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肉价,有没有刺激到你

2021-11-08 08:22崔传刚
环球人物 2021年21期
关键词:供需每公斤牛肉

崔传刚

近日,“韩国牛肉每公斤过千元(人民币)”的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中国网友的热烈讨论。据悉,受物流危机影响,韩国牛肉和五花肉价格暴涨,目前韩国大型超市里的牛肉售价达到每公斤20万韩元(约合1090元人民币),五花肉每公斤3.4万韩元(约合185元人民币)。

中国人民为什么突然关心起韩国人民的菜篮子了?考虑到两个层面的因素,我们就能理解这种关注度背后的合理性。

从浅层原因看,当然是中韩肉价的巨大反差所引发的震惊。对中国人来说,无论猪肉还是牛肉,一直是大众化食材,即使价格有波动,也在工薪阶层能接受的范围内。设想一下,如果中国老百姓去超市买菜,发现一斤猪肉100元、一斤牛肉500元,是不是当场就要炸锅了?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上旬,全国猪肉价格普遍在8—12元/斤,部分消费水平较高地区在12—15元/斤。中秋、国庆节后,全国猪肉价格有所上涨,也大多控制在10—15元/斤。尽管如此,一些消费者还是很敏感:“猪肉怎么又涨价了?”现在跟韩国一对比,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肉价比某些发达国家低这么多啊!”一种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从深层原因看,中国人对韩国肉价如此关注,是因为物价反映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控制能力。

中国人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对政府来说,老百姓的菜篮子问题可是天大的事情。前两年因为猪瘟等原因,我国猪肉供应量一度大减,导致肉价创出历史新高(每斤约30元),一下子成了政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随着相关举措的迅速落实,猪肉供应量逐渐恢复,猪肉价格很快进入下行通道。

从消费者的角度说,自然不希望肉价上涨,但从养殖户的角度看,肉价如果长期过低,势必会打击养殖积极性,最终还是会导致供给量下降、肉价上涨。因此,政府对肉价的调控能力是一门大学问,要从全局考虑,既要让老百姓顿顿有肉吃,也要让养殖户天天有钱赚。

无论欧美还是日韩,目前都出现了物价持续上涨和物资短缺现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应对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不少发达国家狂印钞票,导致钱变毛了;二是部分国家消极抗疫使疫情反复,给全球产業链和供应链增加了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导致供需出现问题。韩国的肉价暴涨、日本的肯德基没薯条可卖、美国耐克鞋存货不足等现象,都是上述两个原因下的蛋。

反观中国,既没有搞大水漫灌的刺激政策,对疫情的处理也非常果断。中国本身具备强大的内循环能力,同时又积极扩大外部进口,因此国内的供需比较稳定。中国的制度优势、庞大的经济体量,让我们在匹配供需、稳定物价等方面有更多灵活空间。即便外部环境复杂,我们也应该相信,只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国家永远该出手时就出手。

猜你喜欢
供需每公斤牛肉
2020年4月28日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20年3月 2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舌尖上的牛肉包
牛肉风波
2018年1月29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7年12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羊肉价格或将在四季度反弹
吃不上牛肉了
江苏:地产菜价格回落 肉蛋价格双双下滑
在新加坡吃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