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偏好对大学生学业绩效的影响

2021-11-07 10:38彭连刚陈波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9期

彭连刚 陈波

摘 要 为考察移动阅读偏好类型和偏好程度对大学生学业绩效的影响,采用移动阅读偏好类型测量问卷、移动阅读行为偏好程度测量问卷、学业绩效测量问卷,调查了371名在校大学生。结果表明:(1)年级、性别是影响移动阅读偏好类型和偏好程度的关键因素。(2)偏好类型和偏好程度对学业绩效存在显著影响。(3)学习研究型偏好、无聊消遣型偏好和偏好程度对学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独特效应。(4)偏好程度与各偏好类型对学业绩效的影响均存在交互效应。

关键词 移动阅读偏好 学业绩效 独特效应 交互效应

分类号 G645.5;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9.002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obile reading preference types and degrees o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reading preference type measurement,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reading behavior preference degree measurement, and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 survey of 371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ted. Analysis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1. Grade and gender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ype and degree of mobile reading preference, 2. The type and degree of mobile reading preferenc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3. Study and research type, boredom and entertainment type, and preference degree have a uniqu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4. The influence of preference degree and type o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has an interactive effect.

KeywordsMobile reading preference. Academic performance. Unique effect. Interactive effect.

0 引言

阅读作为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对大学生來说,阅读更体现出一种学习能力,直接关乎其学习绩效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阅读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应用之一。移动阅读一般泛指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在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专用阅读器等)上浏览、收看、收听、互动的阅读活动[1]36。移动阅读以其便携性、自主性、交互性、娱乐性、多样性等特点迅速被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所采纳和使用,并正在改变其阅读行为习惯,演变为主流阅读形式。但同时,移动阅读被认为是一种浅阅读形式,阅读内容多为碎片化内容[2]。另外,由于阅读内容、时间和场景的不可控,导致大学生沉迷于移动阅读,学业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因此,大学生的移动阅读这一形式饱受争议,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此褒贬不一。一方面各高校在大力推进图书和课程数字资源建设,推广移动阅读普及;另一方面,学校教学管理者、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将移动阅读视为课堂的“第三者”,欲将其阻隔在课堂之外。针对这一矛盾,本文将从阅读行为的角度考察移动阅读对大学生学业绩效的影响,以期厘清一些主观质疑,得出一些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移动阅读的建议。

1 研究现状

1.1 关于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偏好研究

移动阅读行为偏好是指个体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在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以阅读内容为中介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本研究重点关注大学生移动阅读偏好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信息获取、社交娱乐、休闲消遣和学习研究是大学生移动阅读偏好的主要类型。大学生选择移动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信息获取及时、携带使用方便、娱乐功能强大[3],快餐化、娱乐化、多元碎片化和学习功利化已经成为了大学生选择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4]。移动阅读所具有的社群化阅读 [5]、分享阅读以及交互式阅读等社交功能也正在成为大学生移动阅读的重要原因[6]。从移动阅读的内容选择上来看,大学生移动阅读以一般性信息内容获取为主[7],对休闲娱乐类资源黏性强、对学术性内容阅读较少[8]。有学者通过中外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移动阅读在内容选择上倾向社会类新闻和文学小说等资讯信息和社交娱乐内容[9]。但也有大学生更希望获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学习视频等移动阅读内容,以提高学习绩效[10]。

人口统计学特征是影响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偏好的重要因素。移动阅读设备的使用与使用者的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特性相关[11]。有学者研究发现性别、学历、学科背景、生源地、消费水平等人口特征对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产生影响[12],并且年龄和专业背景对移动阅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13]。在对浙江省大学生调查中,也证实了性别、年级、学科和地区对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14]。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证实了用户的学历与移动阅读内容之间存在相关性,高学历的用户倾向于阅读学术文献,低学历用户倾向于阅读文学作品[15]。

1.2 关于移动阅读行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研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当今知识环境下,采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对其具有很大影响,表现在学业绩效上可圈可点。大学生学业绩效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成就与结果,包括其学习态度、学习标准、学习效率等学习能力的总和[16]。移动阅读行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

移动阅读行为对大学生学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快速获取知识、紧跟领域前沿、提高学习能力[17]。与传统阅读相比较,数字化阅读更利于人们从更广的范围内获取所需要的信息[18],更快捷地查找到特定的主题[19],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对600名大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的研究发现,电子资源阅读对学业进步有着直接的和有意义的影响[20]。对伊朗某大学学生的研究发现,电子资源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学习弹性、学习速度以及学习效果等都有显著影响,使用电子书使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进步[21]。

移动阅读行为对大学生学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碎片化阅读和阅读沉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碎片化阅读不利于系统化知识的掌握、容易引发肤浅阅读问题、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弱化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力[17]。对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移动阅读沉迷问题,低年级、文科生、男生是易沉迷的主要群体[22]。对北京、山东青少年调查发现青少年的移动阅读存在着娱乐化、流行化、浅阅读的反知识化、非理性倾向[23]。大学生非健康移动阅读所导致的无心学习、无心上课、更无心研究的“手机控”,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24]。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偏好以及对其学业影响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已有文献来看,移动阅读行为偏好对大学生学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2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2.1 移动阅读行为偏好类型部分

参考彭连刚等人编制的网络行为偏好测量量表[25],结合当前大学生移动阅读内容及其需求现状做出修订,对大学生移动阅读偏好类型进行测量。本部分共包括19个题项,其中,资讯获取型阅读偏好4题;学习研究型阅读偏好6题;社交娱乐型阅读偏好3题;无聊消遣型阅读偏好6题,使用1~5李克特评分法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阅读相应内容的倾向性越高。在正式测试中,问卷四个维度的合成信度分别为0.82,0.88,0.84,0.91,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80,0.84],[0.87,0.89],[0.82,0.85],[0.90,0.92]。验证性因子分析(N=371),RMSEA=0.041,CFI=0.97,NFI=0.93,NNFI=0.96,IFI=0.96,AGFI=0.901,GFI=0.881,SRMR=0.057。结构模型拟合较好, 问卷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26]。

2.2 移动阅读行为偏好程度部分

参考手机成瘾行为研究的相关成果和茆意宏的《移动阅读沉迷现象调查问卷》[1]187,结合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现状做出修订,主要对大学生移动阅读偏好程度中的动机、过度、强迫、凸显、病态、低效等维度进行测评。本部分共13个题项,使用1~5李克特评分法进行计分,得分越高偏好程度越严重。本测量量表的合成信度为0.82,95%的置信区间为[0.81,0.83]。参考手机依赖程度的判断标准,将大学生移动阅读偏好程度划分为严重偏好(平均分>4.0分)、中度偏好(3.0<平均分≤4.0分)、轻度偏好(2.0<平均分≤3.0分)、零偏好(平均分<2.0分)。

2.3 学业绩效部分

参考Tsui A S等的工作绩效问卷[27],结合大学生实际学业情况进行修订,对大学生学业中的任务绩效,包括学习态度、效率、时间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测量。问卷共8个题项,使用1~5李克特评分法进行计分,5表示完全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得分越高学业绩效成就感越强。本测量量表的合成信度为0.819,95%的置信区间为[0.80,0.82],可以真实反映出大学生学业绩效。

2.4 实施过程

2018年10月,采取网絡问卷方式,对编制的量表进行初测,根据初测的数据开展项目分析和筛选,将未达显著水准的题项删除,对余下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量表潜在结构,形成正式问卷,并检验问卷的信度及效度。最终确定正式量表30个题项,于2019年3月进行正式测试。除人口统计学问题外,量表部分包括31个题项,其中设置测谎题2个题项。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先后选取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网络工程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17份,回收问卷392份,有效问卷371份。有效问卷中,男生214份,女生157份;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209份、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162份;城镇学生243份、农村学生128份;理工科学生177份、人文社科学生194份。

3 调研统计及数据分析

回收问卷采用SPSS 22.0和LISRE8.7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方法主要有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简单斜率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合成信度分析等。

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从移动阅读偏好类型来看,社交娱乐型、资讯获取型和无聊消遣型得分较高,而学习研究型得分最低,说明了大学生移动阅读更多的是非专业知识的阅读,并具有强烈的娱乐化选择倾向;从标准差上来看,学习研究型高低分差距甚大,说明个体间在对待移动阅读的学习研究功能的态度差异颇大,两极分化严重。从偏好程度来看,大学生移动阅读普遍达到了中度偏好程度,对以手机为主的移动阅读具有较强的依赖程度。从学业绩效来看,大学生对移动阅读对学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悲观情绪,但个体差异较大,参差不齐。综合三者来看,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和偏好程度、偏低的学业绩效,说明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3.2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如表2所示,在大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中,男生表现出了较强的资讯获取型偏好特征,而女生在学习研究型偏好上表现更为明显,而在社交娱乐型和无聊消遣型两种偏好上,二者无显著差别。偏好类型、偏好程度均与年级显著相关,高年级大学生倾向资讯获取型、学习研究型偏好;而低年级倾向社交娱乐、无聊消遣型偏好,并且偏好程度更深。理工科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学习研究型偏好,而在其他偏好上差异不明显。资讯获取和学习研究与偏好程度相关不显著,社交娱乐和无聊消遣与偏好程度显著负相关,即社交娱乐和无聊消遣是移动阅读沉迷的风险因素。各种偏好类型与学业绩效均显著相关,其中资讯获取和学习研究是学业绩效的促进因素,社交娱乐和无聊消遣则是学业绩效的消极因素。偏好程度与学业绩效的显著负相关,说明了社交娱乐和无聊消遣所导致的移动阅读沉迷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绩效表现。

3.3 回归分析

首先将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不含人口统计学变量),然后将资讯获取、学习研究、休闲娱乐、无聊消遣分别相乘作为偏好间交互作用项的分数,将资讯获取、学习研究、社交娱乐、无聊消遣与偏好程度分别相乘,作为交互作用项的分数[28]。因为年级与学业绩效显著相关,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未达到显著相关,因此只将年级作为控制变量考虑。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均低于3.11,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如表3所示,首先,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年级,结果表明年级能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业绩效。其次,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偏好类型和偏好程度,结果表明学习研究能正向预测学业绩效,无聊消遣和偏好程度能负向影响学业绩效,而资讯获取、社交娱乐的预测作用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表明学习研究、无聊消遣和偏好程度对大学生学业绩效具有独特效应,而资讯获取、社交娱乐无独特效应。最后,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交互作用项,结果显示偏好程度与资讯获取、学习研究、社交娱乐、无聊消遣对学业绩效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SPSS做Harman单因子检验表明,抽取出的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4%,共同方法偏差可接受。

3.4 简单斜率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偏好程度与资讯获取、学习研究、社交娱乐、无聊消遣四个变量均存在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利用简单斜率分析[29],偏好程度处在不同水平状态下,各变量对学业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

如表4所示,在阅读偏好程度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其标准分=-1),资讯获取、学习研究、社交娱乐、无聊消遣对学业绩效影响不显著。但当阅读偏好程度较高情况下(其标准分=1),资讯获取、学习研究、社交娱乐、无聊消遣对学业绩效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因此,各类阅读偏好对大学生学业绩效的影响,随着偏好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4 调研结果及其分析

本研究通过数据量表分析得知移动阅读偏好类型可以划分为资讯获取型、学习研究型、社交娱乐型、无聊消遣型四种,偏好程度可以划分为严重偏好、中度偏好、轻度偏好、零偏好。这些阅读偏好、偏好程度之间的交互效应,以及对学业绩效的影响如下。

4.1 大学生移动阅读偏好类型、偏好程度和学业绩效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资讯获取和学习研究变量上达到显著差异,而在社交娱乐和无聊消遣型变量上未达到显著差异,但考虑到社交娱乐和无聊消遣对大学生学业绩效均存在重要影响,因此,移动阅读偏好类型、偏好程度均与年级、学业绩效显著相关,男生和女生的移动阅读偏好类型都应当引起关注。低年级大学生在社交娱乐、无聊消遣变量上显著高于高年级,而在资讯获取和学习研究变量上显著低于高年级。这可能与低年级学生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自我放松有关。同时,在偏好程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低年级学生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考虑到偏好程度会显著影响学业绩效,因此应对低年级男生的偏好类型和偏好程度给予更多的重视。建议在引导大学生移动阅读时,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特征、内容需求三个方面的因素。

4.2 偏好类型和偏好程度对学业绩效的影响

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研究、无聊消遣和偏好程度三个变量对大学生学业绩效都存在独特效应,能独立解释大学生学业绩效的变异,即学习研究、无聊消遣和偏好程度的效应具有累加作用。但资讯获取、社交娱乐对大学生学业绩效的独特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即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在學习研究、无聊消遣和偏好程度之外未解释大学生学业绩效的额外变异。对此可能的原因包括:(1)统计样本量的问题。本研究中采样数量已经达到大样本容量的要求,并且测量工具信效度均达到可接受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相关分析中偏好类型各维度与学业绩效存在显著相关,仅在控制了学习研究、无聊消遣和偏好程度的作用后,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与学业绩效的独特联系不再显著。因此,统计功效偏低的解释不适用。(2)中介效应问题。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对学业绩效的效应被偏好程度完全中介,因此,控制了偏好程度后,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对学业绩效的(残余)效应不再显著。这种解释说明了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对学业绩效是间接效应。(3)效应混淆问题。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对学业绩效的效应被学习研究和无聊消遣所混淆,即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并不真正影响大学生的学业绩效。本研究暂不能区分资讯获取和社交娱乐对学业绩效的效应究竟是被中介还是被混淆,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予以确认。

4.3 偏好类型与偏好程度交互效应

个体选择阅读内容,以及在阅读内容上所投入的精力是阅读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关键要素。本研究探讨了移动阅读偏好类型与偏好程度是否交互影响大学生的学业绩效。结果表明,低水平的偏好程度下,移动阅读对学业绩效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只有当偏好程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时,移动阅读偏好才会对学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其中,随着偏好程度的不断增强,学习研究型偏好会增强对学业绩效的正面效应,社交娱乐型偏好和无聊消遣型偏好会增强对学业绩效的负面效应,而资讯获取型偏好对学业绩效的影响由正面效应转变为负面效应,并达到显著水平。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偏好程度是移动阅读对大学生学业影响的关键因素。但考虑到不同阅读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同,例如社交类、文学类、色情类等内容易导致高偏好水平,甚至成瘾,而基础学科、专业知识、学术研究等内容成瘾的可能性偏低。因此,对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引导除了重点关注偏好程度外,也不能忽略阅读内容的选择。

5 对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建议

本研究只是从个体特质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内容选择、以及投入程度对其学业绩效的影响,但影响大学生移动阅读选择的因素除个体特质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因素,例如阅读内容的呈现形式、阅读软件、社会环境等。另外,样本的选择都来自湖南长沙部分高校,地域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也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证实。总之,从本研究中可发现,大学生的移动阅读对于学业的影响毋庸置疑,需要图书馆重视起来,不断加以引导,差别化对待。

(1)各高校要实施正向引导措施,营造良好阅读环境。一是在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主题班会、团日等环节,开展各类阅读素养专题教育与主题宣传活动,让学生正确对待纸质阅读和电子化阅读,系统性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娱乐消遣型阅读与学习研究型阅读。二是图书馆、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月、红色经典阅读、阅读达人竞赛等主题阅读活动,倡导绿色阅读、健康阅读。

(2)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群体差异化对待,特别应关注低年级男生,他们是移动阅读易成瘾群体。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群体,个性化推送积极向上主题的阅读素材和专业学习内容,满足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其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移动阅读素养[30],定期开展阅读行为测评,建立个人阅读档案,一旦发现有移动阅读成瘾倾向的学生,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要积极干预,做好心理疏通引导。

(3)移动阅读偏好作为影响大学生学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意味着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之一。除购买互联网资源外,高校自身移动教育资源建设应该作为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移动教育资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应紧贴专业需求和时代需求,符合大学生心理预期,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业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茆意宏.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36,187.

李凌.碎片化阅读趋势下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5):17-20.

叶甜.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生移动阅读使用偏好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78-81.

王骏,袁曦临.东南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期刊阅读行为研究:基于超星pad学习终端[J].图书馆杂志,2012(8):19-22,26.

李清霞.移动阅读APP的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国内五大阅读类APPs的对比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6.

张艳丰,刘昆雄,毛爽.大学生移动阅读诉求三维度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5):95-98.

CLARK D T. Lending Kindle e-book readers: first results from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project[J]. Collection Building, 2009, 28(4):146-149.

錢鸥,李翔翔.综合性大学在校生移动阅读行为特征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22):92-98.

李武,刘宇,于文.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跨国比较研究[J].出版广角,2013(18):8-11.

陈化,朱海燕.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J].出版科学,2015, 23(4):69-72.

JUNG J, CHANOLMSTED S, PARK B,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e-book reader awareness, interest, and intention to use[J].New Media & Society,2012,14(2):204-224.

阚德涛,钱军.基于人口特征的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分析[J].现代情报,2016,36(2):109-113.

高春玲, 卢小君. 用户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辽宁师范大学师生移动阅读行为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14, 34(2):34-40.

董文鸳.浙江省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4,33(2):51-55.

ZHANG L, MA W.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s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mobile reading behavior[J].2011,29(3):424-435.

苏晓莹.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业支持感与学业绩效关系探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魏雪峰,杨现民,张玉梅.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资源的适用场景与高效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 2017(5):117-122.

LANDONI M, PALOMA D. E-educa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J]. 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2003(3).

SHELBURNE W A. E-book usage in an academic library: us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J]. Library Collections Acquisitions & Technical Services, 2009,33(2-3):59-72.

ROZELL E J , III W L G. Cognitive, motivation, and affectiv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computer-related performance: a path analysi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 16(2):199-222.

BIRANVAND A, KHASSEH A A. E-Book reading and its impact on academic status of students at Payame Noor University, Iran[J]. Library Philosophy & Practice, 2014(12):1-12.

张云,茆意宏.大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与阅读引导[J].图书情报工作,2014(17):36-40.

刘胜枝.青少年移动阅读行为及其引导策略分析:基于对北京、山东16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J].中国青年研究, 2015(5):82-87.

杨红.高校图书馆手机移动阅读行为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9):29-31.

彭连刚,刘咏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专业能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47-52.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5.

TSUI A S, PEARCE J L, PORTER L W, et al.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does investment in employees pay off?[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5):1089-1121.

溫忠麟,侯杰泰, HERBERT W M.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J].心理学报,2008, 40(6):729-736.

DEARING E, HAMILTON L C. Best practices in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developmentalists: contemporary advances and classic advice for analyzing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variables.[J].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06,71(3):88-104.

王阳,沈军军,江震.移动互联网时代算法推荐语境下移动阅读素养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0(6):24-29.

彭连刚 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教授。 湖南长沙,410124。

陈 波 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 湖南长沙,410124。

(收稿日期:2020-06-16 编校:陈安琪,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