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孔子诗论》中的德教价值刍议

2021-11-12 08:56谢科峰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诗论文王论语

赵 婧 谢科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博简出土的数量十分庞大,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它的面世,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的研究史料,同时也为专家学者们开启了新的研究思路。特别是《孔子诗论》,自其发表以来,因为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学界的专家学者们都予以了高度重视。这批竹简保存完好,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竹简原本的样貌,这对于研究先秦德育思想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不仅减少了误读的可能性,还为丰富了先秦德育思想研究的内容。

一、《孔子诗论》概述

上博简全名叫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批竹简于1994 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购,《孔子诗论》这一部分由马承源先生释读,《孔子诗论》这部分共有29 支简,1 支完整的简,约有1006 字。《孔子诗论》的内容包括总纲和分论两部分,总纲包括《颂》、《大雅》、《小雅》和《国风》;分论则是各篇诗的具体内容。《孔子诗论》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对《诗》的解释和传授。

二、《孔子诗论》中的德教观

1.尊王思想。

晁福林先生在他所著的《上博简<诗论>研究》一书中提到:孔子及其弟子论《诗》是以孔子的尊王观念为思想主线的。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复兴周王朝。孔子对周天子十分尊崇,尤其是周文王。“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认为治国要效仿周文王和周武王,最好的统治就是文王之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孔子之所以推崇文王,是因为文王的德行值得后人敬仰。在孔子看来文王之德是周王朝立国的基础,为此他极为推崇文王传下来的礼乐制度。孔子还对“文王受命”高度赞美,《孔子诗论》中提到“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周文王因为德行贵重而被上天眷顾,最终受命建立了周王朝,文王做君主是天命所归。《孔子诗论》中有很多地方提到文王受命的问题,而孔子反复提到天命也是在论证周王建立统治的合法性。

2.民本观念。

先秦时期“民主”和“君主”其含义在本质上是没什么太大的差别的。“天惟时求民主。……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此时“民主”指代的就是君主,“民主”就是人民的主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民”的重要性的逐渐显露,以民为本的思想开始在各国涌现。在强调“君”对“民”的重要性时,“民”意变得不可忽视。因为,想要成为人民的主人单靠天命已经不足以能够令人们心悦诚服了。作为君主,除了要具备让人敬仰佩服的德行外,还要施行对民有利政令。孔子在此民本思想基础上继承发展,他主张统治者要关爱民众,要站在民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为政以德,要感化民众。他认为最好的统治是“博施于民”,并且救民于水火。孔子的德治思想中,始终将民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这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人性观念。

什么是人性?是历代思想家们都热衷于探讨的问题,人性的复杂多变像层面纱一样引诱着人们前赴后继地去揭开。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关于人性的思考,当时的人认为,人性是天地的反映,说白了就是客观环境的特性,客观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人性的差异以及转变,人性是环境的反映;也有人认为人性是“威仪”,这种威仪可以被看到、能够被学习。而孔子则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到了人格领域,《孔子诗论》中多次提到人性的问题,孔子认为人性喜欢美好的事物,并且看到美好的事物就要追究来源。当人们在追寻美好事物来源的时候不免就会想到自己的来源,想到自己的父母亲族,从而想到自己应该孝敬父母,友爱亲族。所以礼尚往来、尊敬祖宗、和睦亲族、崇敬伟人等都是人性的表现。相比于他同时代的思想家,孔子对人性的思考更为深刻,也更贴近民众的生活。

4.情爱观念。

“夫礼,坊民所淫……。故男女无媒不交……以此坊民。”这里的“坊”是通假字,通“防”,意思是防止、防范。孔子认为男女之间要靠礼的约束,防止男女私下产生不合礼数的交集。“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而男婚女嫁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孔子在强调礼的重要的同时又肯定了情的重要性,只要在遵从礼的前提下,男子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子,只是要保持克制,要慎重地对待爱情。这一点《孔子诗论》中得到印证,《孔子诗论》认为《关雎》的本意就在于赞美遵礼的爱情和婚姻,《关雎》就是在歌咏相爱的男女因为遵从礼的约束,而使得“情”有了好的归宿。可见,在孔子看来,婚姻和爱情要符合礼义,要纳入礼的规范,只有这样爱情和婚姻最终才能圆满。

5.礼之观念。

礼作为一种类似于行为规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春秋时人们的生活。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基础上,对“礼”进行了改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克”要解释为“能”,那么能做到什么才是约束自己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更多是在强调人们的内心德行的克制而非外在制度的约束。孔子认为仁与礼是里与表的关系,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礼的内在核心要素,

认为当人们自觉彰显好的德行,自觉遵守礼的规范,就能使自己达到仁的境界。孔子以仁作为出发点,把礼乐与人性结合,贯穿于现实生活中。

三、《孔子诗论》所蕴含的德教价值

孔子的仁与礼的思想不仅在从上述观念中可以看出,在《孔子诗论》中孔子的人格观念中也的到了体现,可见,仁与礼是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始终的。结合《孔子诗论》中的评析,可以知道,早期的君子多指贵族,而孔子则认为评判君子应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诗论》中有两处提到君子,《梂(樛)木》中所描绘的君子善于抓住机遇奋斗,《诗·中氏》的评析中指出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心胸宽广、合而不群。相同的思想在《论语》中也有体现,比如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可谓好学也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应当博闻强识、讷言敏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体现了君子应当重义轻利、心胸坦荡。再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表达了君子应当庄重自持、与众合群,不结私党。由此,一个生动立体的君子跃然纸上。

孔子的君子思想具有时代意义,即便在今天也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人格塑造。其中君子所秉持的仁、义,礼、智、信,不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思想一致,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比如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孔子的君子思想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总之,孔子的君子人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它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为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思路。深入挖掘先秦儒家思想中积极向上的部分,结合时代特征来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的趋势。

注释:

我跟乔振宇结婚至今已满四年三个月又两个星期,可每每俩人擦枪走火起争执时,他挂在嘴边那句亘古不变的抱怨仍旧是——我乔振宇堂堂一个大丈夫,当初怎么就猪油蒙心找了你这个油盐不进的“三等女”了呢?

[1]《论语·阳货》

[2]《论语·子罕》

[3]《大雅·大明》

[4]《史记·周记》

[5]《论语·雍也》

[6]徐复观.中国人性史论(先秦篇)[M].上海:三联书店,2001.

[7]《论语·阳货》

[9]《豳风·伐柯》

[10]《齐风·南山》

[11]《论语·颜渊》

[12]《论语·学而》

[13]《论语·里仁》

[14]《论语·里仁》

[15]《论语·述而》

[16]《论语·为政》

[17]《论语·卫灵公》

[18]佟新远.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南方论刊.2020(07):112-115.

猜你喜欢
诗论文王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杜甫《戏为六绝句》诗论对我们的启示
如何读懂《论语》?
为文王发愁
《诗论与诗评》近日出版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海磁悬浮列车:贴地飞行的火车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