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2021-11-08 12:03张东燕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域要素景区

张东燕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在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从事地质工作的政协委员提出了将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的提案。这一从地学旅游视角提出的旅游产业发展提议,对于解决当今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旅游资源单一性与消费需求多元性的矛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一种值得探讨研究的发展思路。基于这种现实,文章主要研究分析了三方面内容:第一,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发展关键问题分析,即地学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厘清、认清的概念与要素等;第二,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分析,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着重探讨分析实现全域旅游的关键问题;第三,以当前国内发展全域旅游典型地区为例进行分析,汲取发展经验,提出国内其他地区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1 旅游产业资源单一性与消费需求多元性矛盾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旅游资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景区的建设多以区域特色旅游资源为核心,形成了旅游资源主导当地旅游产业的格局。然而,随着市场的变迁,旅游消费者需求逐渐多元化,单纯观光式旅游已难以满足消费,这就逐渐形成了传统旅游产业资源单一性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的矛盾,下面简要地从数据层面审视这种矛盾。

1.1 传统观光旅游景点游客人次受到消费需求冲击,开始出现下滑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方式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传统的观光旅游受到家庭自助游和休闲度假游等冲击,逐渐开始下降。具体就表现在一些传统旅游景点的观光人次的下降,这比较直观显示了旅游消费者需求变化对传统景区带来的影响。表1是近3年中国旅游景区观光人次的统计情况,它直观显示了观光人次的剧烈下滑,反映出传统旅游景区近些年来碰到的发展瓶颈问题。

表1 近3年中国A级景区接待观光游人次/亿

1.2 传统旅游景区游玩内容单一,建设同质化问题突出

面对这种环境变化,各景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设一些全新时下热门的旅游设备,以期望提供更好内容吸引游客,典型如玻璃栈道。然后,现实当中各景区的建设同质化比较严重,尤其是区域内类似建设重复比比皆是。表2统计出的是国内主要景区玻璃栈道情况,较为直观显示了这一问题,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景区建设玻璃栈道依然是满足观光需求,体验内容上很少有景区做出创新的,同质化明显,后续对游客吸引力依然是个大问题,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表2 国内玻璃栈道景区统计

2 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发展关键问题

在旅游业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消费者需求日趋多元化,而相对之下传统山水资源型旅游景区提供内容相对固定,改变难度大,而且兴建的一些热门旅游设施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这种现实给为数不少的景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一些旅游人次下滑明显的景区短时间内也难以提出有效的对策。而传统旅游景区所面对的这些问题,正处于地学旅游研究范畴,通过地学旅游视角的分析能够为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具体地看,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本质属于地学旅游,不过两者在范畴上有所差异。因此,要运用地学旅游理论解决传统旅游景区当下所面对的问题,关键在于明确“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与“地学旅游”在研究范畴上的差异。

2.1 地学旅游研究范畴

地学旅游是包括地质与地理领域的旅游,是以地学景观为客观载体,即以地质及地理景观资源及环境为主体内容作为吸引物,包装经营发展旅游业,以观光游览、科考研学、探险求奇、康乐养生、休闲度假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1]。从地学旅游的概念可以看到,它涉及的地质与地理两大层次,所研究的内容也是地质和地理资源、特征、经营与开发。从地学旅游研究范畴上看,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属于地学旅游的其中一个分支类别。在研究这种旅游模式时,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分类,正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

2.2 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分类

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作为地学旅游研究中的分支,它实际上是缩小了地学旅游研究范畴。尤其是在资源分类上,它只是强调归类于这类地质资源,并能够围绕其发展旅游的一些资源。

关于地质旅游资源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中对于地质旅游资源概念尚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大体上早期研究中只列出了包含地质要素的资源,后来发展过程中逐渐考虑到了旅游要素,两者结合到一起构成了地质旅游资源。有研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相对完善总结:地质旅游资源是经过亿万年地质作用,在地球上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资源,能被旅游业利用、满足游客对地学知识的渴求,具有观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价值,能带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遗迹资源[2]。

从地质旅游资源的概念可以看到,地质资源能够成为地质旅游资源必须具备两种属性:一是地质资源内在特殊属性;二是资源的可开发性。前者属性指的是区别于其他普通自然资源的特殊性,必须在外在特征或内在蕴含的属性上符合长期形成的地质特点。后者资源的可开发性指的是具备开发成旅游资源的属性,本身的地质资源可以是尚未开发或者是尚存在一些未发现的可开发之处[3]。因此,要发展“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选择的地质元素必须是可开发的,具有成为地质旅游资源的可能性,简言之就是具备一定的特色之处。在以其为核心进行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这一点。

3 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分析

全域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受到业内外一致的认同。在全域旅游理念下,传统旅游行政区域框架将被打破,资源得到重新整合,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旅游产业要真正实现全域化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资源全域化,也就是在某个区域内如何能够实现市场为导向,政府主导将一些非旅游资源融合到旅游资源中去,并且这种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旅游景区以行政划分为主导的格局。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涉及到的特殊地质地貌(地震、矿产等)、古生物,本质上与地学旅游一样,相对于其他类别旅游来说更具专业性,也更具特色。能够整合资源实现全域发展,很大程度上增加当地传统风光旅游的多元性,同时也降低了单一改造景区地貌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风险。基于此,以地质元素为核心旅游的特点,有必要分析依托其进行全域旅游发展中进行“资源全域化”这一关键问题。

3.1 地质元素资源全域化

全域旅游实现的关键在于区域空间之内的各类要素的打通,实现区域内某一类旅游要素能够成为产业链中关键环节,能够不断延伸价值链,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来看,这种全域化发展整合区域内各个景区地质旅游资源,不再是单独以销售地质观光等旅游景点门票为旅游经济驱动力,而是打造一个以“地质元素”为品牌的景区,区域内旅游以此为核心竞争力,其他观光等旅游是为了地质元素主题服务,区域内任何景区、景点能够共享到地质元素旅游资源,不再是割裂地将旅游资源分散于各个区域,各自为政。简而言之,就是以最具特色、最具竞争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丰富传统旅游景区体验,改善传统的内容单调,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市场消费多样化需求[4]。

3.2 地质元素资源与旅游资源全域化

与地质元素资源全域化相对的是,其被开发出的旅游价值成为特色的旅游资源。这种特色旅游资源的部分与其原本资源属性有所不同,它全域化考虑的是旅游特性,与一般的旅游资源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这一部分可谓被弱化了的核心要素,要实现全域化就必须考虑如何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由于资源的敏感性,在开发成旅游资源过程中资源保护问题至关重要,所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政府在开发这部分旅游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就变得不可或缺。政府必须做到有机地统一规划开发这部分旅游资源,做到有效保护,也就成为其作为旅游资源全域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4 国内典型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

神木市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从国内发展全域旅游整体上看非常成功,它所得到的一些经验,对其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4.1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地质要素

陕北神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煤炭而知名于世,近些年打造并计划于2020年建设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建立了具有神木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一心、七区、四带,即以神木老城为中心, 着力开发红碱淖、石峁(高家堡)、杨家城、神府煤田、二郎山、滨河新区、晋陕大峡谷七大核心旅游资源,打造黄河沿线、窟野河沿线、秃尾河沿线和红碱淖塞外风光区四大旅游带,构建“一心七区四带”旅游空间格局。从神木当前打造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可以看到,由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止地质要素,除了地质要素外还存在着其他人文旅游资源要素。发展全域旅游中,是以这七个核心要素实现全域化为目标。

4.2 关于地质资源全域化的分析

从神木全域旅游实际发展情况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脉络,这与上文分析的地质资源全域化较为契合。神木对于核心要素地质资源—煤炭,全域化发展主要采用的是以该地质要素为核心,与旅游外的要素融合,形成“旅游+”模式。比如神木煤炭地质主题公园,与传统的区域旅游产业不同,不再是简单地通过销售门票进行局部旅游开发,而是立足于整个区域视角。以煤炭主体公园为主线采用“旅游+”的模式,整体格局上形成“旅游+艺术”的产业结构形式,与其他的一些核心要素“旅游+林业”“旅游+体育”“旅游+美丽乡村”构成整体全域旅游大格局。可以看到,正如前文以地质元素资源全域化所述,神木以其煤炭地质要素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进行的要素全域化,与传统的割裂资源显然是不同的。

4.3 关于旅游资源全域化的分析

实际上,从上小节关于地质资源全域化分析已经看到,它所具备的旅游属性决定了不能单独成为全域化资源,需要与其他资源融合到一起。神木目前已经形成的“旅游+艺术(地质要素开发而成的旅游资源)”,与其他几类在格局上已经实现了融合,所需要做的是当地政府继续加强产业融合,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

5 我国以地质要素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通过对当前国内典型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分析,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其他旅游资源并不如神木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单一化的以自然地质资源为主的地区,要实现以地质资源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可以借鉴这种经验,一方面必须注重地质资源的全域化,同时也要注重旅游资源全域化,并能够充分利用其中的非旅游资源[5]。具体而言,可从三方面入手。

5.1 明确自身特色,打造发展模式

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而言,若以地质要素为核心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自身地质要素特色,打造出符合自身发展模式。要扭转现行单一化的风光旅游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不可能短时间完成,必须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保证地质资源的全域化,否则出现负面影响将会得不偿失。

5.2 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为与其他资源融合创造基础

以地质元素为核心的旅游开发,要实现全域化发展,必须将地质资源与其他资源实现有机的融合。这就要求我国不同地区在针对自身地质资源开发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旅游资源化,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特点,诸如生态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尽可能在生态不受冲击情况下开发出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形式,神木的开发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

5.3 做好产业融合配套,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制度性支撑

全域旅游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重新建立的发展格局下,要实现区域空间内资源能够有效流动、互动,必须具有相应的配套[6]。神木在这方面做出的举措,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其在明确了“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规划,诸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等等。

猜你喜欢
全域要素景区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