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之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析《成为简·奥斯汀》

2021-11-12 20:24周天玥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奥斯汀理智汤姆

周天玥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一、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论述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了描绘人格结构,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并一直影响至今。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由三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每个人都是“本我、自我、超我”的综合体,三者缺一不可,然而这三个部分在每个人身上的构成比重是不同的。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对意识做了分层,指出:“将心理区分为意识与无意识,这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前提”。人格中大部分是由潜意识决定的,如冰山一角,看不见的部分无法估算。自我满足本我,超我限制自我,一旦自我失去超我的控制,如脱缰的野马,则会导致行为失控,进而滑向犯罪的深渊。

二、不忘本我——简的快乐生活

本我是人格的基础,遵循“快乐原则”,崇尚享乐主义,强调人的动物性。它是人格中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包括生存本能、死亡本能和性本能,所以本我可以理解为无意识状态下人的自然表达。

简生性无邪烂漫,保持本真。影片伊始,一幅温馨的场面迅速抓住了我们的眼球。油画般的英国乡村,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清晨,微风习习,简坐在书桌旁反复揣摩着作品的措辞,而此时她的家人仍在梦乡中。画面一转,简突然弹起了钢琴曲,瞬间惊醒了家人与牲畜。钢琴曲的明快节奏使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简在弹琴时的快乐与满足,即使后来作为牧师的父亲在讲道的时候说道:“女性的美好,在于完成作为女儿、姐妹然后是妻子以及母亲的职责。这些职责包括有温柔关爱,真挚感情以及在大清早保持安静。”来表达对简弹琴的不满,但是简并没有用言语回击,只是一笑了之。通过这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可以看出简是一个活泼,有情趣的女孩子。

简敢爱敢恨,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简在无意中听到汤姆·勒弗罗伊评价她的文章幼稚,当即在小树林相遇时明确表达了她的愤怒与不满:“难道女子的作品就无法表现人类的伟大智慧,就一定缺乏对人性的了解,缺乏鲜活的隽语和幽默,也无法写出最美丽的语言吗?”并批判汤姆缺乏思想。但是后来汤姆向简推荐了亨利·菲尔丁的著作《汤姆·琼斯》,希望简能够向大师学习,于是简在审视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写作的理解,逐渐对汤姆产生好感。在棒球比赛中,简不希望自己喜欢的球队输给汤姆所在的球队,不假思索亲自上场,并一举赢得比赛。无论是后来在图书馆的意外邂逅,还是舞会上与汤姆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这些行为都可以体现出简的坦白直率。

简遵循爱情至上的婚姻观。在她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无幸福可言。于是即便作为“过来人”的母亲告诫她爱情令人神往,但金钱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或缺的,尊重真爱的父亲也出于无奈,好言相劝简嫁给能给她带来舒适生活的卫斯理,并告诉她,“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会像贫困那样,将人的精神摧毁”,但卫斯理的求婚从始至终在她的心中掀不起丝毫波澜。她很清楚卫斯理是当地颇有声望的贵族格雷沙姆夫人钟爱的侄子兼继承人,社会地位极高,家庭财富充裕,但是她还是希望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选择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爱情。因为她不愿意像其他的少女一样努力通过婚姻改变家境的窘迫,她不想成为商业爱情的牺牲品,对她来说,只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共度余生才称得上美满。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姐姐问简创作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是否都有美满的结局,简的回答是她的那些角色都会有,不过要经历些磨难,她们会心想事成。可以说,大团圆式的结局正是简对自己爱情的遗憾在作品中的弥补。后来,简与汤姆决定缔结连理,却遭到作为大法官的舅舅的横刀阻拦,无奈之下,汤姆只能听从舅舅的指示离开简,此时简痛苦万分,失望地离开。而当汤姆再次出现并想与她私奔时,她先是责怪汤姆背信弃义,而后毅然决然舍弃家人、名誉、地位,收拾行囊与汤姆私奔。姐姐卡桑德拉对她的冲动行为表示不解时,她却反问姐姐如果罗伯特能回来,即使处在她的境地,是否会和她做出同样的选择。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简在成长初期的很多决定都是依据她的内心而做的。

三、铭记自我——简的现实选择

现实世界并不是伊甸园,人的需求往往会因为现实世界中的某些客观因素而无法满足,因此就出现了人格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即存在于人的潜意识层面的自我。自我是人格的效果,即人实现本我的途径。18 世纪的英国正是男权制盛行的时代。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女性被认为是“第二性”。在此基础上,婚姻往往是出身贫寒的女子通往“光明”大道的必经之路。正当简为母亲不厌其烦地规劝自己因面包舍弃对爱情的追求时,汤姆出现了。他是简哥哥的好朋友,来汉普郡游玩。汤姆原本对单调的乡村生活兴趣不足,却因为遇到了简而改变了最初的看法。他们之间的相遇可以说是命中注定,虽然第一印象并不尽如人意,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爱情的面纱慢慢摘下。于是面对一桩以财富为幸福指数的婚姻,简决心从精神上和行动上进行反抗。

自我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并努力在人的内在驱动力和外界客观现实的限制之间获取平衡。通过自我,我们可以依据“现实原则”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适当的人从事适当的活动。因此,自我是本我的执行机构,同时也是人格中最为理智且符合现实的部分。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在私奔途中,原本愉悦的旅程被马车突然陷入泥沼中打破。汤姆去推车时,简无意间看到了他的家书,得知他的工作是很多亲人的经济来源,如果与舅舅产生冲突,汤姆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简在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之后,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简放弃了与梦想中的白马王子厮守终生,回到现实。影片中马车停下来的时候,简的内心也随之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临行前简对汤姆诉说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汤姆如果与其私奔会让家族蒙羞,当汤姆答应可以出人头地,自己赚钱时,简继续说如果义无反顾踏上前往汉普郡私奔的马车,那么双方的爱在毁掉家庭的同时也会在内疚、悔恨和自责中逐渐消亡。她的放弃,一方面是出于对现实环境的妥协,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灵魂世界的呼唤。一瞬间的决定,带给她的不仅是回家后村民的流言蜚语,更多的是她一生都无法抹去的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可以说简·奥斯汀在她的感情中保持了最大程度的理智与清醒。

正是简·奥斯汀的理智赋予了未来生机与活力。此去经年,早已物是人非,唯独深情不变,痴心难改。《傲慢与偏见》出版后,简与汤姆在聚会上久别重逢,二人的容貌已然苍老,但汤姆的眼眸依然清澈,温柔且深情地注视着简。而鬓发斑白的简依旧如初见汤姆一样,一手捧着书,一手提起裙角,向汤姆行礼问候。寒暄中,汤姆不经意间透露出给他的女儿取名为简,而一向隐姓埋名,公共场合即使露面也绝不会轻易朗读的简·奥斯汀却破例为被刻意叫做简的小姑娘朗读起了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读到《傲慢与偏见》时,我们会不禁感叹:有的爱情昙花一现,而有的爱情历久弥新。毫无疑问,简·奥斯汀的爱情属于后者,她用自己的笔书写了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

四、实现超我——简的非凡蜕变

超我是人格的目的,人格结构中最后发展的部分,直至儿童期才出现,它与本我直接对立,是一个人后天习得的道德态度,它能够使人更加自律、克制。与自我不同,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最高尚的部分。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一旦她不再是一个寄生者,以她的依附性为基础的制度就会崩溃,她和这个世界之间也就不再需要男性充当中介”。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权辩护》中提到女性并非天生比男性低贱,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女性同男性一样,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在婚姻问题上,她指出以结婚嫁人为目的是束缚女人的一条绳索,女人为了有利可图而结婚,是牺牲自己的光阴、合法出卖自己身体的行为。因此,赚钱是女人独立的重要标志。即使在21 世纪的今天,依然是广大女性追求的目标。女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独立,才有人格独立的资本。

自我理想是超我的一个重要方面。简·奥斯汀在阅读与写作中从未放弃,她将现实中无法解决的事情诉诸笔端,不失为一剂治愈性极强的良药。影片中隐藏的一条主线是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少女成长为享有“女莎士比亚”称号的伟大作家这一艰辛的创作历程。父亲在教堂中说:“如果一位女子恰巧有某一方面的天赋,比如说,她有聪慧的头脑,那么她最好把她的聪慧掩藏起来,人们喜欢幽默的人,但对于聪慧的人,答案是不。这是最靠不住的才能。”当简提出要以笔为生时遭到了母亲的嘲笑。由此可见,简的婚姻观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但是即使遭到不解与嘲讽,简·奥斯汀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为写作奉献自己的生命。

五、结束语

从最初忠实本我与汤姆表露情意,到后来遵循自我放弃与汤姆私奔,简·奥斯汀最终在理智与情感的抉择中,将理智置于情感之上,追求超我实现个人价值。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她心灵的蜕变与成熟。由此,简·奥斯汀开启了独属于她的时代。迄今为止,我们依然感动于她那灵动且富有智慧的文字,并受到鼓舞为梦而行,活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样。

猜你喜欢
奥斯汀理智汤姆
失眠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贪吃的汤姆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解读服装造型中蕴含的情感与理智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
青春有梦理智追