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科建设新样态

2021-11-07 10:31冯凌燕孔维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

冯凌燕 孔维清

摘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紧跟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园区教育局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高位研究引领下,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深入学习大数据背景下的适合教育的理论与研究,以大数据作为教学评价的切入口,以数据评价作支撑,探寻学科教与学的变革,做出了具有“星洲个性”的学科建设新样态,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助推了学校师生的适合的生长。

关键词:数据评价;教与学变革;学科建设;师生发展

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生态模式。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紧跟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园区教育局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高位研究引领下,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深入学习大数据促进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理论与研究,以大数据作为教学变革的切入口,以数据评价作支撑,探寻学生主动学习的变革,做出了具有“星洲个性”的学科建设新样态,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一、数据评价——主动学习变革的理性支撑

(一)数据呈现出最真实的学习成效

首先呈现一组学校发展的数据(如表1所示):

这组数据显示出我们学校的发展是呈几何倍增的。在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头下,我们的教育势必需要深入的思考,绝不能用昨天的方法来应对今天的问题。

传统形式的教育都是教师上课教,学生回家写,老师再来改,课后再订正。这样循环往复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是怎样的学习成效呢?我们也来看一组数据(如表2所示):

从这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在传统教育下,我们的老师很辛苦,但是学生的学习成效进步不明显。这就是最真实的学习状况,如果不加以关注并改进,我们就会一直原地踏步。

(二)数据驱动了最直接的教学变革

传统的讲、练、改,有其存在价值,但是如果不能依据学情对其进行适合的调整,这样的教与学注定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教师应该重新认识与思考:我应该教在何处?学生到底能学到些什么?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了问卷调查,再次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诊断,得出如下结论。(1)语文方面,学生的阅读存在着严重的数量不均衡性与选择随意性;(2)数学方面,教师仍过多重视讲解与告知,学生对知识推导过程缺少足够的感知;(3)英语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其学习困难的差异,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学生亟需一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教师则需要一种智慧的教学方式。

(三)数据支撑了最适合的学科建设

有了对学生学情的最真实的反馈数据做支撑,我们得以围绕学生发展的内在诉求,快速寻找到学科建设的着力点和设计点。学校自创了“星洲读吧”的阅读平台,设计了“项目无边界学习”的数学实验室,推动了“视听爬梯”的师生共成长发展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变革,来呈现出学科建设的崭新样态。

二、教学变革——主动学习视野下的学科新样态

(一)阅读新样态——数据支撑下的学生自适应成长需求

学校平台负责人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并运行了“星洲读吧”课外阅读平台。该平台主要由“阅读规划”“方法指导”“互动交流”“师生点评”“成长足迹”“表彰激励”等六大模块组成。

1.阅读规划——读吧有利于读写习惯的培养

首先,语文教研组研制学生阅读规划,将课标提出的405万字阅读要求细化到书目,确定了每个年级的阅读字数、阅读时长和阅读积分参照系,从而呈现相关等级的阅读目标;再由一线语文老师提前对这些书目进行阅读,并设计出导读话题和反馈问题导入读吧平台;然后组织学生有序或自主地跟随班级群体,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课外阅读并完成读吧中的阅读反馈。

2.方法指导——读吧促进了深度阅读的思考

星洲读吧平台的设计,将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1)线上选书——学生根据老师的推荐和书籍的阅读人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定制个性化的动态阅读书单。(2)每日交流——可以检测每日阅读的章节内容,记录每日阅读的随笔。学生可以查看优秀的同学和优秀的随笔,寻找同一时间读同一内容的同学,共同交流。(3)整本总结——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撰写整本书的读后感。(4)阅读分享——分享阅读名片,有读书座右铭,有起止时间,还有老师的点评。(5)阅读足迹——可以查看一周、一月、一年的阅读笔记。学生可以直接打印封面、目录和每一本书的笔记。我们通过一整套环节设计促成了学生深度化阅读。

3.互动交流——读吧提供了师生交流分享的平台

读吧的检测是为了让学生体会阅读所获得的成就感。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对书中的人、事总会有所感触,与作者产生共鸣,适当安排检测与练笔,是很顺其自然的。学生既可以联系作品内容进行反馈,又可以结合实际谈感想,还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而学生在读吧中的阅读数据又给老师提供了评价指导的参考和依据。

4.师生点评——读吧让学生的阅读写作成长有痕

星洲读吧平台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难题,教师可以通过星洲读吧平台“每日管理”欄目,轻轻一点,整本书已读完的人数、继续阅读的学生名单、班级学生的阅读参与率等,一览无余,便于教师及时发挥评价引导作用。

学生也可以查看一周、一月、一年的阅读笔记,还可以直接打印封面、目录和每一本书的笔记,真正实现了“成长无痕,阅读有迹”。

5.成长足迹——读吧拓展阅读写作的专题化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语言素材和思考空间,也是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的过程。星洲小学的语文教师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逐本阅读教学,还结合星洲读吧平台开展专题阅读、走进作家、名著导读等专题化阅读。

星洲读吧平台,为教师专题化开展阅读明晰了方向。这种以点带面的模式,也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从文本转向文本,学生的阅读素养自然得以提升。

6.表彰激励——读吧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能力

“星洲读吧”自2017年10月上线以来,经过4个学期的实践,共有30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整体数据呈稳步推进趋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平台书目累计阅读次数为84502次,书目答题章节数为626408章节,书目导读检测题数为2104698道题,阅读随笔有363612篇。学校根据相关数据,颁发“阅读之星”荣誉称号。

(二)数学新样态——数据支撑下的学科融合无边界学习

数学学科特别强调思维的发展和知识模型的建构,学校数学组整合生动化、生活化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知识多元融合的实验项目,有效拓宽了数学课程的边界,实现了无边界课程学习的校园全域融合。

1.尊重学情——借助实验夯实课堂教学根基

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再发现”与“再创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发展的平台。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时,教师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自主探究算式特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算式,运用数据分析的能力,探究算式中加数的奇偶性和个数,初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进一步的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做到“教学做合一”。

在大数据评价支撑下,老师们因材施教,精准发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突破了传统“高耗低能”的瓶颈,达到了“轻负优质”的状态。

2.优化学情——学科融合无边界学习

数学组还通过主题项目的形式来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开展无边界学习。每个年级都有一个主题,并通过长期和短期课程项目来落实。例如五年级数学组设计的以新时代垃圾分类为主题项目,结合数学知识,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程,指导学生对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数据统计和表格制作、了解我国每年的垃圾产量、了解“人均垃圾产量”指标等。学生借助垃圾分类活动,既培养了数学学科思维,也从一份份统计数据中明白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更形成了如“垃圾分类的编程小游戏”“手工制作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站”等项目成果。

(三)英语新样态——数据支撑下的视听爬梯师生共成长

学校英语组老师围绕生本理念,在数据支撑下共创基于真学意义上的英语课堂,开发了园区易加平台环境下的“视听爬梯”课程。课程体系包括:

一班一课程: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打造班级英语特色共同体。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英语学科特色,或是趣配音,或是演讲,或是阅读,或是书写。英语教师担任导师,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总结、实践分享、自主评价。

编创爬梯教材:教师们充分挖掘平行资源,对现行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与提升,着力打造校本教材“视听爬梯”。目前,各年级的校本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师参考用书、教学资源库已经完成迭代升级。

国际理解课程:我们将爬梯课程融入节日课程、研学课程、未来公民课程等,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世界,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

三、師生成长——推动主动学习变革获得发展

(一)学生有特长

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让孩子们收获了自信与骄傲。每年,星洲小学均有千余人次学生在省、市、区级知识竞赛、模型竞赛、器乐竞赛、体育竞赛中摘金夺银。近年来,星洲学子在省、市、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多次学业质量监测调研中更是捷报频传。自建校以来,已有500多人次在苏州市、区体育竞赛中荣获冠、亚、季军,300多名学生在各类艺术比赛活动中荣获金奖、特等奖,600余人次学生在省、市科技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学校每年都有1500人次学生在学科类竞赛中获奖。学校近百名学生被评为苏州市好少年、苏州市美德少年、园区优秀品德生。

(二)教师有特点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科建设既发展了学生,也提升了教师,学校教师队伍发展呈现了飞跃式发展。近三年,学校青年教师在省、市、区级以上教学基本功和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00人次,累计发表与项目实施相关论文102篇,相关获奖论文教案80余篇。如今,学校已拥有苏州市名师工作室1项、姑苏教育紧缺人才3名、金鸡湖教育领军人才4名、苏州大市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3名。学校自主培育和引进的苏州工业园区各类骨干教师33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师总人数的占比达到了30%。

(三)学校有特色

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实验学校”“首批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研究示范基地学校”“江苏省四星级智慧校园” “智慧教育示范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获评“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苏州市文明校园”“苏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苏州市优秀家庭教育项目学校”“苏州市艺术特色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此外,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园区教育五星评价A等学校”。

四、思考与展望——数据评价的全生态构建

在享受大数据充分运用带来的教育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在教育环境中,大数据固然可以变革传统教学行为,但我们的教育理念更需要更新。如何让大数据评价辐射教师群体的整体理念的提升?如何让大数据评价在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环境中形成教育的闭环,呈现出一体化的教育共享?我们应该让大数据评价带给教师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去进行最适合的教育。这样我们就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任务。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奔跑。我们也有困惑,期待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为我们指点迷津、有更多的同仁伙伴和我们一同探索大数据时代学科教学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庞维国.儿童认知与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日)斋藤孝.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3]王凤肆,等.教育大数据:考核评价数据分析、挖掘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同步建设策略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