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课程思政探索

2021-11-12 06:18段洁菡东北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段洁菡/东北大学

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外语学院中,法语课程作为第二外语课程,已经普遍存在于外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就现在中国高等教育所处于的新的发展时期,课程建设与思政工作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怎样做好第二外语的法语课程思政工作,把有关思想要素和德行涵养的教育有效的融入专业课程中,这就为我们法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落实在立德树人上,而其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因此,对我们现在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包括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等。

我们教师更要回归教育的初心,努力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课程,深入挖掘自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力求做到让课程优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课程体系。

就外语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工具课程,同时更是让学生直观的,迅速的接收国外讯息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对学生做出价值的引领,起到一个在思想政治上的隐性教育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而法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程,也有着同样的使命。

首先,结合以往的相关法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有以下思考:

相关法语课程的现状:一般主要是以语言技能课为主,所授课的课本内容多为介绍法国相关情况,很少涉及国内内容。并且课文涉及面窄,并内容存在有一定时间差异。内容有些忽略现代科技发展,不够贴近生活,更少涉及外交,国际关系领域等。这样导致跨文化比较的部分缺失。此外,学生接触到的相关我国一些重要的理念,观点,政策,措施的法语表达内容不足。

学生毕业后的能力有不足:由于对母语文化与国策理解不深,跨文化能力不足,在阐述有关国家观点立场,涉及国家利益方面表现相对较弱。语言基本功较强,但缺乏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欠缺:授课时习惯于原有的模式,就事论事;对国家政策理解层度不够,缺乏改革的动力,对专业课程思政没有更多的投入。

针对以上现状,在法语的专业课程思政上已经有了相关的发展方向。

(1)从教学机制上入手,全面统筹法语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制定法语专业课课程思教育改革方案。(2)进行团队建设:打造“专业+思政”共同体。(3)具体对课程设置调整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4)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育德知识培训和育德教研活动;校内外思政教育开放利用。(5)提升整体教师的相关思政能力。

那么,在这些总结的基础之上,我们再具体到“第二外语:法语”这一课程,进行详细的展开阐述一下其课程思政的探索。

“第二外语:法语”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我们把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做到知识传播和价值引导,让课程达到1+1大于2的良好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从多方面进行更多不同的思考和研究,把隐含要素发掘出来,科学架构课程,以多维的课程建设彰显价值属性。

第一,对于“第二外语:法语”教学的新时代建设而言,要努力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就目前我们所教授的“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来讲,根据教材所涉及的不同单元内容,结合中法的不同实际情况及实事,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首先,就法语的基础读音内容,就可以联系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知识,可以借助对比带入,在学生学习外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更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其次,通过语言知识的深入学习,对教材中涉及法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单元内容的讲解,适当的进行相关中国社会内容的对比带入,从而自然而然的展现出很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诸多优越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此外,针对特殊时期,在适当引入相关法国的各类活动的相关法语内容,供大家学习的同时,也能适当添加中法比较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现在所处的环境,加深感受到祖国的力量,无形中更加提高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针对“第二外语:法语”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我们还都处于摸索阶段,在努力完善中。专业和思政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我们努力要达到的目标。

一方面,就专业内容来说,通过对教材不同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法国的社会及文化相关内容。满足和激发学生通过外语了解世界的学习愿望及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另一方面,结合课程思政,通过课程内容,抓住不同题目内容中的相应中国社会的优越性的体现进行简练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生活中的各种进步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从相应的社会现象,层面等,如国家医疗的便利性,国家网上购物支付的便捷性,国家发达的公共交通,共享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实例对比,进一步凸显出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建设的速度,中国生活的便利,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更加增长。

另外,针对特殊的社会现状,适当的结合实事的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应补充,也增加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第三,“第二外语:法语”的“课程思政”的教材的深层次分析,教案的再次设计。

对于“课程思政”的教案,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在原有课程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使其更适用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开展。通过对本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针对专业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涉及思政内容的补充,完善。就课文内容的讲解延伸至法国的社会文化相应内容,再辅以中国社会相应方面内容的对比,不是生硬的插入,而是自然的带入,润物细无声,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风貌,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接收到正确的价值观的讯息。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材料选用,严格按照学校学院的相关要求,切实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第四,“第二外语:法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外语教学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但其教授的内容却不仅是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国际素养,更是保障学生通过外语获得国外讯息的第一道关卡。从对教材的深层次分析,对教案的再次设计,到有效的挖掘课程中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入学生的心中,这就是本课程的目标所在。

第五,“第二外语:法语”的“课程思政”的创新点:从学习外语了解世界,从了解世界增强爱国的信念,这就赋予了新时代外语课程思政的新意义。

“第二外语:法语”课程,应该不光是从专业角度传递知识与技能,更应与价值有关,不能分离。个性化,动态化的二外法语课程实施,结合实际的教育,把思政融入课程,切实的做到“盐溶于汤中”,让价值观教育的盐和学科的汤有机的融合起来。盐吃下去,汤也更美味了,从而达到和以往不一样的育人效果。

第六,“第二外语:法语”的“课程思政”的预期成效:外国的月亮并不是更大更圆,这是每一个学习外语的学生都应该十分清楚的,并且坚信不疑的信念。我们二外法语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加提高思想认识,以多维的课程建设彰显价值属性。

“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扩展学生的广度和深度:人文价值,思想要素和德行涵养。我们努力把隐含要素发掘出来,科学架构课程,将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素质的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通过以上的对“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思政的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力求逐步在几个方面有所变化,提高:

(1)在教学观念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2)在课程队伍上:成立课程思政小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扩大课程思政的覆盖面和参与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3)在课程内容上:拓展课程中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对语言技能课的内涵加以调整。课程内容从课文以及课文相关的练习延伸扩展出一些“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事件,观点的术语,让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4)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对传统的外语知识教授加学生课堂练习的授课方式加以调整,尝试探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先行准备一些相关国情,实事等的法语预习内容,发动学生的法语思政学习主动性,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5)在备课方式上:就原有的模式有所变化。现在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查阅辞书,语法书等工具书或从网上获取语言知识和专业相关的信息完成备课工作,而且还需要在课前先学习,理解一些国家的相关实事,政策等,熟悉和掌握有关课程思政内容的外语表达。(6)在课堂之外的补充上:法语课程思政教学除了在课堂上所呈现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辅以多种形式的内容:法语版学院学校各类重要信息介绍,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来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综上,相信通过对“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思政的不断建设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这门课程会更符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发展要求。让我们继续前行,优化课程政治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更好地完成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