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弱势群体与数字弱势群体比较

2021-11-10 02:34程雷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

程雷鸣

摘要:信息弱势群体在研究信息获取渠道时,研究包括电视、广播、家人、朋友、网络、社会等信息的渠道来源;而数字弱势群体在研究信息获取渠道时,强调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可以明显开出信息弱势群体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似乎可以说数字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的一个研究分支。

关键词:数字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数字鸿沟

一、信息弱势群体的历史脉络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鸿沟”概念提出以来,图情界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有学者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阐述其获取和利用信息上的困难,认为其弱势会影响到该群体在信息上也呈现弱势状态,故应当对弱势群体进行信息权利的保护。有学者讨论了弱势群体的信息/知识援助制度(2007,华凌;2008,梁新华、王丙炎;2014,徐芳和陈婧;2016,巩莹莹等;2017,肖花),有学者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权利进行研究,如王远均(2016)等提出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特殊保护权,赵媛(2016)等提出了弱势群体的公共信息服务权;除了从“弱势群体”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也有从社会成员在信息上的强弱状态进行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信息弱势群体”的概念,不过这一概念尚无共识,有学者认为弱势群体就是信息弱势群体,只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弱势群体又“增添”了一项弱势而已(2005,刘骏;2006,袁秀孙;2008,严贝妮),有学者认为信息弱势群体从属于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在信息获取和信息服务领域处于弱势地位群体,是弱势群体的一个分支(2015,谢笑;2021,赵乐玲),有学者认为信息弱势群体包括传统弱势群体的大部分和新的不能获取网络信息的群体(2003,崇敬;2005,李洁;2010,张建彬),还有学者基于“数字鸿沟”下的信息获取与利用权益,纯粹从信息掌握和利用的角度界定信息弱势群体(2007,张俊玲;2013,井西晓;2015,易红等)。图情领域内的大部分学者认为,信息弱势群体由普通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衍生而来。除一般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外,它还包括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造成的那些不懂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不能平等地获取网络信息的群体,即“新的信息弱势群體”。并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弱势群体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其在网络上的弱势,即越来越注重其“数字化”的弱势,如杨嵘均(2016)认为“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智能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剥夺了一部分公民平等享受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信息权利,并由此产生了信息弱势群体。”其实不论认为弱势群体也是“信息弱势群体”的研究,还是单独就弱势群体的信息权利进行保护的研究,都有一个前提,即该弱势群体在信息上也是弱势的,不过该群体首先是弱势群体,其次才是在信息上也弱势,这与“信息弱势群体”有可能包含一种新的弱势群体而非传统弱势群体是不同的,但不论如何,如果该弱势群体同时呈现出信息弱势,我们可以认为该群体也是信息弱势群体,不过是信息弱势群体中由传统弱势群体转化而来的部分,因此笔者认为信息弱势群体的本质特征仍然是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不过可以从信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弱势群体(信息上同样弱势);一类为新的信息弱势群体。

二、信息弱势群体与数字弱势群体的些许不同

可以明显开出信息弱势群体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似乎可以说数字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的一个研究分支。如有学者举例:2009年开始,大学生被纳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这是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可以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力度,同时也促进各类学生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公平性,但很多大学生对于这条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消息却熟视无睹,据此将大学生视为信息弱势群体,可以看出,这里所谓的信息与“数字”是不一样。信息弱势群体在研究信息获取渠道时,研究包括电视、广播、家人、朋友、网络、社会等信息的渠道来源;而数字弱势群体在研究信息获取渠道时,强调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

参考文献

[1]崇敬.论“信息弱势群体”内涵的变迁所带来的信息咨询服务的变革[J].图书与情报,2003,(05):36-38.

[2]刘俊.论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歧视[J].图书馆,2005,(02):26-27+33.

[3]李洁.公共图书馆关注弱势群体获取网络信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09):40-42.

[4]张俊玲.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J].图书馆,2007, (06):68-69.

[5]华凌.对弱势群体信息援助与支撑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03):51-53.

[6]石德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弱势群体信息行为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75-77+21.

[7]张建彬.我国富裕地区的信息弱势群体调查报告[J].电子政务,2010, (07):125-129.DOI:10.16582/j.cnki.dzzw.2010.07.001.

[8]张赐琪.消弭数字鸿沟:美国弱势群体信息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4):98-103+116.

作者简介

西北政法大学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浅析互联网时代知识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
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公民社会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