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问设计的实践和思考

2021-11-10 19:05陈丽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提问优化创新

陈丽香

内容摘要:一个好的提问,可以激励学生有兴趣地去观察,在困惑中得到启发、在学习新知前设疑、在解决问题时解惑。“提问”应是探索数学“问题”的动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准确定位,优化提问设计,为解决问题设计提问,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关键词:提问 问题 优化 创新

一、优化教师提问设计给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在提问的基本功中,提问的目的性应该是首要的,它可以促使我们开启学生智慧,增加实际体验,理解和把握知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老师口头禅:“看清楚了吗?”学生毫无知觉地回答:“看清楚了。”教师又问:“会不会做了?”学生顺口溜:“会做了”。教师又木讷地问:“听懂了吗?”学生声音低沉又缓慢地答:“听——懂——了”。这样的问题就缺乏目的性,不可能让学生体验良好的学习过程,更不可能有兴趣地进行探究。因此怎样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设计提问,选择回答提问的对象,也是一种巧妙的艺术。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提问进行归类,如:1、知识性问题;2、推理性问题;3、创设性问题;4、评价性问题;5、常规管理性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插入到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知识性问题,针对性较强,比如在听课过程中,我曾听到这样一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应用题”的教学。教师一开始就在第一行摆 2 根小棒,第二行摆 3 个 2 根。教师叙述:“把第二行小棒和第一行比较,我们可以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3 倍。”接着提问:“为什么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3 倍呢?”这个情景创设中的提问,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给学生建立“倍”这个概念时,有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又如总结性的提问,在一节《比较数的大小》课堂教学的结尾中,教师提了两个问题:( 1 )这节课学了什么?( 2 )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现在这样的提问已经成了一种套路,像这节课的这两个问题,是否可以改为:现在来听听哪些同学能说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相信你们都会很棒的!像这样的提问既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有激励性,也达到了小结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提问设计的过程中,应认真研究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使学生“听着有味、说着有趣、做着有兴”,我们的提问设计才是成功的,才能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提供质疑和悬念。

二、问题源自于对事物的疑问和发现事物的愿望

当一个问题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学习者也就开始对问题进行界定、推敲和描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教学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就应针对孩子的好奇心,力争做到所提的问题通俗易懂、语言精炼,提出有意义又能激起学生心动的问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必须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价值,在新编小学数学第三册《看一看、摆一摆》这个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设计的创设情境第一组课件是出示一张教师的背面照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谁?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证明自己猜正确的愿望,急于想看第二张照片,教师的侧面和正面照,当教师正面照一出示全班学生激动地齐声高呼:“啊!我们的数学老师!”这就是用“猜一猜”作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好奇心的效果。第二组课件在此基础上出示四幅不同角度拍摄(上拍、侧拍、后拍、前拍)的汽车图,同时提问,这是同一辆车吗?同一辆车,在照片上怎么不一样呢?两个串联问题可激起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是呀?为什么不一样呢?有了想弄明白的感觉,然后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发挥集体作用,拓展集思广益的渠道,力争在解决前面问题的基础上再反过来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达到了对新事物的质疑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愿望,再通过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一张照片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拍下来的。生生互动,发表他们的意见,真正做到帮助学生从老师“引出表象问题——产生新问题——再解决问题。”突破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这一框框,做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体现了教师“引”的作用。两组课件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一组课件是由学生熟悉的教师照片让学生“猜一猜”,学生有感觉但从背面和侧面不敢肯定,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时,学生明白了“啊!是老师!”但要升华到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事物深入到要正确判断事情这一步火候还不到。接着抛出四幅拍摄位置不同的汽车照出现问题不再“猜一猜”了,而是:这是同一辆车吗?同一辆车为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自己产生新的问题:是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使观察物体这一活动的难度提高了一步。同样的问题,由于不同的提问形式和不同的提问目的给学生创设了诱发问题的情景,激发了探究的兴趣,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丰富而有个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学生的思路逐渐被打开,营造出了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知由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感悟出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哲理,学会全面看问题难度就不会太大了。

三、收集信息,、储存信息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经常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提问,其中大部份可以归入哪一个层次(或哪几个层次),以利于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性更强,更富有悬念。如在小学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内容中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角的复习。由于二年级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空间观念基础薄弱,对概念理解含糊,形与形之间联系与区别掌握不准确。所以在复习前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个玩具小屋,“收集信息”、“储存信息”,同时设置五个问题交给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小屋上你们能找出哪些你们认识的平面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你们学习过这些平面图形“角”、“边”的哪些知识?小屋是“面”还是“体”?“面”是從什么上来的?,这五个问题是以“面”的已有知识为起点,引出“体”,再感悟出“体”和“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迈出第一步收集信息的问题,当信息收集完后,迈出第二步借助信息技术处理信息,为提出新问题构建平台。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用小棒将这些图形摆一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看谁最能干!通过结合做一做、摆一摆,启发学生进入第三层借助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运算。如:某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进入空间思维阶段。学生说:用 9 根小棒摆三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列出算式 3 × 3 = 9 (根); 12 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列出算式 12 ÷ 4=3 。又一个学生说:我用 3 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再用 4 根小棒摆了一个正方形,我提的问题是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还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用了几根小棒?利用看一看、做一做、摆一摆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再自己解答,拓展了学生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了由教师的一个提问,引出了学生许多新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匡补探究以利升华。

在我们这个日益多样化的世界里,越来越多地需要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人。因此好的“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将是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纽带。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深感一个好的提问,可以激励学生有兴趣地去观察;一个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困惑中得到启发;一个好的提问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新知前设疑、在解决问题时解惑。“提问”应是探索数学“问题”的动力,是完成学习目标、领悟数学知识的桥梁。让我们努力提高自身提问设计的基本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审慎思维的能力,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标》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滨一小

猜你喜欢
提问优化创新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