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辩论式教学方法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12 06:18王丽萍鲁东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王丽萍/鲁东大学

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他们的一言一行,关系着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传递和发展,关系着现代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深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们要通过中学思政课教育使学生树立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究在中学政治课学习中应用此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思政课教学理论实效性,提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辩论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辩论能力,提升个人素养方面有重要意义。在中学思政课中应用此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不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关注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促使其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它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当下社会热潮和重要事件,教师根据中学思政课的某一论题拟定正反两个论点,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表意见,共同进步,在辩论中不断学习、探索、创新,不断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辩论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功能

(一)特点

第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它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把为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在辩论中不断学习与进步,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多层次发展,加强其公共参与意识。第二,注重辩论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谁输谁赢,而是注重在辩论的过程中强化对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有针对性的记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三,注重知识创新,培养竞争感。在这其中,有利于加强团队协作力,把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加强师生关系的培养。

(二)功能

第一,有利于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辩论,正反双方进行激烈的分析讨论,最大限度的给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深受学生喜爱。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它在中学课堂中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毋庸置疑,小组间的合作对于辩论的成败是极其重要的,它对于促进生生竞争,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竞技精神具有重要影响。第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中学思政课辩论式教学中,很多学生是第一次参与其中,这在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辩论式教学方法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准备阶段

1、辩题的选择

第一,结合教材资源,利用现成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握好课程重难点,辩题要秉持着“可辨性”、“公平性”的原则,具备一定的难度。比如,在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出示“中国文化年”的相关图示,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化正在面向世界大舞台。这时,反方表示,外来文化很多,我国文化面临衰落。通过对比辩论,提示我们如何更好的看待中华文化的变化。

第二,结合时政热点,合理设计辩题。在辩论中,不仅要结合课本重难点,还要结合当下社会事件,挖掘教材与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还能更好的理解教材重难点。例如,在《哲学生活》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通过设置对比分析背后的争论,来对比发现不同的人对此次特殊情况持不同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人们站在不同立场上,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进而更好的理解该知识点。

2、辩论的形式

辩论的形式包括引入发现式辩论、深入探讨式辩论和综合运用式辩论。引入发现式辩论形式通常运用在课前准备或课程中,讨论形式为主。深入探讨式辩论适合于中学思政课某一个知识点学习完成,但体系尚未构建完备的情形,它追求自由辩论的过程。综合运用式辩论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则,对设计者要求较多。

3、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严格遵循辩论设计的规则。教师在中学思政课课堂中要坚持主体性规则。在辩论中,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辩论前,要充分分析知识点,不断论证,互相学习,激励思考。同时,坚持全面发展原则。辩论式思政课堂需秉承着民主、自由、探索、创新的原则,通过设置大量案例作为教学依据,培养学生在辩论中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增强中学思政课核心素养。此方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关注当下时事新闻,把握学生内心真实需要,及时关注其思想状态,培养科学精神。

再次,严格设计辩论规则。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辩论时间10分钟,每队各5分钟,点评时间为5分钟。辩论应该交替进行。当辩论开始时,双方依次发表各自观点,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正反双方可提出质疑。结尾,进行总结概括。

最后,需要做好前期相关准备。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认真准备相关知识;合理划分辩论小组,教师要在课前按照一定标准和实际情况提前分好小组,一般5-7人一组比较合适,后期可根据实况随时调整。同时,小组成员做好课前准备。充分的准备是完成中学思政课辩论式教学的关键,小组成员要根据教材及相关书籍,好好准备,完美发挥。而且,教师要明确考核评价标准,论证方面考虑论点、论据是否合理,同学观点是否有错误;团队协作方面小组之间是否配合默契,语言等方面是否得当。

(二)课堂辩论阶段——(以《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为例)

第一,阐述观点阶段。通过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将“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作为辩题进行讨论。双方分别阐释各自观点,正方认为“它是财富,应该全盘吸收”;反方认为“它是包袱,应该全盘否定”,全班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感。

第二,自由辩论阶段。观点发表完后,进入自由辩论,双方就观点进行质疑。

第三,总结陈词阶段。结尾时,双方同学概括发言。

第四,观众发言阶段。班级其他成员可就双方观点进行点评与提疑,在辩论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此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知识的传播及交流。

第五,教师总结、点评阶段。教师需对双方观点合理性、正确性、逻辑严密性、团队默契度、辩论技巧等进行讲评。同时,对学生点评优异者进行鼓励,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加强政治核心素养的建设。教师在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点,首先,以学生为主,培养创新精神,老师要激发其发散思维,培养其各项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多层次发展。其次,控制好辩论主题和过程。当出现个别学生偏离主题时,及时点拨;出现错误时,及时引导。最后,教师点拨要精练,言简意赅,不要过于啰嗦。

(三)评价与反思阶段

第一,辩论内容“跑题”,端正学生思想。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双方成员是否跑题,是否偏离本节课所讲内容,对于学生在中学思政课课堂过程中产生的个别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更好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

第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师要注重不断反思,在辩论式教学中,由于每组成员人数有限,不能全员参与,可能产生部分学生无法全身心贯注的现象。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随时调整课堂节奏,有力推进教学进程。

第三,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激发学习兴趣。过去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在课程改革下的辩论式教学方法更强调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设置辩论,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把握中学思政重难点,多方式参与其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言和表现的机会,端正其三观。

五、研究结论

要想更好的改善政治课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因素,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对于中学教学意义重大。本文以辩论式教学方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为题,对其意义、目的和过程进行剖析,启发老师如何更好的应用该方法,提升中学教学质量。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辩论式教学的相关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我们要认真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提升中学思政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其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