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图》考论

2021-11-06 05:24高贤达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外国

高贤达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目前,学界对魏晋小说的研究呈现不均衡性。除了《博物志》《搜神记》等少数小说被重点研究,对于其他文本内容少、叙事性不强的小说关注较少,甚至被忽视。如:关于《外国图》的研究,尚未有系统全面的单篇论文出现。①[1]究其原因:一方面本时期小说文体地位低下,且文学性不足;另一方面本时期小说文献散佚严重,导致研究缺乏针对性。事实上,魏晋小说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若换一种角度思考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文献问题,已有学者着手解决。②[2]本文试对《外国图》的成书时代、文本性质、文本结构、佚文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外国图》成书时代补论

《外国图》原书已散佚,史志中也未见著录。清代丁国均《补晋书艺文志·地理类》称:“《外国图》,谨按见《水经·河水篇》注。家大人曰:道元引此书有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语,为晋时所撰无疑。”[3](P66)“家大人”指丁国均的父亲,丁父认为《外国图》是晋时的书,丁国均援引父亲的话,自是同意这种说法。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曰:“吴人《外国图》云:亶洲去琅琊万里。”[4](P248)李剑国先生承袭以上两种说法,认为该书乃“吴亡入晋后所作”,[1](P274)颇有道理。关于《外国图》的成书时代,今补充如下几点:

清代惠栋《九曜斋笔记》卷一说:“《外国图》《括地图》与《山海经》相表里,郭景纯注亦引之,皆古书也。”[5](P621)郭璞(276—324),字景纯,西晋文人、学者,他在《山海经注》中引《外国图》佚文并不多见,据笔者目及仅有四处,兹列举如下: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郭璞注: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6](P179)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郭璞注:有员邱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6](P179)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郭璞注: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姙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6](P184)

郭璞《山海经注》所引文字虽未标明出自何书,然这四条引文与今存《外国图》中“三苗国”“员丘”“方丘”“无继民”四则佚文相比,除了个别文字略有差异,内容基本一致。可以断定,郭璞《山海经注》中的引文即是《外国图》中的原文。又,晋室南迁后七年,郭璞亡故。所以,这一点可以证明《外国图》是东晋之前的作品,此其一。

其二,丁氏父子认为《外国图》乃“晋时所撰无疑”的结论是因为“大晋国”三个字,赋予晋国“大”的称谓突显出时人的一种民族自信心理。西晋虽然短暂,却是一个大一统王朝,这是不容规避的客观事实,从文人心态来讲,时人称晋为“大晋”具有时代意义。诚然,《外国图》中也有“大秦国”的表述,然此“大秦”指远国,不可与“大晋”混为一谈。

其三,李剑国先生根据“吴人《外国图》”一语判断该书为“吴亡入晋后所作”。李先生认为《外国图》的作者是三国吴人,该书作于西晋时期。从思想史角度来看,魏晋时代,神仙、道教思想盛行,产生于本时期的志怪小说中多有涉及。关于这方面,《外国图》中反映的不明显,却有迹可寻。如:“昆仑”一则曰:“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虚,诸仙居之。”[7](P216)昆仑,山名,多为神仙居所。“诸仙”指各路神仙,本处所记载的内容含有道教色彩。再如:“蒙双民”一则曰:“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者,帝怒放之,于是相抱而死,有神鸟以不死竹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颈异头,其身四足,是为蒙双民。”[7](P215)“员丘”一则曰:“员丘之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7](P216)文中出现的“不死竹”“不死树”“食之乃寿”“饮之不老”的表述都与道教中关于“长生”的主题相关。另外“无继民”“録民”“纳民”三则佚文中提到的“复生”现象也富含道教思想。以上《外国图》中的载述明显带有神仙、道教意味,与当时社会流行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相合,也可以作为《外国图》是西晋时代作品的一个旁证。

另外,清代秦嘉谟等人辑有《世本八种》,其中张澍稡集补注本卷一《作篇》“巫咸作筮”条文后有按语说:“四篇《外国图》云:昔殷帝太戊,使巫咸祷于山河。”[8](P571)文中《外国图》前冠以“四篇”二字,未知所指,或称《外国图》本有四篇数量,姑且备此一说。

二、《外国图》文本性质考察

《外国图》题名由“外国”与“图”复合而成。“外国”与中国,或称中原相对;“图”的含义为版图、地图。由此看来,《外国图》是中国人对周围“异世界”的存想之作。检视《外国图》佚文,其中充满了奇幻色彩。李剑国先生认为:“《外国图》全拟《括地图》,材料时亦采之。魏晋之地理博物体志怪,今可考者,以此书为最早。其后亦为《博物志》《玄中记》所取资。然其因循旧体,粗简特甚,乃不免逊于《博物》《玄中》矣。”[9](P170)李先生把《外国图》归入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类,并说它是魏晋时代此体的最早作品,称其艺术水平不及《博物志》《玄中记》。总体来看,这种评价合乎客观事实。但《外国图》绝非一点儿价值没有,文中的异世界画面虽然是作者想象的产物,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关于“远国”的记载

《外国图》中的远国,直接在文中出现名称的有:“毛民国”“羽民国”“三苗国”“交胫国”“焦侥国”“巫咸国”“大秦国”“西王母国”“君子国”“长人国”。另外,还有间接体现的,如:“亶州”。《史记·秦始皇本纪》称:“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称:“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4](P247-248)徐市,即徐福;亶州,即亶洲,岛名,在东海中。传说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此地求长生不死药,可见“亶州”也可以指称远国。另如:“员丘”“神丘”“风山”“昆仑”等地代指山名,多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一类也可以称为远国。《外国图》中远国的地理位置多处在远离中国的四周偏远之地,实际上,这些远国大多是作者的想象之地,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作为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外国图》中远国的记载偏重地理方面,博物方面则由生活在远国上的“异民”来体现。

(二)关于“异民”的记载

《外国图》中的异民包括“蒙双民”“交胫民”“焦侥民”“巫咸民”“无继民”“錄民”“无首民”“纳民”“青丘民”,这些异民生活在不同的远国,其日常生活状态与生存方式千奇百怪、颇有趣味。其一,服饰。如:“焦侥民”不衣,保持着原始野性的生活习俗;“青丘民”衣野丝,“野丝”指野蚕或其他昆虫吐出的像线一样的东西。与“焦侥民”相比,“青丘民”懂得用野丝制成衣服,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二,饮食。如:“无继民”“録民”“纳民”食土,在今人看来“土”肯定不能食用,作者将“土”作为“无继民”“録民”“纳民”的食物,完全是想象之笔,也是为了体现异民“异”的特点。并且,这三类异民的居住方式为“穴居”,这是动物式的生存方式。由此看来,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君子国人食“木槿之华”,食物变为植物果实,与“土”相比,进步较大;“青丘民”食榖,“榖”即“谷”,粮食作物的总称,比土、植物果实又进一步。异民饮食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说明“青丘民”时代,社会已步入农业文明时期。其三,居住方式。异民的居住环境纷繁多样,除了上文提到的“穴居”,还有“焦侥民”的野宿、“纳民”的陛居。“焦侥民”善没游、善捕鸷鸟,以游牧为主,野宿与“焦侥民”的游民性质相合。而陛,《说文》曰:“陛,升高阶也。”段玉裁注:“陛也,因之凡以渐而升皆曰陛,木部曰梯木阶也。”[10](P736)可见,陛居应指在高处居住,可能在树上,如树屋一类,也可能把房子架起来,与地面留出一段距离,以防潮湿、抵御野兽侵袭。其四,出行。如:“羽人”飞行;大秦国人“好骑骆驼”,由此推知,大秦国处于沙漠地带,或指古时西域,在中国西北地区;“长人国”人“乘云”,等等。

(三)《外国图》中的文化内涵

从前文分析发现,作者不自觉地在《外国图》中呈现了人类学、社会学思想,体现了发展、进步的观点。从文化视角来看,其中暗寓了丰富的人文宗教内容。如:“羽民国”人飞行、“长人国”民乘云,“飞行”“乘云”明显带有古代巫术色彩,属于原始宗教内容。而“羽民国”中的“羽民”是对“鸟”类动物图腾的崇拜,可以视作始祖神话。除了巫术、神话外,还富含神仙、道教色彩,如:“昆仑墟”有仙人居住,以及“不死竹”“不死树”“食之乃寿、饮之不老”“复生”的记载都属于道教内容。同时,《外国图》中还包含一定的伦理观,如“蒙双民”中提到“同产而为夫妇者”,“同产”说明男女是兄妹或姐弟关系,他们的结合有违伦理道德,这种行为在今天行不通,在几千年前的原始氏族时期也为时人反对。所以颛顼帝发怒将他们流放,虽然有“神鸟”用“不死竹”使其复生,使两人合为一人,却变成了“同颈异头,身四足”的畸形怪物,利用现代科学解释,这无疑是近亲繁殖的后果。古代科技不发达,人类认知能力有限,将这种现象当作怪异之事记载下来。“无继民”“録民”“纳民”中提到“无夫妇”,繁衍生息是民族延续的唯一途径,这种现象也违背正常的伦理观念。总之,《外国图》中呈现的丰富多彩的异世界画面,除了寄托作者志“怪”的心态外,也暗寓了巫术、神话、神仙、道教、伦理观等文化内涵。

三、《外国图》文本结构艺术

《外国图》的叙事遵循固定结构,如:

毛民国出名裘,去朔方七千里。[7](P215)

羽民羽飞不能远,其人卵产,去九疑四万里。[7](P215)

昔唐以天下授虞,有苗之君非之,苗之民浮黑水入南海,是为三苗氏,去九疑三万三千里。[7](P215)

焦侥民善没游,善捕鸷鸟,其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7](P215)

昔殷帝大戊使巫咸祷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为巫咸民,去南海万千里。[7](P215)

无继民,穴居,食土,无夫妇,死则埋之,心不朽,百年复生,去玉门四万一千里。[7](P215)

録民,穴居,食土,无夫妇,死则埋之,其肺不朽,百十年复生,去玉门万一千里。[7](P215)

无首民,无首民乃与帝争神,帝斩其首,敕之北野,以乳为目,脐为口,去玉门三万里。[7](P215)

纳民,陛居,食土,无夫妇,死埋之,其肝不朽,八年复生,去玉门五万里。[7](P215)

君子之国多木槿之华,人民食之,去琅琊三万里。[7](P216)

青丘之民,食谷,衣野丝,去琅琊万三千里。[7](P216)

方丘之上暑湿,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黄水妇人,入浴出则乳矣,去九疑二万四千里。[7](P216)

桂林地多林木,无平土,众猴居之,无人民,去九疑四万里。[7](P216)

考察这些佚文不难看出,其叙述模式遵循如下逻辑顺序:指出远国、异民;展现异世界画面;以动词“去”作连接;指出地名;标注距离。这是《外国图》的行文特色。表面上看,这些佚文是单独、孤立的,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其实不然,正是这些孤立的佚文集合在一起,共同构建了《外国图》中丰富多彩的异世界画面,使文本达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外国图》在空间布局上,作者颇具匠心,体现出浓厚的方位意识。检视现存佚文,“九疑”在“羽民国”“三苗国”“焦侥国”“方丘”“桂林”中出现五次;“玉门”在“无继民”“録民”“无首民”“纳民”中出现四次;“琅琊”在“君子国”“青丘”中出现两次;“朔方”“南海”在“毛民国”“巫咸国”中各出现一次。试作分析:九疑,也作九嶷,山名,在今湖南境内,相传舜死后葬在这里。比观西晋的版图可以发现“九疑”正处在西晋的中心位置,《外国图》是西晋时代书,作者在文中多次以“九疑”作为参照绝非偶然,而是以“九疑”代表中国之“中”;玉门,即玉门关,汉武帝时置,古时玉门关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外国图》中,正以玉门代表中国之“西”;“琅琊”,也作“琅邪”“瑯琊”,山名,一在今山东境内,秦始皇曾在此刻石纪功,一在今安徽境内。西晋时期,晋祚未南移,本处应指东方之山。并且,汉代至唐代,人们习惯将日本、朝鲜称“君子国”。例如,《后汉书·东夷列传》称:“东方曰夷,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11](P2807)《新唐书·东夷传·新罗》称:“兴光子承庆袭王,诏璹曰:新罗号君子国,知《诗》《书》。”[12](P6205)“青丘”,也作青邱,即青丘国。《山海经·海外东经》称:“朝阳之谷,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郝懿行疏引服虔注曰:“青丘国,在海东三百里。”[13](P365-366)海东,即大海以东之地,常用来指称日本,由此看来,青丘国也指东方远国。晋代处于汉唐之间,人们在观念上应有君子国、青丘在东方的认识,而且“不死之国”的表述与《外国图》中佚文也有相合的地方。《外国图》中,正以“琅琊”代表中国之“东”;“朔方”,即北方,“毛民国出名裘,去朔方七千里”,中国南北跨度大,冬天北方较冷,“毛”“裘”字眼正反映这一气候特点,故以“朔方”代表中国之“北”;西晋版图,南以大海为界,《外国图》中,正以南海为中国之“南”。综合以上分析,《外国图》中远国、异民的空间布局呈一个中心、四个方位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北(朔方)

(玉门)西——中心(九疑)——东(琅琊)

南(南海)

这样的空间布局具有“对称”的美感。围绕一个中心点,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行叙事,正体现了作者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反映在现实中,即展现了西晋文人的民族自信心理。九疑、玉门、琅琊、朔方、南海五个地理位置代指五个方位,是连接中国与异世界之间的历史地标。“七千里”“四万里”“三万三千里”等具体里程加上动词“去”的连接,把中国与四方远国从空间上架构起来,给人以立体、直观的感觉,生出距离美,这种美感具有玄幻、夸大的“时空观”特点。《外国图》通过远国、异民的方位布局,从而产生时间、空间上的艺术美感,这是其文本结构的艺术特色。

四、陈本《外国图》佚文检讨

清代陈运溶《麓山精舍丛书》第二集“释地类”《古海国遗书钞》辑录《外国图》一卷,计得佚文21题24则。[7](P215-216)关于《外国图》佚文辑佚情况,这是目前可见的唯一辑本,我们将其简称为“陈本”。客观来讲,陈本《外国图》有得有失,下面试从优点、不足两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陈本《外国图》的优点

一是文献保存之功。虽然陈本《外国图》仅得佚文二十几则,但这已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完备辑本。《外国图》原文有多少,今已不可知,假如上文提到的“四篇”说法准确,可知原文数目并不多。辑佚《外国图》佚文,除了陈运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文献保存上,他功不可没。二是体例安排恰当。陈本《外国图》在体例安排上颇为合理,一方面,佚文类属清晰明了,按照远国异民、地理风物的顺序列出,使佚文内容具有整体性,杂而不乱;另一方面,陈运溶为每则佚文起了题名,对于了解各则佚文的主旨多有裨益。三是文辞精善。陈本《外国图》虽然未作校勘记,然而每则佚文基本做到了文从字顺,极少有佚文语义不通的情况。

尽管陈运溶在保存《外国图》佚文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所辑佚的《外国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陈本《外国图》的不足

一是未出校勘记。陈本《外国图》共得24则佚文,无一则有校勘,这是其严重失误的地方。这些佚文本是从古注、类书等文献中辑出,古书引录《外国图》旨趣各不相同,难免有取舍、增补、删改现象。有些引文与原文差异较大,只有通过校勘才能体现出来。二是参考文献有局限。陈本《外国图》仅参考《齐民要术》《水经注》《史记正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通典》六种文献,这远不够,仅笔者所目及引录《外国图》的文献还有:唐代的虞世南《北堂书钞》、李善《文选》注、李贤《后汉书》注、释道世《法苑珠林》,宋代的乐史《太平寰宇记》,元代的马端临《文献通考》,明代的陈其愫《皇明经济文辑》,清代的惠栋《九曜斋笔记》、陆以湉《冷庐杂识》、仇兆鳌《杜诗详注》。至于其他未见的引录文献仍不在少数。参考文献不足,不免导致佚文有漏辑、文字有错误等后果。三是个别条目分合不恰当。有的本是一则被拆分为多则,有的本是多则被合为一则。例如,第六则:“焦侥民善没游,善捕鸷鸟,其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7](P215)第七则:“从啖水南曰焦侥,其人长尺六寸,一曰,迎风则偃,背风则伏,不衣而野宿。”[7](P215)这两则佚文都是讲“焦侥国”的地理环境、国民生活习俗,应合并为“焦侥国”一则。第十三则:“从隅巨北,有国名大秦,其种长大,身丈五六尺。”[7](P215)第十四则:“大秦国人长一丈五尺,猿臂背胁,好骑骆驼。”[7](P215)这两条佚文都是讲“大秦国”人的身材特点,应合并为“大秦国”一则;第十八则:“员丘之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萧丘多大风,无人民,群犬居之;青丘之民食谷,衣野丝。去琅琊万三千里;神丘有火穴,其光照千里,去琅琊三万里。”[7](P216)本则佚文中“员丘”“萧丘”“青丘”“神丘”都是指地名,其上所拥有的神奇异物也各不相同,并且陈运溶在此后又列“方丘”一则,“方丘”与上述四种地名相类,在体例上如此安排令人费解。本则佚文应拆分为“员丘”“萧丘”“青丘”“神丘”四则较为妥当。第二十一则:“桂林地多林木,无平土,众猴居之,无人民,去九疑四万里;龟林地险,无平土,众龟居之。”[7](P216)本则佚文中“桂林”“龟林”虽然音相近,但内容指向不同,合二为一难免不伦不类,应拆分为“桂林”“龟林”两则。[14]

概言之,辑佚的标准为求真、求善,陈运溶虽未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其所辑佚的《外国图》佚文,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注释:

①李剑国先生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中对《外国图》进行了简要介绍,这是目前能见的较为全面的研究。

②以宁稼雨先生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于2017年获得立项。本项目以“全”“准”“清”“精”四个方面为目标,对唐前小说进行系统辑佚、笺证、研究。

猜你喜欢
外国
我的外国学生
外国驻华使节旁听大会
外国兔子
外国小朋友怎样过春节
外国公益广告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小记者采访外国军舰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