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幸福指数构建研究

2021-11-10 20:03于洋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多维幸福指数构建

摘要:本文尝试构建包含个体幸福指数、家庭幸福指数、社区幸福指数、城市幸福指数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多维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关键词:幸福指数;构建;多维

一、个体幸福指数

个体幸福感或幸福指数主要是基于个体层面的对生活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以及对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综合判断的量化表现。无论哪一维度的幸福指数,都必须要以个体幸福指数作为其构建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具有多维性,幸福感研究必须摆脱单一因素决定论,才有可能全面阐释人类的幸福感。综合有关幸福研究的享乐主义论和实现主义论,并且考虑个体所处社会环境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构成个体幸福指数可以准确全面的诠释个体对幸福的感知。美国中年人健康调查(MIDUS)研究中,将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者作为积极心理健康的有效测量指标,并将三者统归于一个更高阶级的积极心理健康的结构。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其内在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估,是个体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心理幸福感主要指个体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是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社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质量以及对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三个维度都为主观指标,相关数据可以通过调研问卷的方式获得。

二、家庭幸福指数

家庭幸福指数是家庭成员综合考虑判断个体主观感受和家庭客观环境后对自身幸福感知的量化表现,家庭幸福直接决定了家庭成员的身心状态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家庭一直是中国社会中最基本的文化单元,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家的意识具有核心价值的作用。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家本位”,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相比于其他国家,测量家庭幸福感在中国具有更加重要和特殊的意义。构建家庭幸福指数可以调查了解我国居民家庭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实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家庭幸福指数包括主观指标(家庭和谐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客观指标(家庭发展指数)。参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家庭幸福指数调查问卷中设置的相关指标和问题,家庭发展指数反映了家庭的整体存在情况,选取对一个家庭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可以考虑选取家庭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疾病支出、人均实际居住面积和子女数量等指标代表。家庭和谐满意度反映了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可以考虑婚姻满意度、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氛围满意度、亲子关系和邻里关系等指标进行测量。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是家庭成员个体处于家庭单位中的主观感受。

三、社区幸福指数

社区幸福指数是社区居民对自身主观生活状态和社区客观环境满意度的综合量化评价,是社区共同体的幸福体验。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社区幸福就是要保障和提升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中所有个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人们生活的幸福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在社区生活之中,幸福社区也是幸福社会的基础。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社区建设也是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以社区幸福指数为指导开展社区建设,有助于回应社区居民的幸福诉求,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社区幸福指数包括主观指标(社区管理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客观指标(社区发展指数)。参考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指标》中的相关标准,设置社区发展指数和社区管理满意度指标。社区发展指数是反映社区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综合性客观指标,一般选取对社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指标,可以考虑社区绿化面积、社区服务人员配置数、社区公共活动区域面积、公益服务项目数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数等指标。社区居民作为生活在社区内的个体,对于社区管理的满意度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因此考虑选取社区管理民主满意度、社区关系满意度、社区秩序满意度、社区环境满意度、社区服务满意度和社区认同感等指标构成社区管理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是社区居民个体处于社区单位中的主观感受。

四、城市幸福指数

城市幸福指数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幸福程度的指标数值,综合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情绪体验、能力发挥和社会融入的整体状况。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舒适程度对居民生活满意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愿望,进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物价压力和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也愈加严重,以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为目标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对于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城市幸福指数包括主观指标(城市管理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客观指标(城市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指数是一个可以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客观综合指标,一般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作为构成指标,可以考虑选用城市GDP、就業率、城市人口数、人均居住面积和城市绿化率等指标。城市管理满意度则来源于生活于城市之中的居民对整个城市管理水平的满意程度,考虑选用生活环境、城市交通、办事效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指标测量。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是城市市民个体处于城市环境中的主观感受。

五、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是指能够充分反映国民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一方面国家通过观测和追踪其变化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国民对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对其需求、期望和目标满足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和对国家发展水平的满意程度。通过构建国民幸福指数,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以实现国民幸福感最大化为目标引导政府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国民幸福指数包括主观指标(国家发展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客观指标(国家发展指数)。参考著名的“不丹模式”所包含的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国家整体发展程度的政治指数、经济指数、文化指数和环境指数作为国家发展指数这一综合客观指标。国家发展满意度则是国民对于国家发展程度的主观满意水平,可以通过政策满意度、经济发展满意度、文化建设满意度、国家实力满意度、可持续发展满意度和爱国情感等指标进行测量。

参考文献:

[1]Shapiro A D. Social Well-Be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M]. Forthcoming in Orville Brim, Carol Ryff, Ronald C. Kessler 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2]Robitschek C, Keyes CLM. Keyes’s model of mental health with personal growth initiative as a parsimonious predictor[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9,56(02).

[3]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Smith H 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02).

[4]Ryff C D, Keyes C L M.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04).

[5]Keyes C L M. Social well-being[J].Social PsychologyQuarterly,1998,61(02).

[6]Carruthers J, Mulligan G. The plane of living and the precrisis evolution of housing values in the USA[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2,12(04).

[7]Diener E, Oishi S, Lucas R E. National accoun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15,70(03).

[8]王广州,王军.中国家庭幸福感测量[J]. 社会,2013,(06).

[9]项继权,张瑞瑞.幸福社区的内涵及其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作者简介:于洋航(1989-),男,山东威海人,管理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课题信息:云南省教育廳科学研究基金“昆明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获得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020J0384)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多维幸福指数构建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基于幸福指数的公路勘探设计研究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