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新生代”上海作家的城市书写

2021-11-10 23:07李佳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译介新生代上海

李佳

摘要:本文选取了五位出生于70、80和90年代的上海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城市·记忆”为主题,分析“新生代”上海作家城市书写的特点及其对外翻译与传播的现状,思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及上海书写带给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启示。

关键词:上海;城市书写;译介

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上海进而着力描写上海的作家常被称为“海派作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坛极具特色的文学力量。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70、80后作家作家逐渐成为上海作家中的中坚力量,而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各类文学奖项崭露头角90后作家,如:首届宝珀文学奖得主出生于1992年的青年女作家王占黑更是让读者看到了新一代上海作家城市书写的魅力。本文选取了五位出生于70、80和90年代的上海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城市·记忆”为主题,分析新生代上海作家城市书写的特点及对外翻译与传播的现状,思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代表的上海及上海书写带给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启示。

上海作家:作家作品

本文主要研究的五位作家为:路内、周嘉宁、王莫之、张怡微、王占黑。他们或出生于上海,如:王莫之;或求学于上海,如:周嘉宁、张怡微和王占黑都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或工作生活于上海,如:路内。上海及其周边城镇的人和事、街道和日常、回忆和想象是他们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创作元素:生于七零后的路内在“追随”三部曲中描写了改革开放之后小镇少年来到大城市之后的困惑、迷茫及心灵的成长;生于八零后的周嘉宁在《旧时迷宫》中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工人新村为背景,书写了一组上海经济转型和腾飞时期的上海故事“移植了传统的上海市民精神,又创造了新的人文梦境” ;生于九零后的王占黑更喜欢描写街道生活和日常景象,无论是《双响炮》还是《街道江湖》或是最新出版的《小花旦》,在城市风景的新与旧中平凡又伟大的“街道英雄”始终是这位年轻上海作家最为关注的人群。

从作家自身来说,与早已成名上一代“海派作家”相比,80、90后上海作家都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甚至拥有硕士学历且身份多样化,集出版、编辑、译者和写作者于一身。此外,与传统作家相比“新生代”作家乐于尝试在新平台发表作品,比如:在韩寒创办的文学类app【one·一个】上连载然后再结集印刷出版。与传统作家钟爱长篇小说相区别,新一代的上海青年作家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短篇小说上:无论是张怡微、周嘉宁还是王莫之和王占黑,人均都有三本以上的短篇小说集出版。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来看,这也更符合智能手机普及后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就创作体裁的选择来说,70后作家路内与80、90后作家存在明显的差别,路内的代表作“追随三部曲”和《慈悲》均为长篇小说,这一部分源于作家的个人选择但时代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是造成差别的客观原因之一。

上海书写:城市·记忆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实现小康社会最典型的代表,关于上海的讲述和回忆也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坛“城市书写”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无论是《长恨歌》中飘散人间烟火的弄堂,还是《繁花》中婉转绵延的上海方言,关于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是所有上海作家共同珍视的“符码”。到了“新生代”作家笔下,我们依然可以读到“上海”之于作家个体的、特别的身份认同,比如:王莫之給自己新出版的小说集取名《310:上海异人故事》。“310”正是上海市民身份证的前三位号码,是“一组刻进身体的社会基因密码” 。但与上一代海派作家不同的是,在上海特色之外,我们会更多地在新生代作家笔下看到了“国际化”和“城市化”进程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模糊了城市界限的“同质性”回忆,比如:在“上海城市地标小说”集中,周嘉宁选择了与上海年轻人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吃店”作为创作主题。主人公“我”和表弟最喜欢的小吃店是一家专门做新疆“大盘鸡”的小店。表弟十分熟稔的一家小吃店是东北人开的饺子馆,因为饺子馆开在酒店附近,表弟来上海出差的时候经常去吃夜宵。在风雪之夜饺子馆老板娘热情欢迎姐弟二人突然到访,加菜加酒。姐弟二人对小吃店的记忆看似十分不“上海”,但又那么真实。相信在“沪漂”年轻人的回忆中新疆大盘鸡和东北饺子占到的分量不会比南翔小笼和葱油拌面少,也没有人会否认这是关于上海的记忆。“310”是上海,大盘鸡和饺子也是上海。

对外传播:译介现状

在十九大“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召唤下,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为海外读者所了解。上海作协、上海出版界和上海高校一直走在上海作家作品外译推广的前沿。早在2012年上海作协就曾牵头组织了上海作家作品的法语外译《上海屋檐下》(上、下)。选集收录了以王安忆、潘向黎和孙甘露等为代表的二十余位50、60后上海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但遗憾的是选集没有在法国出版发行。2020年受英国出版方邀请,由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翻译家戴从容主持,金理教授负责选编的《上海故事》正式在英语国家出版,选集收录了四代上海作家的十篇短篇小说作品,其中王占黑是最年轻的作家也是丛书编者金理教授“最想向海外读者推介的” 。

诚然,与上一代海派作家相比“新生代”上海作家作品的外译才刚刚起步,除张怡微的小说集《旧时迷宫》和王占黑的短篇小说《阿明的故事》之外,80、90后作家鲜有译作发表。相比之下,70后作家路内已经在英语国家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少年巴比伦》、《花街往事》、《十七岁的轻骑兵》英译本已经问世,其中代表作《少年巴比伦》还于2021年5月推出了意大利语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上海故事,让外国读者也能了解到生动鲜活的上海,是新一代上海作家需要思考的新问题,也是年轻的上海作家们带给世界文学的新思考。

结论

以70、80和90后作家为代表的“新生代”上海作家开始在中国文坛斩露头角并以惊人的作品产量占领阅读市场。他们继承了上一代“海派作家”城市书写的特色与传统,同时以更加平等、开放的“国际化”视角书写个体记忆与想象中或真实或虚构的城市史,重新审视这座魅力都市,书写新的城市故事解码城市基因并开始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译介新生代上海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欢乐上海迪士尼
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辽源市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