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优化策略

2021-11-10 15:33李希
康颐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

李希

【摘要】目的:详细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研究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纳入本研究,将2019年6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收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工作进行总结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于2020年1于起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将2020年1月-6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收集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阶段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差错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明确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和满意的护理服务,降低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值得重视。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23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显著提升,且发病患者呈年轻态发展,心血管内科就诊人数不断增加,也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及压力。心血管内科(简称心内科),是专门诊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治疗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发展变化快,情况相对严重,病情较为复杂,因此在实施治疗同时,需要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巩固治疗效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变化,便于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因为疏忽或是差错诱发不良事件影响治疗效果。为此,科室重视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总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对工作质量提升及护理纠纷降低具有积极作[1]。本研究将本院收治的心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常规护理模式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差异,为心内科护理工作优化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纳入本研究,入组对象收集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根据入院期间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入组对象均确诊并住院治疗,意识清醒;排除标准:精神或意识障碍患者、危重患者。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68岁,均龄(52.88±2.53)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2-70岁,均龄(53.09±2.4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内科护理工作实施常规管理规范:护理人员遵照科室管理规定规范完成日常护理互动,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进行健康宣教、药物护理、生活指导、运动指导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评估能力。协助患者和家属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由科室管理人员及护士长对科室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护理涉及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1)疾病情况复杂,发展较快,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护理缺乏足够认知,依从性较差,存在未按照医嘱服药或是私自离开病房,还有些患者及家属因为疾病恶化负性情绪较为明显,会加大护理难度甚至诱发纠纷。同时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护理工作质量,实际护理中存在责任意识差、操作规范性差、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等问题,加之科室护理任务繁重,会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科室针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同时辅以护理风险管理:(1)重视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及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管理制定,例如明确人员责任,规定操作规范,提升文书书写能力,有效交接班等,从而能够确保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护理人员要对护理中涉及的安全问题有准确的了解,提升自身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规范言行,避免发生医患纠纷;加强法律意识,提升工作规范度;(2)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利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提升患者疾病了解程度,详细告知疾病治疗目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疾病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各项工作开展前提前告知患者并征得同意,尊重患者知情权;随时告知治疗进度,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1.3 指标观察

将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发放给患者,不记名方式填写后并交回,由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值越高表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理想[2]。

记录两组护理工作发生差错及不良事件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究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接受x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为P<0.05。

2 结果

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差错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提升,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对于疾病治疗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较多,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因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护理风险大。为了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避免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发生,需要重视总结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能够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效率。

结果证实,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两方面: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护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等均会对护理质量存在直接影响,导致发生护理差错或是造成不良事件;另外患者不遵医嘱行为,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等因素会导致发生护理纠纷。根据上述问题在规范基础护理同时重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差错率和不良事件几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理想,各项结果均优于常规护理阶段(P<0.05),表明明确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可提升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明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可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值得推荐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舒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113-113+115.

[2]鲁倩,韩志华.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对策分析[J].人人健康,2020,No.523(14):529-529.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