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

2021-11-10 02:05徐利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水质监测影响因素分析

徐利梅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倡导下,民众对环境保护愈加重视。水资源作为衡量环境的重要指标以及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一直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当前阶段下,我国水体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水质情况亦不容乐观。氨氮的排放是当前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检测水中氨氮含量也是水质监测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此方面的相关检测,可根据相应数据得出水质的最新状况,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升水质。本文拟从氨氮测定的意义、测定方式与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升我国当前水质。

关键词:水质监测;氨氮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水质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检测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然而就当前阶段而言,我国的水资源相对匮乏,且水体质量相对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诸多,氨氮的违规排放就是其中一重要因素。水体中氨氮含量的相关数据是水质情况的直观体现,其相应测定过程亦是水质监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当前有关科研人员正致力于提升氨氮监测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使监测数据更具科学性与适用性,从而提升国家总体水质。

一、氨氮测定的意义

前文指出,氨氮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水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检测这一指标意义重大。其一,可提高对水体污染程度判断的准确程度。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质污染情况相对复杂,氨氮是其中的污染物之一。若以比色法进行水体样本的氨氮测定,可通过棕黄色络合物的颜色深浅甄别水体是否受到氨氮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提高对水体污染情况的了解程度,便于对水体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从而为促进水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其二,可提高对被检测水体中污染物种类的判断。氨氮污染虽是造成我国水质降低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是唯一因素。一般而言,受污染的水中会含有多种污染物,当对被测定水体进行氨氮测定后,相关科研人员可通过相应方式对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进行计算,之后可采用科学的化学方法排除氨氮的影响,对其他污染物进行种类甄别,便于更有针对性地治理污染。其三,有助于国家与社会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氨氮测定的相关数据,国家与社会可制定出统一合理的排放标准,从根源上切断氨氮污染来源。

二、常见测定方法

就我国当前阶段而言,常见的水质氨氮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适用于氨氮离子浓度在0.05mg/L~2.0mg/L范围内的水体进行氨氮测定,其具体操作步骤与原理如下:将被检测水体样本与HgI2 与 KI 的碱性溶液充分混合,水体中的氨会与该溶液反应形成淡红棕胶态化合物,之后将该混合物置于波长范围为400nm~435nm的光波下进行吸光度测定,根据吸光值判断水体样本的氨氮污染情况。但利用此方法进行氨氮监测时需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在前期需采用蒸馏法或絮凝沉淀法进行无关因素的排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这两种排除方法之间,蒸馏法数据更为精确,效果更佳,但耗时较长;絮凝沉淀法的数据准确性与去干扰效果虽不及蒸馏法,但其耗时短,且误差范围相对可控,一般多被采用。

(二)显色剂对比法

该方法适用于氨氮离子浓度为0.02 mg/L~ 2.00mg/L范围的水体进行氨氮测定,操作细节与原理较为简易。将被检测水体样本与纳氏试剂进行混合反应,水体中游离的氨氮离子会与纳氏试剂中的相应成分结合生成黄棕色络合物,之后根据络合物颜色的深浅判断水体样本受氨氮污染的轻重。一般来说,黄棕色越深,水体污染越严重,反之,黄棕色越浅,污染越轻。需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一方法进行水体的氨氮测定时,被检测水体的PH应控制在10.5左右,若PH过小,混合样本显色不充分;PH过大,混合样本极易浑浊,从而无法观察测定。

三、影响因素

(一)光波

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而言,光波波长是决定其测定数据准确与否的关键性因素。长期的实验研究表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可用波长范围为400nm~435nm,最适波长范围为415~420nm,在这一范围的光波下,被测水体样本的氨氮含量数据最为准确。若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应将波长控制在400nm~435nm内,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与可用性。若波长为达到400nm或超过435nm,会造成纳氏试剂吸光度不断增加,测定结果易产生极大误差,从而失去数据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不能准确反映被测水体样本的氨氮含量。

(二)气泡

在对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尤其是氨氮测定的过程中,气泡的存在是无可避免的,在常规情况下,少量小体积气泡不会对测定结果造成过大影响。然而,若在测定过程中,气泡长期停留在比色池中,并且不断产生,这种情况会对水质监测结果产生极大影响,数据会呈现不稳定趋势,导致所测定水体的氨氮含量与其真实含量有较大误差,失去数据的参考价值。因此,在进行相关指标测定时,要在真空条件下对显色剂脱气,避免管道中进入过多气泡。除真空脱气外,也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气泡的减少,保证氨氮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检测过程发挥其真正意义。

(三)显色试剂

对水质监测过程而言,在测定氨氮含量时,显色剂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显色剂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需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贮藏,若在检测过程中,显色剂失去稳定性,被测水体的氨氮含量将会受到极大影响。显色剂最佳贮藏温度范围为20到30摄氏度,应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其贮藏时间为12天。若使用贮藏时间在12天以内的显色剂测定氨氮含量,显色剂性质稳定,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若使用贮藏时间超过12天的显色剂进行检测,则会对水体的氨氮测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显色剂的存放温度,存放条件及存放时间再稳定期内进行使用,从而得出理想结果。

(四)时间

当前阶段中纳氏试剂吸光光度法采取自动进样的方式来检测水体的氨氮含量。其进样速度极易影响吸光度显色时间,需对时间进行合理调控。在正常情况下,将自动进样过程中的尽量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能得到最准确的氨氮含量数据。除此之外,水体样本与试剂的反应时间也对检测结果有很大影响。一般而言,若反应时间小于10min,水体样本中的氨氮离子与试剂反应不充分,是络合物,颜色偏浅,吸光值偏低,所测得氨氮含量也相对偏低,若反应时间超过30min,样品吸光值偏高,所测氨氮含量也相对偏高。因此,应将反应时间控制在10~30min内。

(五)反应温度

在测量水质时,温度和颜色的变化密切相关。在25°C和室温的条件下,如果颜色持续10分鐘,则颜色最敏感,在5 -20摄氏度下吸光度没有明显变化。当温度达到30°C或更高时,颜色将开始褪色。一些经验证据表明,温度变化10°C时,氨回收率变化9%。因此,进行比色法时,应选择温度恒定的房间,最好在25°C的环境中用10分钟的显色速度进行快速测量。在20°C的环境中应延长显色时间,并且不适合在30°C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测定对水质监测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科研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掌握相应测定技术里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尽量减少或避免,主客观因素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失去氨氮含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用性。在此标准下,国内的水质监测工作会得到进一步完善,水体污染情况也会得到及时治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能得到很好落实,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加速相关进程。

参考文献:

[1]肖敏.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3):98-101

[2]陈小丽.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绿色科技,2020(4):68-69

[3]许毅琳.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7):154-155

猜你喜欢
水质监测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2014—2016年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饮用水有毒物质检测
浅谈重铬酸盐法与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的比较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WSN监测的水质预报系统模型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