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言语技术探析

2021-11-07 21:53廖敏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廖敏娟

摘要: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元素?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但首先是一种教学技术。借助文本,通过言语技术层面的操作引发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是新课改对中职语文教师的要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涉及服饰、位次、居所等礼俗文化。以服饰文化为例,从问题指向性、文字画面感、视觉立体感三个方面,探析语文教学言语技术层面的操作。

关键词:传统文化;问题指向性;文字画面感;视觉立体感

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国外各种新思潮,在很大的程度上动摇着我们固有的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如西方节日文化的涌入和渗透,它给青年一代尤其是职专生的生活带来新的时尚,却使人们的生活离具有本土文化、民族个性的人文特征越来越远。因此,引领学生对传统文化存在意义的内质进行思考,以及对其价值取向和真善美追求进行传达的责任被急迫地提上日程。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要把语文课程增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从体例、内容、话语体系等方面完成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活动外,还要求教师言语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有生命的心理能量,以此去影响学生学习、探究的心理,从而催生出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的交际情境,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动态生成、思维碰撞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生命涌动的魅力。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元素?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但首先是一种教学技术,只有让这种技术的运用回归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还原语文教学本来的属性,并体现出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对如何让传统文化的教育诗性回归语文课堂,从技术操作层面做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探讨。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从言语的技术操作层面达到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对此,笔者认为课堂的每个环节,如导入、提问、点拨等都可以发挥言语的能量。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涉及服饰、位次、居所等礼俗文化。下面以服饰礼俗为例,从言语设计的角度简要解读笔者的探讨。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技术操作层面来展开。

一、增强问题指向性

问题的言语指向性是否明确,决定着对传统文化的引导是否到位。如曹雪芹写王熙凤的打扮,在浓墨重彩描述前先写她:“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为什么说她“与众姑娘不同”?这个问题在表述上看似简单直接,但指向性非常明晰,折射出教师如此提问的心理过程是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服饰所代表的不同文化意义,学生只要抓住作者对众姑娘与王熙凤的服饰描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同”,很容易发现王熙凤与众姑娘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穿着、饰物以金色为主,全身上下的色调“彩绣辉煌”,体现其高贵与华丽。从小说后面的情节里,学生不难感知她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其穿着显示出她的特殊身份与社会地位之显赫,她的打扮与众不同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个问题的设计如果不是特别注重言语效果,还可以有其他的提法,如: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打扮的?对王熙凤的描写,你印象如何?同样的教学环节,这样的问题言语设计,学生一定会从作者对王熙凤从头到脚细致无遗的描写中寻找出答案,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肤浅理解,它能回答“怎样描写”“印象如何”之问,却和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效果相去甚远,学生也就很难从中解读出裹在传统服饰中象征地位、象征权力的文化符号。

二、增强文字画面感

问题的言语能否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画面,影响着文本背后传统文化的诗意呈现。作为一名作家,曹雪芹深谙服饰色彩描绘的真谛,他那因人而异的绘色艺术,把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令人拍案叫绝。

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人无疑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角,也是作者着力塑造、刻画的主要人物。从作者对其服饰的描写来看,两者都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华贵无比,但从两者服饰的色彩来看,则服饰相似,色彩情味迥异。那么,课堂言语如何借助片言只语将文字转换成画面,从而把服饰色彩中深藏的思想、情感和人物性格诗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此,笔者通过以下的课堂言语引导学生解读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人服饰色彩迥异的情味。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人物肖像后可设计两个问题。

(1)从刚才展示的画面来看,王、贾两人服饰有什么异同?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服饰文化知识?(这个问题是从服饰性质解读明清服饰文化,相同点:服饰的色彩都是光彩夺人。不同点:教师可通过提示语引导,王熙凤的服饰除了迎接“远客”林黛玉外,没有其他背景,算是一身“便服”性质,而贾宝玉的服饰是到庙里参加还愿的祭祀活动的“礼服”性质)

(2)作者通过服饰色彩、性质对比性描写,想展现王、贾两人怎样的性格?(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定位贾宝玉服饰的文化意义,贾宝玉受父母之命参加家族极为重视的祭祀活动,他穿金戴银是迫不得已,是被动的、不情愿的,特别是他见林黛玉之前,换了那身华贵“礼服”引来贾母的批评,可见他对这套色彩鲜艳的服饰的讨厌程度。与此相反,王熙凤则不同,她的穿金戴银,一要显示身份特殊、地位显要的身世背景,二要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显示张扬的个性,三要迎合贾母喜欢大红大绿的独特心理)

上述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挖掘隐含于抽象文字中的“象”——画面,进而通过画面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蕴含在人物情感和服饰性质中的文化符号——身世、地位、权力、宗法制度。

三、增强视觉立体感

问题的言语如何引导学生读“活”文章中的人物,让其形象在视觉上具有立体感,这是让人物“站”起来的关键。服饰是视觉技术,描写人物的服饰也应有不同的场景与角度,这是作者经营人物形象的技法。对此,笔者在教学时设计如下问题。

(1)在对王熙凤的服饰描写中,你从中解读出哪些服饰文化符号?(身世、地位、权力)

(2)从对王熙凤的服饰描写中,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复杂性格)

曹雪芹對王熙凤的服饰描写不但精彩而且独特,在突出她的服饰“彩绣辉煌”的主要特征之外又展示出她的性格。王熙凤首次出场,作者描写王熙凤的服饰时依次按照头、颈、腰来写。王熙凤大红大绿的这身打扮,极具攻击性和视觉冲击力,除了尽显其地位之显赫外,显然有巴结迎合贾母喜欢大红大绿的心理。从服饰色彩看,“大红洋缎窄裉袄”和“翡翠撒花洋绉裙”两色兼顾,其中大红的主色把她泼辣的性格折射得淋漓尽致,而绿色的“翡翠撒花洋绉裙”,实际是外国进贡的衣料制作的服饰,则突出她争强好胜、虚荣炫耀的性格。头饰“五凤挂珠钗”中的“凤”,是皇权的象征,高官显贵都不敢触碰,王熙凤居然用于头饰,其富贵辉煌的一方面与她的名字、资本吻合,另一面无疑是在显示其家世之显赫、地位之高贵,其“权力欲”的性格显而易见。总之,王熙凤一身色彩鲜艳的服饰,是她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将人物的服饰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透过服饰的色彩、性质的描写,刻画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塑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

本文从三个技术层面探讨教学言语如何作为一种策略,让“教”者的心理去影响“学”者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唤醒解读文本中的传统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有限的文本走向无限的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海洋。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涉及面广、渗透力强的话题,并非本文所能穷尽,仅就上述问题浅论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林冠夫.红楼梦纵横谈[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