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对习近平青年观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2021-11-07 01:29温泉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寄托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青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为了解高职青年大学生对习近平青年观的认知状况,本研究选取苏州几所高职院校的1061名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状况、所处历史方位与使命、中国梦、习近平青年观的认知现状,以寻求相应的优化对策。调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重大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既包括机制问题、课程建设问题,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强“三全育人”合力,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的策略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高职大学生;认知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001-06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交替。人类社会领域也遵循着这一新陈代谢的规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最亟待解决问题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时代的号角和价值观,是一个时代人们的行动指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恩格斯说,“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着的一代”;列宁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党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的党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要跟着革新者走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作为时代青年生力军的大学生对习近平青年观的认同、认知状况,将直接关系到这一思想在青年群体中的号召力和指导实践的效能。本文以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这一群体对习近平青年观的认知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苏州本地有代表性的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一至大二26个班级(包括部分已经实习在岗的大三学生)共1061名学生,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座谈为辅的调查方法。问卷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在课堂统一发放,学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入问卷界面填写问卷。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教师全程回避。15分钟后回收,网络统计显示,共回收有效问卷1061份,有效回收率达100%,充分保障了数据的信度及效度。

(二)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运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设计、编辑和发放问卷,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具体见表1。

(二)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现状以及梦想的认知分析

1. 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现状及问题的认知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它与注重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的本科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以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本次调查显示,认为上大学是“为以后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的高职大学生占34.78%,“为使自己将来生活更幸福”的占59.38%,“为实现父母的期望”的占4.05%,“不清楚”的只占1.79%。这个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渴望独立,个性较强,价值判断和看待问题的基点更加“自我”,而家国情怀和集体观念较为淡漠,有淡化的趋势。这一点也可以从“影响未来职业选择的因素”这一调查的结果中看出来(见图1),高职大学生更加关注“经济收入”和“专业发展前景”,“个人兴趣”在其后,“国家发展需要”和“家庭因素”居于最末。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大学生对自身心智发展基本情况的认知更加主观,这与其现实中的表现有所差距的。在对“您对您自己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面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优缺点、职业规划”这几个选项,选择“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均在70%以上,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性格(96.8%)、兴趣爱好(90.5%)、优缺点(87.7%)、特长(82.4%)、职业规划(70.8%)。有过生活和工作阅历的人会发现,认识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以上几个选项也可以看出明显的差距,高职大学生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优缺点”的自我评价至少高于对自我“职业规划”评价10个百分点。这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阅历欠缺,对自身认知浅显不清。因此,学生对“您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长”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果就可以很好的理解,“3—4个小时”的学生占了50.9%,“5—6小时”的学生占了30.63%,“7—8小时”的学生占10.56%,“8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7.92%。高职大学生对是否做过“人生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回答情况为32.23%的学生“3个都做过”,31.95%的学生“做过其中的2个”,23.75%的学生“做个其中的1个”,3.3%的学生“都没做过”,5.84%的学生“想过要做,但最后放弃了”,2.45%的学生“曾经被告知要做规划,但从未做过”,0.47%的学生“没有人告诉我要做规划,自己也未做过”。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状况的认知与其心智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息息相关,主观认知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关注自我更多一点,往往以内在尺度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以自我价值为评判事物的标准。

2. 高职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分析

2012年,習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青年是时代的风向标,是时代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在本次调查中,94.72%的高职大学生认同“中国梦就是个人梦”,对中国梦内涵三个组成部分的认知也都在93%以上,93.4%的高职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有超越自我的理想信念”,94.53%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经常关注和偶尔关注“学校所在地区或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大学生各占45.71%和52.21%,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一问题回答“了解一些”的大学生占77.29%。有82.85%的高职学生认为“影响未来就业主要因素”是“沟通协调能力”,86.62%选择了“专业技能”,79.36%选择了“学习适应能力”,75.49%选择了“组织执行能力”,有69.65%的学生选择“社会关系背景”,但只有67.11%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素质”(见图2)。这一点在中国梦本质的认知上也可以得到验证,选择“人民幸福”的占95.29%,选择“民族复兴”的高职学生占96.14%,选择“国家富强”的占93.97%,绝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对中国梦的本质认识不准确,竟有89.82%的学生选出了“繁荣昌盛”这个选项。

爱因斯坦在19世纪30年代指出,单纯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是不够的,那样只能把学生塑造成一种有用的机器,而不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使学生理解价值和社会伦理基本原则并对其产生深刻的理性认识,进而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1]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从数字上来看,高职大学生对理想信念、中国梦、历史使命等思想政治要素表现出了很高的认同度,但只停留在观念和基本判断层面,当被问及思想政治素质在未来就业中的影响时就表现出了较低的认同度。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到真学、真信并身体力行。这是本次调查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即“传经不传道”。

(三)高职大学生对习近平青年观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1. 高职大学生对习近平青年观的认知状况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对青年的历史地位和扮演的角色高度肯定,热切关心青年成长,对青年寄予厚望。习近平青年观指明了青年成长和青年工作的方向和基本遵循,其主要内容包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要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帮助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使青年坚定“四个自信”等。

青年大学生是时代青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青年群体中最有知识、最有理想、最有本领、最有觉悟的生力军,他们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责任担当的认知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关乎民族国家和党的未来。高职教育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边天,高职大学生对习近平青年观的认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任务的联系最为紧密,对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有49.01%的被调查者“比较了解”习近平青年观,“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占35.25%,“非常了解”的只占15.74%。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是否为班干部等要素在对“习近平青年观”的认知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两个要素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體见表2。

高职大学生对习近平青年观的内容(多选题)和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认知较为模糊,有92.74%的学生选择“青年的历史使命”,93.59%选择“青年的成长成才”,93.12%选择“青年的教育培养”,85.96%选择“青年的组织与领导”,还有86.15%选择了“青年的创新、创业”(见表3)。但是,作为与经济社会、民生就业、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有高达77.29%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了解一些”,有近十分之一(9.33%)的同学回答“不了解”,“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13.38%。

高职大学生具备集体主义观念,“当学校或班级活动与个人活动发生冲突”时,有77.1%的同学选择了“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认同,有90.01%同学选择了“天下兴亡关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之努力奋斗”;有81.15%的高职大学生赞同“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77%的学生认同“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有能力有信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在观念层面,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家国情怀、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等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了解的,这些内容作为一种知识信息和符号集合,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是存在的,但可能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体系,并未成为他们的基本立场,更未达到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深度和高度。这从学生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观念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22.24%“非常赞同”,52.69%“比较赞同”,25.07%“非常不赞同”。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的了解程度是令人担忧,67.67%的学生知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是2020年,36.29%知道“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是2021年,72.1%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2021年,45.43%知道2021年是改革开放43周年,46.75%知道“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预期年份”是2035年,34.12%知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誉为“世界第五个现代化”。

2.对高职大学生加强习近平青年观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了解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互联网等新媒体”(88.31%)、“学校课堂教学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82.38%)、“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65.5%)、“社会实践活动”(49.76%)、“家长教导”(34.59%)。有86.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或者所在班级开展过有关于‘青年大学生历史使命和责任的活动”,87.75%的同学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讲过“习近平青年观”的有关内容。比较几个数据可知,面对大学生群体,不论是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抓得比较紧、做得比较到位的,只是其实效性有待提高,方式方法有待改善,途径和策略有待优化。高职大学生认为加强习近平青年观教育的路径和策略见图3。

三、讨论与研究

(一)原因分析

1.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原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这次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价值观和实践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不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高校党政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一线教师,再到大学生个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做到高度重视并坚决贯彻落实。青年大学生在党的悉心关怀下,对新时代青年所处的历史地位、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并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思维中,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较高、“三观”正确成熟。这也可以从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得到验证,“85.5%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开展作出了积极评价,89.0%的大学生对高校党团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日常思政教育的德育作用给予了肯定”[3]。

2.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4]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历史成就,但也不应该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只有找出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不断改进、完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青年大学生认清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牢记党、国家和社会对他们所寄予的厚望,明晰青年群体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经调查分析,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担当精神缺失,历史使命感、责任心不强,认知与行为脱节等问题。《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也认为,“太自我、玻璃心、缺乏组织纪律性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愈发普遍;盲目消费、信息焦虑、人际关系虚拟化等问题也令人堪忧”[3]。

通過调查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不成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干课程的地位没有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质量不高,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意识弱化。这说明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完善、质量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只有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二)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为了阶级统治的需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用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对其成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改造升级,所以高职青年大学生对自身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应当有更加清醒和准确的认知。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障服务部门更应该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和历史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部门协调联动,发挥出“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因此,首先必须锻造一支高素质、有战斗力的,包括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内的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把统一要求和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青年观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以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1. 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的贯彻落实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干课程,其他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不可或缺的课程,各类不同性质的课程都应当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育人功能,各课程教师要各负其责、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教育效应。

2.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主渠道和主阵地相得益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系统地向青年大学生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是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课程,为青年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行动指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党委行政部门在内的与学生成长成才有关的教育工作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导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党团组织、学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全天候、持续性等特点。主渠道和主阵地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所以必须无缝对接、协同联动、各取所长、相得益彰。主渠道为主阵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主阵地为主渠道提供了实践基地和经验基础。

3. 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认为,人类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一类知识可以通过文本形式来表达,即显性知识,而另一类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都依赖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而言具有根源性和优先性[5]。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形式即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实现其效能最大化,既要完整、准确、科学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帮助学生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默会(隐性)知识,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善美的崇高境界”[6]。

首先,高校应用革命、科学、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理论魅力和逻辑力量征服学生,帮助大学生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实现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化,用科学的革命理论占领青年意识形态主阵地。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境界之“真”。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帮助大学生把显性知识隐性化,转化为指导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价值观和行动指南的隐性知识的过程。指导青年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隐性化为重塑自我的强大动力和思维方式,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境界之“善”。

最后,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回应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高等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實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需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起来,用青年独有的活跃想象力去绘制未来美好社会的宏伟蓝图,用科学高尚的逻辑思维去把握客观世界,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支撑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未来。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境界之“美”。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开幕 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1-12-22)[2021-07-25]. http://news.cntv.cn/china/20 111222/116294.shtml.

[2]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6-12-08)[2021-07-25]. https://www.sinoss.net/2016/1209/749 75.html.

[3]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发布[EB/OL]. (2019-12-17)[2021-07-26]. http://www.luozhuang-edu.cn/jyzx/2882 7.html.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5] 石中英. 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101-108.

[6] 温泉.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境界[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25-26+29.

(荐稿人:杜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基于人才成长的高职大学生学习观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
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
诗歌教学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研究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大学生基础课学习态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