展,是安南通天竺道和前述的蜀身毒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入缅国道和贡象道跨国交通正式建立,其中入缅国道从大理经永昌、腾冲抵域外缅甸,有西路、南路、东南路、南路正道共四条线路,西路出神护关达今缅北莫冈、莫宁,是中缅宝石开采和交易道路;南路出天马关达孟密,是共象路的上段;东南路出汉龙关达木邦,是清代西方殖民侵入洋货输入中国的道路;南路正道出铁壁关后沿蛮莫水路达阿瓦城,是金齿国(傣族先民在怒江以西、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地区建立的联盟国家蓬王国)入缅三道中的阿郭地道。[10]因缅甸孟密、孟养、孟拱盛产宝石,云南土官要向统治者朝贡宝石,贡象道便成了云南和曲靖与缅甸往来的贡道和宝石贸易之道。其路线分上下两道,上道自永昌出发,经腾冲、南甸、干崖、陇川抵孟密、缅甸、洞吾摆古;下道自景东出发,经者乐、镇沅、普洱、车里后,分道西至摆古,西南至八百,东南至老挝,下道出发点景洪又连接赵州通往景东的驿道。同时这一时期通往域外的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系统也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由此可见,元明清时期曲靖的交通网络格局已初具规模,随着统治者加强对云南的统治,以及通过云南与西域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加深,曲靖作为联系内地与云南、内地与域外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

二、曲靖近代交通的发展

云南和曲靖历史上的交通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地理位置特殊,山谷纵深,山高险峻,已有道路也经常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不可抗力导致路途受阻,可进入性极差。然而,近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受日本侵略者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为了抵御外敌将国家行政中心向西南转移至重庆,包括云南和曲靖在内的西南地区交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受战事的影响以及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国家政府为开拓互通内外的连接通道,把云南和曲靖列为交通运输路线的重要枢纽,这一时期曲靖和云南的交通的域外交通发生了历史上又一次深刻变化,形成比旧有路线更为发达的交通网络。

曲靖所处区位偏居高原山区,虽河流众多但河流多处在陡峭的崇山峻岭之中,河流湍急不方便开展行船航运,因此其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陆路和航空,其中陆路的交通方式主要为公路、铁路两种。

(一)连接曲靖与滇中、曲靖与其他省份及国家的交通网络

公路:近代云南和曲靖的公路交通较其他交通方式发展最快。1929年后,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曲靖至昆明线的全省公路网络系统形成,公路干道及其支线纵横交错,为曲靖通达滇中各地的交通提供了便利。省际公路中,以曲靖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公路为滇黔公路,滇黔公路于1937年通车,从昆明起经杨林、马龙、曲靖、沾益、平彝(今富源)抵贵州盘县,全长313.7公里。滇黔公路的修建,成为了除滇缅公路、滇越铁路以外的连接云南与内地交通的主要通道,曲靖作为滇黔公路的重要枢纽,显示了其在云南连接内地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后来滇黔公路成为了国道。与此同时,云南连接其他省份的川滇、滇桂、滇藏等省际公路也被相继开通,为曲靖通往内地提供了便利。云南和曲靖公路发展至抗日战争结束时,共有干道13条,县道和支线26条,里程达5000多公里。[11]

铁路:1941年,曲靖到昆明的铁路线正式通车,1944年曲靖到沾益段铁路通车,总称为昆沾线,总长173.4公里。昆沾线为川滇铁路的一部分,也是国家通过自己的技术,自筹资金修建的一条铁路。川滇铁路线原计划由叙府(今宜宾)经盐津、昭通、曲靖抵昆明,全长860公里。但因战乱和修建经费等问题而搁置,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修建通车,成为贵昆铁路中的一段。

航空:除公路和铁路外,云南和曲靖的航空事业也得到发展。云南最早建设的机场是昆明巫家坝机场,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后又在曲靖的沾益、陆良、罗平、保山、楚雄等地兴建了近40个简易军用机场。[12]这些军用机场除了军事用途外还承担民间运输,为加强民用货物的流通能力,先后陆续开通了昆渝、昆蓉、昆粤、昆明至河内、昆明至香港等8条航线。曲靖的沾益机场、陆良机场、罗平机场是抗日战争时期“驼峰航线”飞行的训练基地和中转站,其中陆良机场被称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

(二)沟通曲靖与域外联系的交通网络

滇越铁路: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觊觎云南矿产资源,企图通过交通改造控制云南并将其变为殖民地,与清政府签下不平等条约取得滇越铁路修筑权。后利用他们掌握的先进技术,于1901到1910年修建,于1910年4月竣工并全线贯通,滇越铁路全长859公里,其中滇段465公里,越段394公里,由昆明经呈贡、宜良、盘溪沿南盘江达开远,再经开远、碧色寨、河口抵越南,最后由越南港口抵达香港。滇越铁路虽是法国企图侵吞云南资源的工具,但也客观上促进了云南和曲靖的对外交流,成为当时云南和曲靖、乃至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

滇缅公路: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国家行政中心向西南转移落地重庆,包括曲靖和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抗日后援,加之因战事影响,中国与国外原有交通通道受阻。国民政府遂开始从云南修筑一条通往国外的国际通道—滇越铁路,用于运输国外战略物资。滇缅公路修建从1937年12月起1938年8月止历时9个月,全长1146.1公里,其中滇段959.4公里,缅甸段186.7公里,从昆明经一平浪、楚雄、祥云、下关、保山、潞西、碗盯,抵缅甸的腊戍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而直达仰光。[13]滇缅公路原为国民政府运输国外战略物资而修建,后对抗战物资的运输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云南和曲靖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

国际航空:为保障国际国内顺畅的交通连接通道,保障抗日战争物资供给,在滇越铁路停运、滇缅公路被日军阻断的情况下,政府决定开辟国际航空运输,并于1942年开始先后开辟了中印驼峰航线、昆明至仰光航线、昆明经重庆、成都、兰州、哈密至乌鲁木齐后与欧洲联行的欧亚航线、昆明至河内与法国航空公司联行的滇越航线等[14],从而为曲靖通往国际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

从曲靖及云南近代交通发展情况看,除水路运输外,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线的建设和开拓,为曲靖及云南建立了更加完善健全的交通网络系统,曲靖作为出省入滇的重要通道,其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明确、清晰,作用更加凸显。

(三)曲靖现代交通发展的不断完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社会稳定,开始转向为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经济而努力奋斗,曲靖交通事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截至改革开放,曲靖境内有1条铁路干线、3条支线,有4条国道、6条省道与川、黔、桂相连。

改革开放后,在经历了西部大开发、建设国际大通道、桥头堡实施战略,曲靖交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曲靖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健全的、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系统不断完善。据《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截止2020年底,曲靖运输线路总里程46329(含未列统里程)公里,其中公路45375.7(含未列统里程)公里,铁路630公里,航道323.3公里。以铁路和公路为骨架,水运为补充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综合运输能力大幅提升。

1.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明显提升

表1 2020年底曲靖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一览表

曲靖地处云南东部,西贴滇东,东连黔桂,北接川渝,是国家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为主动融入国家交通发展战略,助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曲靖主动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规划建设各类交通运输,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智能交通、绿色安全等方面取得成效。

据《国家“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结合曲靖综合交通运输情况,由表1可看出,曲靖综合交通运输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中的数据均居高不下,百分比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要求。可见,通过不断完善的铁路、公路和水路网络,曲靖在云南出省入滇以及中国—大湄公河经济圈的大枢纽通道的作用已十分突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已凸显。

2.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能有效协调一个区域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使它们之间相互联动、互为补充,以最为便捷的形式有效连接两个固定区域之间的通道,以达到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目的。目前,曲靖的公路网络已较为完善,以麒沾马中心城市为中枢,G56、G60、G78、G85国家高速和曲陆高速、沾会高速,213、320、324、326国道和省道公路干线,以及城乡公路县道、乡道、村道支线纵横交错;铁路网络基本完善,贵昆、南昆、沪昆穿曲而过,盘西支线、羊场支线在曲靖域内延伸,网络密度达2.2公里/百平方公里,复线化率达52.1%;水路网络格局初步形成,16条航道、13个码头、15道渡口、30个停靠点分片布局;枢纽场站建设初成体系,交通运输工具初具规模。822个汽车客运站、4个火车(含高铁)客运站、8个公共汽车公司、36个出租公司和5个水路航运公司,4430辆营运客车、25465辆货车、860辆公交、3331辆出租车和1288艘船舶确保交通运输的可通达、安全、快捷和便利。由此可见,由公路、铁路、水路无缝衔接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已逐步完善。

3.数字交通建设逐步推进

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背景下,曲靖努力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制定形成《曲靖“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逐步推进政务信息化。目前,曲靖交通数字化发展水平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积极推进数字政务管理。全面使用“云南省道路班线客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云南省包车客运管理系统”,实现省际、市际、县际班线客运实时动态监控,完成区域26家危货运企业车辆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与更新;二是积极推广高速ETC。实现高速公路ETC全国联通,车辆ETC安装率达80%以上;三是推行数字公交建设。上线“掌上公交APP”,进行城市公交运行指数发布、公交车来往信息实时预报,实施公交乘车电子支付等;四是利用卫星车载定位系统技术,对公交车和出租车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安装比率公交车达86.5%,出租车达89.6%。

从庄蹻入滇到川滇铁路、滇黔公路的国内交通,从蜀身毒道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的国际通道,再到现代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自古以来曲靖一直是连接内地与云南、沟通内地与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历来被称为“入滇锁钥”“云南咽喉”。然而,曲靖交通重要枢纽地位的确立并非偶然。据《云南通志》卷一论云南形势载:“东以曲靖为关,以沾益为蔽,南以元江为关……”,“关”指进入边地的必由之路,是交通要道的咽喉位置。曲靖位于滇东北,与滇中贴近,毗邻贵州和四川,曲靖辖区的陆良坝子和曲沾坝子是云南最大的两个坝子,从地理条件看,曲靖较云南其他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利于交通的开拓,从地理位置看,云南要想与内地建立交通联系,曲靖是必由之路,而内地要与南亚、东南亚建立联系,必通过曲靖经云南发展交通。除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外,曲靖交通发展与国家政治及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五尺道的开辟,是秦王朝实施对西南地区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三国至唐时期云南政治中心在曲靖设立,曲靖成为交通中枢,元明清时期云南政治中心先后转移至洱海、昆明,以洱海、昆明为中心的交通辐射网络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曲靖贯通昆明、洱海乃至省外西藏,域外印度、缅甸等区域交通网络线的进一步拓展。现代曲靖交通在“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下,其地位更加巩固和提升,逐步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枢纽、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

三、曲靖交通的发展策略

(一)多措并举夯实交通枢纽重要地位

交通枢纽地位的夯实,可以进一步提升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有利于加强内部与外界沟通,提升城市竞争力,加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筑牢曲靖交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枢纽“滇东区域物流枢纽”的地位,应多措并举从体制、基础设施、人才资源等补齐交通运输短板、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一是建立健全综合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曲靖交通枢纽的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曲靖交通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提高交通运输软实力,提高曲靖交通枢纽的人才服务质量。

(二)顶层设计实施差异化交通战略定位

顶层设计来源于工程学术语,通过追根溯源的方法,统筹考虑工程项目各层次各要素,站在全局的视角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现被引申为政治名词。曲靖是云南第二大城市,在云南境内与文山、红河、昆明、昭通四城市毗邻。因此,曲靖应遵循云南一体化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城市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产业布局的特殊化和区域城市发展的个性化等多方面深入探讨进行顶层设计与构建,以城市功能定位指导实施交通的差异战略发展定位。目前,各城市定位非常明确,其中昆明被定位为“云南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中国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文山为“云南发展新增长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区”,昭通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集散”,红河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21年4月云南省委书记来曲靖考查时作出“云南省副中心城市”的曲靖最新定位。曲靖及其毗邻的4个城市定位清晰,差异化明显。曲靖应在云南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引导下,聚焦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结合阶段性发展特征及特色要求,确定符合曲靖未来发展、助推曲靖社会经济建设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交通功能定位。

(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交通智能化发展

信息技术与交通深度融合发展,是未来交通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大趋势,也是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和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的传播载体,已然非常成熟且迅速推动了各领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曲靖应立足长远,不断创新思维,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便捷、快速、精准等优势,加快推进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的建设、运输、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以促进曲靖交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猜你喜欢
曲靖云南交通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繁忙的交通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小小交通劝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