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画专业人才模式培养与创新

2021-11-12 06:18南京艺术学院高职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宝 岛/南京艺术学院高职学院

动画在英语“Animation”中具有“赋予生命”的意思,它将绘画、漫画、电影、文学、摄影、音乐等艺术进行了综合。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被运用到动画中。动画片在我国一直被称为“美术片”,是电影产生之后形成的艺术形式,它将静态的绘画利用电影技术变成活动的画面,也就是绘画人物“赋予生命”,让绘画出来的人物具有生命感。动画片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将神奇的想象作为故事内容,是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不仅仅是动画电影、电视剧,还被广泛运用于广告和幼儿教育、中小学新媒体教学中。

一、我国动画片的发展与不足

(一)我国动画片的发展

动画艺术产生以来,一直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分支,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了记录片。我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现了动画片,新中国成立后,也生产了很多受观众欢迎的动画电影,例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电视发展之后,我国引进了大量的日本动画片,美国动画片,如《聪明的一休》、《圣斗士》、《变形金刚》。同时我国也推出了系列动画片,如《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西游记》、《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这几年,我国还推出了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我国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是将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到动画片中,如水墨画、木偶、剪纸。但和日本、美国的动画艺术相比,我国的动画片制作还明显落后。

(二)我国动画片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普及之前,动画艺术主要是制作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剧,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影视剧、广告,随着新媒体教学的兴起,动画也被运用在教学中,以及电脑游戏中。

从我国目前的动画制作来看,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动画影视剧在取材上缺少创新。《西游记》、《封神榜》都是我国传统文学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其中的情节几乎是妇孺皆知,改编为动画片后,也就没有新意,只能让幼儿了解古典名著。

其次是动画人物形象上缺乏美感,我国上世纪的动画片,在人物设计上,借鉴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水墨画、木偶、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的特点都被运用到人物形象设计上,使动画人物充满民族特色。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创作的动画人物形象却失去这个特征,借鉴的是日本和美国动画人物设计。有些动画人物显得粗糙,毫无美感。例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中的人物形象,无法和日本动漫人物相比。

第三是我国对动画片的定位不准确,我国制作的动画片成为儿童专利,故事情节幼稚,教育倾向明显。成年人并不喜欢,但美国的《狮子王》、《花木兰》、《冰雪奇缘》、《功夫熊猫》,却成为商业大片;日本宫崎骏的动画片也受成年人欢迎。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故事情节曲折,有童话的瑰丽想象,营造出神奇的想象空间,人物造型美观,即使有教育功能,也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

二、我国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动画专业现状

动画片要想拥有更多的观众,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合作努力,文学创作、绘画创作、数字媒体技术,掌握这些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运用到动画制作中。

目前,我国对动画专业的人才主要集中在3D模型师、渲染师、特效师、原画师和动画师等方面,这些人才都需要通过动画专业来培养。这些人才是影视动画和游戏动画的主力军,其他行业中的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建筑等行业,也需要动画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高职院校已有五百多所,在校学生已经超过五十多万,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但我国的动画创作,却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方面,和社会需求严重不符。社会需求的动画人才是具有人文素养和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却是重视数字媒体技术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养,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动画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美术学院、影视传媒和综合性大学,都有动画专业。美术学院重点在美术设计、动画造型为主;影视传媒重点在于动画片的后期制作,综合性高校的动画专业,是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重点。这些不同的高校,虽然都有动画专业,但都忽视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原创性缺乏重视,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二)动画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从2009年开始,就开设了动画专业,从2012年开始,每年有十几万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对于我国的动画创作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是教学理念不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教育理念还当留在上世纪,以培养专才为主。培养专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各行业人才匮乏采取的培养方式。由于特殊时期造成的教育落后,高等教育继续采用培养专才的方式来缓解。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专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通识人才和复合人才才是社会需求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动画制作的培养,忽视了对动画创作、动画美感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技能,忽视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就业能力,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理念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压缩人文素养教育的文化课,如语文、美学教育,扩大了技能教学。

第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动画专业需要文化素养,也需要数字媒体技术。但目前的教师都是专才型,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对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掌握不足。而艺术教师擅长绘画,对传统人文掌握不足,对数字媒体技术掌握程度也不高。师资力量薄弱不是教师个人原因,而是我国长久以来的专才培养模式造成的。我国从高中开始,就分成文理科,人文素质教育是文科生的专项学习内容,计算机技术成为理工科学生的专项技能。这样的培养模式,使教师本身缺乏复合型特质,因而很难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特点的学生。

第三是教学设备不足,动画专业不仅需要理论学习,还需要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动画制作使用的性能高级的计算机、动画后期编辑设备、动态捕捉设备的置办没有资金支持,这样也影响了人才培养。

第四是缺乏实践基地,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都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但动画专业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高职院校培养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途径

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需要从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校企合作几方面来解决。

(一)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首先要将培养专才模式过渡到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加强人文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重视语文和美学教育。动画人才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应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创作中,让青少年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人文素养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在古典诗词和小说中,获取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联想和创造能力。例如学习《山海经》、庄子,可以借鉴这些作品瑰丽的想象,营造神奇空间。

美学教育主要是艺术修养,包括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中的中国画和书法艺术,还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雕塑、木刻、剪纸、木偶等。通过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动画中创造美的形象。

更新教学理念,需要在课程构建中进行改革,增加人文课程和美学课程。鉴于动漫艺术的特殊性,高职专业应该要延长教学时间,将现有的三年制延长为四年制,让学生在学校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修养的学习。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方面的学习,例如通过兴趣班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活动中。

在考核方面,也要将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统一,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二)培养师资力量

动画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艺术欣赏力和数字媒体技术,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是通识人才。对于目前的专才型教师,学校要定期安排教师进行通识知识的学习,例如安排擅长计算机知识的教师学习人文知识,加强艺术修养;安排艺术类教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动画制作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进修、定期辅导以及自学的方式来进行。

在高校培养师资力量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高校师范类在招生方面,应该打破传统,招收文理兼修的学生,这样可以避免文理分班形成的知识单一性。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也朝着通识型方向发展,但改变传统需要从理念开始。

(三)加大教学设备投资

动画专业不仅仅需要人文素养,更需要实践支撑。无论是自我创作,还是学习动画制作,都需要付诸行动。通过动手的方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添置教学设备,提供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操作。

(四)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锻炼学生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也需要动画人才,例如广告行业,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动画后期制作能力,更要锻炼学生的动画创作能力,让学生进行创意,自己编写脚本,制作动画作品。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通过B 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展现自己的作品。这些平台具有竞争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