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人际沟通研究

2021-11-12 06:18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周 恒/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模式,运用心理学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对人的力量和美德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平均水平。它需要心理学家以一种更加开放和欣赏的视角来看待人的潜力、动机和能力。人际沟通是指个体通过某种表达方式,如语言、文字、肢体动作和表情,向其他个体传递某种信息的过程。良好的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人际摩擦,使其能够和谐友好的交流。大学生人际沟通过程中还存在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个体异常的行为模式。同时,大学生面对不少的人际关系时会出现紧张的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大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更严重的话对自身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一、加强新时期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意义

(一)促进高职学生成长

高职生活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转折点。因此,要加强高职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对教育发展新形势要求的适应

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教育的重点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一定的改进,对教育质量的标准方面需要进行一定地控制,进一步培养优秀的人才,从而使其能够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和相应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改革不断地变化。教育改革应越来越贴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新时代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做出新的改变和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三)促进学生交流,提升成绩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进一步使得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提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当下高职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

(一)学校对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重视

在实际的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对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一定的重视,学校的重视力度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重点是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被许多老师忽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高职学校人际沟通能力教育课程较少

由于高职院校不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很多学校开设的人际交往能力教育课程较少,难以满足人际交往能力教育的要求。即使课程的安排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没有起到真正的培训作用。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所以很难及时融入社会。

(三)教师教学的方法缺乏一定的创新

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课堂中并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学不到相关的知识,因此沟通能力不断地下降,从而阻碍学生的成长。

三、当下高职学生人际沟通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重视程度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就业方面的压力,相关课程方面的发展,学校的重视度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别,因为是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因此不少的学校认为这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很重要的,使得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高职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对他人的成就、名誉、品德和优越地位产生一种不友好、敌对、憎恨的情绪。他把比自己强大的人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和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他感到不快乐,甚至产生怨恨和愤怒。偏执心理。偏执的学生倾向于主观地设定自己的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无中生有地把事实强加于人,甚至以“以邻为壑”的心态将他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是狭隘、片面、毫无根据的盲目想象。自卑心理。自卑是由于过度自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自卑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有当自卑感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展。有羞怯心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过度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忧。在大学里,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他人沟通。他们常常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表露自己的感情。这自然导致他们无法处理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阻碍人际关系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因为本身学校的重视度不高,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高职教师对相关的心理学的课程重视程度比较低,相关的教育内容十分浅薄,使得学生对此方面的受教育程度比较浅,自然而言不会有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少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学生在生活中逐渐不喜欢交流,往往喜欢独处,和父母之间慢慢变得越来越陌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出现一定的问题的时候,孩子不喜欢和父母分享,逐渐地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距离,不利于孩子的进一步发展。

四、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高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措施

(一)人际沟通能力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要在学校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就必须将人际交往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无非是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学习环境中的沟通。教师在讲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可以充分引用和模拟真实的职场工作环境,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视度

很多时候,学生交际能力的缺乏是由于自身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注意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正确的心理素质,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他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反省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客观地看待自己,然后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其次,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人的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学会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他人,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

(三)高职老师以身作则

教师自身的行为和品德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和模仿性特别强。所以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微笑,用自己快乐向上的态度感染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诚实守信,善于与人交往,善待他人,善待世界,乐观向上。

(四)积极发挥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教育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方面教师应该发挥正确的作用。高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面临着步入社会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阶段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具有亲和力和负责任的态度,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平时可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兴趣,有效打开他们的内心,参加活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劳动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五、结语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应该逐步树立正确的新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促进新时代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良好发展。通过相关的现状分析以及人际沟通所带来的影响等,会发现人际沟通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方面的研究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事情。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加强高职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身对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会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