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理论介入社会工作个案研究

2021-11-10 06:03常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

常客

摘要: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对于实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下,通过对案例中案主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根据问题和原因制订了介入计划,提出了解决办法,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帮助服务对象走出了困境。

关键词:认知行为理论;个案介入;亲子关系

一、案例介绍

1、案例背景

赵某,40岁,小学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師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同学私下里都叫他小偷。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了一番,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就表现出情绪的暴躁,生怕自己吃亏受委屈。结婚后,因夫妻关系不好而离异,离婚后留下10岁的儿子小明归赵某抚养。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赵某很早就下学了,仅仅取得初中学历的他现在没有固定的工作,靠做一些兼职工作来维持生计。赵某在生活上面对困难,遭遇挫折,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会萌生出自己是无用之人的想法。由于脾气性格古怪,赵某的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差,基本没有什么朋友,与亲戚几乎没什么交际。

2、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人际交往问题。在案例中,赵某由于在早年在学校生活中被老师、同学及自己的家长所误解,接受了大家给自己贴的负面标签,产生了非理性信念,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赵某对他人和自己的看法。在以后的生活中古怪多疑的性格使他很难去信任别人,很难与他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因此人际关系较差;

(2)自我认知问题。案例中,赵某早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了认知偏差,经常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自我认同感较低,对自己抱有负性的评价。在处理亲子关系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不承认自己的处理方式是错的,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

(3)经济与就业问题。案例中,由于赵某很早下学,文化水平低,没有固定的工作,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打零工,因此家庭经济状况窘迫,与妻子离婚后,他独自抚养儿子,经济压力较大。

二、介入策略及服务计划

1、接案阶段:首先与案主赵某见面,运用同理心、尊重等技巧以及接纳等原则和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期间同案主订立服务协议,确定服务的时间和地点。与案主进行真诚的交流,进一步了解案主的状况,明晰案主问题的成因及程度等。

2、预估阶段:与案主的儿子、邻居等人进行交流,进一步搜集关于案主的相关资料。通过使用SCL--90等心理测量量表,评估案主的心理状况,明确案主目前的心理情绪状态及生活状态。进一步对案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了解案主问题深层次的成因,对案主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界定,为下面的介入打下基础。

3、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与赵某进行交流,协助其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辅导的总目标是帮助赵某改变其不合理的信念,增进亲子关系,并利用各种资源改善其生活状况。具体目标分为服务前期在熟悉案主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通过与案主还有其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交流与沟通,掌握更多信息,并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服务后期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链接资源,解决就业问题,巩固改变的效果,帮助案主实现积极良好的改变。

4、实施阶段:根据对案主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依照服务计划分别对案主进行了如下介入:

(1)首先针对赵某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开展合理的矫正,进行认知重建。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帮助案主将自己产生消极情绪的心理原因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可以通过学习、观察、体验等方式来进行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所持有的不正当认知,并主动接受改变和重建认知重塑,通过认知中的错误辨认,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的能力。首先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赵某辨别出自己持有的非理性信念即不信任别人等,并且要向赵某说明非理性信念是导致自己人际交往困难、频繁出现不良情绪反应的根源。社工运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引导赵某与非理性信念展开辩论,开展自我对话。将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以正向积极的方式表述出来,增强其寻求改变的信心。

(2)修正案主的行为,改善案主的人际交往关系。社会工作者通过使用叙事治疗中的重写生命故事,引导案主回顾早年学校生活中的各种经历,鼓励案主表达出对当时情境的看法及当时一些心理创伤事件对自己的影响,让案主深入体会自己当时的感受,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中得到心灵的解脱。

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要求案主在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担忧与恐惧,澄清自己的期待,这样可以抑制或消减焦虑反应。

(3)链接社区和政府等方面的资源,对案主进行支持,解决案主的就业问题,提高其生活水平。社会工作者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察看服务对象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条件,如果符合,就协助案主加以申请;社会工作者链接就业培训中心等机构的资源,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案主学习掌握一些职业技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这样对于增强案主的生活自信心,处理亲子关系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5、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介入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成效评估可以从案主对自我改变的总体性效果方面进行评估;过程评估是在整个介入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参与程度,布置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对服务过程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估。另外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儿子及邻居等人开展面谈,询问他们案主的改变情况来分析个案介入的效果;

6、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回顾个案介入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妥善处理离别情绪,鼓励案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合理的处理自己的负性情绪。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对个案进行跟进,适时进行个案回访。

三、总结与反思

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是服务对象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在介入过程中强调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案主的生活情境及认知方式等,通过认知重塑、行为干预等专业技巧与方法来帮助案主改变非理性信念、思维方式及偏差行为。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扮演教育者、引导者、使能者等角色,在服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与案主的关系,密切关注案主的改变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介入的成功进行,促成服务对象良好的改变。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
我好想逃离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留守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傅雷家书》
社会工作介入再婚者家庭危机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