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绒蒿属新资料

2021-11-09 11:43周海艺徐畅隆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羽状吉隆刚毛

周海艺,张 旭,徐畅隆,徐 波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昆明 650224)

全球有罂粟科(Papaveraceae)绿绒蒿属(MeconopsisVig.)植物约79种[1],其中约80%的种类在中国境内有分布。据记载,秋花绿绒蒿(MeconopsisautumnalisP. Egan)是2011年由P. Egan发表的新种,仅分布在尼泊尔中部地区[2-3];丽花绿绒蒿(M.bellaPrain)是1894年由D. Prain发表的新物种,分布于产锡金西部、尼泊尔东部[4];而心叶绿绒蒿[Meconopsispolygonoides(Prain) Prain]最初是1895年D. Prain据1884年采集于中国西藏春丕(Chumbi)溪谷的标本发表了新种CathcartiapolygonoidesPrain[5],后于1915修订为该种[6],此后国内并无标本及文字记录。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而特有的植物资源[7],近年来有许多新发现[8-10]。吉隆,藏语意为“舒适宜人、快乐的地方”,位于西藏日喀则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中段,吉隆沟是喜马拉雅西部最大的水汽通道,水热条件好,资源相对丰富[7]。该处“唐蕃古道”一直是连接西藏和南喜马拉雅的重要通道[11]。特殊的区位、温润的自然条件、相对便利的交通,吸引了诸多采集队、采集家前往进行植物多样性科考采集。通过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CVH(https://www.cvh.ac.cn),可知吉隆标本数量有11 860份,隶属于150科,603属,1 857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先后到此处开展植物多样性采集工作。尽管如此,仍不断有新发现被报道,如新种吉隆毛鳞菊(MelanoserisjilongensisZe H.Wang & H. Peng)[12]、须弥四带芹[Tetrataeniumwallichii(DC.) Manden.]、巴洛特栎(QuercusbalootGriff.)等诸多的中国新记录种[13]。

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于西藏吉隆县萨勒乡垭口附近及郎吉错沿途发现了3种绿绒蒿,经查阅文献及模式标本,分别鉴定为秋花绿绒蒿、美花绿绒蒿和心叶绿绒蒿(图1),前两种为中国新记录种,后者为发表后再次记录,特报道如下。

1 秋花绿绒蒿(图1,A)

MeconopsisautumnalisP.Egan,Phytotaxa20: 48-50 (2011).

多年生一次结实草本,具橙黄色汁液,高(0.7~)0.9~1.6 m。主根细长,直径约3 cm。茎直立,有时具多条纵棱,基部直径2.2~3.1 cm;全株密被短柔毛或淡黄褐色到橙色的刚毛,长5~9 mm。基生叶莲座状,幼时被短柔毛,后渐渐脱落,仅叶缘被毛,长达10 mm。叶片形态多样,长椭圆形,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3~55 cm,宽8~16 cm,近基部羽状全裂,近端部羽状半裂;裂片3~5对对生,卵圆形至圆形,4.0×2.2 cm,边缘羽状浅裂,先端急尖或圆。茎生叶众多,越往上越小,下部茎生叶大致与基生叶同形,具柄,叶柄长11~25(~31)cm;上部茎生叶披针形,无柄。苞叶无柄,向下反折,矛尖形或披针状至卵状披针形,基部无柄或稍抱茎,先端微尖或钝,边缘稍羽状浅裂,被毛与基生叶相同。密集圆锥花序,花多达250朵;小聚伞花序侧面分支,具花3~8(~12)朵,顶端花单生。花序分支开展,长11~21 cm,果期可伸长至29 cm,并直立;花梗6~17 cm。花蕾宽椭圆形至卵球形,疏被开展的刚毛。花碗状至浅碟状,半下垂至横向开展,直径8~10.5 cm,几乎不与基部重叠。花瓣4(~6),淡黄色,倒卵形至近圆形,4.3~5.6×4.1~5.5 cm。雄蕊多数,长约花瓣的三分之一;花丝淡黄色,花药橙黄色。子房椭圆形,密被开展的橙黄色刚毛。花柱长8~25 mm;柱头具6~8裂片,黄色,长(3~)5~8 mm。蒴果卵球形至椭圆形,1.5~2.7×0.9~1.4 cm,6~8瓣自顶端微裂,被开展或伏帖的刚毛。花期7~9月[2]。

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卓汤村附近、去萨勒乡垭口路边,凭证标本:徐波等Tsui-1953(KUN),采集日期2021年5月29日,海拔3 850 m,PE西藏考察队7869(PE)。

生境:高山灌丛草甸,路边,湖边及高山砾石草坡;海拔3 300~4 200 m。伴生种小檗属(Berberissp.)、髯花杜鹃(RhododendronanthopogonD. Don)、钟花杜鹃(RhododendroncampanulatumD. Don)、刺柏属(Juniperussp.)、斜花雪山报春(PrimulaobliquaW. W. Smith)等;潜在的胁迫因子为修路、放牧踩踏以及病虫害。

分布:中国(西藏吉隆县),尼泊尔中部。

本种在形态上与锥花绿绒蒿[M.paniculata(D. Don) Prain]近似,两者的区别是:秋花绿绒蒿苞叶明显反折,柱头5~8 mm,具裂片6~8枚,黄色,蒴果被开展的刚毛;而锥花绿绒蒿苞叶不反折,柱头3~5 mm,具裂片6~12枚,微带紫红色,且蒴果不被开展的刚毛等[1-2]。两者均为高大草本植物,花序大型,标本采集制作,往往截取一小部分,仅仅通过植物标本,很难区别两者。正是因此,分布在吉隆的秋花绿绒蒿被错误地鉴定为锥花绿绒蒿,如西藏中草药普查队72-221(PE);吴征镒、陈书坤、杜庆等75-525、75-635(KUN);青藏队植被组75-6555(PE);高连明、严丽君、吴之坤GLM-123749(KUN);魏来、何毅BNUXZ2016213(BNU)等。鉴于锥花绿绒蒿是一个喜马拉雅区域的广布种,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美花绿绒蒿(图1,B)

MeconopsisbellaPrain,J.Asiat.Soc.Bengal,Pt.2,Nat.Hist.63(2): 82 (1894).

多年生多次结实丛生草本,高8~10(~20)cm。主根胡萝卜状,直径0.5~3.2 cm。叶全部基生,基部1~2片叶全缘或近全缘,其余叶片羽状全裂或二回羽状全裂,长(0.5~)1~1.5(~2)cm,宽(2~)3~5(~8)mm,一般2~4对裂片;裂片椭圆形至匙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至白色;叶柄线形,长1.2~12.5(~18)cm。花单生于花葶上,杯状,下垂或半下垂;花葶1~20,长5.2~18 cm,果期可长达28 cm,并直立。花蕾卵形或近球形。萼片外面被毛,边缘膜质。花瓣4(偶尔5~6),卵形至宽倒卵形,天蓝色至深蓝色,长2~4.6 cm,宽1.3~4 cm,微微有褶皱,先端圆或平截,边缘具不规则的缺刻。花丝丝状,长8~10 mm,与花瓣同色;花药长椭圆形,长1.25~1.5 mm,黄色。子房椭圆形至梨形,无毛或被斜展的刚毛,花柱长1~2.5 mm,柱头4裂,裂片下延。蒴果椭圆形至梨形,长1.3~1.5 cm,成熟时5~7(~8)瓣自顶端微裂,无毛或疏被刚毛。花期6-7月(-8月初)[4]。

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萨勒乡垭口附近、郎吉错周边,凭证标本:徐波、张旭、周海艺、徐畅隆Tsui-1739(KUN),采集日期2020年8月23日,海拔3 980 m;PE西藏考察队 7847(PE)。

生境:悬崖裂隙间,倾斜的岩石上;海拔3 500~4 700 m。伴生种钟花杜鹃(RhododendroncampanulatumD. Don)、毛果委陵菜(PotentillaeriocarpaWall. ex Lehm.)等;潜在的胁迫因子为修栈道、人为采摘。

分布:中国(西藏吉隆县),尼泊尔,印度北部,不丹西部。

本种因叶片羽状全裂或二回羽状全裂,蒴果1.3~1.5 cm,5~7(~8)裂区别于藏南绿绒蒿(M.zangnanensisL. H. Zhou)[1,14]。本种是该属为数不多的可以多次开花多次结实的种类,观赏价值高。

3 心叶绿绒蒿 (图1,C)

Meconopsispolygonoides(Prain)Prain,Bull.Misc.Inform., Kew:143 (1915). ——CathcartiapolygonoidesPrain,J.Asiat.Soc.Bengal,Pt.2,Nat.Hist.64 (2): 326 (1895).

多年生草本,花期高15~40 cm;主根萝卜状,长10~40 cm,直径4~6 mm。茎直立纤细,长可达27 cm,基部直径2~3 mm;被短柔毛或近无毛,长约2 mm。叶常4枚,开展,有时上部两枚在花期近对生;基部叶片具长柄,叶片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或匙状椭圆形,2~7×0.6~2.2 cm,叶柄长1~5.2 cm,线形,基部变宽;上端叶片无柄,椭圆形至矛尖状椭圆形,基部近抱茎,叶缘波状,具粗圆锯齿。花单生,下垂。花梗细长,3~10 cm(果期可长达19.5 cm)。花瓣4(~6),浅蓝色至浅紫色,狭倒卵形至狭椭圆形,15~22×11~15 mm,先端急尖或钝,边缘不规则。雄蕊16~24,花丝与花瓣同色;花药橙黄色。子房长椭圆形,无毛;柱头长1~3 mm。蒴果狭长圆柱形,长22~45 mm,宽2.5~4 mm,残存柱头绿色,长2~4 mm。花期7-8月[6]。

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朗吉错附近,凭证标本:徐波等 Tsui-1993(KUN),2021年7月18日,海拔3 884 m;西藏中草药普查队72-617(HNWP&PE);吴征镒、陈书坤、杜庆、庐树林75-636(KUN&HNWP)。

A.秋花绿绒蒿;B.美花绿绒蒿;C.心叶绿绒蒿图1 中国绿绒蒿属新资料A. M. autumnalis P. Egan; B. M. bella Prain; C. M. polygonoides (Prain) PrainFig.1 New discovery of the genus Meconopsis in China

生境:高山阴湿砾石草地,林缘草地;海拔3 500~4 100 m。伴生种金黄脆蒴报春(PrimulastrumosaBalf. f. & Cooper)、斜花雪山报春(P.obliquaW. W. Smith)、花楸属(Sorbussp.)等;潜在的胁迫因子修栈道,放牧踩踏。

分布:中国西藏南部(亚东、吉隆),不丹西部及西北部。

该物种曾被认为是琴叶绿绒蒿[Meconopsislyrata(cummins et Prain) Fedde exprain]的异名[14-15],但琴叶绿绒蒿具叶柄,花1~5,而蓼状绿绒蒿上端叶片无柄或近抱茎,花单生,可凭此区分[1]。考虑到琴叶绿绒蒿是一个喜马拉雅山区的广布种,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讨 论

此次发现的绿绒蒿新记录,除美花绿绒蒿外,均为被忽略的种,其中心叶绿绒蒿被认为琴叶绿绒蒿的异名。而锥花绿绒蒿和琴叶绿绒蒿作为喜马拉雅山区广布种,其种内关系需要加强野外观察,结合分子试验验证。此次新发现,不仅为绿绒蒿属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绿绒蒿属花卉资源。

结合中国西藏吉隆县采集史,最早到吉隆采集的是姜恕、赵从福(1967年),采集最为集中的是西藏中草药普查队(1972年),青藏队(植被组)及吴征镒、陈书坤、杜庆、庐树林(1975年)。尽管历史上有诸多采集队、采集家到此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但依然存在采集不均衡的问题。采集范围主要集中在吉隆县至吉隆镇的村寨及寺庙附近,而吉隆镇到热索口岸,特别是吉隆沟两侧乡村,鲜有涉及,如贡当乡、萨勒乡、夏村等地。采集时间方面,历来的采集活动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而其他时间很少涉及,特别是冬季考察。综合而言,西藏吉隆地区植物多样性调查存在较多的空白和不均衡。今后吉隆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应该调整调查时间和地点。

致谢:感谢北京林业大学梁建超先生提供美花绿绒蒿线索;感谢余天一先生提供心叶绿绒蒿线索;感谢TBIC团队罗浩先生等在野外调查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感谢刘冰博士等对3种绿绒蒿属植物中文名称拟定给出的宝贵建议。

猜你喜欢
羽状吉隆刚毛
基于GUI 的冷泉羽状流数值模型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基于高精度海洋动力模型的珠江口羽状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多波束水柱数据中气泡羽状流探测方法与研究
随机介质理论天然气水合物羽状流正演模拟
西藏吉隆—康马变质带地质特征初探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开通提速西藏边贸发展
4种步甲属昆虫一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鞘翅目:步甲科)
天台山叶毛刺齿跳(弹尾纲:长角跳科)的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