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1-07 22:53曹志峰赵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曹志峰 赵敏

摘 要:“十三五”期间,贵州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跨越式发展,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普及程度以及师资配置等方面成绩显著。然而,贵州基础教育也存在一些发展短板,制约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差距明显,乡村学生社会参与意愿不足,城乡之间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大,以及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为此,贵州亟待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以及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5-0090-08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5.013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地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1]。这为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基础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在提升国民素质、实现民族振兴以及助力国家富强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等特征。因此,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与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十三五”期间,贵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走上了由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基础教育质量还存在发展短板,制约着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鉴于此,贵州要在落实教育政策、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推动新时代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贵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普及程度以及师资配置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在基礎教育办学条件方面,贵州新建、改扩建650所公办幼儿园,改造973所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280个普通高中学校项目,并启动建设50所“强基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贵州在充分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原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新建、改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669所,建成基础教育阶段校舍资源55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3.65万个,有效地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适龄子女就学,实现了38.18万适龄儿童全覆盖、零门槛和无障碍顺利入园入学,保障了所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学需要[2]。通过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设施的建设,贵州不断推进安置点和城镇一体化建设协同发展,切实保障搬迁群众与当地居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从而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能够真正地融入城镇生活,基础教育帮扶措施真正精准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贵州通过加大教育保障经费投入,确保基础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和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教学设施明显增加,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此外,贵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教育事业发展的法治保障更加全面。

(二)普及程度逐步提高

2018年,贵州在西部省市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100%全覆盖[3]。截至2020年,贵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3%、95%、90.7%和41.6%,相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10.3、7.4、4.6和10.4个百分点,国民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与此同时,贵州基础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逐年下降,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以及留守儿童等乡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好保障。贵州不断涌现控辍保学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各地通过采取“靶向发力”倒逼问题整改“精准到位”,不断督促指导市(州)、县(市、区)、乡镇和村四级成立控辍保学工作专班,部署疑似失学儿童情况核查、疑似辍学学生情况核查以及全口径6至16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入学就读情况地毯式排查,通过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历史性常态化动态清零[4]。特别是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硬仗圆满收官以及“控辍保学20条”经验在全国推广,均得到了教育部主要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三)教育经费持续增加

教育经费保障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十三五”期间,贵州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81.46亿元(其中统筹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74.03亿元,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14.55亿元,市县级筹措及其他资金92.88亿元)用于完成新建、改扩建安置点配套学校[5]。教育经费的持续大量投入,有力地推动了贵州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15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贫困学生资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通过预算安排和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对全省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本科高校的贵州乡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户子女实施教育精准扶贫[6]。数据显示,2017—2019年9月,贵州省级财政教育总投入就达到2 805.77亿元(其中乡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23.13亿元,支持非义务教育发展254.31亿元,全省特岗教师招聘21.38亿元,“国培计划”中央专项资金5.89亿元),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年均达到20.02%,为贵州省级财政第一大支出[7]。这些举措为贵州基础教育顺利启动实施的一系列教育重点工程、重大政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师资配置不断优化

在基础教育师资配置方面,贵州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加大精准扶贫重点地区乡村学校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教师师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提高了精准扶贫地区乡村师资整体水平和能力。“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级财政综合统筹“特岗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全省特岗教师招聘,目前贵州特岗教师达11.4万余人,占全省37.5万乡村中小学教师总数的30%[7]。贵州通过加大乡村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补充力度,有效地缓解了边远贫困山区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二是积极落实国培计划,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素质。贵州充分利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近6年累计培训乡村教师逾42万人次,实现了全省乡村教师国家级培训全覆盖。特别是贵州省政府贯彻落实《贵州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启动乡村教育家、乡村名师打造工程,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认证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县管校聘”和轮岗交流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教师队伍活力[8]。目前,贵州已培育50名乡村教育家,建设了100个乡村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和1 500个乡村名师工作室。

二、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十三五”期间,贵州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步履坚实有力,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9]。但在全面落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贵州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发展短板,制约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差距明显

学生学业成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通过考察贵州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在学业成绩上的表现,并将其置于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发现其实际差距。

1. 小学生学业成绩

(1)数学学科成绩差距大

201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3个县(市、区)4 015所小学的114 078名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进行了监测。贵州共12个县(市、区)149所小学4 206名四年级学生参加了数学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贵州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分为428分,低于全国均值72分;贵州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比例为61.4%,低于全国均值23.2个百分点;达到良好和优秀水平比例之和为32.9%,低于全国均值29.2个百分点。

(2)城乡学业成绩差异大

2015年,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来看,贵州城市、县镇和乡村学校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分分别为477、497和411分,乡村学校学生成绩比县镇学校低86分,比城市学校低66分;贵州城市、县镇、乡村学校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四年级数学学生比例分别为81.1%、87.9%和55.0%,乡村学校学生比县镇学校低32.9%,比城市学校低26.1个百分点。

(3)英语学科最为薄弱

目前,英语、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是贵州小学生学业的薄弱学科,而在所有的薄弱科目中,英语学科的学业考试成绩最薄弱[10]。由于贵州乡村小学英语师资力量比较匮乏,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都是转岗教師或者是兼职教师,只有少数是科班出身,英语专业教师极其缺乏。虽然大部分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并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任教,基本上是由语文、政治和体育等其他学科教师兼职英语课程。部分乡村学校由于缺少专业英语教师,甚至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同时,乡村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教师机械地搬运教参书,学生死板地记录教参书,英语学业成绩普遍不理想。

2. 初中生学业成绩

(1)数学学科成绩差距大

201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3个县(市、区)2 461所小学76 991名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进行了监测。贵州共12个县(市、区)96所初中2 749名八年级学生参加了数学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贵州八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分为442分,低于全国均值58分;贵州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比例为58.0%,低于全国均值20.9个百分点;达到良好和优秀水平比例之和为33.0%,低于全国均值24.5个百分点。

(2)极贫乡镇学生学业成绩较差

贵州20个极贫乡镇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例如,在2016年黄平县中考中,谷陇镇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平均分分别比I类学校低26.5、27.15、32.15、20.8、13.55、15.1、15.3,差距极其显著。同样,该县鲁容乡、保基乡、定威乡、谷陇镇、代化镇、简嘎乡等6个乡镇中学八年级统考学科的及格率、平均分、优分率3项指标中,除保基乡语文平均分高于所在县平均分外,其余指标均低于所在县平均水平。2016年,初升高统计数据显示,紫云县大营镇初三毕业生421人参考,升入示范高中仅16人,占比3.8%;升入中职206人,占比48.9%。从江县加勉乡初三毕业生129人参考,升入普通高中41人、高职46人,无一人进入示范高中。

(3)数学学科最为薄弱

有关调查表明,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依次为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习最困难的学科依次为数学、英语、物理,而初中的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综合实践活动几乎没有学生选择为感兴趣的学科。初中生选择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作为兴趣较高的学生比例分别只有6.1%、4.0%、3.6%和2.5%,在学生中极不受重视。一半左右的乡村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在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表现较薄弱。特别是学生在图形描述分析与推理论证、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推断、归纳、类比和推断等数学合情推理能力表现比较薄弱,而运用所学知识、经验解决复杂和非常规数学问题的能力表现最为薄弱。

3.高中生学业成绩

(1)学生会考合格率较低

近几年,高中生会考成绩平均分有所下降。以2014、2015和2016年3年为例,2014年,高中生会考成绩均分最高的是物理学科,为115分,最低的是信息技术,为83分;2015年,除语文和历史科目外,高中生会考成绩各科均分都有所下降,高中生会考成绩均分在100分及以上的仅有语文、历史、地理3个学科,外语均分仅有88.40分,除信息技术外连续两年均分最低。从全省平均分看,多数学科的高中生会考成绩平均分分布在85至110之间,其中数学、英语两个学科成绩偏低,而信息技术的平均分最低[11]。文科两极分化较小,理科两极分化较严重。

(2)学生高考高分比例偏少

高中生高考高分比例偏少。以2016年为例,通过对湖南、安徽、黑龙江、云南和贵州理科总分560分及以上的高中生进行统计可以发现,560分及以上比例分别为9.01%、10.10%、11.15%、9.43%和4.87%。在这5个中西部的省份中,贵州使用难度系数较低的全国Ⅲ卷,但560分及以上所占比例却是最低的。由此可以发现,贵州高考成绩中,高分生所占比例太低,高中教育质量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3)高考成绩市州差异大

贵州各地州市高考成績600分以上人数的差异大,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以2016年为例,贵阳市理工类600分以上人数占全省29.88%,文史类为25.06%;遵义市理工类600分以上人数占全省20.52%,文史类为16.15%;六盘水市理工类600分以上人数占全省4.95%,文史类为6.94%;安顺市理工类600分以上人数占全省3.06%,与贵阳市相差23.82个百分点,文史类为5.65%,与贵阳市相差19.41个百分点。

(二)乡村学生社会参与意愿不足

课堂发言、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是培养中小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课堂发言是培养中小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发展思考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关调查表明,不到一半的乡村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能够在课堂上有1次发言机会,还有一半以上的乡村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在课堂上没有1次发言的机会。就课堂发言机会而言,乡村学校,县城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生每周大约有5—9次及以上发言机会,所占比例分别为50.0%和49.7%,而村级小学则仅有35%,明显低于县城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与此同时,由于乡村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紧缺,学校开展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比较少。有关调查表明,近3成乡村中小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课外活动,初中生每学期参加过1—2次课外活动的学生比例占25.8%,小学生这一比例也只有20.3%。由于乡村学校日常教学主要集中于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第二课堂(非基于教室的课堂)活动时间和内容都比较少。同样,由于乡村教师未能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学生表达机会,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也相对较少,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调查组在乡村学校课堂观察中发现,从中小学生所呈现出学习行为的发生频率来看,中小学生学习行为主要以“听”和“集体回答”为主,而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启动思维活动的学习行为较少,学生阅读、讨论、观察、独立思考、有效交流等学习行为发生频率则更少。由于课堂发言表达氛围未能充分营造,乡村中小学生在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时比较紧张,自信心不足,胆小怕生,沟通表达交流能力不强。

(三)城乡间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大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实施以来,贵州乡村学校师资紧缺状况逐渐缓解,教师待遇逐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贵州乡村教师的薄弱状况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很多“老问题”依然存在。2019年,贵州省政协代表顾雪松课题组调研结果表明,贵州乡村学校支持行动计划的执行仍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一是乡村教师数量补充呈“差序格局”,村小和教学点仍然只是“躯体末梢”的利益获得者;二是乡村教师待遇呈现“倒正态曲线”现象,值得高度关注;三是“向农”的乡村教师编制政策根本无法落实到位,村小和教学点难以得到真正实惠。与此同时,贵州城乡间教师配置差异极其明显,导致城乡间教学质量差距大。以外语、体育和音乐等学科结构的对口率为例,乡村专任教师的对口率远低于城区。例如,城区外语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为17.99%,乡村为4.99%;城区体育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为7.84%,乡村为3.63%;城区音乐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为5.62%,乡村为2.68%。此外,尽管部分乡村小学的师生比高于城市,但乡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一般是小规模学校,按照师生比来计算,从数字上来说教师数量是够的,实际上乡村教师的数量是不够的,缺额较大,不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需求。最后,乡村学校还存在着师资队伍稳定的问题,师资队伍稳定问题长期困扰着乡村学校的长远发展,并制约着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间教学质量的差距。

(四)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建设不到位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服务体系的支持,即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质量提高提供培训、交流、研修和指导等方面的平台。目前,贵州支持服务体系还无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相对接,存在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校本研修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层面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的制度安排。乡村学校教师教学交流培训机会偏少,专业成长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乡村教师放弃了专业成长的追求与努力。由于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重,培训研修机会少,乡村小学教师参加校内集体备课,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和参加校外培训研修的机会和次数最少,加之他们缺乏时间、精力和机会去钻研教改,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在专业上缺乏引导,教学研讨交流机会不多,校本研修积极性不高,部分乡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消极被动,相互合作较少;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不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水平普遍较低。有关调查表明,乡村中小学教师获取的职后教育主要表现为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在职培训主要表现为“地培”“校培”以及“网培”,“国培”的机会主要集中于骨干教师和先进教师,一般教师基本没机会接受专家面对面培训;至于脱产形式的学历进修,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教师几乎没有机会。特别是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专家、名师和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没有分层次、重需求地去探索和创新校本研修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没有有效搭建师徒制、导师制、名师工作室、培训研修、交流研讨等多种平台,为不同阶段的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空间,从而影响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三、新时代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时代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贵州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与短板,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通过紧密结合区域地理特征、交通资源、新型城镇化进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和城乡学龄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12],全面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学前教育即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重要的教育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13]。这是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贵州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基于此,为了实现贵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有质量发展的目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是最重要的保障因素。各级政府应将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工程,明确公办幼儿园的结构比和规模比,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学位供给,逐步将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情况纳入对地方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同时,要严格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成后的配套幼儿园在达到办园标准和开园条件后,移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其次,通过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园的政策支持,创新完善多主体合作供给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支持转向普惠的民办园成为真正的受政府委托、资助的普惠性民办园。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补助实施办法,让营利成为有良心的营利,让民办幼教成为有情怀的幼教,让普惠民办园从形式、数量的普惠变成内涵、质量的普惠,进一步提升贵州学前教育供给实效。最后,及时调整乡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的思路,改变过去以效率优先为指导原则集中资源建设乡镇中心园的做法,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广大乡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布局和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构筑好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打通乡村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乡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在适龄幼儿达到一定规模但尚无幼儿园的地区,应坚持将“一村一幼”的政策目标和相关政策举措落到实处,保障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普及,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1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旗帜鲜明地提出,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目标,这标志着教育发展将进入高级均衡阶段。在此纲领性政策文件引导下,贵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了深入推进阶段,义务教育均衡治理的理念逐渐从“保底式均衡”向“保优式均衡”转移,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而不断满足贵州民众对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获益的发展性需求[15]。面向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将成为贵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对照优质均衡发展国家标准,缩短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四个方面存在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建设管理,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积极申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二是系统推进公办学校建设和质量提升。分阶段、分批次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公办学校品牌,实现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优质资源总量显著扩大,学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课程教学持续规范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稳步提升,办学活动明显提升,学生成长度、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更好地满足贵州人民对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和美好教育的需求。三是通过深化义务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开放共享,强化学生发展主体地位,建立学困生帮扶和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管理服务制度。同时采取多措并举,提高安置点学校教育质量,推进乡村(薄弱)学校课程与学习资源建设及乡村学校小班教学质量提升。

(三)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出发,对今后一段时期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等六大方面的重点任务[16]。这就要求贵州普通高中学校必须把握好方向定位,以育人方式改革为抓手,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进行全面、系统和整体性设计,推动自身的深度变革,全面提升办学育人水平。一是通过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支持计划,健全示范性高中“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政策同享、动态调整、公平發展”的升类、降类和退出机制。并推进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和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以破解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问题,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17]。二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遴选一批新课程培训基地学校、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支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完善教学组织管理,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对课程数量定位、教学设施配置、课时学分等作好编排设置,避免出现“选修多修、走班乱走”的问题[18]。三是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19]。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评价。

(四)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是关系一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20]。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21]。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注重基础教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队伍培训实效,为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教师为人之要首在立德,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注重制度设计和制度完善,通过建立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监督惩戒机制,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以“零容忍”筑牢师德高压线,守住师德“红线”,维护教师的职业荣誉。在优化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方面,应着眼于强化基础教育教师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不可替代性,通过提升教师教育所凭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术性与专业性,来提高教师专业教育的学术化、专业化程度。同时,教师专业教育依托的理论性、专业性知识还要体现其对解决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的适切性、有效性,从而不仅能够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指引,而且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助于认识、理解、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知识、方法与手段[22]。在增强教师队伍培训实效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作好教师教育的统筹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发挥高水平、有特色教师教育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与教方式变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1-08-09].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贵州: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EB/OL].(2021-05-09)[2021-08-09].http://www.guizhou.gov.cn/xwdt/gzyw/202103/t20210309_67121517.html.

[3]贵州提前2年实现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EB/OL].(2018-12-01)[2021-05-09].http://www.gz.chinanews.com/content/2018/12-01/87246.shtml.

[4]贵州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实现短板全补齐、问题全清零[EB/OL].(2020-12-31)[2021-05-09].http://guizhou.gov.cn/xwdt/gzyw/202012/t20201231_65893613.html.

[5]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教育设施全覆盖 助力搬迁群众阻断贫困代际传递[EB/OL].(2020-08-20)[2021-05-09].http://guizhou.gov.cn/zwgk/zfxxgk/fdzdgknr/zdmsxx/jyxx/202008/t20200820_62589361.html.

[6]贵州省财政厅.切实加大财政教育投入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中国财政,2020(5):34-35.

[7]杨艳.贵州财政3年投入2 805.77亿元教育经费 实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EB/OL].(2019-11-18)[2021-05-09].http://www.gog.cn/zonghe/system/2019/11/18/017435036.shtml.

[8]贵州省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EB/OL].(2016-12-05)[2021-05-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56/201612/t20161205_290820.html.

[9]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21-02-04)[2021-05-09].http://jyt.guizhou.gov.cn/xwzx/gzdt/202102/t20210204_66685032.html.

[10]鲁子问.非对称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有效路径探索[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6):55-62.

[11]朱龙,张文英,费怡英,等.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56-78.

[12]邹联克:优化“三个结构”推动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EB/OL].(2020-10-14)[2021-05-09].https://www.eol.cn/guizhou/gzjc/202010/t20201014_2021994.shtml.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05-09].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14]褚宏启,高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的制订[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6):25-29.

[15]徐小容,朱德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逻辑与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2017,38(10):37-45.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9)[2021-05-0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17]《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全文发布[EB/OL].(2018-12-15)[2021-05-09].http://jyt.guizhou.gov.cn/xwzx/tzgg/201812/t20181215_16573822.html.

[18]孫立会,刘思远,李芒.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描绘[J].中国电化教育,2019(8):1-8+43.

[19]范国睿.从蓝图到行动——全国教育大会一周年基础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述评[J].人民教育,2019(18):30-38.

[20]项贤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5):17-20.

[2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1-05-09].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2]荀渊.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内容与路径——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师队伍建设内容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2):8-14.

(责任编辑:蒲应秋)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