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传播类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1-11-11 01:06刘舒雯龙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新文科

刘舒雯 龙艳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的要求下,培养全面的人才成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几乎所有的传统文科都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以传播学专业建设为例,传播+技术、传播+艺术、传播+专业特色成为各个院校实现“新文科”战略布局的主要方向。尽管艺术学和传播学分属不同领域,但是自古以来二者的关联最为密切,艺术本身就是传播媒介,而当下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审美的提高。艺术传播在诸多跨界组合中因具有传承性和关联性而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关键词:新文科;艺术传播;课程体系建设

“新人文”(New liberal arts)这个词最早是80年代由美国Sloan基金会在资助文理学院时提出的。在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家根据21世纪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参照“新人文”的概念,提出了“新文科”这一提法。它强调以继承与创新、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新文科”的背景要求下,几乎所有的传统文科都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以传播学专业建设为例,传播+技术、传播+艺术、传播+专业特色成为各个院校实现“新文科”战略布局的主要方向。而艺术传播在诸多跨界组合中因具有传承和关联性而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在传播学专业中开设艺术传播类课程的必要性

(1)艺术与传播之间的密切联系

尽管艺术学和传播学分属不同领域,但是自古以来二者的关联最為密切。艺术源于人类传播本能的原始冲动,从“原始壁画”延伸到今天的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且衍生出更多的分支和流派。人类在艺术中不断探索、强化着信息传播的本能。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本身就是传播媒介,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和记录新闻事件。在现代媒介中,随着受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大量的传播内容又都充满艺术性,或者本身就是艺术作品。“艺术”一词也被广泛运用于对传播内容的评价标准中,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乐”就是指广义的艺术。

(2)艺术+传播的交叉、合作、升级

从学科概念来看,“艺术传播学”这一概念在新世纪之初就已经建立,是指从动态艺术传播系统的整体出发,以人类的艺术传播行为为核心,综合地开放性地研究艺术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对艺术信息加以传播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艺术,从而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换句话说,艺术传播的本源是研究艺术如何更好的被大众接受并欣赏,以达到传播审美的目的。

从新时代的教育目标看,新文科是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而艺术传播类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院或新闻传播学院的课程设置上,用更科学的方法搭建艺术表现与现代传播方式的一座桥梁,既可以用传播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艺术文化流行的现象,也可以在现代传播中融入美育观和艺术表现手法,让传播本身更具有审美效应,也让艺术更顺应传播规律,建立起1+1>2的跨学科新模式。

2.艺术传播类课程建设与创新的要点

(1)艺术传播类课程担负着高校美育建设的重任

伴随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重视和提高,高校艺术传播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担负起提高大学生美育鉴赏能力的责任。在我国大部分院校的传播学和传媒专业招收的文科生中,普遍缺乏艺术素养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大问题。在高校里,艺术往往被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被独立培养,而除艺术生之外的大多数高校学生的美育常识仅仅是停留在高中美术课阶段,或者只具备最简单的艺术常识。这对于需要具备艺术素养的传媒专业学生而言,审美的“不自信”和艺术能力的缺失成为制作传播内容时最大的障碍。因此,开设艺术传播类课程正好符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把文学、语言、美术、音乐等多项内容与传播方式结合在一起,在美育教育的背景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2)艺术传播类课程要重视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之所以成为单独领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学更加看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家首先要能够熟练的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其次才能深入进行艺术创作。而这个“掌握技巧”的过程,也正是传统人文类学科所缺失的“实践性”。大多数人文教育学者都在从事的纯理论方面的研究,弱化了社会发展中对实践操作能力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诉求下,艺术与传播的结合,正好可以弥补文科类课程实践缺失的短板。以传媒影视专业近年来普遍开设的《影视美术》课程为例,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在具备美术学认知的基础上,揭秘影视艺术幕后的创作技巧,在学习专业拍摄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比如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色彩基础、构图方法、道具材料的使用,甚至完成影视艺术幕后的场景设计、服装、化妆、道具制作等内容。从专业学习的角度看,艺术传播类课程一方面强调艺术赏析,另一方面强调“实践操作”,只有把内心感知付诸于实践操作才能像创作艺术作品那样,生产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3)打破专业壁垒,跨专业完善师资团队

艺术传播学课程本身就属于跨界研究,需要具备艺术素养和传播方法的复合型师资力量。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可以依靠“课程群”或者“课程联动”的创新方法,在传播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艺术创作的引导。诸如文案写作课,可以摆脱以往写作文式的“爬格子”写法,在课程联动中将艺术学审美和感知方面的特点融入课程,写作与平面设计、摄影、摄像、视频制作等方式联动在一起,对某一文化、某一地区的历史故事加以现代化的重构,在撰写文案的同时就具备了影像的画面感和其他的艺术技巧;再比如,可以在广告学专业中加入美术基础、艺术赏析类课程;在广播电视编导课程中融入戏剧表演、舞台灯光、影视美术设计等交叉领域课程;在舞蹈学专业中开设舞台灯光、舞台美术设计等内容课程。这些打破专业壁垒的课程联动,又可以培育出具有实践能力特色的专业教师团队,以教带人,师生共同参与,丰富文科背景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或者帮助艺术专业学生掌握现代媒介使用技巧,使艺术活动与传播方式更自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传播与艺术创作之间的一个部分。

总之,“传播”是媒介发展的主动力,特别是在当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时期,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出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艺术传播作为以艺术为载体,以审美和主观感受为传播方向,以艺术手段为传播途径的一个重要传播方式,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艺术,从而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艺术的使命就是传播,艺术传播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探索和创新跨学科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樊丽明.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3.

[2]张俊宗.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第56卷第5期:13-17.

[3]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3):21.

[4]李永杰.推进新时代文科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6):3-5.

[5]邵培仁.艺术传播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注释:

①《艺术传播学》邵培仁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建立艺术传播类“课程群”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探索”(项目编号:2021XJYBJG-90)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新文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财经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