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对策:新时代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

2021-11-06 07:26刘丽惠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靖思政课红色

刘丽惠

(曲靖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曲靖655011)

曲靖是云南的主要革命老区之一,根据《曲靖市革命遗址普查报告》统计,曲靖市共有革命遗址 166 处,其他遗址 12 处,全市9 县(区)都有革命遗址,7 县(区)有其他遗址,充分反映和证明了曲靖市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和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曲靖红色文化是曲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它始终围绕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主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红色文化因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意识形态性而成为新时期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红色文化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与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天然”地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土化的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领、政治驾驭、道德示范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和诚实守信等优秀道德品质。

一、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了解掌握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特设计了问卷进行了调研。调查问卷包含受访者基本信息、受访者接受的曲靖红色文化教育情况、曲靖红色文化“三进”效果以及受访者的建议等四个部分内容共20个问题,对开设思政课的大学各年级500名学生随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70份,结果采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观念错位的认知困境、机制缺位的制度困境和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淡化的传播困境等。

(一)认知困境: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观念错位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侧重于理论和知识的传授,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引导趋向于浅层化、刻板化和模式化。知识性当然是高校思政课的基础,但理性知识的构建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事业,在于关照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社会实现,在于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详见表1):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对于个人的思想引导帮助大;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校教育、阅读书籍和讲座三种方式获得曲靖红色文化相关知识;这些都符合我们的调查预期。

表1 大学生对曲靖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结果统计表

显然,传统高校思政课侧重知识传播和理论建构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了本地红色文化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曲靖主要表现在:

一是轻视或忽视曲靖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和意义,不能深入把握曲靖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契合,部分教师缺乏研究和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二者融合的实践中必然流于形式,只为了迎合和敷衍相关检查;

二是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当前仍存在将“红色文化”等同于“革命文化”的倾向。根据调查(详见图1),不少人认为曲靖红色文化只存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做主的革命历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其开放性和发展性。静止、僵化地看待曲靖红色文化,将直接导致对其内涵及显现形态挖掘和总结的滞后性,势必造成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话语的去时代化及与对象间的疏离感;

三是对曲靖红色文化形式化、工具化甚至低俗化的解读一定程度消解了其精神引领作用和力量。

(二)制度困境: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机制缺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是一方红色沃土,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在这里战斗、生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文化资源,这其中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革命精神、优良的革命传统、伟大的思想品德。”

“机制”一词诞生于工程学领域,后来广泛运用于生物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意指事务的内部结构与运行规律。本文中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机制指由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方法等要素构成的,能够使本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系统化制度安排。良好的本地红色文化融入机制是高校思政课用好本地红色资源的重要保证,但从目前看,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机制还不够明晰和完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管部门不明确,缺乏监督和指导;其次,职责范围限制,高校思政课教师无法高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现有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物质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协调;再次,工作人员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又缺乏相关培训,制约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最后,缺乏规范化、特色化的教育模式,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阶段的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度高,认同度不高。教师对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方式的探索热情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形成便于推广的规范化教育模式(详见表2)。

表2 红色文化融入方式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

(三)传播困境:青年大学生对曲靖红色文化认同淡化

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认同本地红色文化,并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属于社会认同,是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共识和认可,它是一个主客体相互契合的复杂过程,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及中介载体直接影响着认同的效果。

问卷问题“您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得分平均值为58.01,“您对曲靖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得分平均值仅为43.57(详见图2、图3),说明目前学生对红色文化和曲靖红色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并不高。

从大学生认同红色文化的社会环境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意识形态的冲击、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爆炸”的冲击、体制市场化背景下的利益驱动、文化多样化背景下的思想激荡、政治多极化背景下矛盾冲突日益复杂等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境遇。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时代背景在大学生身上留下了深刻烙印,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多元开放的环境,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但本身又处于思想观念变动不居的发展阶段,先进科学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与落后有害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健康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与腐朽错误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相互激荡碰撞,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面对红色文化,青年大学生远离其产生的历史时空背景,自己相对富足的生活难以与革命战争年代艰苦的条件和匮乏的物资相对接,在他们的认知里,追溯和探求苦难历史的意识淡薄;在他们的情感里,难以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情感淡化;在他们的行动中,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践行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详见表3)。

表3 大学生参加红色文化学习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

二、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对策

为有效纾解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高校思政课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挖掘曲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曲靖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基本遵循,改革教学方式,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自信。

(一)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挖掘曲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2]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围绕着教学观念等意识活动所构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蓝图进行的。只有正确认识本地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挖掘和传播本地红色文化的责任,才能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要充分挖掘并形成四个历史时期,即“鸦片战争爆发至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红色经典体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是一个至今“仍在路上”的连续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延伸至今,发生在曲靖的革命壮举、建设事迹等等都是曲靖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重视红色文化价值体系传承的同时,深入挖掘和及时总结曲靖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革命”过程中涌现出的丰富内涵和新形态。比如,要及时总结脱贫攻坚中显现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凝炼新时代的曲靖“革命精神”;要及时总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的涌现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凝炼新时代的曲靖“文明精神”。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曲靖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

为保障曲靖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实现曲靖红色文化发展和高校思政课改革良性互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曲靖市委和高校党委应联合制定红色文化育人的整体方案,明确责任主体,逐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与高校协调联动、师生共同参与、有曲靖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格局。

其次,应建立“三全三进”长效机制。研究曲靖红色文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规律,制定曲靖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探索并逐步形成富有曲靖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三全三进”模式。

再次,应完善制度运行的基本体系,主要包括: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载体体系等三部分。具体而言,高校思政课要加强曲靖红色文化的内容体系构建,要将曲靖红色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去;为提高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案例教学法、舆论宣传法、咨询辅导法和虚拟情境法等情绪感召型的教学方式,构建强调感召激励作用的方法体系;高校思政课要重视诸如宣传表彰、慰问演出等活动载体的运用,要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QQ、微博、微信、自媒体等)等媒体载体的运用,还要积极发挥物质性载体(如标志性建筑、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文化载体(如捐赠仪式、榜样表彰、宣传海报等)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提供配套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制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激励机制。

(三)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自信

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在于通过各种媒介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与红色文化产生交集和共鸣,以此有效影响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实现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性。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重大,但必须进行融入方式的调整(详见表4)。

表4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视角)

当前,为推进曲靖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基本遵循,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以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五门思政必修课进行了专业思政视域下的教学改革。专业思政是指结合高校专业教育与专业特质开展的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不同课程有不同侧重。“基础课”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曲靖红色文化的基本情况,感受曲靖红色文化精神特质;“纲要课”侧重于引导学生从革命历史经验中继承和发扬曲靖红色文化传统;“原理课”侧重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曲靖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方法论;“概论课”侧重于引导学生掌握红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及意义;“形势与政策”课侧重于曲靖红色文化的新发展。

其次,不同专业有不同侧重。曲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本质是以本地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实现凝心聚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让受教育者从情感上接受曲靖红色文化。

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专业教育、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及兴趣爱好等各有区别、各具特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能“精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促进教学相长。比如,文科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侧重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可以开展“曲靖英雄事迹朗诵”“曲靖红色文化征文”“历史上的今天”等活动;理工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富含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课程设计更感兴趣,但是理科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课堂上教师通过“每课一问”“课堂辩论”等形式充分发挥其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优势,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亮、考、帮”的形式增强协作,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艺体类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较强、表达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理论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意识较差。可以设计“课堂辩论”“经典朗诵”“对话主播”“唱响经典”活动让学生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曲靖思政课红色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学科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红色是什么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