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病耻感的影响分析

2021-11-08 10:09李正园刘寿娟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9期
关键词:病耻心理学精神分裂症

李正园,杜 鹃,杨 俊,刘寿娟(通讯作者)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一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病程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精神衰退和精神残疾[1]。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目前临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规护理干预也开始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但其干预方式较为单一,效果不佳。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培养患者个人的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心理健康[2],目前其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其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2020 年6 月—12 月 我 院 收 治 的60 例 精 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均为女性患者。对照组年龄29 ~57 岁,平均年龄(43.68±2.03)岁;病程2~10年,平均(5.83±1.04)年。观察组年龄28 ~57 岁,平均年龄(42.73±2.25)岁;病程2 ~11 年,平均(6.21±1.13)年。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精神分裂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3];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60 分者;③无自杀、自残倾向、暴力倾向、攻击倾向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器质性疾病并由此引起躁狂者;②精神发育迟滞者;③伴有严重或不稳定躯体疾病者等。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遵照医嘱对患者用药,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参与病区组织的看电视、读书、棋牌类活动等娱乐活动;陪同治疗医师巡视病房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患者得分情况制定详细的积极心理学干预计划,具体如下。(1)入院后1 ~2 周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我: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定时组织患者参加讲座或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加强患者认知教育并疏导患者心理障碍,改善患者健康行为。(2)入院后3 ~4 周对患者进行感恩教育:定期(1 周2 ~3 次)组织患者阅读感恩书籍或学习歌唱感恩类的歌曲,并鼓励患者通过演讲、写作等方式叙述自己感恩的人或事,感谢亲朋好友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3)入院后第5 ~6 周引导患者领悟人生:对患者进行团体心理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情绪管理调节能力;鼓励患者通过书写、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意义、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文章,引导患者正向领悟人生。(4)入院后7 ~8 周引导患者感受亲情:组织患者观看家庭亲情伦理剧,后通过视频、通话、写信等方式促进患者与家人互动,获得来自家属的心理支持。(5)入院后第9 ~10 周引导患者重建希望:组织患者观看励志电影、电视剧及关于未来人生希望相关题材的文章,并正向引导患者抒发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规划,帮助患者重新树立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两组均干预10 周。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况及病耻感 干预前后,采用SDS、SAS量表对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两者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抑郁、焦虑越严重,其中SAS 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77,重测信度为0.853,SDS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2,重测信度为0.826;采用病耻感量表对患者病耻感进行评价,总分50 分,得分越高患者病耻感越严重;采用自尊量表(SES)评分对患者自尊程度进行评价,总分25 分,得分越高患者自尊程度越高,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762,重测信度为0.822。(2)认知功能 干预前后,采用认知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社会认知、处理速度、语言学习、工作记忆、视觉学习,总分170 分,得分越高患者认知功能越好,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4,重测信度为0.823。(3)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总分7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773,重测信度为0.81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及病耻感比较

两组干预前心理各项指标及病耻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病耻感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S 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及病耻感比较( ± 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况及病耻感比较( ± s,分)

注:与干预前比,*P <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SDS SAS干预前 观察组 30 22.28±7.59 51.83±4.93对照组 30 22.59±7.73 50.84±5.63 t 0.157 0.725 P 0.876 0.472干预后 观察组 30 13.70±3.38* 35.62±4.08*对照组 30 19.69±4.73* 46.37±4.77*t 5.643 9.380 P<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数 SES 病耻感干预前 观察组 30 5.80±0.84 38.83±9.65对照组 30 5.59±0.89 38.34±9.58 t 0.940 0.338 P 0.351 0.737干预后 观察组 30 17.28±3.24* 25.70±10.27*对照组 30 9.79±2.52* 32.58±12.38*t 9.995 15.732 P<0.001 <0.001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相比,认知功能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认知、处理速度、语言学习、工作记忆、视觉学习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 s,分)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 s,分)

注:与干预前比,*P <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社会认知 处理速度 语言学习干预前 观察组 30 5.63±1.83 40.37±5.73 10.83±2.73对照组 30 5.77±1.89 40.73±5.83 11.17±2.88 t 0.291 0.241 0.469 P 0.772 0.810 0.641干预后 观察组 30 8.95±1.89* 61.79±7.33* 21.95±3.27*对照组 30 7.18±1.74* 48.38±5.94* 17.24±2.54*t 3.774 7.785 6.230 P<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数 工作记忆 视觉学习干预前 观察组 30 20.08±3.36 10.63±3.08对照组 30 19.87±3.85 10.75±3.12 t 0.225 0.150 P 0.823 0.881干预后 观察组 30 30.97±4.44* 18.78±3.07*对照组 30 25.74±3.97* 14.96±2.47*t 4.810 5.310 P<0.001 <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比较

两组干预前相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比较( ±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比较( ± s,分)

注:与干预前比,*P <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精神健康 精力 情感职能干预前 观察组 30 54.38±5.39 76.48±9.84 66.63±6.37对照组 30 54.86±5.83 77.96±9.48 67.32±6.29 t 0.331 0.593 0.422 P 0.742 0.555 0.674干预后 观察组 30 79.06±7.49* 89.84±9.53* 79.33±8.32*对照组 30 67.96±7.93* 81.46±8.48* 70.57±7.96*t 5.574 3.598 4.167 P<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干预前 观察组 30 63.28±6.83 70.64±7.69 74.05±8.88对照组 30 64.28±7.11 70.54±7.28 73.28±8.57 t 0.556 0.052 0.342 P 0.581 0.959 0.734干预后 观察组 30 80.57±9.05* 83.57±8.95* 89.67±9.36*对照组 30 69.48±6.38* 74.98±7.83* 81.84±8.83*t 5.486 3.957 3.333 P<0.001 <0.001 0.00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伴随情感交流障碍、认知功能缺陷以及意志行为异常,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发生障碍,对患者及其家庭生活治疗和家庭幸福产生严重影响[4]。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规护理干预在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但其干预方法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差,在促进患者心理状况正性改善方面效果不佳。

临床研究[5]发现,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对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正向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重点在于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增强患者情感体验,继发患者潜能,纠正患者认知缺陷减轻患者绝望痛苦的感受,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促进患者健康意识和行为的提高[6]。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尊重,严格遵照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原则,以激励性、引导性的语言提高患者积极性与配合性,激发患者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精神和心理健康康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而避免使用训斥性或命令性的语言指导患者,伤害患者自尊,进一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SDS、SAS、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SES、社会认知、处理速度、语言学习、工作记忆、视觉学习、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综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降低患者病耻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病耻心理学精神分裂症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