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因病致贫问题及其医疗救助政策优化

2021-11-10 03:24徐旭娇卢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徐旭娇 卢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医保水平和报销比例的逐步提高,各地逐渐建立了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但是相应的机制并未完善,农村大病家庭因此致贫或返贫。为了调查农村大病家庭的家庭生活状况、医疗费用和参保情况以及心理需求,本文以江西省横峰县S村的因病致贫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一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了各家庭因病致贫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现行医疗政策分析,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探寻了医疗政策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因病致贫 医疗救助 政策优化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医保水平和报销比例的逐步提高,各地逐渐建立了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但是相应的机制并未完善,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农村贫困地区却仍比较突出。据了解,疾病是导致农村地区家庭贫困的一大主要原因。2017年,国家卫计委经过逐户、逐人、逐病地进行调查核实,在全国现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42%,确认至2016年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553万户,涉及734万人[1]。一直以来,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是贫困家庭需求程度最高的公共服务项目,占农村贫困家庭的比重达63.45%[2]。 因此,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必须完善医疗救助体系。

我国学者高梦滔等在通过使用AB模型的GMM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分析后发现,大病冲击会使得农户收入下降,并且持续影响的时间长达十五年左右[3]。孙昂等在对我国八个省份的农村地区农户子女教育投资与农户劳动力大病冲击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大病冲击对农户子女的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农民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4]。朱超在其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健康家庭,大病冲击家庭返贫的人概率明显更高[5]。国外学者Hossain在对孟加拉国的一些极端贫困的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偏远地区能够获取到的医疗救助服务是十分有限的,然后就导致当地的疾病问题和贫困问题一直都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因此该学者提出应当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医疗救助,提供最符合当地需求的医疗服务[6]。Russell在分析了以往对疟疾、结核病和 HIV/AIDS等大病的经济负担程度的文献后研究发现,这些慢性的大病的经济负担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极其沉重且艰难的[7]。Goudge等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中等或低收入国家,慢性疾病对其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学者在南非地区的数据研究中发现慢性人的医疗支出巨大,许多病人由于承担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8]。

综合国内外的因病致贫研究现状来看,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贫困家庭,都会因为受到大病冲击而致贫返贫。对此,我们需要做的是,精准识别贫困家庭致贫返贫的深层原因,然后政府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福利机构、爱心人士等首先要精准对这些家庭进行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其次要帮助其提高抵御大病冲击的能力,最后,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近年来,江西省上下全面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江西省对于医疗救助扶贫不仅在精神上高度重视,而且还出台政策,但是政策对农村因病致贫、返贫不足以解决相应问题。疾病是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为了打倒这只拦路虎、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基于江西省横峰县的调查研究,优化我国医疗救助体系。

二、司铺村家庭因病致贫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司铺村家庭因病致贫的现状

1.司铺村家庭基本情况

本文在调查中选取了因病致贫问题较为严重的横峰县司铺村作为调研区域,采取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的方法深入农户对受访家庭致贫现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需要说明的是,至2018年为止,司铺村有137户贫困家庭,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92户。

本研究样本根据村委村主任提供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名单及相关情况,选取名单所有家庭为调查对象。表1显示的是对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包括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家庭年均收入和支出以及新农合参保情况等。此次调查共调查92户农村家庭,其中女性、年龄46岁及以上占比居多,分别占58.7%和48.91%。大多数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占57.6%,家庭总人口数大多数是四人或五人,分别为36.2%和30.5%。家庭平均年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4000元,占样本的39.13%,也有32.8%的调查对象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新农合在我国农村的参与度较高,在本文研究对象中新农合参与率是88.04%,没有参与新农合的家庭是因为家庭成员在县城工厂工作,购买职工医疗保险暂时没续保等情况。

2.司铺村家庭因病致贫的医疗救助特征

不同的家庭可接受的救助福利不同。司铺村最低生活保障受助有45人,占比48.91%;扶贫待遇受助45人,占比48.91%;农村医疗救助22人,占比23.19%;农村五保户待遇17人,占比18.48%。

3.司铺村家庭因病致贫问题现状

综上所说,司铺村因病致贫占比是67.15%,情况相较严重。结合对司铺村的调查研究及驻村观察发现,司铺村的因病致贫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加深脱贫效果的不稳定性

司铺村一些贫困家庭在政府帮扶以及自身努力下,辛辛苦苦地脱离了贫困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是一旦家庭成员遭遇某些重大变故,如癌症、事故致残等,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经济情况迅速恶化。“一人生病,全家致贫返贫”,让众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迈入贫困户行列。

(2)加重家庭的生活负担

司铺村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收入或者外出打工来维持全家生计。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主要成员身患重病或突遭意外伤害事故,不但无法外出务工,而且在治疗和日常照顾中还需要专人陪护,生活费、医药费等费用成倍增长,让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无法达到脱贫的目标。

(3)加大政府的扶贫负担

村民发生重大疾病后,政府在医疗保险等方面财政支出较多,再加上大病家庭的扶贫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扶贫队员结对帮扶,加重了政府扶贫的工作压力,对司铺村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司铺村贫困家庭致贫返贫影响因素分析

就目前情况来看,司铺村医疗支出与经济收入矛盾、医保政策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不足是主要影响该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限制着因病致贫人的脱困。

1.医疗费用高、经济收入低的矛盾影响

从对司铺村调查数据来看,调查对象年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4000元,占样本的39.13%,而医疗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2001-4000元和6001元以上,两类支出共占样本66%。由此可见,司铺村贫病家庭的收入很大比例用于医疗费用的支出,高额的医疗费用成为贫病家庭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

2.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完善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补偿因疾病造成费用损失的一种保障机制,从整体上看,已极大减轻许多患病家庭的医疗负担,其对医疗费用进行不同等级的补偿,能够适当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然而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部分政策仍存在医保报销比例偏低、医保报销的药品范围受限、门诊报销额度较低、“贫困建档立卡”医疗救助政策体系实施无法保证有效性、公平性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阻碍着司铺村因病致贫家庭脱贫目标的实现。

3.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不足,难以满足司铺村村民医疗服务需求

经过调查研究,司铺村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供给的医疗服务具有很大需求,且就医关注点在就医条件设施及费用方面。一方面,贫困家庭就医倾向主要集中在村卫生室、乡级医院,分别占样本的53.26%、35.87%,而倾向于前往城市著名医院与县级医院只有2.6%;另一方面,贫病家庭就医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医疗费用、医保报销额度问题,分别占样本的 74.1%、10.0%。结合现实的考量,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农村,村民看病就医困难重重,具体表现为大病看不了、小病不能看,村卫生室、卫生所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此,贫病人对于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同现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分配不均问题尤为突出,且形势严峻。

三、对政府医疗救助政策优化的建议

(一)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1.拓宽医疗救助筹资渠道、提高资金统筹层次

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救助的投人,不仅如此,还应采取多种优惠所能对社会资金的筹集子以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医疗救助资金。资金到位后,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合理有效地使用,防止浪费,更不能挪作他用。除此之外,还要提高资金统筹层次,实现资金的集中控制,从而保证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完善医疗救助方式,从“事后救助”发展为全程救助

由于因病致贫人群的不确定性,很难将其纳人困难群众信息库,在现有条件下度以实现“站式即时结算。鉴于此,可以探索设立一部分“医疗救助应急资金”或“因病致贫救助应急资金”,以便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救助相结合的方式,用于对因病致贫患者的全程救助。

3.扩大救助对象的范围,制定多样化的专项救助制度

专项救助要发挥政府、医疗机构,慈善机构、医药公司等相关主体的共同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出资,再加上一部分慈善筹资,鼓励医疗机构,尤其是慈善性质的医疗机构减免部分医疗费用,争取医药公司的药物赞助等形式,形成合力,有助于救助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

(二)政府主导,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

新农合制度是当前解决农民医疗问题的最现实、最根本的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居民抵御病痛抗风险的能力。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要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1.是在补助标准方面,通过财政支付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新农合补助力度,按照每年递增的原则,逐年提高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在提高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将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相应进行提升。

2.是在医疗付费方面,改革支付方式,在县内逐步推行付费总额控制制度,实行总额控制、按月拨付、考核结算、风险共担的基金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让老百姓把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节约下来。

3.是大病保障方面,扩大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通过与省市卫生系统的衔接,优先将在我县发病率高、诊疗技术成熟、费用可控的重大疾病病种纳入保障范围,并进一步提高重特大疾病的报销比例,充分发挥好大病保障在新农合中的作用。

4.是基金监管方面,严格执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好定点医疗机构准入、考评和退出的管理制度,对住院率和医疗费用不合理费用的增长要加大控制力度,切实提高新农合基金的使用率。

(三)做好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

1.做好扶贫数据与民政数据的衔接,低保提标核查要与精准扶贫对象的认定同步

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救治,如优先为贫困人口单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县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贫困家庭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对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尽快在市域内或省域内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2.做好扶贫信息与民政信息的衔接

两部门要分别将认定的扶贫对象、低保对象录入系统,實行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掌握新增和退出低保数据、脱贫和返贫数据。

3.做好扶贫政策与民政政策的衔接。

国家对扶贫标准、低保标准应按年度同步制定或调整,使两项制度相衔接,对于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实行分类集中供养,由中央财政予以补助。要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健康扶贫,既要“扶供方”,精准到机构、精准到科室、精准到人员;更要“补需方”,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切实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四、结束语

医疗保障政策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需要加大重视政策的改革和优化,政策制定者们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素,这样才能更彻底的解决好贫困问题,也能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另外,解决农民“因病致贫” 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短时期内也许不会出现很好的效果。 但是,江西省作为全国积极进行医改的省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横峰县作为贫困县,其脱贫任务艰难,因病致贫的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比重极大,可以看出,只要能解决好该县的因病致贫问题,横峰县的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斌. 因病致贫群体脱贫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郎杰燕.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山西大学,2019.

[]杨睿,《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发展策略》,2015年6月

[4]方黎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居民就医经济负担的影响》,2013年2月.

[5]姚强,谢佳,孙菊,《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因病致贫对象界定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中国卫生经济》第36卷 第3期 (总第409期) 2017年3月.

[6]楚廷勇.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7]丛亮. 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

[8]蒋志强. 精准施策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N]. 中国人口报,2019-09-04(003).

[9]费文清.“健康扶贫”的政策困境与优化——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5):138-139.

[10]高梦滔,姚洋.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15-25.

[11]孙昂,姚洋.劳动力的大病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中国农村的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6(01):26-36.

[12]朱超,王戎.因病致贫与缓冲效应的比较优势[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06):75-86.

[13]马志雄,丁士军.精准扶贫、人情支出与农村家庭医疗负担[J].中国人口科学,2018(03):85-96+128

[14]Goudge .J.et al.2009,“ Afford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Barriers to Health Care for the Chronically I11: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 from South Africa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9(1):1-18.

[15]Hossain.Z. 2013,“The Effects of Il Health on the Livelihoods of Extremely Poor Adivasis in Bangladesh”,Shire Working PaperNo.14.

[16] Russell.S.2004,“The Economic Burden of Illness for Househol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Studies  Focusing  on  Malaria, Tuberculos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 Hygiene71(2):147-155.

作者簡介:

徐旭娇(1995-),女,贵州遵义人,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

卢珍(1997-),女,江西赣州人,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