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几个问题

2021-11-10 06:17顾健
图书馆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院校

顾健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1 研究背景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以下简称为《职改方案》),第一句话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这是高职教育从规模数量的示范建设转变到提高质量的内涵建设的重要里程碑。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生源、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与企业、社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任务、服务对象、服务手段以及图书馆建设各方面区别于其他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和高校图书馆行业领头羊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情况很不一样。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业内许多学术论文虽然冠名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或高职高专图书馆,却并没有解释清楚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的特征差异,谈及其他图书馆的论文几乎都是依据普通教育本科层次图书馆的情况阐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种种不足,不涉及自身特点。业内有很少数的论文介绍美国社区学院图书馆的情况,主要是介绍性质的,或者是具体细节的对比,不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大多是轮岗而来的,缺乏图书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办馆实践中基本上只能是模仿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而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对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明显存在很大差距。这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学术界和业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投入不足的普遍认识。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明确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国家要求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和发达国家相比较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重新认识自己,作出自己相应的改革,以鲜明的特点适应并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认真思考并回答的问题。本文选取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几个亟待重新认识的问题,采用中美同类图书馆横向比较方法,兼以不同教育类型层次图书馆的纵向比较,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2 经费和馆员数量

在美国学院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2018年大学图书馆趋势和统计数据的简要新闻报道[2]中,提及按卡内基分类的四类高校即博士类、综合性大学、学士类和副学士院校图书馆的经费和人力等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高校图书馆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

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网站也公布了2018年高校图书馆的几个数据[3],将各馆原始数值按学校类型归类并计算处理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高校图书馆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

美国的副学士学位等同于我国高职(专科)院校的专科文凭,通常由社区学院、技术学院及少数开设副学士项目的学士类院校颁发。按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7:1来计算,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的总经费换算成美元后也比美国同类高校图书馆多。众所周知,美国知识产品价格很高,如果按中文书单价50元、英文书社科类80美元、科技类100美元计算[4],相比之下,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的购买力远远超过美国。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馆员(librarian)为具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的专业馆员,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编职工的在编仅为身份性质,和工作岗位与专业程度之间没有定论,两者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可以据此估算出美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平均数。美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统计口径包括馆员、技术人员、职员和学生助理工,馆员占比大致为27.6%,学生助理工为26.6%[5],可以推算出图书馆工作人员总数为馆员人数的2.66倍,这样可以计算出美国博士类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平均80.3人、综合性大学图书馆20.8人、学士类高校图书馆14.5人、副学士类为13.2人。中美比较,即使不考虑还有非在编的工作人员,显然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均超过美国同类图书馆。

可以看出,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均高于美国同类高校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尤其明显。这一事实和国内一般说法迥然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此处反映的是中美两国各类高校图书馆的总体情况和平均水平,比较对象不局限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这样顶尖的美国大学图书馆。

从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的纵向比较来看,美国博士类高校图书馆各项投入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高校图书馆。美国副学士类图书馆的经费很少,但馆员人数和连续出版物占文献经费百分比都和学士类图书馆比较接近。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的投入数据呈现出简单的等比数列关系,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之间各项指标的差距都较大,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界的高职院校学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学“211高校”、“211高校”学“985高校”的内在逻辑,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这一模仿链上不能体现出不同教育类型和办学层次的特点。

通过和美国同类学院图书馆横向比较,可以看到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是投入不足的问题,而是存在投入太多、投入如何利用的问题。

3 生均藏书量

美国教育部下属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网站上公布了美国社区、专科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1994年至2012年的有关数据(中值)[6],如表3所示。

表3 美国社区、专科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数据

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生均图书的公开数据非常少。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图书馆专业建设委员会对2009年和2018年的情况作过两次统计。2009年,江苏28家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生均图书中值为44.9册,上下四分值①上四分值表示数值顺序排列的75%和25%处,即上分值表示只有四分之一的图书馆生均图书超过此值,下四分值表示有四分之三的图书馆生均图书超过此值,另外四分之一仍低于此值。分别为53.2册和33.7册。2018年江苏20家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生均图书中值为74.2册,上下四分值分别为88.6册和57.8册。

江苏的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全国63家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图书馆,生均图书50册以下的有18家,50~80册的有35家,80册以上的有15家,59%的图书馆没有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非但如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馆舍面积、数据库数量、工作人员数量、书刊阅览开放时间、购书经费、服务理念等多方面的发展也存在极大不均衡。”[7]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中美比较,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均藏书量远高于美国,但却又有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不能满足教育部2004年2月6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8]。这有历史原因: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中等专业学校从20世纪末陆陆续续升格而来的。1997年4月发布的《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规程》[9]规定,综合师范类中专的生均图书最低藏书量为100册,工科为70册,比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80册和60册的标准高,其他类别中专和高职相同。据1995-1996年的统计,我国303所中专图书馆生均藏书达到119册[10]。我国高等教育大幅扩招是高职院校生均图书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6年1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专门列入高职高专图书馆的议题,会上着重讨论了我国高职高专图书馆生均图书等问题[11]。教育部自2011年起不再就基本办学条件发布红黄牌。2016年,教育部就修改指标征求高校图书馆行业意见时,高职院校图书馆界曾有热议,有意见弃生均图书指标而通过年新增图书指标来维持投入。2017年11月27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对教育部《关于“数字资源量”统计的回函》[12]中提议:“纸质图书至少须满足基本办学指标要求的生均册书的60%,剩余40%可由电子图书替代。”由于电子图书有数据库,获取方便、单价低廉,这相当于提议大幅降低纸质图书的标准值。2020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13],不但认同了行业意见,而且进一步地明确了数字资源的范畴。但被业内、高职院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忽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高职教育到底需要多少的生均图书量为宜?

从文献计量学的历史看,克拉普(Clapp)和乔登(Jordan)在20世纪60年代针对美国专科和社区学院图书馆提出了最低藏书量公式(包含期刊数)[14]:

其中,V=藏书量,F=折算全职教师数,E=折算全日制学生总数,S=专业数。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校均规模为7 776人,师生比为1:19.24[15],以笔者所在城市能查到数据的8所高职院校的专业数的中位数41来估算,依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高职(专科)院校的最低生均图书标准为10.7册。对比之下,我国指标值仍然过高,但如今已经不是一个简单降低标准值能和国际接轨的问题。

美国的《高等教育图书馆标准》(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在2004年就已经取消了生均图书等数值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原则和绩效指标,鼓励各馆围绕所在学校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确定个性化的和具体的指标,与学校确定的同类学校对比组、赶超组的图书馆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和定性比较,关注图书馆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生均图书指标已经淡化,只是众多可能的指标之一,并且没有一个全国通用的标准值。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网站2012年后不再公布有关指标的全国数据,参与统计调查的高校图书馆可以登入网站选择对比组学校进行馆际数据和事实的比较,高校图书馆的评估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发达,美国图书馆界具有世界性影响力,这一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参考的重要标杆。

4 文献资源的类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职改方案》中有突出影响的具体内容是:“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1]如果得以实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职院校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的增强将削弱对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的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作出相应改变。

美国社区学院图书馆员是大学图书馆员中第一个意识到印刷文献以外的资源对学习者有益,美国许多社区学院图书馆积极响应而在20世纪80年代改名为“学习资源中心”(learning resource centers)[16]30。如名称所示,学习资源中心有各种格式的胶片、视频和音频文献,并且收集教育软件,重点是各式文献。美国1994年的《社区、专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资源计划标准》[17]中对于学生在7 000-8 999人的图书馆来说,视频资料最低为1 600件,优秀标准为3 000件,缩微胶卷、制图、图表、音频和其他机读文献最低为12 000件,优秀标准为21 000件。

从职业技能训练的角度看,视频资料直观,对师生非常有用,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很少收集视频文献。2018年,江苏16家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的调查表明,收藏的视频文献的中值仅为290件,只有3家年度有新增,7家图书馆没有收藏任何视频文献。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视频数据库,但从调查统计看,20家高职院校图书馆试用和使用的视频数据库排在前三名是《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7家)、《知识视界多媒体视频库》(5家)、《经典影院》(2家),基本上还是属于通识类的,不是职业技能教学的示范影像。

从纸质文献来看,针对技能教育的操作、装配、调试、维修类实例、实战、案例、图解的图书将更显重要。特别是有的专业图书,已经在图书正文中插入二维码,读者随时拿手机扫描后即可访问播放相应的视频,这是纸质图书和视频的一种结合,非常值得高职院校图书馆关注。从特色馆藏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图书馆收集相关专业的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企业标准等非正式出版物,收集当地经济文化历史的各类文献意义重大。

资源为王。《职改方案》涉及图书馆的内容不多,但第九条提出“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图书馆馆藏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收集整理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文献资源,展示给读者,而不是简单的购买,由数据库商粗略地打包配置,才能体现出馆藏的独特价值,与其他类型本科院校图书馆的丰富馆藏相得益彰。

5 纸质图书流通量

2009年,江苏28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生均流通量中值为11.8册,2018年,江苏20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生均流通量中值为3.38册,中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生均流通量都呈大幅下滑之态势。毫无疑问,保持生均图书高标准值和流通量大幅降低是不合理的。

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对流通量下降的对策是阅读推广,阅读推广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业内有关阅读推广的学术论文大多是理论性论述或各类活动的文字性描述。阅读推广和流通量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Goldhor做的一个三组对比实验,“客观地证明了在公共图书馆中,任何能够将成人读者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值得阅读的有趣图书的服务都能显著提高这些图书的借阅率”[18],这在高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印证[19]。但是,阅读推广活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总量的整体影响,从江苏省的统计数据看,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和总流通量下降是并存的。当然,高职院校图书馆也有阅读推广效果非常明显,流通量逆势直线上升的[20],阅读推广下流通量加快下降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这应该是和阅读推广活动的虚实、细节以及其他因素相关。

美国现行《高等教育图书馆标准》并未提及阅读推广,美国高校图书馆一般不从事阅读推广活动,更为注重针对教学需求和读者需求的参考咨询和信息素养等业务工作。美国高校图书馆员也有主动尝试阅读推广活动的,但没有通过校内有关部门组织、更不能通过考核等方法要求或鼓励学生参加,因参与人数极少而难以开展。由于美国高校图书馆一般不收藏小说等虚构性图书(除非有相关专业),也有美国高校图书馆特意通过娱乐性图书来吸引新生进入图书馆、为学业焦虑的学生减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

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量中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图书占了很大比例。如果仅扣除I类图书,2009年,江苏28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生均流通量中值为4.4册,2018年,江苏18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生均流通量中值仅为1.7册,降幅甚大。换一个角度看,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实际上早就通过不同于美国的馆藏建设策略已经有效地增加了流通量,成绩斐然,只是业内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6 职场信息素养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部分高职院校有文献检索课,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图书馆自身的知识,涉及过多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重复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过的一些检索技术,明显侧重于教育目的和学术研究,没有充分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其说是信息素养,其实更像是“图书馆素养”。

有专业教师的调查表明“近一半学生认为图书馆在专业信息素养培养中没有起到重要作用,60.13%的学生对图书馆线上线下资源的使用频率每周低于3次,还有12.62%的学生表示从未使用过。”;“对于会计专业信息的敏感度和捕获能力都比较差,只有9.97%的学生非常清楚所需要的专业信息在哪里查找,大多数学生处于盲目状态”[22];高职院校图书馆业界也有文章指出:“从事图书情报岗位工作的馆员,不能很好地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形成“专业知识+拓展知识”的互补式教学模式。”[23]

早在2008年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发表了关于信息素养的立场声明,明确每一名社区学院的学生必须成为有信息素养的学习者的立场。国外图书馆界有职场信息素养或工作场所的信息素养(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的说法,国内文献尚极少提及。与此相对的是教育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是追求真相或知识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毕业后将进入工作岗位,信息素养指应用于像数控加工、电子装配、动漫制作等不同工作环境中的职场信息素养。

国外有学者对教育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和职场信息素养进行比较,指出对于职场信息素养而言,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事后定义的,或者无需定义;信息素养的概念不是来源于规定的标准,而是一项特定社会实践的实证学习[24]。换句话说,职场信息素养的教学不是先讲解概念,而是通过实践来达到目的。学生是主角,和一起工作的同事合作,需要合成和评价信息,在工作场所使用并创造信息,信息来源包括未出版的信息、行家里手的经验知识,而且工作场所节奏快且相对而言不可预测,不同工作场所的场景不同,所有这些都和为进一步深造或追求学术等教育目的的信息素养是非常不同的。美国学院和研究图书馆协会2015年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里德(Reed)认为因其充满术语、缺少具体应用方法,适于高层次的学习者,不能全部适用于社区学院[25]。

除了图书馆员和专业教师合作的信息素养指导方法外,诺拉(Nora)指出美国劳工部的职业信息数据库O*NET对不同职业确定了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工作要求,图书馆员可以加以利用。在信息素养指导时,首先学生访问O*NET了解职业的特点,假设工作中常遇到了某个问题,然后学生利用网站上的工作特征和工人特征建立一个关键词表,在两个数据库中检索,最后图书馆员指导学生评价检索到的文章,确定有用的信息[26],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职业的分类,某一个具体职业的定义、职业能力特征、基础知识、各等级的技能具体要求等信息,对高职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指导。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图书馆员还可以利用行业和企业信息、有关招聘广告中的岗位描述和要求,指导学生获取就业信息。

7 社会开放

与学术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直接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27],2019年《职改方案》明确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因此,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对社会敞开大门,直接参与服务社会,并满足社会人员终身学习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2011年,我国公办高职高专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比例仅为6.53%,反而远低于公办本科院校图书馆31.15%的比例,民办高职高专图书馆只有4%。2011年,江苏有高职(专科)院校80所,只有6家图书馆对社会开放。[28]由于对社会开放并非本科院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模仿学习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时候反而疏漏了。

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更值得观察的是美国不同类型大学图书馆对社会读者的开放程度。随机通过对哈佛大学[29]、佛罗里达州立大学[30]、霍特科姆社区学院(Whatcom Community College)[31]三类图书馆的访问,比较可以发现美国大学图书馆开放程度都很高。私立大学图书馆也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开放,只是收费较高。顶尖大学更注重对研究者的开放。州立大学图书馆是公立的,开放程度很高,外借办证费用相比之下很低,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开放。社区学院图书馆则和所在郡的各类图书馆之间高度合作,实现了通借通还、零门槛的开放。

我国人口众多,而公共图书馆数量相对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许多区级图书馆的办馆条件远不如高职院校图书馆,特别是专业技能类文献资源严重不足。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年会上,中国图书馆学会高职院校图书馆分会成立不久首秀的主题选择了“服务社会——开放的高职院校图书馆”[32],正是在于凸显高职院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重要特点。在年会上,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主题报告、辩论赛和案例分享等方式进行了探讨,其后业内有文章基于辩论内容对高职图书馆拒绝社会服务的观念进行了批判[33]。从效果来看,不太明显。目前,江苏有高职(专科)院校90所,逐一访问各学校官网,其中29所学校的图书馆网站无法访问或找不到,只有9家图书馆的网站上表明对社会开放,和9年前相比进步甚微。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社会开放要达到美国社区学院图书馆的程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8 图书馆的组织位置

大约在10多年前,我国高职院校兴起一股潮流,纷纷将图书馆和网络中心合并成图文信息中心,而今又陆续分开,分分合合,图书馆业内至今一直不得要领,莫名其妙。

美国社区学院图书馆在校内组织机构中的位置有3个不同的方向:学术项目、信息技术和学生服务[16]8,通俗讲也就是图书馆分属教学副校长领导、与网络中心合并成信息中心、分属学工副校长领导3个模式。图书馆由归教学副校长领导凸显了图书馆和教学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中美最常见的传统模式;将图书馆和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合并,有利于图书馆的网络、电子资源的服务,特别是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检索因网络安全原因不对外网开放,合并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但是图书馆在图文信息中心部门内可能会处于弱势,有的高校图文信息中心的网站上图书馆内容很少,甚至图书馆连参加行业的活动都受到影响;图书馆由学工副校长领导,使得图书馆加入到学生服务的队伍中,非常有利于学校和图书馆开展包括阅读推广在内的各类活动,当然这种方式也使得图书馆和教学部门疏远。图书馆和教学部门疏远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图书馆可能无法了解学校专业课程的最新变化,文献资源建设跟不上变化。

2018年,江苏19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调查中,有11家图书馆向教学副校长汇报工作,2家还合并在图文信息中心,1家向学工副校长汇报工作,1家向校长汇报工作,1家向工会主席汇报工作,1家向后勤副校长汇报工作,2家向其他副校长汇报工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机构设置中通常将图书馆划归在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即使向教学副校长汇报工作的图书馆也大多划在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和教学部门也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程度上疏远。此外,图书馆也有属直属单位的,还有少数属于公共服务的,极少数在单设的教学辅助单位中。江苏省内仅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将图书馆和教学部门在机构设置中归类在一起,即教学和教学辅助部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非常踊跃开展各类读者活动,从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现实角度看,应该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归学工副校长领导才合适。

9 思考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高职院校内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各项投入和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更是令人愤愤不平,这么多年来通过高投入、高藏书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不知不觉中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一些指标早已经被美国同类学校的图书馆远远抛在后面,不少图书馆已经面临书库不足的困扰。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中美比较下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软实力上还存在很大差距,高职院校依然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图书馆员队伍仍缺乏足够的职业素养。

在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的今天,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A档学校已经开始考虑和国际同类学校在各方面对标找差距,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也需要全面地认识。根据公开数据[3][34]计算,2015-2018年,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的经费都在增长,“985院校”图书馆经费增加最多,达41.1%,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仅微涨0.2%,原有的高投入的发展模式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境。高职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应该也只能是通过服务职业教育的专业工作体现自身的价值,赢得业外的尊重,而不是以不讲质量只求数量的满满书架和高高的大楼引以为豪。

在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职教改革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也迎来了转型的机遇。如何让图书馆专业人才能够在规范图书馆业务方面发挥作用,得到职业教育界的认可,彻底改变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管通病,这是令人关切的。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图书推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