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对大学生素质养成的作用

2021-11-12 06:18施广楠王铭泽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施广楠 王铭泽/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

有人说,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也有人说,音乐是一场不用出门的远行。音乐的存在,使得人们的情绪得以调节,情感得以润色。运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出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思想联系在一起,讲究一个“悟道”,可以较好的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这将成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养成的一个突破口。尤其是在现代大学生的审美、爱国主义情操、身心健康和文化修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大学生素质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就开始兴起,经历了从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从自发形成到融入外族元素、从自然发展到形成固定风格、从零碎组合到空前发展等阶段,可谓是历史悠久。但是,随着媒体宣传民族音乐的比例逐渐减少,当今社会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流行音乐趋之若鹜,不懂得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中国传统名族音乐以及其中的底蕴正在被新一代中国大学生遗忘。

但事实上,近期各种迹象表明,目前的“填鸭式”教育存在种种弊端,当代大学生过于浮躁,盲目追求潮流,缺乏冷静理智的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其中底蕴可以很好的抚平大学生的浮躁,提升内在修养,其作用可以多方面积极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带来正能量。

二、传统民族音乐的积极作用

(一)传统民族音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引导

在当今社会,传统民族音乐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方面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表达民族情感的传统音乐激发其爱党爱国的政治理想,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思想,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品格。有人认为:音乐是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服务;也有人认为:音乐是完全独立的,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两种价值取向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都有所表现,有时则是以相互交织地状态呈现。

列宁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通过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革命理想和精神力量。传统音乐可以从意识形态层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影响,即是对党、国家、民族的精神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作品很多,用音乐进行教育是一种间接教育的形式,因此要求音乐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理解情况和所选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认真钻研、精心挖掘作品的内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政和。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因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它所演绎出的动人乐曲更加能深入人心的挖掘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迷醉于独特的传统音乐之中。

(二)传统民族音乐对大学生历史文化修养的提升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一首音乐作品,有些观众可以感同身受,被乐曲的旋律所感染,如痴如醉,但有一些观众,他们似乎对音乐的魅力无动于衷,受不到任何的渲染。同样是琵琶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不会欣赏的人,听到的只是一些高低、快慢、轻重不同的音,而懂得欣赏的白居易却能感受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并且想象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画面。除了兴趣上的偏好及环境、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之外,不同的人在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上也的确存在着差距。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因此学生在鉴赏感悟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对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解。包括音乐作品所诞生的历史环境,音乐作品所隶属的流派或风格特征,作曲家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意图等等。当然,欣赏者的音乐理论知识越多,音乐作品积累越全,越能全面理解和认识意蕴深长的传统音乐。如此一来,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大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也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在音乐的熏陶中,感知历史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历史文化感知,进一步去感受音乐的精神内涵。不断的从传统音乐中感悟历史,又透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去理解音乐,品味音乐,不断的在音乐和历史文化中循环往复,在历史文化修养方面自然会有长久的提升与发展。

(三)传统民族音乐对大学生审美的影响

著名作家郁风先生说:“进入音乐就如同走进另一个世界。它又不像梦境那么虚幻,那么不可控制;它是实实在在的,有人在严格控制着的,有规律地在显示一种意念、一种情境。有时你似乎能随着它流淌到感觉所预期的境界,有时又会遇到意外的震撼,只能跟随它激荡,使你全身的血液神经都和它溶化在一起。”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应该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相对于西方音乐,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确,每当我们的耳畔响起一曲优美的旋律,就如同在欣赏一场绚丽的芭蕾舞剧,或是在细细品读一篇独具风味的唐诗宋词,或是在品泯一杯香浓可口的午后拿铁,这些都会让我们身心愉悦,享受美的烂漫。

我们说的提倡大学生学习与鉴赏中国传统音乐,实质就是对他们在审美方面的熏陶,在歌曲、器乐、表演等教学中,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不管是雄壮激昂的协奏曲,还是婉转悠扬的抒情曲,都可以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熏陶。现代大学生主要接触的学习领域较为单一,学习节奏也快,通过传统音乐的学习,可以使其获得放松。音乐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通过音乐陶冶,可以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有感受美、理解美并创造美的富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

(四)传统民族音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调节

古人曾说过“调和,乐也”。部分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是情感直接表达的艺术形式,它以不同的旋律线条唤醒人们对于美好过往的回忆,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分散对于消极事物的注意力。部分音乐作品可以让听者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产生抗疲劳、助消化、降压、调理神经系统等作用。当不愉快情绪在体内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时,适当的音乐能起调节作用,这种互动作用可以调节身心愉悦。

早在古代,人们已经知道音乐能够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有助于一些疾病的治愈。《春秋》就曾记载用音乐治病的情况,《乐记》也谈到“乐行而伦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皇帝内经》指出:“内有五脏,以应五音”,“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在我国古代,就把音乐的“五音”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联系起来并记载了如何利用音乐来治疗疾病。

放眼当今社会,大学生有着来自学业、求职、感情、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聆听音乐对于他们而言,成为一种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而在当前就业环境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大学生更要从容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利用舒缓的音乐来减轻精神上的疲倦,放松紧绷的神经,起到积蓄精神、缓解疲劳和增强精力的作用。因此,适当的选择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来学习,可以调节大学生的生活节奏,从而达到多种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平衡,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语

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熏陶对大学生的思想涵养的提升是极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无论是政治思想、历史文化修养、审美还是身心健康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同时,大量的西方流行音乐文化逐步的在改变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所以我们更应该弘扬自己本国的文化,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绽放它的光芒,在艺术的国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此,高校教育者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方面迫切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并且开展可行的教学方案,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作用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