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空中课堂课程思政的实践

2021-11-12 13:33/
长江丛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英语课程

■ /

贯彻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因此,在英语空中课堂我不遗余力开展课程思政,力争实现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同向同行。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英语既是一种文化交流工具,也是一个欧美西方国家文化传承的载体。英语对于学生而言非母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外来文化、制度、思想、政治等领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加上现在网络的异常发达,影视作品传递的思想等都可能侵害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因此,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本土文化自信是英语教育需要传递的声音。

(二)可行性

习总书记曾说:“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适时适量地引入、增加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内容,有效地引导学生理性认知文化的差异,取精华、剔糟粕,传承中华文化,用英语传递中国声音,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做好中华文化的宣讲员。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空中课堂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叠加,也不应该形成“两层皮”,做表面文章,摆弄花架式无法实现英语与思政教育协同性的耦合。教育也不是单单培养“知识的存储器”和“移动的工具箱”,因此,要实现学生“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的转变,必须深入挖掘学科思政元素所蕴含的价值精髓,精准滴灌,点滴渗透。在新时代背景下空中课堂应运而生,笔者开展英语课程思政做出了如下尝试与努力:

(一)开辟主题微论,厚植家国情怀

提前一天确定一个主题并通过钉钉平台发布,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课前十分钟围绕主题交流,可连麦,可发语音,可在互动区留言。如:中国为什么值得爱?如何去爱国?爱国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能阴奉阳违,说一套,做一套,两面人做不得。作为学生更应该将拳拳赤子之心、鸿鹄报国之志转化为前进的原动力,当下我们正处在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而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薪火相传。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他们才能珍惜时光,不负韶华,把握当下,无畏将来,矢志不渝,赓续奋斗。

(二)关注舆论动态,筑牢思想根基

引导学生关注舆论动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应“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三)学习典型,发挥榜样育人的引领作用

榜样是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在特殊期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必将产生“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效应,因此,课前笔者将选取的典型事迹推送到班级群中,并推荐学生观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专题系列节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行各业的英雄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诠释人间大爱,展现“人民战争”的全景画卷。每一位英雄的事迹都让人潸然泪下,他们用生命守护着人民,而作为大学生,也有责任和义务助力,展现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担当。

(四)文化对比,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曾说:“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文化作为语言的精神内核,能有效地促进不同语言群体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文化作为日常交际的载体,对语言族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国家在长期稳定的社会团体中形成各自稳定的价值体系、道德标准、社交礼仪和思维方式等文化体系,二者在不同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比如:笔者推荐学生观看电影《别告诉她》,影片讲述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但在纽约长大的碧莉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人权,因此在华人家庭中上演一场冲突,该影片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从一个侧面或多或少感受到文化的不同。我们要做的是学英语,用英语去讲好中国故事。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能使一个国家重新焕发活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位列首位。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足见创新的重要性。因此,笔者积极将创新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主要是由词汇构成的句子及话语实现的,为此笔者积极进行词汇创新教学。首先,记忆方法的创新。学而有法,事半功倍。笔者在单词的构词规律,即转化、合成、派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联想记忆法、替换字母法、删减字母法、增补字母法、拆分合成法、口诀记忆法等记忆方法。除此,将常用的高频词汇编入到对话或短篇中去,便于学生在情景中积累词汇。其次,时间选择的创新。笔者提倡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零存整取”。

(六)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众所周知,学会合作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尤其时代发展到今天,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了,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每一个科研攻关项目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建国七十周年大阅兵也是通力合作的完美成果,这中国速度也是合作的战绩。英语课应以活动为载体,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两个同学合作诵读对话,又如角色扮演、英语主题演讲、英语书籍推介等,经过角色的配合、演讲稿子的修改、润色、推介理由汇总等一系列合作后展示其成果,让学生通过活动切实感受合作的重要,培养其合作意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德育养成教育需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英语课程思政有效寓思政于英语课程中,二者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的、有正确三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英语课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