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競爭力有提升空間

2021-11-11 19:40
澳门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競爭創業大灣區

澳門青年融入灣區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克服?對青年人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澳門青年融入灣區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既是合作也是競爭。澳門經濟受惠於博彩業帶來的經濟紅利,市民收入穩步上升,失業率長期維持在較低水準,政府積累了雄厚的財政儲備,每年均維持多項民生福利措施,澳門青年長期處於這樣一個安逸富裕的環境中,加上發展空間有限,競爭相對較小,長期難免形成綜合能力相對較弱的局面。相比灣區其他城市,他們人多地大,產業多元,機遇多競爭也大。內地的青年人從小就是經歷各種競爭成長起來的,他們相對更能吃苦耐勞,敢於拼搏。正如前文所說,我們澳門青年人有著獨特的優勢,建議青年人把握發展機遇,善於利用自身優勢,更要努力提升綜合能力,進而提升競爭力。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果,但由於兩地制度文化不同,對於是否前往內地城市發展,澳門青年人大都持觀望態度。今年5月,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與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公佈了《澳門青年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意向調查》結果,調查針對澳門青年人前往大灣區城市工作、居住和創業等的態度。調查發現,15至34歲願意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居住、投資和創業的青年人,只佔約三成左右,反映依然有很大的推動空間。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蔡明威副主任:走進大灣區,面對的是一個競爭力很強的、多元的經濟體,在澳門可能認為自己不錯,但走進大灣區,見到香港、內地的年輕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未必這麼強了。其實能否走去灣區發展,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心理上的克服,離開澳門熟悉且舒適的生活圈,需要勇氣。可以說年輕人需要跨過心理和物理的鴻溝,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年輕人不敢跳進灣區這個大泳池,再好的政策和扶持,都無濟於事。我自己大灣區企業的同事,很多都是離鄉別井,來自五湖四海。年輕人需要有闖勁和拼搏精神,才能幹出一番事業。

澳門工商聯會吳華威執行會長:把澳門青年放在這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裡,放在國家的大局裡面,澳門青年就必須面對其他城市發展和整個大環境下帶來的壓力。如其他城市的發展趨勢,他們的實力在某些方面對我們會有影響,或者說是一種壓力,具體說來就是競爭力。我們的競爭力需要加強,在這種環境下如果沒有競爭力,沒有實力的話,便會不進則退。當有機會來臨的時候,挑戰也來了;但如果不跳出澳門發展,在澳門現有的這種狀況下,選擇是不多的。

澳門有一個基本的社會矛盾,就是社會快速的發展和資源配置的短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澳門青年來說是難得的機遇和條件。希望澳門青年人敢於打破思維定式,勇於走出人生的“舒適區”,到內地多走走多看看,拓展視野、發現機遇,把握發展大勢,發揮港澳和自身優勢,定能創造更多可能性。

創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黃茵董事長:我認為面臨兩大挑戰:一是面對相關專業自身了解不足;二是面對內地市場的相關政策法規不了解。澳門青年人的競爭力不算強,建議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先裝備好自己,再進入灣區。

建議提前了解自己有興趣或者擅長的行業,提前收集相關的資料,並主動詢問相關經驗人士,不因為市場的熱潮而衝動,亦不因市場的不確定性而退縮。當對一件事了解到一定程度,需要結合實踐,小規模有限的試錯是現代年輕人可以採取的方式。我自己在創業初期,都參加了很多的創業營,去不同的企業學習,亦參加了政府舉辦的實習計劃,2018年時我獲得了全澳青年創業比賽的亞軍,這時我才正式成立公司,都是作小規模經營,了解市場,並用了一年的時間去了解橫琴的政策,了解到有租金補貼等;2019年來到橫琴,因此我們企業在場地和人工成本上都可以節省部分費用,當然在橫琴也不是這麼容易招聘到員工。

猜你喜欢
競爭創業大灣區
港人開啓「大灣區」生活
港人開啓「大灣區」生活
企業投資經營系列談同業競爭問題全面解析
美國的企圖是想「剪中國羊毛」
創業切忌盲目跟風,籲做好能力匹配與職業規劃
劍指電商價格戰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助青年創業還是“授之以漁”?
多元選擇 支持台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