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结肠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11-08 10:09曾庆敏雷福明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9期
关键词:结肠内镜病灶

曾庆敏,雷福明(通讯作者)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 北京 100144)

结肠肿瘤是常见的肠道肿瘤类型,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早期结肠肿瘤的诊断率明显升高,但此时肿瘤未侵犯浆膜层,肠壁外观正常,对病灶的定位及精准确定切除范围带来一定难度[1]。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是临床治疗结肠肿瘤的主要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根治效果好等优点,但腹腔镜手术根据腹腔镜显像信息来判断病情,能准确判断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是否侵犯浆膜层以及肠管体积改变等,但缺乏术者经手获得的精细触感,对于早期结肠肿瘤难以精确判断病变部位,导致切除范围可能不准确,增加了切缘不足、切缘阳性或切除范围过大、过度损伤等风险[2]。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可实现优势互补,能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微创优势[3]。本文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结肠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2021 年4 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96 例结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 例,男26 例,女22 例,年龄33 ~76 岁,平均年龄(52.3±10.7)岁,病灶直径0.5 ~2 cm,平均(1.2±0.3)cm;对照组48 例,男27 例,女21 例,年龄32 ~78 岁,平均年龄(52.7±11.1)岁,病灶直径0.5 ~2.2 cm,平均(1.4±0.4)cm。所有患者均术前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肿瘤,TNM 分期在Ⅰ~Ⅲa 期,未发现病变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无明显手术禁忌;排除TNM 分期在Ⅲb-Ⅳ期、无法耐受手术、严重腹腔粘连、中转开腹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腹腔镜手术,完善术前检查,于脐孔穿刺建立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12 mmHg,置入10 mm 套管针,根据肿瘤部位确定其他操作孔为止,手术操作遵循全结肠(CME)切除原则,切除长度以结肠手术远切缘距离肿瘤边缘≥10 cm 为准;右半结肠肿瘤者,完整游离右半结肠及其系膜;降结肠肿瘤者,完整游离左半结肠及其系膜,清扫结肠中动脉左侧支根部淋巴结;乙状结肠肿瘤者,完整游离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均在腹腔外完成切除与重建,湿纱布探查吻合口的通畅度,确认通畅且无活动性出血后结束手术[4]。

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腹腔镜操作基本同对照组,在腹腔镜监视下,经肛门置入内镜找到肿瘤,用钛夹或缝线标识肿瘤,之后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完成后,检查吻合口通畅、活动性出血等,确认没有相关问题后结束手术[5]。

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预防感染、补液等,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恢复饮食。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不满意比例、切缘不足比例;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有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记录清除淋巴结数、结肠切除长度、切缘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不满意比例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切缘不足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 s, d)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 s, d)

组别 例数 首次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开始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8 2.32±0.26 3.84±0.45 3.62±0.38 8.79±1.28对照组 48 2.26±0.21 3.73±0.37 3.70±0.42 9.31±1.17 t 0.228 0.265 0.241 0.463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2.4 两组标本肿瘤指标比较

观察组清除淋巴结数、结肠切除长度、切缘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结肠肿瘤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而病死率位居第五位,临床防治形势严峻。手术是结肠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主要术式,已被NCCN 推荐为结肠癌标准术式[6]。腹腔镜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肿瘤根治效果及5 年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应用优势明显。但腹腔镜也存在一定缺点,对于早期结肠肿瘤的定位效果较差,无法获得手触感,特别对于肠管浆膜面完好的病灶定位困难,导致难以精确手术切除范围,容易发生切除不足或切除过度的问题[7]。内镜治疗早期结肠肿瘤具有一定优势,对于直径<2 cm且局限于黏膜层的肿瘤,单纯通过内镜切除术即可治愈,但对于直径≥2 cm 或侵犯黏膜下层的肿瘤,单纯内镜下手术无法获得根治效果,容易发生肿瘤残留[8]。因此,临床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的方式,协同发挥两者的优势,有助于精准切除肿瘤范围,提高微创效果。

腹腔镜联合内镜术中借助结肠镜定位病灶,确定切除范围,再行腹腔镜手术操作,同时可利用结肠镜发现某些多灶性病变,从而增加了切除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发挥微创治疗优势。同时,在腹腔镜监视下,能加快结肠镜进镜速度,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因此,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两者互为补充,确保了手术的精确性,减少盲目操作所带来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不满意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切缘不足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除淋巴结数、结肠切除长度、切缘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结肠肿瘤能获得根治效果,且明显降低了切缘不足概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理论上有助于提升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结肠肿瘤患者,可降低切缘不足比例,且能准确判断病灶部位及切除范围,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结肠内镜病灶
眼内镜的噱头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