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企业政工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

2021-11-10 14:25李金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

李金荣

摘要: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内部一定要足够和谐、团结。如何才能让企业内部团结和谐呢?政工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素之一。一般企业肯定都会组建自己的人才队伍,这个人才队伍里面不仅有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等等,还有政工人才,而且政工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里面的地位并不低。培养优秀的政工人才,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大局,也有利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供给侧改革”虽然不是人才方面的改革,而是经济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但是也给企业培养政工人才提供了新的想法。接下来,文章会主要分析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企业培养政工人才的必要性和现状,并且针对目前的情况作出一些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建设一支更优秀的政工人才队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政工人才;人才培养

引言:人才队伍建设向来是企业发展的重头戏,只不过大家习惯性把技术领域的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政工人才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相对以前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拿“供给侧改革”来说,为了顺应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它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出发点,用全新的方法来推动结构调整与优化以及要素创新。因为“供给侧改革”是经济结构方面的改革,所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培养政工人才势在必行,只不过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脱离当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把“供给侧改革”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一、培养政工人才的必要性

(一)建设党的思想宣传阵地的需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颇为喜人的成效。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与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各个国家、各个区域、各个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正在不断地深入,在文化思想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人们的思想也在这些火花的照耀下产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企业职工的心理认知和思维模式以及思想认识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观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候,如果放任职工的思想野蛮生长,将对企业管理造成很大不便。如果能够主动地掌握职工思想变化动态,用党的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教育和引导企业职工,让职工既保持多元化状态,又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也就是既能为企业做出创新性建设,又能自觉地维护企业利益,保证企业稳定与团结,那么企业就能获得高效率的稳定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要求

“供给侧改革”是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由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就是着力于生产方式和供给侧,以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为目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覆盖面很广,不仅囊括了土地、自然资源、资本,还包括了劳动力、创新、制度等几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政工人才培养就要有更高的目标和更新颖的思路。培养政工人才,需要企业拥有自我批判的能力,使用批判性思维来挖掘自身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更客观地找出政工的缺点,从而提高政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总的来说就是“供给侧改革”对政工人才培养提出了加强业务素质和能力建设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学习进步,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创新突破,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牢记政工使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它的初心和使命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论什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能枉顾国家利益,不能偏离党的初心和使命。所以企业的政工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党的使命,牢记党对政工人员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期待。中国有句话叫“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由此可见,青少年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青年才俊,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资源。因为青年人才的思想和认知水平,会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直接影响。青年人才,观念新颖,思维活跃,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他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思想不会被传统禁锢,但是立场并不十分坚定,很容易受媒体舆论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去引导他们的思想,避免不良舆论把他们带偏,确保他们可以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让企业生产运营高效而安全地进行下去。

二、政工人才队伍培养的现状

(一)政工人才缺乏

因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了经济发展上面,对技术型人才和生产经营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也比较重视。所以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大多考虑的是这些专业的人才。但是这类人才对政工工作并不了解,没有办法代替政工人才从事政工工作,导致专业政工人才缺乏,政工人才队伍建设受到阻碍。再加上企业政工岗位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竞争却相当激烈,而且这个岗位想要转岗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不太容易吸引到优质的人才。这也是政工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对政工人才的劳动价值重视度不高

企业最关心最重视的肯定是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价值,所以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和经营管理岗位的人才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青睐,他们的劳动价值更好衡量。但是政工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思想上的沟通交流,而且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难、周期长,好不容易做完了,也不一定能看到明确的效果,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没有可量化的评估标准,所以政工人才的劳动价值很容易被忽略。

(三)政工人才投入高效益低

政工人才的培养难度并不亚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难度。作为一名优秀的政工人才,必须对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以及政策方针等非常熟悉,还需要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能力,可以跟人很好地沟通交流,可以组织协调员工活动与矛盾,还要有比较好的写作能力等等。所以要想成为专业的政工人才,不仅基本功要扎实,还得经常参与各种学习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一来,培养一个专业政工人才的成本就直线上升了,但是一个再优秀的政工人才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却都是微乎其微的。

(四)缺乏高素质人才

政工岗位的薪资待遇并不是特别高,加上岗位的性质也不容易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所以现在的政工人才队伍里面,高素质人才非常稀缺。因为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所以政工队伍里几乎都是老同志,这些老政工的思想认知、工作理念等都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工作能力也不太强,这对政工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三、政工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增强培养政工人才的意识

要想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政工人才,首先要意识到培养政工人才的重要性。政工主要工作是给企业职工做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企业职工思想不统一,或者思想出现了大幅度波动,企业内部关系将面临不和谐的危机。企业内部关系不和谐,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会降低很多,企业也无法长期稳定地发展。所以政工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培养政工人才的意识,提高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政工人才引进

要想建设一支优秀的政工人才队伍,引进人才肯定是关键步骤。因为企业政工岗位并不多,所以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更要精益求精,实打实地为企业引进工作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壮大政工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引进优质政工人才之后,定期对他们进行素质培训也非常有必要。因为政工做的是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自己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自己政治思想觉悟比较高是必要前提。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巩固,也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要让有限的政工岗位,在企业中发挥出无限的作用。

(三)建立奖励机制

因为政工人员的工作没有办法量化,所以它的劳动价值是没有办法明确体现出来的,也经常不被企业重视与认可,所以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来提高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政工工作高效率地开展。制定奖惩机制的时候,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让优秀政工人员起好带头模范作用,用荣誉感与集体归属感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自发自觉地努力工作。

(四)增强青年政工人才创新意识培养

政工岗位本来就面临年龄断层的危机,所以要注重为数不多的青年政工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让他们给政工工作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激昂的动力。青年政工本来就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只要稍微加以引导就能为政工工作提供更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提高沟通的效率与质量。而且青年政工的创新意识培养起来之后,还可以带动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以此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四、结束语

政工是一个容易被大众忽略却又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岗位。为此岗位培养优质政工人才,可以确保企业发展在党的领导下稳步走向光明前景。所以,企业需要重视政工人才培养,并且对当前的政工人才培养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探索出更高效的政工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阳. 供给侧改革視域下企业政工人才培养思考[J]. 中国市场, 2020, 000(003):126-127.

[2]徐加峰.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煤矿企业政工人才培养思考[J]. 商品与质量, 2019, 000(040):238.

[3]宋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警务人才实战能力培养研究[C]//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一等奖论文集. 2016.

[4]方方, 桂双英.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 000(007):175-177.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西藏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850000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