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风貌整治研究
——以珠海市淇澳村为例

2021-11-09 09:56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吴雨航朱永伟刘俊霖孙海岳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9期
关键词:风貌人居村庄

文/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吴雨航 朱永伟 刘俊霖 孙海岳

0 引言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传统村落等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的建设和发展要在尊重原住居民生活习惯、传统习俗,保护村庄的传统格局肌理、特色风貌的前提之下,加快村庄人居环境建设,构建村庄发展与特色风貌保护的良性互促机制。《规划》明确乡村发展中人居环境的改善与传统风貌的保护平行共进的工作要求。

1 相关研究综述

人居环境是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地及其环境。人居环境研究是以人类聚居环境为整体研究对象的物质与非物质结合的复杂巨系统,注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人类聚居地作为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加以研究。

如今,乡村经济发展成为进一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动力。我国高度重视乡村问题,先后提出“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乡村发展战略,强调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风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进行明确,提出农村垃圾治理、雨水管网建设、“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4项重点整治方案,以完成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

2 淇澳村人居环境现状与风貌治理困境

2.1 淇澳村概况

淇澳岛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与唐家湾隔海相望,岛域面积23.8km2,岛内户籍人口2189人。淇澳村的西南部、东北部被南芒山、望赤岭的山地包裹,北部为红树林湿地,南部临海。淇澳岛用地主要由村庄建设用地、农田和水域组成,红树林湿地位于该岛西北侧,岛中林地将白石街历史文化街区包围。淇澳村内建筑密度北高南低,村内拥有大量的岭南风格古建筑(见图1)。

图1 淇澳村现存建筑年代分布

2.2 人居环境现状与风貌治理现存问题

近年来,因旅游业发展,淇澳村人居环境状况逐步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村内大部分古建维护情况不佳,村民私自拆建现象普遍,大量古建面临生存危机,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差异显著,不同风貌建筑参差分布。

2)村内景观缺乏规划,闲置土地缺乏管理与再利用,环境杂乱。

3)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更新滞后于村庄发展速度,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及居民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公共空间要素单一、覆盖面不足。

4)内外交通边界模糊、标识不清,缺乏领域感;入户道路多由居民自发铺设,缺乏管理,杂草丛生;道路自发性延展造成路幅狭窄等问题,内部道路两侧电力管线紊乱。

5)环境脏乱,下水系统落后,水道、渠沟缺乏管理且淤塞严重,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缺乏。

3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及风貌整治路径

3.1 明确主要矛盾,生成行动路径

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传统村落焕发新生,人居环境是“土壤”,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是提升人居环境、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在明确该目标后,应将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放在工作的优先位置解决;村庄风貌是“叶”,独具特色的传统风貌既吸引游客又包含乡土文脉,风貌治理的关键词是“乡土”,风貌治理应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乡村景色、历史文化和建筑的基础上,发扬村庄特色风貌,对整体风貌中不协调的因素加以改造;产业发展是联系二者的“根茎”,利用淇澳村丰富的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生。

3.2 动态的发展目标,分阶段的工作重点

3.2.1 人居环境改善

前期以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为目的,新建缺失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解决村庄污水处理系统落后问题,及时遏制生态污染现象;中期结合旅游服务产业发展,完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满足游客与本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吸引本地居民在当地就业;后期主动承担区域内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设施服务质量。

3.2.2 风貌治理

前期配合人居环境改善的目标,对居住安全状况不佳的古建筑优先进行修缮,对为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而新增的建筑,设计施工应考虑与周边环境协调,对不满足功能需求的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活化;中期以重点地区风貌改造为关键,积极配合旅游产业发展,对已损毁的古建筑进行风格性重建,村庄特色风貌整治由重点保护区逐步向外推进;后期配合局部地区风貌改造,将控制范围覆盖全村,形成和谐统一的风貌。

4 乡村振兴战略下淇澳村人居环境及风貌治理策略

4.1 空间布局优化

通过“腾、改、迁”3种手段对旧房和土地进行更新、再利用:腾出未被合理利用的区位置换新功能;改善旧房的建筑质量,更新旧房内部的功能与结构;迁出位置不合理的场所设施,使其服务更有效。

4.2 基础设施完善

4.2.1 补齐公共活动空间要素,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

淇澳村内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现有公共活动空间辐射范围小,可利用闲置空地布置村民生活广场,解决其数量缺乏与全覆盖问题,通过补齐生活性广场要素,化解纪念性广场的使用性质与使用主体错位的矛盾,更好地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不同需求;对于民生设施短板,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补齐菜市场、幼儿园等民生设施,解决医护人员紧缺的问题。

4.2.2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道路修缮保留乡土元素

明确道路边界和退线,车流较大路段铺设路缘石线,清理侵入道路的植物和建筑废料,统一规划架设电力管线,整合入户线路,减少安全隐患。对有意愿参与改造的村民,通过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对缺乏维护的入户道路进行修缮,路面铺设延续肌理,方便居民出入,注重特色延续,应用石板等原有乡土元素。

4.2.3 排水系统更新改造

保护生态环境是淇澳村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针对淇澳村亟待解决的下水系统落后问题,新建下水系统、整治现状水系。以源头收集和集中处理双管齐下的方式有效改善淇澳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制定水系保护条例,规范垃圾倾倒行为,定期采用水系清淤,水塘岸线改造以及科学配置水生植物等手段提升淇澳村水塘与水道明渠的雨洪收集与净化能力。

4.3 传统风貌整治

村内新建建筑多为村民自发修建,缺乏统一规划,故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参差交互,整体风貌不协调。村庄人居环境改善需立足本村特色,故应对淇澳岛内村庄风貌进行统一控制引导使其形成特色风貌。整体风貌治理应充分利用乡土材料,通过规划手段保护与发扬,使特色元素以有机结合的形式分布于全村,形成整体协调的特色街巷。历史文化街区与景点是淇澳村外来游客较为密集的地区,既是其村貌的集中展示平台,又是风貌管控的重点区域。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地段的保护要明确管控区域与边界,公示并主动向村民宣传,同时加强监管落实。针对已出现的风貌混乱问题,应参考历史街区到周边区域的优先顺序,逐步对问题建筑进行改造、拆除。同时,加强对区域内建筑的高度控制,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制定硬性高度控制标准,针对外围风貌控制区制定弹性的高度控制标准。

4.4 引入社会资本,设施共建共享

淇澳村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既可直接带来旅游商业收入,又可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会资本引入可解决当下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应借助自身资源,适当出让发展红利,构建品牌效应,最大程度激发淇澳岛旅游资源潜力,同时警惕商业资本盲目侵入,防止利益主体错位以及过度商业化反噬乡土风情。

共建共享既包含项目收益共享又包括设施使用共享。新建设施可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同时设施运营可解决本地居民就业问题,吸引农业转移人口的回流再就业。功能性、生活性的设施在服务游客的同时也可服务本地居民。

5 结语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村庄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往许多村镇改造生搬硬套其他优秀案例,既缺乏特色又破坏本地文脉传承,毫无特色的“新村”不应是规划设计的预期目标,如何在发展与建设中攥紧那一把乡土是规划建设者们应长久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风貌人居村庄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我的小村庄
包裹的一切
村庄,你好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