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分析

2021-11-10 03:24孙鹏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三农乡村振兴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切为了农民,把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依靠农民,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不断塑造农民,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发农民的潜能,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农民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农民主体作用;乡村振兴;新型农民;三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从去年我们党经过艰苦努力,如何实现了脱贫的宏伟目标,但是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实现乡村振兴。

一、为了农民,就是把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塑造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

当前,我们正在着力解决一系列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宽裕。为此,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尽力拓展农业外部的增收途径。二是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外部环境也日益宽松。三是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尊重农民的人权。必须全面改善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关系,改变不合理的城乡交换关系,缩小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在地位、权利、收入和能力等方面不断拉大的差距。中央正在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等。四是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广大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大力推进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还要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和人才互动的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依靠农民,就是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让农民自己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参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操作,主动出资出力,自觉投入乡村振兴建设。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国家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我国农村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出现的良好局面,也是打破人民公社体制解放农民和发挥农民积极性的结果。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建设经验表明,农民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是决定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依靠农民乡村振兴,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相信农民,尊重农民的利益要求。尊重农民的创业精神,革除那些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同时,要重视利益机制导向的作用,破除那些限制农民的合法权利和积极性的体制障碍。只有把相信农民和尊重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村运动最终转变为“民间主导型”的群众运动,新村运动才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组织的作用。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农的财产分散占有方式与市场经济集中配置资源的矛盾、小农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与市场经济要求的普遍交换关系的矛盾、小农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大量、低成本原料供应的矛盾。这些矛盾会导致农业的凋敝、农民的破产和农村的衰落。因此,必须让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更好地更大地发挥作用。三是要完善农村管理民主。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农民真正拥有民主权利的关键。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农村管理民主的核心是堅持党的领导、农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

三、塑造农民,就是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发农民的潜能,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农民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

 我国是农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现代化程度还不太高,化“农”特别是造就新型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我们面临的历史任务十分艰巨。塑造新型农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显著特点,也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塑造新型农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当务之急的任务:一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村土地能够容纳的劳动力是有限的,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农民和进城农民的收入。实际情况表明,农民务工能力和收入水平与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技能一般成正比关系。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二是培育农民的商品意识和创业意识。我国农村长期处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态,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占统治地位。这种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是影响农村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三是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这就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农民走向富裕、迈向文明。这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

四、切实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的要求精神,继续在农村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的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要靠每名党员来体现,只有党员先进,党才能先进。那么在农村,农民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呢?我理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发家致富本领上,看你是不是致富能人,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所以,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当前的重点工作就是实施好“双向培养”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就是要提高致富能人型党员的比例,发挥党员致富能人的致富、帮富和带富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

孙鹏程,男,汉族,1970年02月出生。吉林白城人,现任职于吉林省白城市委党校,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三农乡村振兴
赞分盐镇裕牛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