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索

2021-11-10 05:55李婉仪梁羡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实践探索乡村振兴

李婉仪 梁羡荣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从“艺术乡建”的角度出发,发现、分析并解决揭西县塔头村精准扶贫项目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缺失的问题,用灯光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方式,点亮非特色乡村的亮点,整合已有的研究和建设成果,开展精准扶贫背景下灯光艺术介入非特色乡村“艺术乡建”的路径探讨,并作为示范项目指导其他非特色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范本,具有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灯光艺术;乡村文化;乡村振兴;艺术乡建;实践探索

一、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设计概念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重建人和自然的关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充满社会文化的“在地性”基础上推动丰富多彩的乡村建设。[1]

1.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城乡二次元体系中形成了城乡对立的两极,乡村建设重在改善物质生活,建设手段倾向复制城市模式、道路硬化和居住楼房化的手段,丧失了农村自身的文化特点及村民对传统的村落文化的传承的态度。

2.艺术介入乡建的特征与意义

艺术乡建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扶贫的方式逐步改变乡村的贫困面貌,其次是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建构一种新的乡村文化模式。艺术与乡村的关系建立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2] 艺术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不仅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

3.灯光艺术介入乡建的作用

在物质条件满足下人们提出了更高审美、更高层次的美好的生活要求,以灯光艺术的方式将黑暗变光明,满足村民自身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需求。

(1)乡村照明与亮化环境作用

乡村振兴是从点亮乡村开始,在满足照明的需求下,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丰富灯光艺术的表现形式,差异化塑造整体光—环境—空间的关系,亮化的乡村环境。

(2)文化传播与美化心灵作用

打造深受大众喜爱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主题灯光秀项目,用歌和舞美化人们的心灵。既能提升大众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又能通过新的艺术体验重塑集体记忆,形成某种共性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

(3)唤醒乡愁与强化精神作用

在物质需求满足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灯光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能够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吸引游子回乡投资发展,唤醒村民齐心谋发展的积极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3]

二、灯光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揭西塔头村艺术乡建

塔头村,位于广东揭西,因村前河堤上有一古塔而命名,是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相交的边缘村落,文化、经济不突出,属于典型非特色乡村。以灯光艺术作为手段介入乡村建设,在视野拓宽、溯源启新、文化激活、构建自信等几个方面实践探索文化乡村振兴的路径。

1.“5G+VR”技术,开拓乡村的国际化视野

借力2020年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节的举办,将位于广州CBD花城广场及海心沙公园主展区的众多璀璨夺目的灯光艺术作品与都市华美夜景通过5G+VR技术打造的《云看广灯》作品实时全景地传送到揭西县塔头村文化广场LED大屏幕上,乡村观众可以实时互动调整视角观看广州国际灯光节的现场盛况,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跨时空同步。“塔头云看广灯”借助都市的景象点亮了偏僻的乡村窗口,开拓了村民的视野,启发幸福生活的更高追求,鼓励村民投身乡村振兴的行动之中。

2. 月出塔头光影秀,灯光点亮中溯源启新

灯光塔寓意“灯塔”有指引方向之意;塔头,又有先锋、标杆之精神。通过灯光点亮代表塔头地域文化根源的古塔——宝兴塔,创造塔头精神可视化、可感受、可品位的综合体验,见证塔头村的“古塔焕新”,参与村广场的“塔头升月”,引发村民对家乡文化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对艺术灯光视觉亮点的打造,实现乡村振兴人气聚集,吸引游子归乡投资建设、促进塔头旅游消费、打造乡村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依托媒体报道制造扶贫话题焦点,为非特色村落“找特点、造亮点、聚焦点”,为非特色村落艺术总结乡建范式。

3. 潮客影像动画,人文情怀再激活

在联合文艺汇演前篇,放映以“日出塔头—航拍祠堂—建筑风貌—民风民俗”为内容的影片,一点一滴,阐述广东财经大学的“精准扶贫”项目带动塔头村“美丽乡建”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校村联合、党群共同体一起奋斗的幸福成果;再通过文化概念动画的展现,以“塔头五行”为内容,描绘了潮客文化的文化想象。用自己的文化,讲身边的故事,乡村的人文情怀被再次激活,让人们对未来乡村建设满怀展望。

4. 联合文艺汇演,村晚构建文化自信

以“幸福塔头”为主题的扶贫成果暨美丽乡建的项目艺术活动,探索非特色乡村的灯光艺术介入“艺术乡建”的路径研究,将潮客文化与时代活力相结合,以灯光秀+文艺演出表达形式,展示当代塔头人民的新风采和新面貌。将“幸福”这一抽象理念结合實际行动,一场集高校、赞助企业、地方政府、乡村学生、村民共同参与的声、光、互动、表演的体验视觉联合文艺汇演秀,以“村晚”的形式,营造全民同乐的文化氛围,构建乡村人民的文化自信,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为美丽乡建而共同奋斗。

三、艺术乡建视角下乡村空间发展策略

“美丽塔头”艺术乡建活动,是以塔头乡村、乡民、乡产为中心主体,以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为本,以“文化服务、艺术乡建”的方式,探索人文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融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机制。

1. 立足本土创新振兴模式,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灯光艺术振兴村落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可应适当对内部进行必要的改造创新。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适合灯光艺术的介入,同质化发展会导致乡村失去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和个性特色。[4]另一方面,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受益者,乡村振兴发展始终要尊重农业发展、乡村建设规律。因地制宜,才能彰显特色。

2. 追溯地方文脈,“场景化”再造

通过对乡村地方文化调研与挖掘,打造“古塔流芳”、“塔头升月”等场景,艺术灯光介入乡村建设项目的独特性就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抽象化艺术的方式呈现。同时对非特色村落的标志性建筑或文化载体进行再设计,构造新时代村落精神的艺术形象。通过塑造乡村的特色人文亮度,运用现代科技应用等方式再设计,如开发村落品牌文化的艺术扶贫衍生品等,并同时呼吁社会企业将各种资源带到乡村,共同推进地方经济建设。

3. 多重主体参与,以民为本

借助艺术的观念、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文化,以“共建同行”的方式,让村民和乡贤参与进来,是艺术乡建的意义所在。以村民为本体,政府、企业、高校等多重主体的参与,涵括宣传、策划,文艺表演等多种能力的人才,将地方文化与当下时代潮流进行结合,展示当代村落的新风采,将乡村建设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4. 融于自然,乡民本色,文化本色

“乡村自然资源+科技”打造田园夜景,依托乡村稻田、蛙鸣、花海、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以夜幕做背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打造和白天迥异的夜间景观,实现新、奇、特、美的效果。乡村联合汇演搭建了一个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的沟通平台,增进了“邻里情”,增强乡村村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出一种团结奋进、文明和谐、喜庆祥和的氛围。

总结

从社会效应方面来看,灯光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加全民社会的认同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灯光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有利于挖掘本土化“夜经济”产业链的延长及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和创新型转化。从时代发展来看,灯光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集视觉、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活动,既能引导城市现代资源向农村倾斜,又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李莉.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2]杜宝贵,李函珂.国外乡村文化建设文献综述与引申[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9,(03):120-128.

[3]任成金.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多维透视[J].云南社会科学,2020,(05):49-55+187-188.

[4]陈宇.乡村美学语境下的“艺术乡建”路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0):57-59.

作者简介:李婉仪(1996.01-),女,汉,广东高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通讯作者:梁羡荣(1986.09-),男,汉,广东阳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娱乐设计

基金项目:2020-2021学年广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双百工程”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路径研究——以揭西塔头村为例(编号:2020XSZD103)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实践探索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