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教育类专业设置调整背景下的教材建设

2021-11-07 10:32于腾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学前教育

于腾

摘要:“十四五”时期,为适应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专业建设要不断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中职教育类专业迎来较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专业设置的调整,所有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而部分学校还存在五年一贯制或者单招等升学模式。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应满足教学及对接岗位的实际需求。目前国内已出版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材缺乏教学标准等必要的核心依据、教材体系不完整、教材内容设置不符合教学以及岗位实际。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模式、智能化新形态教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助力“三教”改革,提升中职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幼儿保育;学前教育;中职教育类专业;教材建设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载体,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一環,承担着体现国家意志、保障教学质量、对应岗位需求的重要责任。自2019年起,幼儿保育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类专业中的新增专业,打破了中职教育类只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历史。近年来,全国0—6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托幼园所迅速发展,具备保育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托育机构保育人员供给紧缺,师幼比偏低,岗位人才的短缺促使了专业设置的调整。因此,中职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就业方向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幼儿保育专业背景分析及幼儿保育行业现状

为了更好地建设幼儿保育专业教材,策划编辑需对此专业的建设背景以及行业现状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为后续的课程研发、教材编写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对选题策划做出精准的研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幼儿保育专业建设背景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研究确定增补46个新专业,自2019年起执行,其中就包含中职教育类专业大类下的幼儿保育专业。2020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控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基于幼儿教师学历提升到大专的现实,要求中职两年内(2021年截止)不再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全部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幼儿保育专业可与高职及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贯通。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职教育类专业已撤销学前教育专业,只保留幼儿保育专业。以上文件为“十四五”中职教育类专业教材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2幼儿保育行业发展现状

幼儿保育专业毕业生面向托幼园所、早教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救助机构及社区服务机构等婴幼儿保育相关岗位,从事婴幼儿保育或教育辅助工作。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师幼比问题仍然严重,对保育人员的需求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来,全国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婴幼儿托育机构迅速发展。具备保育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托育机构保育人员供给紧缺,突出表现在师幼比偏低上。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师幼比配备标准,即乳儿班、托小班和托大班保育人员和婴幼儿的比例应分别不低于1:3、1:5和1:7来看,当前我国托育机构人员规模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托育机构保育人员和婴幼儿的比例远低于国家标准,乳儿班未达标准的高达77.80%,小托班未达标准的占比为35.40%,大托班未达标准的比例为37.50%。基于此行业现状,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将迎来较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专业化的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2.幼儿保育专业教材的建设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教材的建设要有依据,紧扣国家教育改革精神、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说明等,梳理清楚以上问题方可开始选题策划。作为策划编辑还应对教材的内容设计、编写模式、作者团队等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精准的把握。此外,策划编辑还应跟上出版的发展步伐,做好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实现内容研发、生产、传播及相关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改造和提升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手段、媒体形态等,实现内容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段的有机融合。

2.1把握时代脉搏,落实教改精神

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课程改革精神,而中职的课程改革需要职教改革精神的引领。国务院颁发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了进一步明确,即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了完成这个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健全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政策的规定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则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推进“三教”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了职业教育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编辑在坚持国家职教有关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理解并结合幼儿保育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研发,做到有的放矢。

2.2找准课程定位,重视课程研发

2.2.1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定位

幼儿保育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所不同。依据幼儿保育行业岗位需求以及中职学校广泛调研得出,幼儿保育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应按以往的惯性思维认为这个行业入职门槛较低,导致缺乏对其入职人员的培训导致行业的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幼儿保育专业应找准专业定位,体现其专业性,其课程不能照搬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定位目前偏重“教”,幼儿保育专业不仅应体现“保”的特点,更要注重保教结合。保与教要有分工、合作,要有整体性,确保专业的科学性。幼儿保育专业应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托幼园所、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保育机构,培养从事婴幼儿保育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奉献精神,掌握婴幼儿保教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保教基本规律,具备婴幼儿保育和教育辅助工作能力及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婴幼儿保育和婴幼儿教育辅助人才。

2.2.2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研发

重视新课程的研发,例如“托幼园所保育工作基础”是一门综合了解学前教育、幼儿园的教材,包括行业、实体、内部设施、外部环境、法规、评价等;“婴幼儿身心发展及保育”不是系统讲幼儿心理学、教育学,而是在案例、情境中学习教育引导幼儿发展、疏导幼儿不健康心理的实用方法,包括观察、分析、对策、语言技巧、教育疏导方法等,在幼儿园保育员最感困难的就是问题幼儿的教育,保育和教育是并重的,保育员也不能回避日常教育,所以这本教材既解决了与高职所教内容的重复,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2.2.3专业合理交替,为就业、升学做好衔接

幼儿保育专业部分课程可以在原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基础上做局部调整,教材编写要体现对保育员能力、素养的培养。在这些教材的完善过程中,要考虑就业与升学的关系、保育员与教师的关系、就业所需知识与技能是专业课程基础,一定要保证满足保育员岗位工作的需要。而国家提倡的“职教高考”“职普融通”也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贯通培养的中职阶段课程与幼儿保育专业课程的差距较大。

其中艺术类课程总课时应比学前教育专业少很多。根据调查,民办园教师组织幼儿活动已经很少自己表演,专业水平无需很高,大多采用多媒体辅助,幼儿园在面试时也看艺术技能但需要综合判断,不以艺术特长为唯一。幼儿教师及保育员最重要的能力还是领域活动组织能力和综合教育能力,所以对中职生在艺术方面有一两项比较强就行了,基本能适应幼儿园的相关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幼儿保育专业教材开发时应留有拓展空间,即幼儿保育课程中提供拓宽、加深的内容,可以是补充任务、拓展训练、技能链接等,让想多学的学生有成长空间,为升学、职普融通等做准备。

2.2.4突出技能训练,注重教师素养

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建设要突出兩个方面,一是突出技能训练,即以生理健康理论为支撑,以保育工作规范为依据,以实用够用为标准(各地区有详细的规范要求,所谓实用是指符合当地要求的操作规范),以保育评价指标为考核标准。二是注重保育教师的素养提升,保育员在幼儿园也是教师,所以对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要求必须合格,因此在教材中必须加强诸如“爱心耐心”“自尊自强”“责任担当”“抗挫折”等素养的培育、训练,补充一些像案例分析、行为诊断、学做榜样、思考辨析等方式的单项训练、岗位观察、综合实践等。将职业素养目标落在实处、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2.3创新编写模式,实现立体出版

2.3.1创新教材编写模式,编排合理的体例结构

幼儿保育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婴幼儿身心发展保育、婴幼儿生活保育、婴幼儿活动保育、婴幼儿健康照护等可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真实任务或案例进行设置;选取紧密结合保育岗位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有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成任务的技能操作准确、动作熟练、有理有据;任务实施过程与成果均参照保育工作质量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对照婴幼儿保健工作要求合理编写。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专业方向课中的口语与沟通、幼儿文学欣赏表达、幼儿艺术欣赏表现等可以此为依据编写;部分综合实训课程可编写活页式教材,使教材的使用更加灵活,可根据教材的实训案例方便拆分教学内容,易教易学,使得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教材的结构编排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尊重专业知识的逻辑性)、实践性与职业性(符合岗位工作的逻辑性)、实用性与典型性(获得有用的职业经验)、可读性与新颖性(适应中职生学习特点)、基础性与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关注思政与素养提升(注重对人的素养的培养)。

2.3.2一体化设计,打造智能化新形态教材

当今教材建设需考虑课程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一体化建设。近年来出版的教材大部分都配有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演示文稿、教学大纲、只能备课系统、作业与习题、实训手册、题库系统等。由于幼儿保育专业实操性较强,可考虑为教材配备相应的实操视频,对于个别解决不了幼儿园幼儿肖像权问题的课程可尝试VR、模拟仿真等新技术,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围绕教、学、练、评等多个环节,提供多种教学需求的资源。通过(纸质)教材、(二维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测评系统)平台,搭建多类型支撑平台,提供多种类服务的产品,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以适合的技术呈现优质的课程,打造智能化新形态教材。

2.3.3建立专家引领,有梯度的编写团队

建设一支优秀的作者团队是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幼儿保育专业比学前教育专业更注重实操和实训,所以教材中应呈现较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情境,这些都需要一线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及托育机构的相关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使教材的内容更接地气,实操性更强。因此,幼儿保育专业作者团队的建设要在相关专业专家为引领,以中职、高职一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作者团队的基础上多吸收幼儿园、托育机构、早教中心等行业、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以行业、企业人员为抓手,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不同地域、层次丰富、有梯度的作者团队。

3.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民生福祉部分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个要增长到4.5个,增长150%,可见“十四五”期间婴幼儿托育相关行业的岗位缺口是较大的,而中职教育类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转设幼儿保育专业也是适应我国下一步的教育质量升级、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在此契机之下,教材作为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根基显得尤为重要,在“十四五”时期策划、编辑、出版一系列易教易学的中职教育类专业教材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要对中职教育类教材进行更有意义的探索,以便更好地服务“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和国家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张明珠,朱文婷.当前我国托育人员队伍建设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教师,2020.02.(81).

[2]苏雨恒.出版机构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学前教育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