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07 10:38马毓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9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图书馆

马毓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我国图书馆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应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文章基于数字阅读推广的组成要素,从推广主体、推广目标用户、推广对象、推广渠道、推广方式角度,梳理了疫情期间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举措,分析了疫情期间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特征,从法律保障、思想转型、内容延伸、定位精准4个方面阐述了后疫情时期我国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策略。

关键词 图书馆 数字阅读推广 后疫情时期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9.006

Abstract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epidemic, domestic libraries actively promote the change of readers information needs through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Based on the elements of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measures of library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during the pandemic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omoting subject, target users, promoting objects, promoting channels and promoting methods,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during the pandemic time, and expounds the strategies of library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in the post-epidemic time from 4 aspects of legal protection,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content extension,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

Keywords   Library.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Post-epidemic time.

0 引言

據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均超过30%[1]。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促使互联网成为了全民阅读服务工作的重要战场,数字阅读推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显露出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加速了全民阅读工作的变革。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进入常态化防控的“后疫情时代”。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推手,有必要深入审视疫情期间数字阅读推广所遇到的内部和外部危机,从法律保障、服务理念、项目延伸等方面精准定位,提升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效能,推动全民阅读服务工作有效转型升级。

1 疫情期间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概述

据《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2],数字阅读已然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尽管有关数字阅读推广的研究相对成熟,却鲜有对疫情时期阅读推广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导致全民阅读推广的工作方法、服务内容等相较以往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满足防疫期间国民阅读需要,丰富国民精神生活状态,保障国民阅读权利,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坚持“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不断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的便利着重推送各种数字资源服务。图书馆界积极探索数字阅读推广实践来抗击疫情,本文将基于数字阅读推广的组成要素,对推广的概况进行阐述。

1.1 数字阅读推广主体

从推广主体看,疫情期间图书馆大多依托图书馆联盟、专业人士、图书馆员等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如上海图书馆、湖北图书馆、武汉图书馆等共同发起2020“我的战疫”阅读马拉松线上快闪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邀请中科院院士、学校校长王焰新为师生推荐精读书单,都是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的典型实例。相较外在力量,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远程教学能力、应急综合技能相对欠缺,图书馆的管理绩效激励机制缺失、阅读推广服务团队组织失调,馆员学历结构比例不合理,缺少图书馆学、信息学和其他学科结合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3-4]。

1.2 数字阅读推广目标用户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向全球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2020年,全民阅读连续7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印证了党和政府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持续开展全民阅读的决心。全民阅读的目标用户是全人类,其本质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学以致用,学以修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社会公众面对引发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因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产生个人的、主观的问题,并基于问题产生获取信息的意愿,从而选择不同媒介渠道来获取更多疫情相关信息,以解决由于新冠病毒传播和治疗相关信息缺失产生的信息渴求感和必要感。从信息需求内容视角看,面对各种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时,人们在疫情期间需求内容主要涵盖防疫实时信息和知识、疫情相关的舆情信息、医学专业类信息、心理应对实用类知识、抚慰心灵的人文历史经典图书、学科专业相关的学习资料、休闲娱乐作品等。从满足信息需求的形式角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偏好利用移动新媒体获取、传播与分享信息,接收推送分享与主动搜寻行为均衡[5]。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相关研究文献,有关我国公众在疫情期间的阅读行为研究专指度不太明显,多分散于应急信息服务和健康信息服务研究之下,而忽略了对读者个人特质、人格特质以及认知形态的研究。

1.3 数字阅读推广对象

推广对象是推广主体向目标用户推送、推荐的客体,包括促进用户数字阅读素养(兴趣、习惯、方法、能力、道德等)提升的客体(引导、训练、课程等)、能直接阅读的数字读物(书报刊等)、间接促进用户阅读的客体(如数字阅读服务项目、服务机构及品牌等)[6]。数字资源是数字阅读的根本,防疫期间,图书馆在原有资源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之上开展数字读物的导读,还汇集、遴选、整合国内外与疫情相关的学术文献、实时新闻、防疫知识、心理健康信息及公益性在线教育音视频资源等,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其他新媒体平台编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专栏、抗疫主题微书单,举办线上抗疫活动来引导人们抗击疫情,如国家图书馆汇集与疫情相关的数字特藏古籍、中文普通图书、少儿图书、少儿连环画、碑帖拓片、民国图书、博士论文、国图公开课和在线展览等数字资源开发自建了“国家图书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资源专题库”;上海市图书馆驰援湖北省图书馆,遴选包涵名家手书寄语、电子图书、有声图书、阅读视频、英文原版图书、完全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字家谱、在线讲座等优质数字资源,借鉴方舱的快速组织方式组成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此外,图书馆还通过各种在线客户端App和数字平台,如超星学习通、QQ群直播、腾讯会议直播等举办线上讲座和线上阅读活动。

1.4 数字阅读推广渠道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加强对数字阅读的规范和引导,推动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相融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级各类图书馆通过以微博、微信、手机App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丰富、快捷、准确、便利的信息资源和阅读服务。部分图书馆利用掌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及各种图书馆移动客户端上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果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如在各大高校应用较为广泛的超星移动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更多的图书馆依托于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会型新媒体平台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如武汉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等各大高校图书馆均将免费数字资源、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学术研究信息、電子教参等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向读者持续推送;国家图书馆以“有爱的精神大餐”为推广对象向公众免费推介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有特色资源;太原市图书馆通过抖音平台发起“‘战疫不孤读读者证抖音视频爱心传递”公益读书活动,共471家图书馆参与,话题播放量达81.7万次。

1.5 数字阅读推广方式

疫情期间,图书馆界也积极探讨数字阅读推广的实践策略。从现有发展来看,数字阅读推广方式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主要集中于线上活动、数字资源推荐、线上培训课程讲座、远程访问服务扩容等,如湖北图书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面向全网读者征集、评选、展出以中国画作品为主,油画、版画、水彩等艺术形式为补充的优秀美术作品,以“艺”起战疫——优秀美术作品展为主题开展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浙江省图书馆联合支付宝App打造“大学课堂”线上阅读活动,向全网读者推介馆藏电子图书和数字期刊;疫情期间,海量的信息资源会极大地消耗公众鉴别、选择和过滤的精力,且容易使人们产生恐慌、厌倦和焦虑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从提升移动信息素养角度开展如“谣言止于智者——图兄带你识别‘新冠假消息”“疫情信息满天飞,如何辨真假”等活动;四川省图书馆推出与疫情心理咨询相关的线上公益课程;湖南图书馆自2020年2月25日起免费向公众开设文献远程传递服务;山东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针对馆藏纸质图书电子版开展远程借阅服务;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等将VPN服务范围扩大至全校师生。

2 疫情期间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特征

基于互联网的数字阅读推广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推广浏览型浅度数字内容资源到研究型深度数字内容资源,从服务于大众的常规服务到为重点关注人群开展的特殊服务、专项服务和延伸服务等,从依托线下渠道推广到社会化媒体、电子阅读器、移动图书馆和微媒体等线上渠道推广。通过对目前的疫情时期图书馆阅读推广文献内容的梳理,大致可以发现在该特定时段内的数字阅读推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疫情加速推动了各类各级图书馆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数字阅读资源的丰富性。人们在知识学习、信息获取和了解疫情动态、防疫知识的同时,对健康、环境、安全、法治等方面的信息需求有所增加。闭馆期间,图书馆积极展开数字资源合作共享,主动与出版商、数据库开发商等相关机构进行联系,提倡加大和推进开放数字资源的数量和服务范围。不少图书馆发挥信息素养优势搜集和传递免费数字资源,自主研发数字阅读平台,如湖北省图书馆对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等12家资源商,针对湖北省内读者开发了“方舱数字文化之窗”平台,内容涵盖电子书、音频、视频、动漫、课程、展览及疫情实时信息等。

(2)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数字阅读推广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公众查寻、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促使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更大化。据新闻出版研究院2019年对我国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的统计,手机阅读接触率76.1%,高于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2]。对于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数字阅读推广模式而言,便捷性、互动性、个性化及简单易懂性等是其重要标签。图书馆纷纷通过开通和优化以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平台来发布和共享信息,为人们提供多元的、碎片的和精短的资源推送服务。厦门大学图书馆与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合作发布147本研究生院导师推荐的战“疫”书单;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等,通过绘本阅读、作文分享、绘画作品征集、有声阅读等形式向少年儿童提供甄选的抗疫防控及科普知识资源。

(3)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和移动网络技术、移动设备、数字资源的契合有利于数字阅读推广的开展。疫情防控期间,依托数字环境的优势,数字阅读推广方式从线下线上推广融合到以线上推广为主,从单一的发布数字资源到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阅读活动,实现了阅读推广方式的完善,进一步带动了人们对于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重新定位。图书馆软硬件设施日趋改善,为开展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可能。国内已有不少图书馆将阅读分享会、共读活动、数据素养培训等移植到了网络平台,如B站、QQ群等,此举极大地提升了数字阅读的推广力度。

(4)阅读疗法成为社会大众进行心理疗愈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居家隔离期间,面对铺天盖地的大量信息和舆论,人们容易产生无聊、烦闷、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图书馆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帮助公众调节负面情绪,提升安全感,增强幸福感。从满足公众阅读期待的角度,图书馆通过带有陪伴涵义的数字阅读推广行动,为人们提供疫情动态、防疫知识,开展线上阅读活动;从心理疏导的角度,图书馆为人们推送情绪疗愈书单,宣扬具有正能量意义的新闻事件,提供线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对图书馆员赵子龙在抗疫行动中的无私奉献编发原创性推文进行宣传报道,赢得了很好的正面传播效果;此外,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与阅读疗法专家合作编制《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阅读疗愈推荐书目》,通过学校网站、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书目。

3 后疫情时期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

疫情的爆发给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所带来的不仅是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推广渠道的整合和拓展,更引发了在后疫情时期,人们对如何完善数字环境下面向大众的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后疫情时期的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应在完备的图书馆应急阅读服务制度下,借助新兴互联网技术,消除数字阅读鸿沟,保障信息公平,拓展数字阅读内容,形成创新性的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从而更大程度地确保公众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3.1 完善图书馆应急阅读服务制度

自2003年“非典”重大疫情之后,国家制定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应急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然而各级各类图书馆作为以“人民为导向”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面对突发疫情更多的是自觉自发地响应上级号召,开展数字资源推广、线上阅读活动、应急培训、救灾心理咨询等阅读推广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33条规定:“国家要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现基层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建共享。”应急阅读服务是整個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统筹谋划阅读服务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7]。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图书馆应该被纳入到国家应急联动体系,由政府颁布图书馆应急阅读服务相关法令,突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图书馆应急阅读服务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为各级各类图书馆采取应急线上服务举措提供行动依据。依托相关法令,图书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和图书馆人才资源积极主动与医疗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新闻媒体、应急管理中心、疾控中心等部门紧密合作,及时调整推广重点和推广模式,做好相应的数字阅读推广工作。

3.2 创新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疫情期间,数字阅读大大减少了公众交叉感染的风险,顺应了新时代公众的阅读习惯,利用公众熟悉的媒介为其提供高质量的阅读资源,改善了公众因媒介改变而降低阅读热情的情况[8]。然而,仍有部分县级图书馆仅仅满足于传统平稳运作的服务状态,在远程资源获取能力、图书馆员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的资金上仍有较大缺失,不能有效支撑其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整个社会群体激增的信息需求。因此,应当积极创新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系统,从资金设备层面、人力资源层面、社会层面多角度促进数字阅读推广的社会化、普及化和资源共享。一是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鉴于国内当前互联网+和5G服务的发展,在国家统筹规划的引领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码,各级各类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为数字化服务的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升级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二是培养、整合、发挥图书馆员的创新服务能力。对俄罗斯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相关研究表明,尊重、发挥馆员的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读者对于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和认知度[9]。在开展线上推广服务时,应注重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远程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增强和巩固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粘性。三是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动和统筹意识,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法》第31条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开展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服务,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促进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要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发展,需要各图书馆以疫情推动下全民阅读推广线上升级的余热为纽带,持续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推广,为基层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建共享奠定社会化基础。此外,疫情期间,国内图书馆开展了作品征集、公益讲座、线上培训、专题资源推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集结了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作成果。在后疫情时期,图书馆可以与相关社会实体合作,将在此类活动中凝聚的知识结晶通过举办展览会、推介会和文旅融合等形式进行线上线下转化,进一步拓展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社会化路径。

3.3 从通识性知识普及到身心健康教育

后疫情时期,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对象不仅关乎人们基础的自我学习和发展,还关系到疗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所造成身心创伤。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积极投入到健康信息推广服务中,持续地、系统地深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各类资源,建立图书馆应急信息基础性服务品牌,内容涵盖健康信息专题栏目、专题信息服务数据库等,并面向公众展示和推介,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有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最为关注的信息主要有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抗疫新闻/动态、每日病例数据/疫情地图;通过求证权威信息来减轻心理负担的调查对象人数比例达56.70%[10]。疫情期间,国家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丁香园、好大夫在线以及各类疫情实时密集推送新冠肺炎病毒防控相关信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海量的疫情防控信息亟需搜集和聚合,提升公众在面对虚假信息、谣传时的分辨能力和获取健康服务信息的能力迫在眉睫。同时,由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应针对公众获取信息的行为特征,借助移动互联网,广泛开发能够契合各年龄段、各职业公众身心健康问题的权威健康信息资源,实现健康信息的泛在化传播和社会化教育。

3.4 活用大数据技术,保障弱势群体阅读权利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阅读推广是基于现代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的智能化阅读推荐服务,目前,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应用提高了图书馆采集、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图书馆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的有效手段[11]。现有研究中,针对社会大众的用户画像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较为成熟,如天津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称、职业甚至星座的读者群体进行画像分析和关系图谱的展示。这种基于读者个体特质和信息行为的数据能够帮助图书馆在开发数字阅读推广项目时主动预测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为读者推送精准的数字阅读服务。国际图联在2016—2021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应促进用户在任何地方公平获取信息和知识[12]。所以,图书馆还应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视障、听障等残障人士、老年读者、儿童读者、农民工读者等弱势群体的数字阅读能力、数字阅读接受度和数字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原有的有声读物、短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元化的数字资源基础上,开发适合于弱势群体特征的推广方式,同时积极拓展数字阅读资源的内容,建立如老年人数字阅读专题品牌服务,打造专属虚拟阅读空间,实现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的公平获取,保障弱势群体信息自由。

4 结语

面对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在疫情期间仍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在疫情趋缓的当下,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工作也必然能在变革创新中占据相应的地位。将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移植到全民数字阅读推广服务范畴,也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大众的学习和工作需求,激发其文化自觉,坚定其文化自信,同时强化人们的精神力量,稳定心理情绪,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29)[2021-01-22].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七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仅超一成国民日均阅读超1小时[EB/OL].(2020-04-20)[2021-01-22].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20/04-20/9162560.shtml.

郭玮,王睿,王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图书馆开展线上服务的思考:以兰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3):71-74.

王君.智慧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策略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9(S1):103-106,115.

耿瑞利,徐建国,金燕,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信息获取行为与错失焦虑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12-122.

茆意宏.数字阅读推广的概念、机制与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20(2):51-59.

茆意宏.全民防控疫情期间在线阅读服务观察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31-137.

龚花萍,胡春琦.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的应急举措和发展启示[J].图书馆,2020(5):19-24.

金龙.俄罗斯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研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读者服务缩影[EB/OL].[2021-01-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00826.1804.009.html.

杨阳,吴胜男.疫情时期公众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调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0,29(6):35-41.

王东波.图书馆场景服务的要素分析与内容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7(1):60-64.

严栋.国际图联战略规划研究(2010—2024年)[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11):67-72.

马 毓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重庆,401331。

(收稿日期:2021-01-22 編校:陈安琪,左静远)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期图书馆
提升心理资本,弯道超车成“黑马”
后疫情时期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探究
后疫情时期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疫情防控与上海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现代化
后疫情时期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行动路径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